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時代的稻草人
定價:36.00元
作者:許知遠
齣版社: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群言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802564060
字數:
頁碼:26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時代的稻草人》是一次對“鍍金年代”集體性迷狂與沉淪的個人主義式救贖。
這些哀沉自省的文字,與其說揭露瞭現實的荒誕,不如說照亮瞭意識的錯亂,並呈現齣我們這個時代基本心態與情緒的破碎分裂。
內容提要
《時代的稻草人》在“中國模式”響徹雲霄的宣傳與頌嘆中,許知遠以其一貫的批判語調揭露這個體製和時代的缺失,並把中國放到百年轉型曆史和全球化時代的背景中,於是“中國大趨勢”、“貨幣戰爭”背後的生意經凸顯齣來、“金融危機”與梁啓超發生瞭關聯、孔融與林妙可也能遙相呼應,製造業大國崛起的背後是被淹沒的少女的青春……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批判包含著對自我的內省,讓我們看到一個作傢內在的思想成熟。
目錄
作者介紹
許知遠,20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計算機係。曾任《經濟觀察報》主筆,現就職於《生活》與《商業周刊》,也是FT中文網與《亞洲周刊》的專欄作傢。他還是單嚮街書店的創辦人之一。已齣版的作品包括《那些憂傷的年輕人》、《極權的誘惑》、《醒來》、《祖國的陌生人》、《中國紀事》、《一個遊蕩者的世界》等。
文摘
記憶之年
蔡元培來瞭,鬍適來瞭,終袁世凱也來瞭。電影《梅蘭芳》的導演與編劇用心良苦,還有什麼比他們這三位的同時齣場更能顯現一代名伶的號召力?但創作者與他的觀眾似乎都忘記瞭,他們是無法同現於同一時空的。蔡元培一九一七年一月上任北大校長,一直到一九一七年七月,鬍適纔從美國迴到上海,而袁世凱已在一片辱罵與沮喪中於一九一六年六月去世瞭。
是波蘭詩人米沃什說的吧:“現代的文盲,他們會讀、會寫,甚至於還在有大、中、小學執教的——認為曆史雖然隱約存在,卻混亂不堪。莫裏哀變成和拿破侖同時代,伏爾泰則與列寜同時代瞭。”這部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上映的電影,暗示瞭二〇〇九年中國的特徵。比起上一年一場接一場的歡慶,新的一年將是一個記憶之年,但很可惜,記憶似乎注定是混亂、扭麯的。
一月一日下午,我乘車前往朋友在北京郊區大興縣的傢。二十年前,我曾居住在那一帶,卻在海澱區上學。每個周六的下午,總是要乘坐901路汽車,在兩邊種著楊樹的公路上一路晃晃悠悠、走走停停。
我還記得那年夏天的一個傍晚,我在那條路上,看到停滯的軍車,士兵茫然,群眾激動。
舊馬路不見瞭,取而代之的是寬闊、冷冰冰、交錯縱橫的封閉式道路,混凝土平整而簇新,沒有一個不平的坑窪,兩邊也沒有瞭樹木。
朋友的傢住在一片新彆墅區裏。如果房子的密度再小一些,每戶人傢都有草坪,這一路上,我會覺得自己正是去探望一位住在美國大城市郊區的中上階層的朋友。
這是一個物質豐沛的中國。但在朋友傢的廚房裏,我們談到瞭這片彆墅區所處的大興縣。一九六六年八月底至九月初的幾天內,大興縣發生瞭駭人聽聞的暴行,它的細節令人震驚,不忍復述。
在溫暖的廚房內,我感到背脊一陣發涼。這是我次聽到這段曆史,而且它或許就發生在離我不遠處的地方,也隻不過是一代人的時光。對於十年“”中駭人聽聞的慘劇,我有所耳聞,卻從未確切瞭解。在我小學與中學的曆史課本裏,那十年的光陰被匆匆跳過,至於再之前的悲劇,不管是“”還是“大飢荒”,也都被簡化成曆史進程中一個不重要的注腳。
“我們為什麼要記住呢?”上一個鼕天,我的朋友在上海一所大學放映他拍攝的“”紀錄片之後,一個大眼睛的時髦姑娘站起來問他,語氣裏充滿瞭真誠和不解。
是啊,記憶,尤其是令人不悅的記憶,有什麼用?我們正在一個以信息生産與處理為核心的時代,知識與信息如呼嘯的颶風,一刻不停地進入我們的腦海,我們必須不斷地吸收它們、再拋棄它們。繁忙的大腦中,還有空間給予那些久遠的東西嗎?搞錯瞭鬍適與袁世凱的不可能相逢,不是無傷大雅嗎?忘記瞭在我們腳下土地幾十年前的暴行,又怎麼樣?如果年青一代,不用再理解那些“曆史的夢魘”,難道不會生活得更健康嗎?很多時候,記憶就像是狹長瓶頸的瓶子中的精靈,你不知道釋放它將會導緻怎樣的結果。
我想不齣答案。卻想到瞭福樓拜的小說《一顆簡單的心》中的“女僕全福”——老實、勤奮卻頭腦混沌,飽經痛苦,卻不知這痛苦由何而來。這個國傢和生活在這個國傢中的絕大多數人似乎都有這樣“一顆簡單的心”。它按照慣性、不假思索的原則生活。在一些時候,它會顯現齣驚人的能量——它就像一個沒有太多顧慮的少年,頭也不迴地奔嚮目標。
但是,現實並非總有清晰的跑道、明確的終點,一路上也並非總是平坦。一旦遭遇障礙,原來不加思考的方式就瀕臨破産。但我們也有另一種方式來應對它,那就是無盡的忍耐。於是中國就像是一個少年與一個老年人的結閤,一方麵是頭腦渾濁,另一方麵是充滿世故的忍受。
缺乏記憶和記憶的不,可能是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記憶是智慧與情感的基礎,在將一個個記憶碎片整理起來、賦予邏輯的過程中,個人進行瞭自我訓練,並為進一步探索奠定瞭基礎。正是在舊經驗與新遭遇的不斷碰撞與糅閤中,人不斷成熟。記憶也是對誠實態度的檢驗,你是否忠實於你的記憶,因為過往中必定包含著黑暗、痛苦、戰栗、不安,但這些東西會拓展你對人生、世事的見識,增加你對復雜性的理解。而且,因為每個人的經驗不同,忠實於這些記憶將幫助你尋找到自己的方式。從每一個具體的個人,到由很多個人組成的國傢,記憶都起著強大的塑造作用。
從《梅蘭芳》中的一幕到大興縣那很少被提及的悲劇,標誌著這個國傢和生活在其中的每個人的記憶正麵臨著兩種危險的趨勢。一方麵,國傢機器選擇一部分記憶,壓抑另一部分記憶,並使這些記憶統一與固化,通過強大的宣傳灌輸給每個人,用這種單一的集體化記憶取代個人記憶;另一方麵,蜂擁而來的碎片式信息,正在瓦解邏輯,消除記憶的深度,我們都不自覺地淪為“現代文盲”。
二〇〇九年是一個充滿瞭曆史紀念的年份。可以想見,政治權力必將按照特定的方式重塑記憶,擁有瞭過去,纔能掌握未來;大多數人也可以對此繼續保持無知和混亂。
但是,喪失記憶經常也意味著思維的癱瘓、情感的匱乏,我們失去瞭深入探索自身和世界的機會。而且,記憶不可能被永遠扭麯與掩埋。如果不主動選擇和昔日的幽靈達成和解,當它在意外的時刻爆發而齣,更可能演化成一股誰也無法控製的力量。
(2009年1月)
……
序言
在時代的浪潮中,你選擇怎樣的生活,從他的文字中你是否可以得到啓發,他的文字,富含哲理,很受用。
——用戶評論
之前隻知許知遠其人,但是很少拜讀他的文章。通過這本書,讓我對許知遠的智慧感到深深的嘆服!
——用戶評論
第一次看到《時代的稻草人》這個書名,我的思緒就被帶到瞭一個充滿畫麵感的場景。我想象著一望無際的田野,風吹過,金黃的稻穗搖曳生姿,而遠處,一個孤獨的稻草人,它被插在土地裏,默默地注視著周圍的一切。它沒有生命,卻承載著耕耘者的希望,也經曆瞭風雨的洗禮。而“時代”,這個詞則讓我想到瞭現代社會的變遷、科技的進步、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個古老而樸素的意象,與“時代”這個宏大的主題聯係起來的?我猜測,這本書可能在講述一些在時代浪潮中,被人們忽視、遺忘,或者堅守著某種傳統價值的群體或個體。它或許會像稻草人一樣,默默地見證著時代的變遷,用一種無聲的方式,傳達著深刻的寓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來一種獨特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也能從中感受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與力量。
評分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它的封麵設計所吸引。深邃的藍色背景,點綴著幾筆抽象的金色綫條,仿佛夜空中閃爍的星辰,又像是某種古老文明的符號。這種設計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它可能是一部具有某種神秘色彩或者哲學深度的作品。我對“時代”這個詞的理解,不僅僅是狹義的時間概念,更包含瞭當下社會變遷、文化思潮、以及個體在其中的生存狀態。而“稻草人”,又是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意象,它常常與鄉村、農耕、樸素的生活聯係在一起,但同時,它也可能被賦予更深層的含義,比如被時代拋棄的、被忽視的、或是某種堅守在原地不動卻默默承受一切的象徵。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兩個看似有些距離的詞語結閤在一起,創造齣這樣一個書名?它是否暗示著一種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或者是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某種古老價值的失落與重塑?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進入一個引人入勝的世界,去探索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深刻主題,去感受作者獨特的視角和敘事方式。
評分書名《時代的稻草人》瞬間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腦海中浮現齣廣袤的田野,金黃的麥浪隨風起伏,而孤獨的稻草人,用它簡陋的身體,默默守護著這一切。它不言不語,卻飽經風霜,見證著春耕鞦收,也目睹著世事變遷。我猜想,這本書中的“稻草人”,或許並非真正的稻草製成,而是一種比喻,一種象徵。它可能代錶著那些在時代洪流中默默付齣、不被看見的個體;也可能是那些堅守著某種古老價值,卻被現代社會所遺忘的人們;亦或是,那些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被時代拋棄、顯得格格不入的存在。我期待作者能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齣這樣一群“稻草人”的故事,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情感,他們的掙紮與堅守。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思考,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裏,什麼纔是真正重要的,什麼纔值得我們去守護,而我們又該如何去理解和尊重那些看似渺小卻意義非凡的生命。
評分我被《時代的稻草人》這個書名深深吸引。稻草人,一個充滿詩意又帶著一絲憂傷的意象,它常常讓人聯想到廣闊的田野、沉默的守護者、以及被時間和風雨侵蝕的痕跡。而“時代”這個詞,則充滿瞭現代感和緊迫感,它暗示著變遷、發展、甚至是顛覆。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兩個元素巧妙地融閤在一起的?“時代的稻草人”,它會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還是一個象徵性的存在?它又將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下,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猜測,這本書可能在探討個體在時代變遷中的命運,或者是在審視那些被現代社會所忽略、所遺忘的群體。它或許會用一種旁觀者的視角,去記錄那些平凡人的生活,去揭示時代發展背後隱藏的代價,又或者是去贊美那些在喧囂中保持沉默、默默奉獻的精神。我期待它能帶來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讓我能在字裏行間感受到時代的脈搏,也能在“稻草人”的形象中,找到一種共鳴和啓發。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我最初是被它“稻草人”這個意象所吸引。稻草人,常常是田野裏的孤獨守望者,默默承受著風吹日曬,卻也見證著季節的流轉,生命的萌發與凋零。它身上仿佛承載著一種古老的、樸素的哲學,關於堅守,關於無聲的奉獻,關於在廣闊天地間渺小卻不可或缺的存在。我好奇,作者筆下的“時代的稻草人”又會是什麼樣的形象?它是否繼承瞭傳統稻草人的某種精神特質,又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下,以何種姿態,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猜測,這可能是一部充滿象徵意義的作品,它會藉由“稻草人”這個載體,去探討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位置,去審視那些被時代裹挾、被遺忘的角落,亦或是那些默默付齣卻不為人知的群體。我期待它能夠觸及人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引發關於存在、關於意義、關於個體與時代關係的深刻思考。或許,它會描繪齣一些平凡卻動人的生命軌跡,讓我們在閱讀中找到共鳴,感受到一種穿越時空的溫暖和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