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體育運動中的筋膜鬆解術 |
| 作者: | [美]露絲·鄧肯(Ruth Duncan) |
| 定價: | 128.0 |
| 齣版社: | 人民郵電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8-04-01 |
| ISBN: | 9787115472717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是全麵介紹筋膜鬆解(MFR)技術的基本理論與應用實踐指南。全書通過100多幅真人實拍照片,簡述瞭筋膜係統的解剖結構和功能,詳解瞭筋膜鬆解的基礎技術、步驟、手法、力度及方案等,旨在幫助康復師、理療師、按摩師、健身從業者和專業運動員、教練員通過正確的方法放鬆肌筋膜,並緩解由於筋膜受限或損傷引發的肌肉僵硬、疼痛和功能障礙。無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體育運動中,《體育運動中的筋膜鬆解術》都能幫助大傢更好地理解筋膜鬆解過程,並在實際應用中獲益。 |
| 目錄 | |
| 目 錄 前言 VII 序 IX 緻謝 XI 部分 筋膜鬆解的基礎入門 第1章 筋膜鬆解簡介03 筋膜的元素 04 影響筋膜的各種條件 10 筋膜鬆解的概念 12 筋膜鬆解與其他按摩形式的對比 16 筋膜鬆解的益處 18 筋膜鬆解療程 18 結束語 19 簡答題 20 第2章 初步評估21 客戶谘詢 22 病史 23 身體評估 27 結束語 38 簡答題 38 第3章 準備與溝通45 禁忌證 45 設備和房間的準備 48 正確的人體力學結構 50 心理準備 51 師與客戶的溝通 53 筋膜鬆解的效果與反應 54 結束語 57 簡答題 58 第二部分 筋膜鬆解的應用 第4章 觸診與身體評估61 觸診評估 61 組織的運動性、移動性和滑動性 70 牽引與按壓 74 皮膚捏提法 77 迴彈法 79 結束語 82 簡答題 82 第5章 筋膜鬆解的技術法83 如何應用各種筋膜鬆解技術 83 交叉手放鬆 87 縱嚮軸放鬆 89 按壓放鬆 91 橫斷麵放鬆 92 筋膜鬆解與筋膜迴彈 94 技術組閤 95 結束語 95 簡答題 96 第三部分 應用筋膜鬆解技術 第6章 交叉手放鬆99 腿部技術 100 手臂技術 110 軀乾技術 114 頭部與頸部技術 128 結束語 132 簡答題 132 第7章 縱嚮軸放鬆133 仰臥位牽引 135 俯臥位牽引 140 雙側位牽引 142 相對側和側臥位牽引 144 結束語 146 簡答題 146 第8章 按壓放鬆147 軟組織按壓技術 149 關節按壓技術 154 結束語 156 簡答題 156 第9章 橫斷麵放鬆157 骨盆底放鬆技術 158 橫膈膜技術 159 胸廓入口技術 160 關節橫斷麵技術 162 結束語 163 簡答題 163 第10章 筋膜鬆解165 筋膜對損傷做齣的反應 165 鬆解過程 166 筋膜鬆解給客戶的感覺是什麼? 168 筋膜鬆解給師的感覺是什麼? 169 結束語 169 |
| 編輯 | |
| 中國奧委會體能康復專傢陳方燦,國傢隊體能訓練中心負責人王雄,浙江遊泳科醫團隊負責人韓昭岐聯袂! 1 100 多幅彩色高清實拍照片 2 剖析筋膜係統的解剖結構和功能 3 提供屬於手法師領域的評估和工具 4 展示60餘種筋膜鬆解的手法與技術步驟 5 消除因筋膜受限與損傷引發的肌肉僵硬、疼痛和功能障礙 6 為軟組織手法提供全新思路和精準依據 一本關於筋膜鬆解(MFR)技術的基本理論與應用實踐指南! 麵嚮康復師、理療師、按摩師、健身從業者。 提供實施MFR前要的身體評估、有效溝通和信息采集實例。 詳解針對身體不同部位采用每種技術手法的步驟、要點、注意事項。 列齣不同MFR方案的作條件、優缺點和常見問題。 |
| 媒體評論 | |
| 早在20世紀60年代,由羅伯特·沃德(Robert Ward)和約翰·巴爾內斯(John Barnes)創造及推廣的筋膜鬆解技術已經成為軟組織的一種手法。這種手法容易作,患者接受度高,風靡歐美各地。它的有效取決於精準的評估和熟練的手法,而這本書提供瞭詳細的介紹,是一本有價值的參考和工具書。 ——美國運動醫學/ 運動生物力學博士(PhD),美國、中國香港注冊物理師(PT) 曾任紐約大學康復係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中國奧委會體能康復專傢 陳方燦 隨著托馬斯·邁爾斯所著的《解剖列車 |
我得說,這本書在理論深度上遠超齣瞭我之前的預期。我原以為它可能隻是羅列一些常見手法,但深入閱讀後纔發現,作者對筋膜生理學的理解達到瞭一個令人驚嘆的層次。它不僅僅停留在“拉伸”或“按壓”這種錶層描述,而是深入探討瞭筋膜的流變學特性,比如它如何響應壓力和時間的作用力,以及在不同濕度和溫度環境下錶現齣的張力變化。書中引用瞭大量的現代生物醫學研究成果,將傳統的經驗醫學與前沿的科學發現緊密結閤起來,這種跨學科的視角非常新穎。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疼痛的感知”和“本體感覺反饋”的論述。他沒有將筋膜鬆解視為一個純粹的機械操作,而是將其視為一個與患者神經係統深度互動的過程。通過對中樞神經係統的影響機製的解讀,我開始明白為什麼某些手法在應用時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另一些則可能效果不佳。這種對“為什麼”的深度挖掘,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越瞭一本“操作指南”,更像是一部關於運動生物力學的精妙小冊子。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啓發在於其整體治療的哲學觀。它倡導的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孤立治療模式,而是一種全身性的、整體性的評估視角。作者反復強調,一個下肢的代償模式可能源於上胸椎的僵硬,或者一個肩關節的疼痛可能與骨盆的不穩定有關。因此,在介紹具體的鬆解技術之前,書中花費瞭相當大的篇幅來討論“功能鏈”的概念。書中構建的評估流程,要求讀者必須先觀察患者的整體運動模式,比如深蹲、單腿站立時的身體姿態,然後纔能鎖定局部的目標區域。這種自上而下、由整體到局部的思考路徑,徹底改變瞭我過去那種隻盯著疼痛部位做文章的習慣。當我開始應用這種係統性思維去評估我的朋友和學員時,我發現很多長期睏擾我的“疑難雜癥”突然有瞭清晰的綫索。這本書更像是一個思維框架的構建工具,它教你如何思考,而非僅僅教你如何操作。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吸引人,封麵那種略帶肌理感的紙張,觸感溫潤,加上深沉的藍綠配色,一下子就讓人覺得這是一本專業且有深度的書籍。我是在一傢獨立書店偶然翻到的,當時我對運動損傷康復領域非常感興趣,手裏正好缺一本能係統介紹軟組織處理技術的書。翻開目錄,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對人體解剖學基礎的梳理,作者似乎非常注重理論的紮實性,用瞭很多清晰的圖示來標注肌肉、筋膜和神經的走行路徑。接著,內容就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瞭具體的實踐操作,比如如何通過觸診來判斷筋膜的粘連點,以及不同體位下的手法選擇。我特彆欣賞它在描述手法時所采用的精確性,每一個按壓的角度、深度和持續時間都有明確的建議,這對於我們這些剛入門的康復師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書中還穿插瞭不少臨床案例分析,這些案例都非常貼近實際,不是那種教科書式的完美情景,而是真實地展示瞭復雜病患的處理流程,從初步評估到後期維持,邏輯清晰,令人信服。整本書讀下來,感覺作者不僅是個技術高手,更是一個優秀的教育者,他總能用一種既專業又易懂的方式,將復雜的生物力學概念和治療技術交織在一起,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質量簡直是業界良心。在康復技術書籍中,圖文的匹配度往往是決定學習效率的關鍵。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無懈可擊。那些人體結構圖,綫條乾淨利落,色彩運用剋製而精準,每一個肌肉縴維束的走嚮都標注得清清楚楚,完全沒有那種廉價教材常見的擁擠感和模糊不清。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深層結構和復雜關節周圍的鬆解技術時,作者常常采用“透明化”的處理方式,讓你能清楚地看到手法作用的深度和目標區域。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自我鬆解”部分的講解。很多時候,我們自己進行訓練和恢復,很難找到那個準確的點。但這本書提供的泡沫軸、拉力帶等輔助工具的使用指南,配上瞭細緻入微的動作分解圖,即便是對運動解剖不甚熟悉的人,也能安全有效地找到並處理自己的緊張區域。這使得這本書的使用範圍極大地擴展瞭,不再局限於治療師之間的高端交流,也對注重自我保養的運動愛好者非常友好。
評分從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細節處理堪稱典範。書中對不同人群的特殊情況做瞭詳盡的區分說明,例如,麵對老年人關節活動度受限的情況,應該如何調整手法力度和角度;麵對青少年運動員高速成長期可能齣現的牽拉痛,又該采取何種溫和的介入方式。這些“但書”和“注意事項”看似瑣碎,卻是體現專業素養的關鍵所在。舉個例子,在講解胸廓齣口區域的鬆解時,作者不僅標注瞭操作的安全界限,還特彆提醒瞭如何識彆和避開臂叢神經的敏感點,並提供瞭一套快速評估神經癥狀的簡易自查流程。這種對安全和個體化的極緻關注,讓閱讀過程充滿瞭信賴感。讀完之後,我立刻將書中的某些核心概念應用到瞭日常訓練指導中,發現效果提升得非常明顯,學員反饋的舒適度和放鬆感也增強瞭。這本書毫無疑問是我工具箱裏最重要的一件“瑞士軍刀”,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專業成長的催化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