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森林管理與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REDD+研究
定價:78.00元
售價:62.4元,便宜15.6元,摺扣80
作者:白彥鋒 等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030546876
字數:
頁碼:
版次:3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科技部國傢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課題“‘減少發展中國傢毀林排放等行動的政策措施和激勵機製’談判議題相關問題研究”(2010CB955107)成果的係統總結。全書共分9章,主要概述瞭聯閤國氣候變化談判進程中“減少發展中國傢因毀林和森林退化所緻排放,森林保護、森林可持續管理和提高森林碳儲量(REDD )”的形成與發展曆程,探討瞭REDD 涉及的森林參考水平/森林參考排放水平、融資機製和“三可”等關鍵技術問題,分析瞭REDD 項目活動對全球林産品貿易和中國的潛在影響,*後總結瞭印度尼西亞、越南和巴西三個國傢在開展REDD 項目活動中的經驗和教訓。研究成果可為部門決策提供支撐。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淡雅的綠色為主調,搭配深邃的森林剪影,仿佛能聞到泥土和樹葉的清新氣息。書名“森林管理與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REDD+研究”醒目而有力,直接點齣瞭本書的核心主題,預示著它將帶領讀者深入探討森林在應對氣候變化這一重大全球性挑戰中的關鍵作用,特彆是REDD+這一重要的減緩和適應策略。封底的簡介也同樣引人入勝,簡明扼要地勾勒齣本書的研究範圍和重要意義,讓人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期待。從設計上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成功的,它在信息傳達和視覺吸引力之間取得瞭很好的平衡,成功地激發瞭我的閱讀興趣。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復雜的科學概念以讀者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的,尤其是在“REDD+”這個專業領域。我想,這本書應該不僅僅是學術研究的堆砌,更會包含對現實問題的深刻洞察和對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理性思考。
評分我被這本書的書名所吸引,它點齣瞭當前全球最緊迫的兩個議題:森林保護和氣候變化。作為一個對環境保護略有瞭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在思考,除瞭減少工業排放,我們還能從哪些方麵來積極應對氣候危機。森林,這個大自然的“肺”,顯然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環。這本書的副標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REDD+研究”則進一步鎖定瞭我的興趣點,它似乎提供瞭一個具體的、可操作的框架來理解森林在氣候減排中的作用。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REDD+機製的清晰解讀,瞭解它是如何運作的,它對發展中國傢和發達國傢分彆意味著什麼,以及它在全球氣候治理體係中占據怎樣的位置。我也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看待森林碳匯的經濟價值,以及如何通過市場機製來激勵森林保護的。
評分我迫切地想瞭解這本書是如何將“森林管理”與“碳”這一宏大概念聯係起來的。在我看來,森林不僅僅是提供木材和氧氣的自然資源,更是一個龐大的碳匯,在調節全球碳循環方麵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而“REDD+”這個概念,雖然在國際新聞中時有提及,但其具體內涵和實施機製對我而言仍有些模糊。我期望這本書能夠詳細闡述森林的碳儲存能力是如何被量化和評估的,以及有效的森林管理措施如何能夠最大化這種碳匯功能。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REDD+在實踐中麵臨的挑戰,例如資金籌措、社區參與、政策協調以及監測與核查機製的建立等。作者是否能夠提供一些成功的案例分析,或者揭示一些普遍存在的誤區和陷阱,將是我非常關注的。
評分讀到這本書的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些鬱鬱蔥蔥的森林,以及它們在吸收二氧化碳、淨化空氣方麵的巨大功勞。而“REDD+”這個詞,雖然聽起來像是一個學術術語,但結閤“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隱約感覺到它與減少森林破壞、增加森林覆蓋率息息相關。我非常想知道,這本書究竟是如何解析森林與碳排放之間的復雜關係的?作者們是否深入研究瞭不同類型的森林(熱帶雨林、溫帶森林、寒帶森林等)在碳儲存上的差異?REDD+的研究,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衡量森林碳匯、如何評估森林管理項目成效的科學方法?我更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否為普通大眾提供一些關於森林保護和氣候行動的切實可行的建議,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為減緩氣候變化貢獻一份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一下子就抓住瞭我,讓我聯想到那些在氣候變化日益嚴峻的背景下,我們究竟能為地球做些什麼。尤其“REDD+”這個縮寫,雖然看起來有些專業,但它背後代錶的“減少森林砍伐與森林退化所緻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相關的“森林碳匯增強、可持續森林管理”等概念,在我看來是解決氣候危機的關鍵一環。我猜想,這本書的作者們一定對森林生態係統、碳循環的科學原理有著深刻的理解,並且能夠將其轉化為實際的政策建議和管理策略。我特彆好奇,他們是如何看待森林在實現《巴黎協定》目標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REDD+模式在全球範圍內的推廣和應用前景如何?會不會涉及到一些具體的項目案例,讓我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森林管理在減排方麵的巨大潛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