图书基本信息
书 名 《谈美书简》
ISBN 978-7-02-013768-8 印 数 20000
作者 朱光潜 著 责任编辑 陈黎
丛书名 “教育部统编《语文》阅读丛书”
开 本 16异 用纸规格 650mm*920mm
字 数 88千 印张数 8.5
页 数 136页 用 纸 60克胶版
版 次 1-1 成品尺寸 154*220mm
CIP分类 ① …Ⅱ①朱…Ⅲ①美学—青少年读物 Ⅳ①B83-49
单 价 18元
装帧形式 (平)装 插页 1
出版时间 2018年4月 建议上架 教辅;新课标、统编语文教材阅读图书
谈美书简/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版/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新课标必读/版本完善,编校精良,助力成长
搜索关键词
教育部统编 语文教材 新课标 中小学必读
朱光潜 美学经典 谈美
.名家:
经典名篇是人类思想智慧和审美感受的结晶,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中外经典的整理、译介和出版上有着卓越贡献和值得信赖的品质,“教育部统编《语文》阅读丛书”同样如此。
——作家 王蒙
我这些年是提倡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的。要给孩子自由阅读的空间,也可以读些“闲书”,这样才能培养兴趣。人民文学出版社这套书品种齐全、版本可靠、质量上乘,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总主编 温儒敏
作为的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套“教育部统编《语文》阅读丛书”书目完整而全面,在古典名著、外国作品的整理和译介上,也都采用了*的大师底本,值得!
——作家、北京大学教授 曹文轩
统编语文教科书陆续使用后,文学阅读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空前提高。人民文学出版社这套书紧扣统编教材的内容,充分照顾到了学生拓展阅读的需要,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是一套理想的语文读本。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朱永新
“教育部统编《语文》阅读丛书”紧密对接语文教学的*新动态,对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及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均大有裨益。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委员会理事长 顾之川
这套书不仅有典范文本,还将“知识链接”与导读内容精心组合,为学生更充分、深刻地理解作品及做进一步思考和讨论,提供了必要指引,是中小学生阅读经典的上佳之选。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委员会原理事长、
教育部教师司教师培训专家 苏立康
编辑:
本书收入“教育部统编《语文》阅读丛书”,是专为中小学生朋友们课内外阅读准备的,版本完善,校勘精良:
1.《谈美书简》是一代美学大家朱光潜先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写给青年读者的十三封书信,通俗易懂,亲切动人。
2. 本版特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制作,书前配有“导读”,书后有“知识链接”。导读到位,知识点提示翔实,可为青少年朋友的阅读提供必要辅助。
3.《谈美书简》被列为语文课外读物,对青少年语文学习及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主张,学生语文课外读物的选择一定要考虑版本问题,我社为出版社,是国内文学、语文读物出版的重镇,编校质量上乘,品牌号召力强,在业界素享盛誉,我社版本,是读者朋友们可以放心选择的。
封面与内容:
美的本质是什么?怎样认识美?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因为没有很明确的标准。那么,让我们跟随朱光潜先生一同,去看看他是怎样定义“美”的吧!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书中,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是初涉美学者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
作者简介
作者:
朱光潜(198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他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编写出版了《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等几部美学专著。朱光潜著译宏富,不但翻译了大量西方美学名著如《文艺对话录》《美学》《新科学》等,而且在融合中西美学,探索中国传统美学现代化的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美学体系。
编辑:
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声誉的美学大师。
《谈美书简》不是一般的高头讲章,它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非常适合青年人阅读。
名人(书评):
我们说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因为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集中体现了关于这门学科发展的历史趋势,也因为他的美学集中体现了美学发展的历史趋势,所以在中国现代的美学界,朱先生在理论上的贡献*大,*值得后人重视。
——美学家叶朗
目录
目录
导读
一 代前言:怎样学美学?
二 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从抽象概念出发?
三 谈人
四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一些误解
五 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六 冲破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一些禁区
七 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八 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
九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十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十一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十二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十三 结束语:“还须弦外有余音”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更像是一种长期而深远的影响,它已经悄然改变了我对日常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感知方式。以前只是走马观花般地欣赏一朵花或一件器物,现在却能注意到其中蕴含的比例、色彩的和谐,乃至历史的沉淀。它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更细致入微的世界的大门。我发现自己开始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体会那些“美”的瞬间,不再满足于表面的浮华。这种内化于心的改变,是任何速成手册都无法比拟的,它提升的不是知识量,而是生活质量和精神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视觉上的享受,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都透露出一种沉静而雅致的气息。纸张的选择也非常考究,拿在手里有一种温润的手感,让人忍不住想多翻阅几页。特别是字体和行距的设置,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丝毫没有产生阅读疲劳感。在如今充斥着快餐式阅读的时代,能遇到一本如此注重细节和阅读体验的书,实在是一种难得的幸运。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让人在捧读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对知识和美的尊重。这种对实体书形态的重视,无疑提升了阅读本身的仪式感和厚重感。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精妙,段落之间的过渡衔接得浑然天成,逻辑链条清晰而又富有弹性。它没有那种僵硬的、教科书式的章节划分,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对话,时而深入探讨,时而轻快跳跃,节奏感把握得恰到好处。这种布局使得即便是跨越了较大主题的转换,读者也不会感到突兀或迷失方向。每次读完一个小节,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解决了一个小小的谜题,进而对下一部分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这种流畅性和内在的组织性,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和连贯性。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鲜活且富有张力,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雕塑家,用文字精确地勾勒出每一个概念的轮廓,又用生动的比喻和恰到好处的幽默感为其注入了灵魂。阅读过程就像是跟随一位博学的智者进行一次漫游,他总能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理论,用最接地气、最贴近生活的方式娓娓道来。读到某些精妙的论述时,我甚至会忍不住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韵味,并惊叹于作者捕捉细微感受的敏锐度。这种叙述的力量,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探讨变得引人入胜,让人在不自觉中吸收了知识,同时获得了极大的精神愉悦。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处理不同观点时的那种从容和包容性。它不是简单地输出一种固定的标准或结论,而是更像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的全新透镜。作者非常擅长引导读者去探索事物表象下的复杂性与多面性,鼓励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盲目接受既有的审美框架。每当我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某种观点时,作者总能巧妙地引入一个反例或者一个不同的文化视角,瞬间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这种“启发式”的写作手法,远比直接灌输知识要来得深刻和持久,它真正培养的是一种独立审美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