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汉语成语辞海
定价:195.00元
售价:105.3元,便宜89.7元,折扣54
作者:朱祖延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8-01
ISBN:97875430190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为原则。凡常用成语必收无疑;古代一些非常用的成语,但在今天看来又较有价值的、值得推广的也在收录范围之内,但至少见于两条书证;现代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些新成语尽可能地收录;少许常用的较典雅的熟语也酌加收录。全书共收词目2.5万条。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这部工具书的检索系统,说实话,初次上手时略感复杂,但一旦摸索出门道,效率简直是惊人的高效。它的收录范围之广,远超我的预期,不仅仅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四字成语,连那些在古籍中偶尔出现、如今已近乎失传的“冷僻”成语,也都有详尽的解释和出处考证。我特别关注了它对成语内涵的剖析,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字面意思解释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文化意象和历史背景。例如,对于一个成语的解释,它会列出数个不同的语境应用范例,并且会标注这些范例的出处,这对于真正想学透、用对成语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这种层层递进的解析方式,让原本晦涩难懂的古代表达变得生动起来,仿佛历史人物就在眼前娓娓道来。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学术的严谨性与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很多专业的辞书,为了追求深度,往往会牺牲掉读者的阅读兴趣,变得枯燥乏味,但这套书却巧妙地避免了这一点。它的排版设计功不可没,字体字号的搭配非常合理,正文与注释、例句之间有着清晰的层级划分,使得信息结构一目了然。当我沉浸其中,试图追溯某个成语的演变轨迹时,我能感受到编纂团队在文献考证上的巨大投入。他们似乎不满足于引用主流的解释,而是会引入不同的学术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即便是有争议的地方,也会公正地陈述,而不是武断地下结论。这种开放式的探讨态度,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深挖相关历史背景的欲望,让我觉得手中的这本书不仅仅是查阅工具,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思想世界的窗口。
评分坦白说,我对工具书的期待值通常不会太高,大多是为了应付特定需求而购买,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既有印象。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集合,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我发现自己不再只是“查完就走”,而是会时不时地随手翻开其中一卷,阅读几个不经意的词条,每一次的随机阅读都像是一次意料之外的文化漫步。这种深度和广度兼备的内容组织,让它超越了普通工具书的范畴,具备了某种百科全书式的魅力。它仿佛在无声地告诉我,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词组,都承载着千年的故事和智慧,等待着有心人去发掘。拥有一套这样的著作在手边,感觉就像拥有了一位知识渊博、言谈风趣的智者常伴左右,随时可以咨询和交流。
评分从实用工具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便捷性设计堪称典范。我在工作中有时需要快速确认某个成语的规范用法,尤其是在进行文案润色或对外交流时,准确性至关重要。这套书的编排逻辑似乎是基于使用频率和词条关联度来组织信息的,使得查找过程非常流畅。我测试过查找一些同义或近义词群集中的成语,它的索引系统能够迅速将我导向相关概念组,这比单纯按笔画或拼音查找要智能得多。此外,它对于某些含有生僻字或多音字的成语,都会特别标注读音,这一点对于非专业人士或者需要朗读场合的用户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这种对“用户痛点”的精准把握,体现出这部作品在设计之初,就已经站在了广大读者的角度,而非仅仅是学者闭门造车的产物。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拿在手里仿佛就触摸到了历史的厚度。纸张的选取也非常考究,不是那种容易泛黄的廉价纸,而是带着淡淡的米黄色调,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眼睛感到过于疲惫。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每一页的页眉和页脚,都有清晰的卷号和页码标识,即便在翻阅查找某个特定词条时,也能迅速定位,体现出编纂者对使用者体验的深度思考。装帧的设计风格似乎是那种偏向古典与现代结合的路线,既有传统书籍的庄重感,又不失现代印刷品的清晰度与便利性。封面采用了硬壳精装,四周的锁线装订也十分牢固,可以想象这本书即便是频繁翻阅,也能保持长久的使用寿命,是一本可以传给下一代的工具书。而且,书脊上的烫金字体在光线下会微微反光,为这部工具书增添了一份低调的奢华感,让人爱不释手,光是放在书架上,就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