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多功能汉语成语词典
定价:68.00元
作者:汉语大字典编纂处
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57901875
字数:960000
页码:91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收词量大,包括近义、反义、用法等功能,是一本的成语工具书。
内容提要
本词典收成语8000余条,以现代常用和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成语为主,同时为兼顾学习古文的需要,也酌收部分现代虽不常用,但在古籍中常见的成语,以及少量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为了充分满足读者需求,编者在编写中做了诸多努力,尽量使解释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例句贴近生活,功能完备实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为《汉语大字典》的编写工作需要成立,是川鄂两省编写领导小组和大字典编委会的执行机构,负责《汉语大字典》日常工作,由四川省新闻出版局直接领导。
文摘
序言
我对语言学习类书籍的评判标准,核心在于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是否能真正满足学习者的进阶需求。这本书在词条的释义部分展现出了令人信服的专业水准。它不仅仅停留在给出字面意思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每个词汇的文化背景、历史演变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比如,对于一些具有多重引申义的词语,书中会用数量可观的例句进行对比阐释,这些例句的选取极为精妙,往往能瞬间点亮学习者模糊的理解。我发现它在处理一些现代新兴词汇和固定搭配时,也保持了极高的更新速度,这在很多老牌工具书中是难以做到的。这种与时俱进的编辑态度,让我在使用过程中,很少会遇到“查而无获”的窘境。阅读这些详尽的解释,就像是请了一位资深的语言学家在身旁为你娓娓道来,那种知识被系统、有条理地灌输进大脑的感觉,是学习者梦寐以求的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符合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它似乎懂得学习者在面对海量信息时,最需要的是什么:结构化和关联性。我发现它在处理相近或意思相悖的词语时,会专门设置对比性的板块,清晰地界定它们的适用范围和情感色彩。这种“辨析”的功能,对于提高语言的精确度至关重要。我们都知道,在口语和写作中,最容易暴露学习者水平的就是那些“差不多”的词语的滥用。而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对比范例,教会了我如何“恰到好处”地选择词汇,避免了语义上的平庸或错误。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在构建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让知识点之间互相印证、互相加强。这种设计理念,让学习不再是孤立地记忆单词,而是在构建一个强大的语言应用体系,对提升实际运用能力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代文学抱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通常会拿着一些古典名著来检验一本工具书的功力。许多典籍中出现的典故和用语,如果仅仅依靠现代白话解释,往往会失之偏颇,缺乏韵味。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惊喜。它对于那些源自《史记》、《论语》或唐诗宋词中的特定表达,不仅提供了准确的古义,更重要的是,它会追溯这些词语的最初出处,甚至标注出历代注家对此的不同解读。这种对“源头活水”的追溯,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文本的理解层次。我曾用它来攻克几篇难度较大的文言文阅读理解,结果发现,书中的解释角度和深度,远超出了我过去使用的其他任何参考资料。这使得阅读过程不再是枯燥的查对,而变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语言的生命力。
评分这本工具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配合着封面雅致而不失庄重的字体排版,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部下了大功夫的匠心之作。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不仅光滑适手,而且吸墨性极佳,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目录的清晰度和索引的详尽程度。很多工具书为了追求内容的广度而牺牲了易用性,但这本辞典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平衡。当我需要快速查阅某个生僻词汇时,那种流畅的检索体验简直是一种享受。它不像有些工具书那样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教科书式感觉,反而多了一份阅读的愉悦感。如果说有什么可以稍微挑剔的,或许是它在携带性上稍显笨重,但考虑到其内容的丰富程度和作为案头常备工具书的定位,这点瑕疵也可以被原谅了。总的来说,从物理层面上讲,这本书无论是作为学习辅助还是陈列展示,都是上乘之作,足见出版方对品质的严格把控。
评分从一个实用主义者的角度来看,这本工具书的价值体现在它极高的“检索效率”和“跨领域适应性”上。我尝试用它来解决我工作中遇到的几类问题:一是需要撰写正式报告时,寻找更具权威性的专业术语;二是阅读外文译介材料时,用来核对一些文化特有名词的精确中文表达;三是进行跨文化交流时,用来理解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概念。在每一个场景下,这本书都表现出了惊人的可靠性。它的响应速度极快,几乎每一次查找都能直接命中核心信息,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对我而言,一本优秀的工具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你在需要它的时候,感觉它无处不在,但在不需要它的时候,它又不会干扰你的正常工作流。这本书成功地达到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它已经稳固地占据了我书桌上最容易拿取的位置,成为了我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基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