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九宫旋转十二桩法
定价:48.0元
作者:陈永霞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30
ISBN:97875352776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武术,特别是像武当拳术这样的功夫,是顺应天道、能与天地共存的武术学问。本书旨在弘扬武当拳术,引动武术爱好者的共鸣,以追求武术极终意义的宽广视野和行动,复兴中华武术。
内容提要
九宫旋转十二桩法是武当太乙五行门的基本功,太乙五行门是武当本山秘传的武术养生派系,自明代以来,这门功夫只在武当山道教的出家弟子中承传,直到清末民初,清皇族人爱新觉罗·溥儇,汉名金子弢,首先以俗家弟子身份学得此技。《九宫旋转十二桩法》图文相辅,展示练习要领,传承中华武术文化,以便人们强身健体。
目录
作者介绍
陈永霞,字娴云,道号玄霞,1962年出生于武当山下的古城郧阳,武当玄武派第十四代传人、武当太乙五行拳传承人。
现任国家一级武术教练、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印度世界瑜伽协会中国分会会长、中国武当太乙五行门研究会会长、武当养生研究会荣誉会长、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常任专家评委、“全球功夫之星电视大赛”总评委、CKF中国功夫争霸赛创始人及总裁判长 、“中华武术大学堂名家讲学”武当拳主讲名家、广州永侠武术俱乐部董事长和总教练。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上就感觉到了沉甸甸的质感。封面那种略带复古的烫金工艺,配上那种深邃的墨绿色,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武学世界。我特别喜欢那种字体选择,既有力量感又不失传统韵味,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它,探究里面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精妙法门。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讲究,摸起来光滑细腻,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而且,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图文的布局疏密有致,重要的穴位和运劲口诀都被用不同的字体和边框凸显出来,使得复杂的功法也能清晰地被读者理解和遵循。装订也非常牢固,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翻阅、甚至可能在练功时放在身侧的武术书籍来说至关重要,可以看出出版社在细节处理上是下足了功夫,真正体现了对传统武学的尊重和匠人精神。可以说,仅仅是捧着这本书,那种对武学的敬畏感和学习的渴望就已经被彻底点燃了。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与古人智慧的深度对话。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梳理和传授这套桩法时所花费的巨大心力,他似乎不仅仅是在翻译一套动作,更是在重塑一种对生命能量的认知框架。特别是书中对于“十二桩”之间相互转化的论述,逻辑严密得像是一个精密的机械钟表,每一个齿轮的啮合都恰到好处,体现出一种高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种系统性意味着,你不会因为练了一桩而走火入魔,也不会因为某一环节的缺失而功力滞涩。它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体系,让你明白每一个姿势都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点。这种体系化的构建,极大地提升了功法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让我在学习时更加心无旁骛,专注于体内的气机变化,而不是纠结于外部动作是否完美无缺。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必须着重称赞一番。它并非那种枯燥乏味的武术手册,而是充满了古雅的韵味和坚定的力量感。作者的文笔洗练,但又极富画面感,常常使用一些极具象征意义的比喻来描述内在的感受,比如“如坐莲花之上,又似悬浮于虚空之中”,这些描述一下子就能激活读者的想象力,帮助我们将抽象的内功体验具体化。这种文学性的融入,使得即便是最枯燥的呼吸法门,读起来也像是在品味一首优美的乐章。而且,作者在讲解功法禁忌和注意事项时,语气虽然严肃,但却充满了长者的关怀,绝无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这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力量,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不仅是学到了套路,更是领悟了一种武者应有的心境和态度。
评分我尝试着去理解作者在文字中构建的那个功法体系,发现它不仅仅是一套简单的肢体动作组合,而是一套深层次的内功心法与外形姿态的完美融合。那种对“旋转”意境的阐述,简直是鞭辟入里,让我意识到以往对基础桩功的理解可能都停留在表面。书中对于精、气、神三者的调和与转换的描述,用了许多古老的术语,但作者的解释却出奇地通俗易懂,仿佛有一位经验老到的老前辈在耳边细细道来,每一个关键的转换节点都像是被精心标记过。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劲力流动”的细节捕捉,比如当身体某个部位微微一颤时,劲力是如何沿着经络像水流一样逐步蓄积和释放的,这些描述细致到令人发指,让我对自身习练的效果有了更清晰的自我校准标准。这不仅仅是一本“教你怎么做”的书,更是一本“教你如何感受”的深度指南,引导读者真正进入到内家功法的核心境界。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练习传统武术的人士,我接触过不少关于桩功的典籍,但很多都显得过于玄乎或者过于机械化。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找到了一种绝妙的平衡点。它既保留了传统武术中对“法度”的严苛要求,对每一个桩型的细微差别都进行了几何学和生物力学层面的剖析,让人明白为何要这样站立、为何要这样呼吸;同时,它又极富灵活性,不断强调习练者要结合自身体感进行微调,反对死板模仿。书中对不同阶段的功力进境提出了非常实际的检验标准,而不是空泛地谈论“开功”或“通脉”。例如,它如何描述在某一个旋转过程中,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形随意动,意在形先”,这种可量化的自我反馈机制,对于我们这些需要长期自我修正的习练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读起来让人信心倍增,觉得自己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并且有迹可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