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第六版 缩印本)(当代中国的极具的大型综合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辞海(第六版 缩印本)(当代中国的极具的大型综合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上海辞书出版社 著
图书标签:
  • 辞海
  • 综合性辞典
  • 工具书
  • 参考书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第六版
  • 缩印本
  • 汉语
  • 百科全书
  • 知识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品读天下出版物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30479
商品编码:28734958696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0-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辞海(第六版 缩印本)(当代中国的极具的大型综合性辞典)

定价:300.00元

售价:255.0元,便宜45.0元,折扣85

作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5326304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辞海(第6版)》概况:当代中国的极具的大型综合性辞典——《辞海》,自1936年出版发行至今已有70余年。一书在手,常用的单字、语词和百科词语,包括重要的名词、概念、术语、成语、国名、人名、地名、组织、机构、事件、会议、著作、文件、决议等等,均可查到。“对不对,查《辞海》”已成为广大读者的口头禅。
词目改动超过三分之一
新版《辞海》收单字字头17914个,比第五版增加近400个,附繁体字、异体字4400余个;词条127200余条,比第五版增加4200余条;字数2300余万字,比第五版增加200余万字;图片16000余幅,与第五版相当。本版删去词目7000条,新增词目12300余条,词目改动幅度超过三分之一。本版有大16开五卷彩图本,大16开3卷普及本,大16开单卷缩印本以及大16开多卷彩图豪华本(暂名)。此外,还计划推出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辞海》手持阅读器以及网络版。
中国特色理论条目形成系列
新版《辞海》增加和充实了中国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条目。增补和充实了等有关邓理论的条目。增收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系列条目,包括等。增收了科学发展观及其系列条目,包括等,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条目形成系列,同时使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的条目形成系列。
增收现代汉语及网络用语
新版《辞海》突破以往只收古代汉语的陈规惯例,增收5000条常用的现代汉语和网络用语。增收现代汉语,如果按义项计则数以万计。如 ,除了保留第五版5个义项外,第六版又新增了5个现代汉语义项,即:诬赖、责怪,不好(坏)、无赖、当离开而不肯离开。这与新增词目等一样,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词汇。同时,增加了网络用语。第五版《辞海》,在网络方面,仅收一条。随着网络的全球化、全民化,第六版《辞海》增收了等等。现代汉语和网络用语在人们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增收这两方面的条目,无疑能使《辞海》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时代。
反映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新版《辞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的状况。例如,航天科学新增的,既反映了从1999年11月到2002年11月,发射“神舟”1号至4号完成的不载人的飞行试验,又反映了从2003年10月至2008年9月,“神舟”5号至7号分别载1名、2名、3名宇航员的载人飞行试验。在条中,反映了中国“嫦娥奔月”的探测成果。新增的和,是中国自主建立的代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的导航定位和通信系统,汶川特大地震时,调兵遣将、抢险救灾,就使用了这个系统。
文艺出版学科面貌一新
《辞海》历次版本未收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文学作品,新版《辞海》增收了等,填补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空白。外国文学学科增收了上世纪末迄今比较知名的作品,如奥地利的、意大利的等。中国美术增补董希文的油画,傅抱石、关山月合作的国画。
历史地理学科推陈出新
新版《辞海》在历史地理方面,尽量采纳学术研究公认的新成果,力求反映*信息。如三国人物第五版生年不详。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发现《三国志?宗预传》中有延熙十年(247年)邓芝时70岁的记载。据此推算邓芝于公元171年生。新版《辞海》依此补加了邓芝的生年,解决了一个多年的悬案。又如,霸王别姬的,原稿为“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经查,由于沱河改道以及行政区划调整原因,使“垓下”处于沱河南岸。据此改“垓下”为今安徽固镇东北沱河南岸。
增补大批新去世的人物
新版《辞海》新增了去世的外知名人物,如里根、叶利钦、阿拉法特、、苏哈托、范文同、、薄一波、华国锋、张学良、宋美龄、陈立夫、张春桥、巴金、冰心、费孝通、苏步青、谈家桢、陈芳允、陈省身、谢晋等。中国知名学者季羡林、任继愈于2009年7月去世,因《辞海》彩图本已经制版,无法增收。为了弥补这一遗憾,在缩印本予以增收。
一版又一版《辞海》,就是历史和时代的大事记、档案馆和里程碑。《辞海》以其性、简明性成为我国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无声的老师”。
附录14种
中国历史纪年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表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
世界国家和地区简表
世界货币名称一览表
计量单位表
基本常数表
天文数据表
国际原子量表(2007年)
元素周期表
全球地质年代表(新增)
中国地震烈度表(新增)
汉语拼音方案
国际音标表

目录


前言
凡例
汉语拼音音节表
正文
附录
中国历史纪年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表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
世界国家和地区简表
世界货币名称一览表
计量单位表
基本常数表
天文数据表
国际原子量表(2007年)
元素周期表
全球地质年代表(新增)
中国地震烈度表(新增)
汉语拼音方案
国际音标表
索引
部首索引
笔画索引
四角号码索引
词目外词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华大典·史学典》卷十八:宋代社会经济史论丛 (清华大学出版社,2024年出版) 内容简介: 《中华大典·史学典》是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大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全面、系统、深入地整理、研究和呈现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中华大典·史学典》卷十八《宋代社会经济史论丛》聚焦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且极具活力与变革性的时代——宋代(960年—1279年)。本书汇集了国内外顶尖史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多角度、深层次的文本分析与考古学证据整合,力图构建一幅清晰、细致且富有洞察力的宋代社会经济全景图。 一、 货币与金融体系的重构与演进 本卷首先深入探讨了宋代钱币制度的复杂性及其对经济全局的影响。不同于前代的单一金属或铜钱体系,宋代出现了空前的“钱荒”与“纸币革命”。书中详细分析了北宋政府为解决铜材短缺而推行的“交子”、“会子”等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发行机制、流通范围、信用基础以及最终的通货膨胀问题。研究不仅基于官方档案和地方志,还细致考察了民间借贷文书和契约文本,揭示了纸币在商业活动中的实际效用和风险敞口。同时,关于宋代银行业(如柜坊、飞钱)的兴起,特别是民间金融的自我调节与风险分散机制,也进行了专题论述,展现了宋代金融创新的前瞻性。 二、 农业技术的突破与区域专业化 宋代是传统农业生产力实现又一次飞跃的时期。本卷的农业部分,摒弃了以往侧重于“占城稻”引种的传统叙事,转而关注精耕细作技术的普及化和区域性农业专业化的深度发展。通过对江南苏湖地区稻作技术(如施肥、灌溉工具的改良)的案例研究,结合当时农书(如《陈澔集说》中的农业附录)的记录,论证了宋代单位土地产出的显著提高。此外,书中特别设立章节探讨了宋代经济作物(如棉花、茶叶、甘蔗)的商业化种植对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反哺了手工业和对外贸易的需求。 三、 手工业的专业化与早期工业化萌芽 宋代手工业的繁荣标志着中国古代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节点。本书重点分析了纺织业、冶铁业和制瓷业的组织形态和技术进步。在冶铁业方面,研究人员运用近年的考古发掘数据,重建了北方和长江流域大型官营和私营冶铁工场的规模与管理模式,对宋代燃料结构(木炭向煤炭过渡的地域差异)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制瓷业的研究则聚焦于景德镇等中心的“作坊群落”模式,探讨了专业化分工如何提高了产品标准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为理解近代早期工业化的先声提供了新的视角。 四、 城市化进程与商业网络的构建 宋代取消了宵禁制度,打破了唐代坊市制的严格区隔,极大地释放了城市经济的活力。本卷深入剖析了宋代城市空间布局的变革,从开封、临安的商业街区形态,到地方州县的市易结构,展示了商业活动如何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特别关注了“行”与“作”等行业组织的形成,它们在规范市场秩序、保障质量标准方面的作用。此外,对宋代商业网络的构建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描绘出以四大枢纽城市为核心,辐射长江中下游、连接西北陆路和东南海域的复杂商业地理格局。 五、 赋税结构变动与国家财政的演化 理解宋代经济,必须深入考察其财政基础。本书通过对“两税法”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役法”向“代役钱”的转变,探讨了国家财政收入结构如何从土地和劳役依赖转向以商业税收和杂税为主导的现代化趋势。研究详细梳理了政府对盐、矾等专卖品的管理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如何影响了民间商业资本的积累与流动。这种财政模式的转变,是宋代社会结构松动和精英阶层多元化的重要经济根源。 六、 区域经济互动与对外贸易的深度融入 宋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达到了空前的繁盛。本卷的最后一单元,侧重于宋代国内区域间的经济互补性,以及与海外贸易体系的深度互动。对泉州、明州等重要港口城市的经济构成分析表明,对外贸易不仅带来了白银和香料等稀缺物资,更重要的是刺激了江南地区的专业化生产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同时,书中也讨论了对外贸易政策(如“官市”、“商税”)的变迁,以及宋廷如何通过控制外贸来平衡财政赤字,展现了古代海洋经济与内陆政治之间的复杂博弈。 总结: 《宋代社会经济史论丛》凭借其扎实的史料考据和前沿的理论方法,突破了传统经济史研究的窠臼,全面展现了宋代社会经济在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市场拓展等多个维度上所展现出的历史进步性与复杂性。它不仅是研究宋史、中国经济史的必备参考书,更为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世转型的关键动力提供了深刻的洞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厚重的书,拿到手里就知道分量不一般,光是那沉甸甸的感觉就让人对它肃然起敬。我记得我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简直像是打开了一个知识的宝库。那时候对很多领域的概念只是模模糊糊有个印象,一查阅,里面的解释既权威又详尽,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难以言喻。比如说我偶然查到一个古代的官职名称,原本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名词解释,结果它不仅给出了准确的定义,还追溯了它的历史沿革、职权范围,甚至连相关的历史事件都提到了,简直就是一个微型的历史专著。这种对细节的考究和广博的覆盖面,让我对编纂者们的辛勤付出充满了敬意。它不像那种轻飘飘的网络搜索结果,而是经过了无数专家学者反复推敲、锤炼出来的文字,每一个字都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让人读起来心里踏实。而且,它的印刷质量也相当不错,虽然篇幅巨大,但纸张的质感和字体的清晰度都让人感到愉悦,长时间阅读下来也不会过于疲劳。这本工具书,在我的书架上,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仅仅是用来查阅的,更像是一位沉默而渊博的老师,随时准备为我答疑解惑。

评分

从一个长期使用者、偶尔也做些资料整理工作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标准性上的表现堪称典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就是“信息的可信度”。网络上的信息更新快是快,但质量参差不齐,有时甚至互相矛盾。而这本大型综合性辞典,凭借其出版社的声誉和严格的审校流程,为我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知识基准线”。每当我需要撰写一些需要引经据典的文稿时,我都会习惯性地先来这里核对基本事实和术语的权威表述。这种对准确性的执着,使得它成为了一种“定海神针”般的存在。它的收录范围之广,覆盖了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这种跨学科的整合能力,对于需要进行跨界研究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它减少了我在不同专业词典之间来回切换的繁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查询体验。

评分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所蕴含的“时代印记”。它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文本,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即使是缩印本,也能感受到它对当代新概念、新技术词汇的收录是相当及时的。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工具书如果不能反映最新的知识前沿,很快就会贬值。我注意到它对一些近年兴起的社会学概念、信息技术领域的专有名词的解释,既保持了辞典应有的客观中立,又准确地抓住了这些新词汇在当下的核心含义和语境。这种与时俱进的编纂态度,使得这本看起来传统厚重的书,实际上充满了活力。它不仅是回顾历史和巩固基础知识的宝库,更是理解当下复杂世界的有效钥匙,能帮助我们跟上社会飞速发展的步伐,不至于被新事物所抛离。

评分

说实话,初次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它会不会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毕竟“大型综合性辞典”这个名头听起来就挺“硬核”的。但实际使用起来,体验却出乎我的意料。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在解释的切入点上考虑到了普通读者的接受程度。比如对一些前沿科学概念的解释,它会先用一个相对通俗的比喻或者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然后再逐步深入到专业术语的界定,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我记得有一次家里孩子问我一个物理现象,我一时间说不清楚,翻开这本书一查,里面的插图和图示清晰明了,搭配上精准的文字描述,连我这个非专业人士都能大致理解其中的原理。这种设计,体现了编者对不同知识背景读者的包容性,使得它不仅仅是学者案头的必备,也逐渐成为了家庭书架上提升全民素养的利器。它不像某些工具书那样高高在上,而是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非常实用。

评分

我个人对工具书的评价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即时关联性”和“知识的纵深感”。很多辞典可能只停留在对名词的简单罗列和定义上,查完之后你可能还是需要再去翻阅其他书籍来建立知识网络。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的知识网络。当你查阅一个词条时,它往往会通过规范的索引或交叉引用,巧妙地将你引导向其他相关联的概念。比如,查询一个历史地名,它不仅告诉你这个地方现在属于哪个省份,还会顺带提及与此地相关的文化、历史事件中的重要人物,甚至可能还会附带该地特色事物的解释。这种“一网打尽”的编排思路,极大地提升了查阅效率,避免了读者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不断迷失方向。它鼓励读者在查找一个点状知识时,也能顺便获取到一片相关知识的“地图”,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联通的、富有层次感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