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简化字 繁体字 异体字速查手册 | 作者 | 上海辞书出版社语文辞书编纂中心 |
| 定价 | 10.00元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649464 | 出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数 | 50000 | 页码 | 134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以2013年国务院批准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为标准,放大字号,做了《从简化字查繁体字、异体字》《从繁体字、异体字查简化字》两个表,帮助读者快速地从简化字查繁体字、异体字,或从繁体字、异体字查简化字,学习规范汉字。 |
| 作者简介 | |
| 上海辞书出版社语文辞书编纂中心,是上海辞书出版社负责汉语工具书出版的重要部门,负责《辞海》语词部分的工作,出版了《汉语大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等多部大型、精品工具书。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读者在阅读古籍、计算机进行简繁自动转换、古籍出版时,常常会遇到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的相互转换问题,因为它们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阅读和使用时难免发生误用。《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速查手册》能帮助读者快速地查检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及其对应关系,减少并尽可能地避免误用的发生,是一本十分实用的工具书。 |
| 文摘 | |
| 序言 | |
说实话,第一次拿到这本手册时,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涉及到“简化”、“繁体”和“异体”这三个复杂维度的交叉比对,想要做得既全面又易用,难度极高。很多同类的书籍,要么为了追求全面而把排版做得如同密集的电路图,让人望而生畏;要么为了追求易用而牺牲了关键的异体字收录,导致关键时刻掉链子。然而,这本书的实用性超出了我的预期。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的“查法”设计。它没有采取死板的部首查字法,而是似乎融合了多种检索思路,让我在紧急情况下,即使只记得字的大致形态或者某个侧面的信息,也能通过合理的引导,迅速定位到目标字。这对于我们这些在快速输入和信息检索时代成长起来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用户体验优化。它打破了传统工具书的固有模式,引入了一种更符合现代人思维习惯的检索路径。这种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让这本书从一本普通的工具书,升华为一种高效的工作辅助系统。读完后,我立刻将它放置在了办公桌上最顺手的位置,因为它已经成为了我处理文字工作时的“第一反应”工具。
评分这本《简化字 繁体字 异体字速查手册》简直是为我这种沉迷于古籍和传统文化,却又时常被繁体字和异体字搞得头晕眼花的“老学究”量身定做的。每次在阅读一些年代久远的文献,或者在研究书法作品时,总会遇到一些看着眼熟却一时想不起来的写法,那种抓耳挠腮的感觉真是太折磨人了。市面上那些动辄厚如砖头的字典,虽然内容详实,但查阅起来实在耗费时间,对于需要快速定位的场景,简直是杯水车薪。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我的阅读焦虑。它不像那种冰冷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友,在我遇到困难时,能迅速递给我一张清晰的地图。我特别欣赏它在收录上的精细度,不仅仅是常见的简化与繁体的对照,连那些罕用甚至在现代标准中已经淘汰的异体字,也能找到它们的“归属”,这种详尽程度,对于做学术研究的人来说,无疑是如获至宝。翻开这本书时,那种清晰的排版和合理的分类,让人一目了然,找字的过程不再是枯燥的“寻宝”,而变成了一种愉快的探索。 这种便捷性,让我在享受阅读古籍乐趣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真是功德无量的一本书。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与文字打交道的文字工作者,我深知一个字形背后所蕴含的文化重量和历史变迁。过去,处理涉及到跨越不同历史时期或地域的文本时,总要面对一个棘手的兼容性问题:如何准确无误地识别和转换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的字形?市面上很多速查工具往往只关注最主流的简化和繁体,对于那些带有强烈地域色彩或特定时代印记的异体字,处理起来显得力不从心,甚至会产生误判。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似乎将中国文字演变脉络中的“岔路口”都一一标注了出来。我惊喜地发现,一些我在特定碑帖中看到的、怎么也查不到“正统”归属的字,在这本手册里找到了清晰的对应关系。这种详尽的覆盖面,让我对文字的理解从平面扩展到了立体。它不仅仅是查字工具,更像是一本微型的文字演变史。每次翻阅,都能从中咂摸出古人造字、用字的智慧和习惯。它的编排逻辑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确保了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对于需要对大量历史文献进行校对和整理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简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它保证了文本的“纯洁性”和“历史真实性”。
评分从一个对语言学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极大地降低了理解中文复杂性的门槛。我们常常听到有人抱怨,随着时代发展,文字的规范化虽然提高了交流效率,但也伴随着某种程度上的“文化断层”,很多优美的、富有表现力的旧有字形正在消失。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现代的简洁与历史的丰满。它不仅仅是罗列字形,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参照系,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现代常用字是如何从繁复的古字形态中“提炼”出来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哪些具有独特美感的“异体”被保留,哪些被舍弃。对于教育工作者或者希望向下一代解释汉字演变规律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直观且权威的参考样本。它的排版设计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让你在查阅某一特定字的同时,不经意间就吸收了周边相关字形的信息,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是我认为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评分我是一位对汉字美学有执着追求的书法爱好者,尤其钟情于魏晋南北朝的碑刻文字,那时的字体结构多变、形态生动,充满了生命力。然而,研究这些古朴的字形时,最头疼的就是辨识那些在楷书中已经不常见的异体写法。我们知道,很多异体字不仅仅是写法不同,更可能代表了不同的书写传统或地域风格。过去,我需要翻阅多本字源学专著,耗费大量时间去考证一个字的“身世”。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这一过程。它精准地将那些看似“错别字”的写法,归属于其对应的正体或主要繁体字,并且在很多情况下,还会附带简要的说明,指向其主要的出现语境或碑帖出处。这种“溯源”的功能,虽然不是它宣称的全部功能,但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深究字形源流的人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就像一个浓缩的“文字档案库”,让那些散落在历史尘埃中的字形信息,能够被快速地提取和比对。这本书让我能够更专注于艺术表现本身,而不是被繁琐的考据工作所困扰,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和创作效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