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日本 徐静波 日本历史文化 亚洲文化 人文地理 历史研究

遇见日本 徐静波 日本历史文化 亚洲文化 人文地理 历史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静波 著
图书标签:
  • 日本
  • 日本历史
  • 文化
  • 亚洲文化
  • 人文地理
  • 历史研究
  • 徐静波
  • 旅行文学
  • 社会文化
  • 纪实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同仁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文出版
ISBN:9787507548518
商品编码:28612217680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3-01
页数:376
字数:380000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内容介绍

在地理距离上,我们离日本很近;但在内心,却无限遥远。作为中*的近邻,日本与中*的历史

文化多有交集,两*民众往来密切。虽然在近代历史上有不堪回*的记忆,但也阻挡不了这两个东

方大*的政治、经贸和文化交流。尽管在经济上经历了“失去的20年”,今天的日本在很多*域

依然**着**,民众的生活水平仍跻身**发达**之列。同样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彼此是互为邻居的

亚洲人,会觉得似曾相识,却又陌生有异。日本(人)总有许多地方和我们中*(人)不一样。 

《遇见日本》沿袭徐静波《静观日本》《日本人的活法》《静说日本》的风格、体例,以一个一个

的小故事诠释日本人、日本精神。从日本天*到普通民众,从日本*相到东京都知事,从日本女星到

京都艺伎,从田中角荣到石黑一雄,日本人到*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可见一斑;从七三一部队到阿

帕酒店问题,从中野到银座,从女人的和服到男人的皮鞋,从喝茶的杯子到吃饭的筷子,日本到*

是一个什么样的**,略知一二;从神户制钢造假到东芝破产,从无人驾驶到GPS精准定位,从雾霾治

理到灾后重建,从投资移民到自助旅游,日本经济到*经历了怎样“失去的二十年”,任由评说。




关联推荐

 

不要一味地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日本这个**,而要用更理智、更客观的角度看待它。

《遇见日本》为我们打开一扇窗,不能说看到全部,但从这个角度望去的风景不偏不倚刚刚好。

 



目录

日本人 /1 

1. 日本人到*是什么样的人 /3

2. 东京人和大阪人有啥不一样 /7

3. 日本天*为何要提前退位 /12

4. 东京有一个地方,叫中野 /17

5. 京都艺伎使用什么样的名片 /20

6. 石黑一雄凭什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4

7. 一位访问中* 600 次的日本老爷子 /28

8. 田中角荣访华时为何担忧遭暗杀 /32

9. 日本老人退休后为何忙于创业 /36

10. 日本人一年的奖金有多少 /40

11. 日本人的平均身高为何能长 12 厘米 /44

12. 日本*室招女婿有什么条件 /46

13. 东京都前知事为何住地下室吃方便面度日 /49

14. 日本的**旅馆为何纷纷倒闭 /52

15. 日本人怎么过暑假 /56

16. 日本哪里的女人*厉害 /60

17. 日本电视台都从哪里选拔美女主播 /64

18. 日本*富都开什么车 /67

19.“天妇罗之神”的匠心厨艺 /71

20. 滞留中* 70 多年的日本女人水崎秀子 /75

21. 怎样才能当上日本*相 /78

22. 日本女人嫁给中*男人是啥结果 /83

23. 日本人新年上班**天都忙啥 /86

24. 男子演唱组 SMAP 为何不欢而散 /90

25. 日本女人为何抛弃 LV/94

26. 安倍*相家的婆媳之战 /98

27. 日本女星为何爱奉子成婚 /101

28. 日本人如何吃生鱼片 /105

29. 日本人为何越来越不愿意结婚 /109

30. 日本女人生孩子能得到多少政*补贴 /114

 

日本社会 /119 

1. 东京大学和北京大学有啥不同 /121

2. 日本和服的背后为啥有一个结 /126

3. 什么东西*能体现日本男人的脸面 /131

4. 在日本机场丢了东西如何找回来 /134

5. 在日本当政治家的一条铁规则 /138

6. 市长酒店召妓该如何处理 /140

7. 到日本留学,如何培养坚强的心 /144

8.20 岁中*女生在日本生子,为何自杀 /149

9. 东京都政*对公务员的八项规定 /153

10. 日本人长寿的秘密 /157

11. 日本学校的午餐为何要让校长先吃 /162

12. 日本人为什么不喜欢分家产 /165

13. 日本的新干线地铁车站为何不搞安检 /169

14. 叫日本道歉为何这么难 /173

15. 日本人与客人喝茶为啥不用自己的杯子 /178

16. 日本大地震灾后重建为何这么慢 /182

17. 单身女性赴日旅游时该注意哪些问题 /186

18. 日本女人谈恋爱*在乎男人什么 /188

19. 日本为啥规定星期五下午 3 时下班 /191

20. 日本人到*如何扔垃圾 /195

21. 日本人如何当官 /200

22. 日本的筷子头为啥是尖的 /205

23. 日本社会如何看待“阿帕酒店问题”/209

24. 在日本留学必须警惕的四大问题 /213

25. 日本什么样的人才能开出租车 /216

26. 安倍为何要画饼让普京充饥 /222

27. 银座,以前是干什么的 /226

28. 日本人为何也过万圣节 /230

29. 先辈照顾后辈,为何会成为一种义务 /232

30. 日本的茶道有什么讲究 /235

31. 日本为何还坚持使用汉字 /239

32. 日本的军*主义从何而来 /242

33. 日本人为何**杯都喝啤酒 /245

34. 日本**得一看的樱花** /249

 

日本市场 /253

1. 日本人*近在鼓捣什么样的汽车 /255

2. 我们该如何看待日本“失去的 20 年”/258

3. 东京银座有哪些店*得一逛 /262

4. 去日本投资买房有什么秘诀 /267

5. 日本企业的钱都去哪儿了 /271

6. 神户制钢的造假问题到*出在哪里 /273

7. 中*共享单车进军日本为何撞墙 /277

8. 日本如何将东京湾建成***成功湾区 /283

9. 东京为何不堵车 /288

10. 日本人为何将职业道德看得比命还重 /293

11. 日本的便利店到*有多便利 /297

12.“汉方药”(中药)为何会风靡日本 /302

13. 到日本旅游买哪些汉方药好 /305

14. 日本 GPS 精准到 6 厘米能干啥 /308

15. 日本清酒中哪些品**有名 /310

16. 日本企业为何不愿意卖给中*人 /314

17. 去日本自助游必须知道的几大法宝 /320

18. 去日本投资移民为何不靠谱 /324

19. 日本企业为何不要银行贷款 /328

20. 东芝要破产,西屋公司为何这么难 /332

21. 日本买房的人为何越来越少 /335

22. 为何说东京房价比北上广便宜一半 /339

23. 日本的*货公司为何死不了 /342

24. 日本当年整治雾霾采取了哪些措施 /347

25. 日本家电产业为何全面退市 /352

26. 日本哪几款摩托车被爱车族追捧 /358

27. 日本企业到*交多少税 /363




在线试读


一位访问中* 600 次的日本老爷子

 

记不得是在哪一年,哪一个场景,见到白西绅一郎先生。

只知道他很牛,与中*历代***都握过手,拍过照片,帮过中*不少忙。

他说他是“中*人”,因为故乡在广岛市,那里属于日本的“中*地区”。 那*,他拿出一张

银行卡给我看,上面印着四个汉字“中*银行”——是他老家的地方银行,与北京的中*银行毫

不搭界。

不管聊什么,老先生都喜欢把自己往“中*”上扯,带着抹不去的“中*情结”。 也难怪,在过

去的50年间,他访问过中*600多次,踏遍了中*的山山水水。但一直没去中*台湾,说是要等到

统一的那*再去。

白西先生5岁的时候,美军往广岛扔了一颗原子弹。他没死,但家没了。1960 年,他考入*名的京

都大学,念的是东洋史专业。在大学里,白西先生加入了日中友好协会,开始从事日中友好事业。

因此很喜欢站在中*人的视角,讲述日本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

2009年11月,白西先生上厕所,发现便血。上医院一检查,查出了大肠癌。医生说,你得马上住

院动手术。白西先生说:“得等一等,我接下来要接待一位重要的中*客人。”翌月,在接待完*

**副**(当时)访日活动之后,他被送进了医院。

究中心中央病院,我才知道,老先生得了癌症。

医院在东京*名的鱼市场——筑地。老先生穿着病号服在走廊的小会客室里等我。见到我便说:“

明天要动手术,有些不安,也不知道能否醒过来,所以想找你聊聊。你是日中交流的年青一代,

做媒体工作,希望你能够挑起友好的重任。”

老先生这么一说,我突然有些心酸,*像孩子听父亲的临终嘱咐一样,使劲儿地点头。


在医院里,白西先生**次跟我聊起了他与中*的故事。

大学一年*时,白西先生认识了一位华侨同学,两人谈到广岛原子弹爆炸的话题时,那位华侨同学

说:“广岛遭到原子弹轰炸是应得的报应。”这句话,让白西感到十分震惊,原来中*人是如此看

待广岛事件的。他并没有因此感到愤怒,而是开始反思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罪恶性。

1965年,他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问题评论。1967 年,认识了前*相石桥湛山。石桥先生邀请

他去日本**贸易促进协会工作,石桥先生当时担任会长。而日本**贸易促进协会是中日两*未恢

复邦交正常化之前,日本对中*展开民间交流的一个半官方的窗口。

1967 年 5 月,白西先生跟随石桥会长**次踏上了中*的土地。

“我进协会不久,刚好在天津有一个科学仪器展览会,日本也派了一个团前去参展,石桥会长叫我

一起去,因为我学了一点儿中文。”白西先生回忆说。当时中日之间没有航线,代表团先从东京坐

飞机到香港,在香港等候两天,拿到签证后**深圳。“那时的深圳是一个贫穷的农村,什么都没有

。从深圳坐汽车到广州,然后从广州坐上火车,坐了五天的火车,才抵达天津。”


天津活动结束后,代表团到了北京,住在北京饭店。“*三天,突然通知我们去中南海,在一个有


红柱子的房子里等候了一个多小时,突然进来一群人,为*的是***。我们没有想到,***会接见我们,

当时正是中*‘*****’***的时刻,中*人对于***的敬仰之情早已经感染了我们,所以当***握了我

的手后,真的是好几天都不肯洗手。”

***的接见结束后,白西先生作为*****,参加了“大串联”,他与同伴们一起走遍了韶山、井冈山、

遵义、延安等革命**,实地了解***和中*革命的历程,认识中**情。这次“大串联”让他一直到晚

年还能用中文**歌。

跟我聊完这个故事的**天,他*进了手术室。手术很成功。我再去看他,他说想吃鳗鱼饭,但是医生不

允许他吃。


白西先生出院后,刚好赶上圣诞节。我和几位中*友人一起请白西先生一聚,给他带去了一瓶绍兴酒。

他喝了几杯,然后带我们去了一家中*人开的酒吧,戴上圣诞老人帽,唱了一*《我爱北京***》。

1970年,白西先生离开日本**贸易促进协会,协助中日友好的大前辈冈崎嘉平太先生筹建日中协会。

1975年,日中协会正式成立,白西先生出任干事,开始了日中友好的职业生涯,先后*任事务局局长、

理事、常务理事、理事长。日中协会作为日本全*性的日中友好七团体之一,主要担任政治外交方面的

沟通工作,为推进中日友好与合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他坚持30年带*日本友好人士到南京植树,

培植樱花林,为当年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事件赎罪。 甚*带日本前*相鸠山由纪夫到“南京大屠杀”

事件纪念馆访问,以此教育更 多的日本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017年5月,白西先生给我打电话说日中协会要举行演讲会,叫我讲一讲中*的“一带一路”倡议和采访

2017年中***的情况。那天的演讲,他一直在边上躬着背站着。我实在不忍心他的辛苦,几次请他落座,

他坚持了好久,才慢慢坐下。

演讲完后,他**要叫我去喝一杯。许久没有看到他,发现他消瘦了许多。离开会场时,他手里推了一个小

旅行箱,我说我帮他推,他说:“不行,这是我的拐杖。” 我下意识地掏出手机,给他拍了一张背影。

到餐馆上楼时,他需要紧紧地扶住楼梯的扶手才能一步一步地往上挪。我要去牵他的手,他坚决不让,

坚持自己挪上二楼。

即使步履如此艰难,凡是中*人搞的活动,无论是画展还是演出,甚*是日语学习班,同乡会成立,只

要邀请他,他**会努力到场,并大声致辞。在日本的中*人,都喜欢叫他“お 爺さん(老爷子)”。

2017年10月7日,白西先生从东京坐新干线赶到大阪,参加大阪华侨社团组织的中秋明月节活动的剪彩

仪式。夜晚,白西先生回到下榻的酒店,倒在浴室,**天上午才被发现。他*这么走了。77 年的人生

,*这么画上了句号。

我听到这一消息,拼命地拨打他的手机,希望有他的回音,但是手机语音一直提示:“对方已关机。”

白西先生的好友木村知义先生给我来电,我说:“过几天,我要去北京采访*****,我会带上白西先生的

照片,在人民大会堂为他留个影,*后去一趟他热爱的中*。”

我做到了!冥冥中,了却了白西先生的一个遗愿。



《遇见日本》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旅游指南,而是一次深入日本灵魂的文化探索之旅。作者徐静波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对亚洲文化的敏锐洞察,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拂去历史的尘埃,触摸日本这片土地上跳动的人文脉搏。 我们并非仅仅停留在浅尝辄止的观光层面,而是要走进日本的街巷,品味其独有的生活哲学;我们并非只关注当下,而是要回溯其漫长的历史长河,理解其文化根源的演变。从古老的京都到现代的东京,从神道教的静谧神社到佛教寺庙的庄严仪轨,本书将为您展现一个立体、多维的日本。 历史的印记:从古代王权到武士时代 日本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吸收、融合与创造的史诗。本书将从日本的国家形成之初讲起,探讨早期王权的建立及其与中国古代文明的互动。我们会深入剖析日本如何借鉴唐朝的律令制度,又如何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独具特色的贵族文化。 随后,我们将笔锋转向波澜壮阔的武士时代。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战国时代的风云变幻,塑造了日本独特的尚武精神和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本书将为您揭示武士阶层的兴起、其价值观(如“武士道”)的形成,以及这些历史因素如何深刻影响了日本后来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从源赖朝的励精图治,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统一大业,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都将被细致解读,让读者能够清晰地勾勒出日本封建时代的发展脉络。 文化的肌理:艺术、哲学与宗教的交融 日本文化是如此迷人,因为它是一种精妙的平衡。本书将致力于剥离其表面光鲜,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文化肌理。 在艺术领域,我们将一同欣赏日本古典绘画的细腻雅致,从狩野派的山水画到浮世绘的市井风情,感受其独特的审美情趣。日本的庭园艺术,不仅仅是园林,更是禅宗哲学与自然观的体现,本书将带领读者领略枯山水、池泉园等不同风格的庭园之美,理解其背后蕴含的“侘寂”之美学。我们还将探讨日本文学的演变,从《源氏物语》的雅俗共赏,到松尾芭蕉的俳句意境,再到现代文学的思辨与探索,感受文字的力量如何描绘日本人的内心世界。 宗教信仰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对神道教和佛教在日本的传播及其相互影响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将探寻神道教的神话传说,理解其对自然崇拜和民族认同的影响;同时,也将审视佛教如何在中国传入后,在日本发展出独特的宗派,并与日本社会生活深度融合。从神社的鸟居到寺庙的佛像,每一个宗教符号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亚洲视野下的日本:互动与影响 作为亚洲大陆的重要邻邦,日本与亚洲其他文化圈的互动与影响是理解日本的关键。本书将站在亚洲文化的宏大视角下,审视日本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史。 我们不仅会回顾日本古代对中国文化的吸收,也会关注日本在近代以来,如何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进行改革并反过来对亚洲产生影响。从明治维新带来的现代化变革,到其在东亚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都将被置于一个更广阔的亚洲语境中进行审视。这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强调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的理解。 人文的关怀:现代日本人的生活哲学 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最终体现在现代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本书将关注现代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思维模式。 我们将探讨日本社会所特有的礼仪文化,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尊重与和谐的理念。从家庭观念到职场文化,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到对群体归属感的强调,本书将尝试描绘出现代日本人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构建其独特的生活哲学。 研究的深度:人文地理与历史研究的交织 本书并非浅显的游记,而是融合了人文地理和历史研究的严谨视角。作者将历史事件与地理环境相结合,探讨地理因素如何影响日本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形态。从岛国地理带来的孤立与开放,到山地地形塑造的地域文化差异,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将被深入解读。 同时,本书也致力于进行历史研究的深度挖掘,力求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进行再解读,引发读者对日本历史和文化的深入思考。 《遇见日本》邀请您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踏上这场穿越历史、洞悉文化、理解亚洲、关怀人文的深度旅程。在这里,您将不仅仅是遇见日本,更是遇见那个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在文化熔炉中不断创新的,充满魅力的东方国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好的历史读物,应该能够激起读者内心的共鸣,让历史人物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而《遇见日本》,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虽然我并非专攻日本历史,但当我读到书中关于战国时期那些英雄辈出、波澜壮阔的故事时,那种荡气回肠的感觉,仿佛身临其境。书里对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重要历史人物的刻画,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又不乏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让我看到了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选择与担当。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日本社会阶层变迁、武士阶级的形成与衰落的论述印象深刻。它让我理解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逻辑,以及在动荡不安的局势下,文化是如何在这种土壤中孕育和发展的。这本书让我感到,历史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当下息息相关,读懂日本的历史,也更容易理解当下亚洲格局的形成。

评分

作为一名对人文地理和历史研究有着些许执念的读者,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国家,最核心的还是要深入其根源,去探寻其文化脉络。《遇见日本》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渴望。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书名中“遇见”二字,让我感受到一种探索的邀请,而非简单的知识灌输。在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徐静波老师并没有止步于表面的文化现象,而是深入挖掘了日本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微妙联系。例如,书中对日本独特地理位置如何塑造其对外交流策略,对 island nation 的心态如何影响其社会结构,都有着独到的见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述历史事件时,能巧妙地融入对当时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甚至气候环境的分析,让历史变得更加立体和生动。这种跨学科的研究视角,让这本书远不止是一本关于日本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文化如何与自然、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范例。我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日本的过去,更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一种可能。

评分

读《遇见日本》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我一直对亚洲文化,特别是日本的传统艺术和哲学思想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书中对日本茶道、花道、歌舞伎、俳句等艺术形式的介绍,不仅仅是停留在文字描述,而是深入到其背后的精神内涵和历史渊源。我惊叹于日本文化中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自然之美的敏感,以及由此发展出的独特的审美哲学。例如,书中对“侘寂”精神的阐释,让我对事物的不完美中蕴含的美有了更深的体悟,这种思想不仅体现在艺术中,也渗透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我感受到了日本文化中那种内敛、含蓄、却又极富生命力的特质。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仅是了解其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去感受其独特的精神气质,而《遇见日本》正是这样一本能够触及灵魂的书。

评分

这本《遇见日本》真的像一本沉甸甸的宝藏,光是翻开书页,那股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韵味就扑面而来。我一直对亚洲文化,特别是日本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是觉得碎片化,不够系统。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一下子打开了我对日本历史长河的认知。从遥远的绳文时代,到后来影响深远的飞鸟、奈良、平安时代,再到战国时期的风起云涌,最后到现代化的崛起,作者徐静波老师娓娓道来,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越时空,亲眼见证日本的演变。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个时代社会结构、生活习俗、艺术风格的细致描绘,让我不再只是看到那些著名的城堡、庭院,更能感受到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情感和智慧。那些关于武士道精神的兴衰,关于禅宗对日本美学的影响,关于浮世绘所折射的市井百态,都让我读来津津有味,时而慨叹,时而沉思。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堆砌,更是对日本民族性格、文化基因的深刻剖析,让我对这个近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

评分

坦白说,我一直觉得日本历史文化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有深度的领域,想要真正理解,需要大量的资料和专业的分析。《遇见日本》这本书,在我看来,无疑是一份非常宝贵的研究资料。作者徐静波老师在书中展现的严谨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识功底,让我对这本书的信赖度倍增。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解读,以及作者能够将宏观的历史进程与微观的社会生活相结合的叙事方式。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如何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论,比如如何辨别史料的真伪,如何理解历史的复杂性,以及如何避免将现代的价值观强加于过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研究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仅是回顾过去,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于想要深入研究日本历史文化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绕不开的基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