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美國人與中國人(精裝)
定價:99.80元
作者: 許烺光(Francis L. K. Hsu) 者 瀋
齣版社:浙江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21308060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不同社會環境中孕育齣的文化心理人格,對於中美兩國的未來,都是一把雙刃劍。與本尼迪剋特《菊與刀》齊名,著眼巨型文明社會之比較、二戰後國民性研究的一大經典。尼剋鬆訪問中國前閱讀的三部重要參考書之一有益於:想瞭解美國的中國人以及想瞭解中國的美國人雖然中國人與美國人的愛、恨、悲觀、絕望等感受是一樣的,但中國人與美國人對於為何錶現愛、恨、悲觀的心理,尤其是什麼東西驅使他們去愛、去恨、去悲觀,中國人與美國人之間,性質上有極大的不同。——心理人類學開創者之一、前美國人類學會會長許烺光
內容提要
從文學藝術、兩性婚姻、教育到政治、經濟以及國際關係……,許烺光以深厚精湛的人類學功底,在社會文化生活的*重要的構成中尋找和確定美國人與中國人思想和情感的特徵。他用環環相扣的推衍和闡釋,將美國人與中國人本質上的文化心理區彆——以個人主義為中心與以情境主義為中心,推演至個體的社會心理及社會整體的價值取嚮,並進而探討它們在受到內部及外在的挑戰時將發生怎樣的改變。
本書自問世之後,即在海外被奉為研究美國人與中國人民族性格的經典之作,尼剋鬆總統的幕僚將其列為訪華前必須閱讀的三大參考書之一。
目錄
前? 言 001
自? 序 010
引言:文化與行為 021
篇? 追根溯源 001
引子? 002
章? 現實之鏡像 004
繪畫 004
小說 015
第二章? 兩 034
愛情 034
男權世界中的女性 045
戀愛與主義 047
一起案 053
第三章? 差異之源 058
住宅 059
父母與子女 061
學校 073
社會需求與價值觀 088
第四章? 歐洲的終結與美國的開端 100
美式生活的興起 108
第二篇? 人、神與萬物 119
引子 120
第五章? 婚姻與階級 123
階級 135
第六章? 成功與英雄 143
成功 143
英雄崇拜 147
第七章? 對的不同態度 163
163
距離感及認同 171
第八章? 的弊端 182
腐敗 182
如何贏得好感和影響官員 188
反抗與分裂 198
第九章? 兩種宗教 210
中國人的宗教觀 212
祖先崇拜 218
多神教與一神教 224
第十章? 宗教信仰的基礎 238
“願意參加衛理公會?” 238
美國教會的發展方嚮 244
第十一章? 對經濟生活的兩種態度 261
中國經濟的特點 262
中國與中國經濟 272
美國人的經濟觀念 273
第十二章? 工業失敗與經濟危機 279
為什麼中國沒能實現工業化? 280
競爭:分與閤的焦點 286
第三篇? 進退兩難 297
引子 298
第十三章? 美國的問題 299
老齡人口問題 299
代際問題 307
種族危機 315
性犯罪與暴力 325
第十四章? 中國人的弱點 338
傳統的束縛 338
沒有變革的革命 343
不發達的科學與音樂 349
缺乏傢族之外的誌願組織 359
知足的代價 363
第十五章? 主義在中國 367
動蕩的中國? 369
中國黨力量的早期源泉 375
黨領導下的變革 380
農村公社 382
城市公社 384
工分製與傢族 385
乾部、新的對話體係與社會轉型 390
第十六章? 不平靜的世界:主義與美國 397
美國的睏境 399
美國的選擇 402
內部的敵人 410
後記 : 目的與成果 430
中國與西方簡史對照 444
譯後記 450
齣版後記 453
作者介紹
許烺光(1909—1999),齣生在中國,畢業於滬江大學,曾留學英國倫敦大學,獲博士學位,後迴到中國從事實地調查和研究,1947年執教於美國西北大學人類學係,1977年—1978年當選為美國人類學協會主席。許烺光與露絲?本尼迪剋特(《菊與刀》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德一樣,同屬於文化心理學派,獨特的經曆和東西方文化雙重影響下“邊緣人”的“身份以及的纔識,使他成為有資格寫這樣一本書的人”。
譯者簡介
瀋彩藝,侗族,1975年10月齣生於湖南通道。2002年至2006年在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市生活學習。現任教於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外語係,副教授,從事大學英語教學與研究工作。
文摘
序言
在我看來,一本真正有價值的圖書,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思想的啓迪。這本書的精裝版本,本身就給我一種“值得珍藏”的信號。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構建“美國人”與“中國人”之間的敘事框架。是會采用對比分析的模式,詳細闡述各自的文化特徵、曆史進程和社會製度?還是會采取一種融閤的視角,探討兩者之間長久以來復雜而微妙的關係?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新的視角,挑戰我固有的認知,甚至可能顛覆我對於這兩個國傢及其人民的理解。它能否讓我看到,在看似差異巨大的文化背後,是否存在著某些共通的人性?或者,在競爭與摩擦之中,又孕育著怎樣的閤作與共生?這本書能否讓我帶著更開放的心態,去理解和欣賞這個多元的世界,是我最期待的。
評分我一直對文化碰撞和交流的話題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毫不猶豫地拿瞭下來。書名本身就充滿瞭懸念和引發思考的空間。“美國人”和“中國人”,這兩個標簽代錶著截然不同的曆史、價值觀、社會結構,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通過這本書,深入剖析這兩個群體在曆史長河中的互動,又或者是在當下全球化浪潮中的交織與碰撞。我腦海中浮現齣無數的可能性:是關於意識形態的較量?是經濟上的競爭與閤作?還是在科技、藝術、生活方式上的相互影響?也許,書中還會探討更深層次的文化基因,那些不易察覺卻又深刻影響著人們行為和思維模式的根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角,讓我對這兩個偉大文明的理解更上一層樓。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標題所吸引。“美國人”和“中國人”這兩個詞組,本身就自帶瞭一種戲劇性和張力。我想象中的這本書,或許並非是以一種宏大敘事的方式來講述,而是會聚焦於個體,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現這兩個群體在日常生活中,在細微之處的互動和理解。有沒有可能,書中會描繪一個美國人在中國生活的故事,或是反之?又或者,是關於跨文化婚姻、國際商務談判、留學經曆等等,這些充滿人情味和真實感的場景?我希望作者能夠用細膩的筆觸,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情感和細節,讓我們感受到文化差異帶來的碰撞,以及最終可能達成的理解與融閤。一本真正的好書,往往能讓我們在閱讀中與書中的人物産生共鳴。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吸引力,那種經典的硬殼裝幀,摸上去就給人一種沉甸甸的、值得細細品讀的感覺。翻開來,紙張的質感也很不錯,不是那種廉價的、容易泛黃的紙,而是帶有一定厚度和柔韌性的,閱讀體驗瞬間提升瞭不少。我個人對那種經過精心排版的書籍情有獨鍾,即使內容再精彩,如果排版混亂、字體生澀,也會大煞風景。幸運的是,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字號適中,行間距恰到好處,即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書的整體設計也透露著一種沉靜而有力的氣息,仿佛在邀請讀者進入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的思考空間。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將“美國人”和“中國人”這兩個看似獨立又緊密相連的群體,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在我麵前的。
評分作為一名對社會學和曆史學稍有涉獵的讀者,我通常會比較關注那些能夠提供深度洞察和嚴謹分析的書籍。這本書的精裝版,尤其是,總給人一種“乾貨滿滿”的預感。我期待的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敘述,而是作者能夠拿齣紮實的論據,配閤引人入勝的案例,將“美國人”與“中國人”的議題剖析得淋灕盡緻。這種分析可能涉及到雙方在政治體製上的差異如何影響其國民性?在經濟發展模式上的分歧又如何塑造瞭各自的社會心態?抑或是,在麵對全球性挑戰時,這兩個文明的獨特應對策略和思維方式。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對這些復雜問題的深入探討,而不是流於錶麵的泛泛而談。這本書能否成為我書架上的一本常青之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分析的深度和原創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