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虫害原色图谱 农作物病虫害原色图谱丛书 绿叶菜类蔬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 蔬菜种植技术病害

蔬菜病虫害原色图谱 农作物病虫害原色图谱丛书 绿叶菜类蔬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 蔬菜种植技术病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蔬菜病虫害
  • 农作物病虫害
  • 蔬菜种植
  • 病虫害诊断
  • 病虫害防治
  • 原色图谱
  • 绿叶菜
  • 农业技术
  • 植物保护
  • 病害防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磐恒志行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23087
商品编码:29337368682
丛书名: 绿叶菜类蔬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3-03-01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蔬菜病虫害原色图谱
作者:   胡锐//邢彩云
市场价:   40.00元
ISBN号:    9787534983634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7-06-01   版次:1   页数:269
  印刷时间:2017-06-01   印次:1   字数:250.00千字

  编辑
本书文字浅显易懂,图片症状清晰,病害、虫害不同时期的症状(形态)识别特征突出明了,防治技术实用,为蔬菜种植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的掌中宝。 

  目录

**部分蔬菜病害

一、番茄早疫病

二、番茄晚疫病

三、番茄灰霉病

四、番茄病毒病

五、番茄斑枯病

六、番茄叶霉病

七、番茄根结线虫病

八、番茄疫霉根腐病

九、番茄筋腐病

十、番茄脐腐病

十一、辣椒病毒病

十二、辣椒根腐病

十三、辣椒炭疽病

十四、辣椒疫病

十五、辣椒白粉病

十六、辣椒灰霉病

十七、辣椒细菌性青枯病

十八、辣椒细菌性疮痂病

十九、茄子褐纹病

二十、茄子黄萎病

二十一、茄子绵疫病

二十二、茄子病毒病

二十三、黄瓜霜霉病

二十四、黄瓜白粉病

二十五、黄瓜花叶病毒病

二十六、黄瓜根结线虫病

二十七、黄瓜灰霉病

二十八、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二十九、黄瓜靶斑病

三十、黄瓜炭疽病

三十一、黄瓜斑点病

三十二、黄瓜镰菌枯萎病

三十三、西葫芦白粉病

三十四、西葫芦病毒病

三十五、西葫芦灰霉病

三十六、西瓜病毒病

三十七、西瓜蔓枯病

三十八、西瓜炭疽病

三十九、西瓜枯萎病

四十、西瓜猝倒病

四十一、西瓜疫病

四十二、甜瓜病毒病

四十三、甜瓜霜霉病

四十四、丝瓜病毒病

四十五、南瓜病毒病

四十六、南瓜白粉病

四十七、豇豆白粉病

四十八、豇豆病毒病

四十九、豇豆灰霉病

五十、豇豆锈病

五十一、白菜软腐病

五十二、白菜霜霉病

五十三、白菜黑斑病

五十四、上海青霜霉病

五十五、甘蓝软腐病

五十六、花椰菜黑斑病

五十七、萝卜霜霉病

五十八、萝卜病毒病

五十九、萝卜黑腐病

六十、芹菜斑枯病

六十一、芹菜叶斑病

六十二、芹菜根结线虫病

六十三、芹菜病毒病

六十四、芹菜软腐病

六十五、菠菜霜霉病

六十六、莴笋霜霉病

六十七、莴苣根结线虫病

六十八、生菜软腐病

六十九、油麦菜黑斑病

七十、大葱黑斑病

七十一、大葱灰霉病

七十二、大葱锈病

七十三、大葱紫斑病

七十四、大蒜细菌性软腐病

七十五、草莓白粉病

七十六、草莓灰霉病

第二部分蔬菜害虫

一、蚜虫

二、茶黄螨

三、叶螨

四、蓟马

五、温室白粉虱

六、美洲斑潜蝇

七、葱斑潜蝇

八、菜粉蝶

九、小菜蛾

十、棉铃虫

十一、烟青虫

十二、甜菜夜蛾

十三、豇豆荚螟

十四、瓜绢螟

十五、马铃薯瓢虫

十六、茄二十八星瓢虫

十七、白星花金龟甲

十八、大黑鳃金龟甲

十九、蝼蛄

二十、金针虫

二十一、地老虎

二十二、蜗牛

二十三、黄曲条跳甲

二十四、短额负蝗

二十五、韭菜迟眼蕈蚊

二十六、南瓜实蝇


  内容简介
《蔬菜病虫害原色图谱》共对蔬菜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的102种主耍病虫原色图片354张,突出病害田间发生和虫害不同时期的症状(形态)识别特征,并详细介绍了每种病虫的分布区域、症状(形态)特点、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文字浅显易懂,图义并茂,防治方法实用,适合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阅读。

  作者简介
吕国强,男,1963年1月生,河南济源人,1983年7月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植保系,获大学本科学历、农学学士学位,现任河南省植保植检二级研究员,河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很好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
《现代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手册》 引言 在现代农业追求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产的浪潮中,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是保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传统的化学农药依赖性防治模式,在带来短期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农药残留超标以及病虫害抗药性增强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因此,探索和推广绿色、环保、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紧迫任务。 《现代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手册》正是基于这一时代需求而编写。本书旨在系统性地介绍当前农业生产中各类作物普遍遭受的病虫害,并重点阐述其绿色、生态、可持续的防控策略与技术。全书内容紧密围绕“绿色防控”这一核心理念,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用药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技术推广人员、科研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套实用、前沿、易于操作的技术指南。 本书的编写团队汇聚了在植物保护、农业科学、生态学等领域的资深专家和一线实践者,他们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和丰富的田间经验,力求将复杂的病虫害防治知识以清晰、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我们深知,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离其接地气、易于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书在理论阐述上力求严谨,在技术介绍上注重可操作性,并辅以大量图例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 第一部分:绿色防控理念与技术体系 1.1 绿色防控的内涵与重要性 1.1.1 绿色防控的定义:以生态学为基础,以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手段,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耗水平以下,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 1.1.2 绿色防控的重要性: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高病虫害防治的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延缓和抑制病虫害的抗药性产生,维持防治措施的长期有效性。 符合国际贸易标准和绿色认证要求,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1.2 绿色防控的主要技术类型 1.2.1 农业防治:通过优化栽培管理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和发展的生活环境。 选育和推广抗病虫品种:这是最经济、最根本的措施。介绍抗病虫育种的基本原理,以及不同作物抗病虫品种的特点和选择依据。 调整种植制度:合理轮作、间作套种,可以有效阻断病虫害的传播蔓延。详细阐述轮作的间隔年限、作物搭配原则。 优化栽培管理: 播种/移栽管理:选择适时播种、优化密度、清除病残株。 土壤管理:深翻、晒土、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抗病能力。 肥水管理:科学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均衡供应营养,增强作物自身抗性。合理灌溉,保持土壤适宜湿度,降低病害发生率。 田间卫生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病虫源。 设施农业管理:温室、大棚的通风、消毒、地膜覆盖等技术。 1.2.2 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产物来防治病虫害。 天敌昆虫的保护与利用:介绍瓢虫、草蛉、寄生蜂、捕食螨等主要害虫天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保护和增殖天敌的措施(如建立天敌保护区、释放人工繁殖的天敌)。 微生物防治: 苏云金杆菌(Bt):介绍Bt对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的有效性,以及不同制剂的使用方法。 白僵菌、绿僵菌:介绍其对昆虫的致病机理,以及在防治地下害虫、蚧虫等方面的应用。 真菌型杀虫剂:如拟青霉、球孢白僵菌等。 病毒杀虫剂:如NPV(核多角体病毒)等。 植物源农药: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杀虫、杀菌、杀螨活性的物质,如印楝素、鱼藤酮、除虫菊酯等。 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介绍生物农药的优势、种类、使用注意事项。 1.2.3 物理防治:利用物理学原理和方法来防治病虫害。 诱捕技术: 色板诱捕:介绍不同颜色(黄板、蓝板、白板)对不同害虫的诱集作用,以及在温室、田间的使用。 光源诱捕:利用紫外线、可见光吸引害虫,配合杀虫设备使用。 性诱剂/食诱剂诱捕:介绍性诱剂和食诱剂的原理,以及在害虫监测和诱杀中的应用。 阻隔技术:防虫网、防虫膜、防虫檐等,阻止害虫进入作物生长区域。 温度/湿度调控:利用高温、低温、湿度变化杀死或抑制病虫害(如高温处理种子、烘干等)。 机械防治:人工捕杀、喷雾器、振动装置等。 声光电防治:如超声波驱鸟、特定频率声波驱虫等(在本书中作为辅助或前沿技术介绍)。 1.2.4 生态调控:通过优化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间作套种与伴生种植:利用不同作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干扰病虫害的发生。 绿肥种植:改善土壤,抑制土传病害,有时也具有驱虫作用。 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利用气象、虫情测报站、遥感技术等,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 1.3 绿色防控的整合应用与决策 1.3.1 综合防治(IPM)的理念:将多种防治措施有机结合,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经济阈值、作物生长阶段和生态环境因素,制定最经济、最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 1.3.2 病虫害经济阈值:介绍经济阈值的概念及其在制定防治决策中的重要性。 1.3.3 绿色防控决策流程:从病虫害监测、诊断、风险评估到技术选择、实施、效果评估的完整流程。 1.3.4 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 选择低毒、低残留、生物降解性好的农药:介绍绿色农药的种类和选择原则。 精准施药:避免盲目、过量施药,采用先进的施药技术(如变量施药)。 农药的配伍与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 农药安全间隔期:保证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 农药废弃物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第二部分:主要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实例 本部分将针对读者最关心的几类主要作物,详细介绍其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危害以及具体的绿色防控技术方案。每种病虫害的介绍都将遵循“识别要点——危害症状——发生规律——绿色防控策略——具体技术措施”的结构。 2.1 谷类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 2.1.1 水稻 主要病害: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纹枯病等。 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等。 绿色防控实例: 稻瘟病: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田间保持适宜水量,避免长期干湿交替;释放赤眼蜂防治螟虫,减少代际传播。 稻飞虱:建立稻飞虱监测预警系统;保护和利用稻田天敌(如蜘蛛、寄生蜂);利用稻飞虱性诱捕器进行监测和诱杀;合理轮作,种植抗稻飞虱品种;适时释放寄生性天敌。 2.1.2 小麦 主要病害: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纹枯病、黑穗病等。 主要害虫:麦蚜、麦穗螨、麦蜘蛛、地下害虫(地老虎、金针虫)等。 绿色防控实例: 小麦赤霉病:选用抗赤霉病品种;合理轮作;控制播种期;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保护和利用天敌;推广病穗拔除。 麦蚜:保护和利用蚜虫天敌(如瓢虫、草蛉、寄生蜂);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用量;诱集蚜虫释放红色和黄色粘虫板;必要时选用生物农药(如Bt、白僵菌)。 2.1.3 玉米 主要病害:玉米南方锈病、玉米粗缩病、玉米黑粉病、玉米锈病、顶枯病等。 主要害虫:玉米螟、蚜虫、地下害虫、玉米叶蝉等。 绿色防控实例: 玉米螟:轮作、深耕;保护和释放赤眼蜂;利用玉米螟性诱捕器进行监测和诱杀;喷施Bt菌剂。 玉米粗缩病: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清除病株;消灭越冬的传毒昆虫(如叶蝉);提倡早播。 2.2 豆类作物(如大豆、花生) 2.2.1 大豆 主要病害:大豆灰霉病、大豆菌核病、大豆叶斑病、大豆锈病、病毒病等。 主要害虫:大豆食心虫、豆荚螟、豆蚜、蓟马、红蜘蛛等。 绿色防控实例: 大豆灰霉病/菌核病: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深耕;保持通风透光;清除病残体;喷施生物杀菌剂。 大豆食心虫/豆荚螟:轮作;保护和释放寄生蜂(如赤眼蜂);利用性诱捕器进行监测和诱杀;喷施Bt菌剂或病毒杀虫剂。 2.2.2 花生 主要病害:花生褐斑病、花生黑斑病、花生根腐病、花生锈病等。 主要害虫:花生蚜虫、花生叶螨、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花生螟等。 绿色防控实例: 花生褐斑病/黑斑病: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清除病残株。 花生叶螨:保护捕食螨等天敌;采用生物农药(如印楝素);科学灌溉,保持土壤湿度。 2.3 瓜类及茄果类蔬菜(如黄瓜、番茄、辣椒) 2.3.1 黄瓜 主要病害: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等。 主要害虫:黄瓜斑潜蝇、蚜虫、瓜蚜、白粉虱、蓟马、红蜘蛛等。 绿色防控实例: 黄瓜霜霉病: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通风透光;轮作;建立栽培前的环境消毒制度;喷施生物杀菌剂(如多抗霉素、枯草芽孢杆菌)。 白粉虱:利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保护和释放寄生蜂(如丽蚜小蜂);喷施生物源杀虫剂(如印楝素、苦参碱);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2.3.2 番茄 主要病害:番茄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枯萎病、青枯病、脐腐病等。 主要害虫:番茄潜叶矿潜蝇、蚜虫、白粉虱、烟粉虱、红蜘蛛、蓟马等。 绿色防控实例: 番茄晚疫病: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清除病残体;合理密植,通风;加强肥水管理;喷施生物杀菌剂。 烟粉虱:利用蓝色或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保护和释放寄生蜂(如粪草蛉);采用生物农药(如印楝素、除虫菊);建立物理隔离。 2.3.3 辣椒 主要病害:辣椒炭疽病、病毒病、青枯病、疫病、灰霉病等。 主要害虫:辣椒蚜虫、烟粉虱、蓟马、螨虫等。 绿色防控实例: 辣椒炭疽病: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清除病果、病株;适时修剪,加强通风。 辣椒病毒病:选用抗病品种;消灭传毒昆虫(蚜虫、烟粉虱、蓟马);种植隔离带;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 2.4 根茎类作物(如马铃薯、胡萝卜) 2.4.1 马铃薯 主要病害: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环腐病、疮痂病、粉痂病等。 主要害虫:马铃薯甲虫、蚜虫、马铃薯块茎蛾、金针虫等。 绿色防控实例: 马铃薯晚疫病: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清除病株、病薯;加强通风;增施有机肥;喷施生物杀菌剂。 马铃薯甲虫:引入天敌(如瓢虫、寄生蜂);人工捕杀;使用Bt生物农药。 2.4.2 胡萝卜 主要病害:胡萝卜黑腐病、根腐病、白绢病、炭疽病等。 主要害虫:胡萝卜蚜虫、胡萝卜潜叶蝇、地下害虫等。 绿色防控实例: 胡萝卜黑腐病:选用抗病品种;轮作;选择健康种苗;加强田间管理,避免伤口。 胡萝卜蚜虫:保护蚜虫天敌;种植伴生植物;诱集蚜虫释放粘虫板。 2.5 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 2.5.1 棉花 主要病害: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立枯病、炭疽病、细菌性病等。 主要害虫:棉铃虫、蚜虫、红蜘蛛、盲蝽蟓、烟粉虱等。 绿色防控实例: 棉铃虫:轮作;保护和释放赤眼蜂;利用棉铃虫性诱捕器进行监测和诱杀;喷施Bt生物农药。 棉花蚜虫:保护蚜虫天敌;控制氮肥用量;科学轮作。 2.5.2 烟草 主要病害:烟草花叶病、烟草黑胫病、烟草赤星病、烟草白粉病等。 主要害虫:烟青虫、烟蚜、烟叶潜叶矿潜蝇、蓟马等。 绿色防控实例: 烟草病毒病:选用抗病品种;消灭传毒昆虫;及时清除病株;药剂防治传毒媒介。 烟青虫:轮作;保护和释放寄生蜂;利用烟青虫性诱捕器监测和诱杀;喷施Bt生物农药。 第三部分:病虫害监测、诊断与预警技术 3.1 病虫害监测的重要性与原则 3.1.1 监测的目的:了解病虫害发生动态,预测其发展趋势,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3.1.2 监测的原则:及时性、准确性、代表性、系统性。 3.2 常见病虫害监测方法 3.2.1 田间普查: 定点普查: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内进行调查。 网格化普查:将田块划分网格进行调查。 诊断性普查:针对特定病虫害进行调查。 3.2.2 诱捕器监测: 性诱捕器:监测害虫的出现时间和种群密度。 食诱捕器:诱集害虫,用于监测和诱杀。 色板(粘虫板):监测飞虫的发生情况。 光源诱捕器:监测夜间活动的害虫。 3.2.3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卫星、无人机获取作物长势、病虫害区域信息。 3.2.4 分子诊断技术:快速、准确地鉴定病原菌和害虫。 3.3 病虫害诊断的基本方法 3.3.1 症状诊断:观察植株的外部形态变化(叶片、茎、根、果实等)。 3.3.2 病原鉴定: 形态学鉴定:显微镜下观察病原体的形态结构。 培养法:分离、培养病原体。 生化/血清学鉴定:利用特异性抗体等进行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DNA/RNA测序等。 3.3.3 害虫鉴定:根据成虫、若虫、卵、蛹等不同形态进行鉴定。 3.4 病虫害预警系统 3.4.1 预警的原理:结合监测数据、气象信息、作物生长模型等,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期、发生程度和流行趋势。 3.4.2 预警信号的发布与应用:如何接收、理解和利用预警信息。 3.4.3 建立本地化病虫害预警体系的建议。 第四部分: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挑战与展望 4.1 绿色防控面临的挑战 4.1.1 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的 Gap:新技术的研发与农民实际接受度之间存在差距。 4.1.2 传统观念的束缚:部分农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强。 4.1.3 成本与效益的权衡:绿色防控措施在短期内可能成本较高。 4.1.4 天敌保护与利用的局限性:生物防治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4.1.5 病虫害抗药性问题依然存在。 4.2 绿色防控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4.2.1 生物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深化: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 4.2.2 精准农业与智慧农业的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病虫害监测与防治中的应用。 4.2.3 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构建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 4.2.4 政策法规的支持与引导。 4.2.5 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驱动。 结语 《现代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手册》是一本集理论指导、技术应用、案例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性工具书。本书的出版,希望能为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我们真诚希望本书能成为广大农业工作者的良师益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共同开创绿色农业的美好未来。 (此为示例性内容,实际编写时需根据具体作物和病虫害种类进行详尽展开,并配以大量清晰的图片,以增强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字数需严格控制在1500字左右。)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生活在农村的老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还坚持着在自家的小院里种点菜,自给自足。这几年,看着菜地里的各种虫子和叶子上的斑斑点点,心里真是着急。以前都是凭着老经验,但现在感觉情况越来越复杂,很多病虫害以前都没见过。偶然间,我邻居家的孩子带回了这本《蔬菜种植技术病害》的书,她说是学校推荐的。我借过来翻了翻,里面的图片真是太好了,那些虫子和坏掉的叶子,和我家里的情况一模一样,我一看就明白了。书里的字我也认识不少,讲的都是怎么让菜长得好,怎么对付那些坏东西。它不像我以前看的一些老书,讲得太复杂,这本书讲得很实在,很接地气。它不仅教我怎么区分病和虫,还告诉我怎么用一些简单的办法来处理,比如用草木灰撒在菜叶子上,或者用淘米水浇菜。这些方法我都能听懂,也能做到。我按照书里说的,用淘米水给我的黄瓜浇水,它们长得可壮实了。还有我的辣椒,叶子上有虫子,我按照书上说的,把辣椒叶子泡水喷洒,虫子真的少了好多。这本书让我的小菜园又恢复了生机,我看着心里可高兴了。我觉得这本书就像是给我的手写信,写的都是我想知道的,我也能看懂,特别亲切。

评分

作为一个在城市里租了一块地,过着“周末农民”生活的中年人,我对农业知识的渴求是日益增长的。我常常被那些突如其来的病虫害搞得焦头烂额,自己瞎折腾,效果总是差强人意。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绿叶菜类蔬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时,就觉得它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原色图谱”和“诊断”这两个关键词。那些高清的彩色图片,让我能够非常直观地对照我家蔬菜出现的问题,不用再凭空猜测。比如,我的白菜叶子上出现了一些小黑点,我翻到书里关于霜霉病的介绍,图片和描述都高度吻合,让我立刻知道该如何下手。书中对于不同绿叶菜类蔬菜的常见病虫害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种植的蔬菜种类比较多,而且我对各种蔬菜的特性了解不深。这本书就像一个随身的专家顾问,当我遇到问题时,只需翻开它,就能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而且,书中的防治方法非常具体,不仅仅是告诉你用什么药,还会告诉你什么时候用,怎么用,以及需要注意什么,这些细节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至关重要。我曾经按照书里介绍的方法,用辣椒水喷洒蚜虫,效果出奇的好,而且我不用担心农药残留的问题,这让我感到非常安心。这本书让我的种菜之路变得更加顺畅,也让我对农业生产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

我是一位有着十几年种植经验的老农,平时也收集了不少关于农作物病虫害的书籍。这次偶然看到了这本《蔬菜病虫害原色图谱》,抱着学习的心态购入。拿到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确实有其独到之处。首先,它的图片质量非常高,很多病虫害的细微特征都得到了清晰的展现,这对于经验丰富的我们来说,有助于更精确地诊断。书中对一些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分析得比较透彻,这对于我们制定更有效的预防措施非常有帮助。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在介绍防治方法时,不仅仅列举了各种药剂,还对不同药剂的作用机理、使用剂量、施用时期以及可能产生的抗药性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精细化管理农田的生产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知识。书中还提到了许多一些我之前不太了解的新型病虫害,这拓展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未来的病虫害防治有了更多的思考。举个例子,书中关于黄瓜白粉病的一些早期症状的描述,我以前可能容易混淆,但通过这本书的详细对比,我能更准确地识别。而且,书中还强调了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理念,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机结合,这符合当前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也符合我们追求高效、环保的生产需求。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有一定种植基础的读者,依然具有很高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评分

作为一名刚开始尝试自己种菜的初学者,我一直对蔬菜的生长过程充满了好奇,但同时也常常被各种意想不到的病虫害困扰。看到这本书的封面,那鲜艳的图片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当时就想着,这下总算有救了!虽然书名里提到了“原色图谱”,我还是抱着一丝忐忑,不知道里面的内容是否真的那么实用。收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清晰,每一页都配有高质量的彩色图片,这对我这种“看图识字”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那些病虫害的图片,真是生动形象,甚至有些看着就让人心疼,但同时也让我对问题有了直观的认识。书中对各种病虫害的描述也非常详细,从发生的原因、症状表现,到防治措施,都写得条理分明。我尤其喜欢的是它列举的各种防治方法,不仅有化学药剂的使用说明,还强调了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重要性,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关注解决问题,更注重可持续的种植方式。我曾遇到过番茄叶片上出现奇怪的斑点,当时真是束手无策,后来翻到书里关于番茄早疫病的介绍,那些图片和描述简直一模一样!书里提供的防治方法我也一一尝试了,效果显著,番茄终于又恢复了生机。这本书的实用性让我非常惊喜,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农人,在我种菜的路上给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帮助。

评分

我是一位在科研单位工作的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平日里接触的都是一些比较理论化的知识。这次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实际的农作物病虫害情况,我特意购买了这本《农作物病虫害原色图谱丛书》中的一本,来补充我的实践知识。首先,这本书在病虫害的分类和描述上,遵循了科学严谨的原则,图片的选择也具有代表性,能够清晰地展示病症和虫害的形态特征。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非常有帮助。书中不仅包含了对病虫害的诊断,还对一些主要的防治策略进行了论述,其中对一些生物防治技术和新型农药的介绍,与我们正在学习的知识体系相契合,能够帮助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例如,书中对某些病害的抗药性产生的机制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轮作和引进抗病品种来延缓抗药性产生,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此外,书中对一些经济作物病虫害的案例分析,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可以帮助我理解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在病虫害防治上面临的实际挑战。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真实农作物病虫害情况的窗口,对于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