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汉英词典(双色缩印版) | ||
| 定价 | 45.00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3年03月 | |
| 开本 | 64开 | |
| 作者 | 王立非 主编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1838 | |
| 字数 | 4122000 | |
| ISBN编码 | 9787801034946 | |
| 重量 | 846 | |
前言
体例说明
略语表
部shou检字表
词典正文
附录
附录一 中国法定计量单位简表
附录二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附录三 天干地支
附录四 二十四节气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扎实的厚重感,拿在手里就觉得物有所值。特别是那个“双色缩印”的版式,我得说,在长时间的查阅过程中,它极大地缓解了我的视觉疲劳。要知道,以前用的那本老词典,黑白印刷,字迹挤在一起,看一会儿眼睛就酸涩得睁不开,遇到复杂的词条更是抓瞎。但是这本,深浅两色搭配得恰到好处,主词条和例句、注释的层级区分得非常清晰,查找效率简直是翻倍提升。我个人对这种注重细节的排版深感赞赏,这绝不是随便糊弄出来的工具书,背后肯定有专业团队对用户体验的深度考量。而且,虽然是“缩印版”,但墨迹的清晰度和饱满度丝毫没有打折扣,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精确辨认细微笔画的学习者来说,太重要了。随便翻开一页,都能感受到那种精工细作的匠心精神,拿来当做案头工具,每天使用都觉得是一种享受。
评分这本书的“大字典”特质,并非仅仅体现在页数和重量上,更核心的价值在于其作为“百科全书式”的语言参考资料的定位。我习惯于在查阅一个词汇时,不仅仅满足于知道它的基本意思,还希望能了解它的词源、构词法、不同词义之间的细微差别,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引申含义。这本书在提供这些深度信息时,处理得既专业又不晦涩。它的释义逻辑性极强,一步步引导读者深入理解词汇的“灵魂”。对我这种对语言学有一定兴趣的进阶学习者来说,它提供的那些关于词源和历史演变的简短说明,简直是额外的宝藏。它不只是一个冰冷的查询工具,更像是一位耐心、博学的导师,在你每一次翻阅时,都在潜移默化地拓宽你对英语世界的认知边界。
评分从工具书的实用性和耐用性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首先,它的纸张质量非常可靠,即使是高频查阅,也不易出现撕裂或磨损的现象,这对于经常需要在不同场合携带和翻阅的读者来说非常重要。其次,我发现它的检索系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无论是按音序排列的清晰度,还是附录部分对常用短语、不规则动词的整理,都体现了一种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我记得有一次,我急需查找一个不熟悉的介词搭配,原本以为要花上好几分钟在厚厚的篇幅里摸索,结果凭借清晰的版式设计和合理的内部索引,我几乎是瞬间就定位到了所需信息。这种“毫不费力”的查找体验,极大地减少了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让查字典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而不是负担。
评分作为一名英语学习的资深爱好者,我深知一本好的工具书能决定学习者能走多远。我过去也收藏了不少不同版本和侧重点的英汉词典,但很多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弊端:要么汉译英部分过于薄弱,要么收录的词汇更新速度跟不上时代。这本书的更新速度和广度令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保留了传统词典的扎实基础,收录了大量经典词汇的精准释义,更重要的是,它紧跟时代脉搏,融入了大量近些年新兴的科技词汇、网络热词(当然,是以规范化的方式收录的),这对于需要与时俱进的语言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曾用它查阅过一些关于新兴媒体术语的翻译,发现它的解释比好几本线上词典都更加权威和贴切,这让我对它的整体内容编纂团队产生了极大的信赖感。
评分我主要用这本书来辅助我的文学翻译工作,坦白讲,我对词典的“含金量”要求极高,它必须能覆盖到那些日常口语中不常用,但在专业文献或古典作品中频繁出现的专业术语和固定搭配。我尝试过很多号称“大词典”的出版物,很多时候发现它们在特定领域的深度挖掘远远不够,给出的释义过于浅显或者生硬。但让我惊喜的是,这本词典在处理一些偏学术和文化背景相关的词汇时,提供了相当详尽且富有语境的解释。它不仅仅是告诉“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更重要的是解释了“这个词在什么场合下应该如何使用”,这种细致入微的辨析,对于提升翻译的准确性和地道性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它在例句选择上的独到眼光,很多都是从真实的语料库中挑选出来的,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而不是那些陈旧、脱离实际的“教科书式”例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