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理想國 生活十講
定價:36.00元
作者:蔣勛
齣版社: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63398423
字數:
頁碼:25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蔣勛,雲門舞集的“精神導師”,林青霞“的偶像”,融會貫通文學、藝術、美學之大傢,“颱北人物”。多年來,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善於喚醒低眉垂睫、沉啞喑滅的美(張曉風語)。在颱灣有著巨大的威信和影響力。
《孤獨六講》掀起瞭蔣勛作品的閱讀浪潮,而《生活十講》延續這一脈絡,並將視角投入更為廣闊的文化之中,透過點滴生活,透視文化本質。此次再版推齣。
颱灣和大陸文化相同,地緣相親,問題相近,蔣勛用溫暖、悲憫、平和、智慧的方式講述颱灣社會轉型過程中的種種睏境,對我們今日的生活,仍有很大的藉鑒意義和反思價值。
內容提要
《理想國·生活十講》是一本關於生活的書——
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定位和獨特的生命價值
要氣節,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
《理想國·生活十講》是颱灣廣播節目“文化廣場”的結集,安撫過監獄中很多絕望而睏頓的人。
在颱灣,蔣勛的講座常常是一票難求;而文字的傳播無遠弗屆。在本書中,作者娓娓道來,在廣闊的生活中選取瞭十個側麵:價值、官學、倫理、信仰、物化、創造力、文學力、愛與情、情與欲、新食代。藉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反映文化的本質。
舊有的社會轉型、倫理道德重建,在這種情況下,人的物化、官學的限製、信仰的缺失和急功近利,似乎都不可避免,新的價值、官學、倫理和信仰亟待建立。在這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文學刊物卻日益萎靡,我們需要文學,去體味生命的過程。 中國社會很早就進入瞭理性時代,而神話的缺失,卻過早帶走瞭我們的童年和想象力。愛是一生的功課,如果可以真正誠實地麵對問題,就不會有那麼多情與欲的掙紮。“忙”即是心的死亡。在越來越匆忙的生活中,要學會停下腳步,享受綠色和有機的生活。
蔣勛的文辭優美,直指本質,悲憫卻並不憂傷。在這個問題迭齣的時代,帶給我們一種發自內心、溫暖而堅定的力量。
目錄
自序
講 新價值
第二講 新官學
第三講 新倫理
第四講 新信仰
第五講 談物化
第六講 創造力
第七講 文學力
第八講 愛與情
第九講 情與欲
第十講 新食代
作者介紹
蔣勛,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長樂人。文化大學史學係藝術研究所畢業,後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颱。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係主任。現任《聯閤文學》社長。著有藝術論述《美的沉思》《徐悲鴻》《齊白石》《破解米開朗基羅》《天地有大美》《美的覺醒》等,散文《島嶼獨白》《歡喜贊嘆》《大度山》等,詩作《少年中親》《多情應笑我》《祝福》《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來日方長》等,小說《新傳說》《情不自禁》《寫給Ly’s M》《因為孤獨的緣故》《秘密假期》等。
文摘
“夠瞭”的快樂哲學
許多人喜歡比較,比身上是不是穿的服裝,開的車子是不是BMW,或是捷豹;也有人是比精神方麵的,近上瞭誰的課,看瞭哪一本書。聽起來是不同的比較,精神的比較好像比物質的比較還高尚一點。
其實不。我認為,有比較之心就是缺乏自信。有自信的人,對於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是一種充滿而富足的感覺,他可能看到彆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會覺得羨慕、敬佩,進而歡喜贊嘆,但他迴過頭來還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就像宗教或哲學裏所謂的“圓滿自足”,無欲無貪,充分地活在快樂的滿足中。
這和“禁欲”不一樣。好比宗教有成熟的和不成熟的宗教,不成熟的宗教就是在很快、很急促的時間內,要人做到“無欲無貪”,所以提倡禁欲。成熟的宗教反而是讓你在欲望裏麵,瞭解什麼是欲望,然後你會得到釋然,覺得自在,就會有新的快樂齣來,這叫做圓滿自足。
西方的工業革命比我們早,科技發展比我們快,所以他們已經過瞭那個比較、欲求的階段,反而迴來很安分地做自己。他不會覺得賺的錢少就是不好,或是比彆人低賤,也不會一窩蜂地模仿彆人、復製彆人的經驗。在巴黎從來不會同時齣現四韆多傢蛋塔店,這是不可能會發生的事。可是,你會在城市的某一個小角落,聞到一股很特彆的香味,是咖啡店主人自己調齣來的味道。二十年前,你在那裏喝咖啡,二十年後,你還是會在那裏喝咖啡,看著店主人慢慢變老,卻還是很快樂地在那裏調製咖啡。
這裏麵有一種不可替代的滿足感吧!
我覺得每一次重迴巴黎大的快樂,就是可以找迴這麼多人的自信。每一個角落都有一個人的自信,而且安安靜靜的,不想去驚擾彆人似的。
譬如冰淇淋店的老闆,他賣沒有牛奶的冰淇淋,幾十年來店門前總是大排長龍。但他永遠不會想說多開幾傢分店。他好像有一種“夠瞭”的感覺,那個“夠瞭”是一個很難的哲學:我就是做這件事情,很開心,每一個吃到我冰淇淋的人也都很快樂,所以,夠瞭。
這種快樂是我一直希望學到的。
……
序言
總覺得有些書,讀完之後,你會發現它早已在你生命中留下瞭印記。這本書就是這樣。我曾一度沉迷於功利主義的思考,認為一切都應該以效率和結果來衡量。但讀瞭這本書後,我開始重新審視這些觀念。作者對“理念”世界的追求,對超越物質的精神世界的探索,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他筆下的理想國,雖然充滿理想主義的光輝,卻也蘊含著對人性最深刻的洞察。他對真理、美德、智慧的推崇,以及對哲學思考的尊崇,讓我覺得,即便在物質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也不能忽略精神層麵的追求。這本書就像一位睿智的長者,用它深邃的智慧,引導我走齣狹隘的視野,去擁抱更廣闊的思想天地,去思考那些關乎生命本質的終極問題。
評分在最近的生活中,我常常感到迷茫,似乎找不到前進的方嚮。偶然間翻到瞭這本書,它如同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心中的睏惑。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教育的重視,他認為教育是塑造理想公民的關鍵。書中詳細闡述瞭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接受怎樣的教育,從音樂、體育到哲學,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智慧。他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對真理的追求。這種全方位的教育理念,讓我反思瞭當今教育體係的不足,也激發瞭我對自身學習方式的重新審視。我開始相信,真正的教育,應該是幫助我們認識自己,認識世界,並最終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這本書讓我重新燃起瞭對知識的渴望,也讓我對未來的人生道路有瞭更清晰的規劃。
評分這本我一直想讀的書,終於在某個午後靜靜地捧在手裏。我被書中對於公正的定義所吸引,它不僅僅是法律的條文,更是個體靈魂與社會整體和諧統一的狀態。作者通過蘇格拉底與不同人物的對話,層層遞進地剖析瞭什麼是真正的“公正”,以及如何在個人和社會層麵實現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靈魂三部分”的論述:理性、激情和欲望。如何讓理性這駕馬車駕馭其餘兩匹馬,實現內在的平衡與和諧,這對於個人品德的修養至關重要。而當這種內在的和諧延伸到社會層麵,便形成瞭理想的城邦。這本書讓我開始更深入地思考,什麼是道德,什麼是良知,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如何在群體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從而構建一個更美好的集體。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思緒萬韆的書,盡管書名和編號我都記不太清瞭,但我確信它在我的書架上占有一席之地。第一次翻開它,我完全被它描繪的那個超越時代的社會圖景所吸引,仿佛置身於一個由理性構建的完美城邦。作者對理想國度的構想,不僅僅停留在政治製度的層麵,更深入到教育、藝術、哲學,甚至是對個體靈魂的塑造。他對於“善的理念”的探討,以及由此推導齣的統治者應具備的智慧與德行,讓我深刻反思瞭現實社會中領導者應有的素質。我尤其著迷於書中對於不同階層分工的闡述,以及音樂、體育等如何被用來培養公民的品德和體魄。那種對秩序、和諧、公正的極緻追求,雖然在現實中似乎遙不可及,卻像一顆種子,在我心中播下瞭對更美好社會的嚮往。每當我感到生活中的種種不公與混亂時,總會不自覺地想起書中那個清晰、有序、由哲人王統治的世界,這給瞭我一種精神上的慰藉,也促使我不斷去思考,如何在當下實現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
評分偶然間讀到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所謂“通識讀物”的認知。我原以為它會是一本枯燥的說教,但事實恰恰相反,作者的語言極具穿透力,將那些深奧的哲學思想以一種極為生動、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洞穴比喻”的解讀,那個被囚禁在洞穴中,隻能看見影子的人們,簡直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寫照。我們習慣於生活在自己認知的舒適區,對真實的世界一無所知,甚至將那些虛幻的影子當作現實。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真實世界的大門,讓我開始審視自己是否也身處“洞穴”之中,是否應該努力走嚮光明,去追求那些永恒不變的真理。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場靈魂的洗禮,讓我開始質疑那些習以為常的觀念,去探索更深層次的意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