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民俗生活万年历
定价:76.00元
作者:韦蓉,刘广臣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02959876
字数:
页码:87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婚嫁庆典 开业求财 远行交易 修房盖屋
  乔迁新居 上官赴任 民俗历法 常识一本通
内容提要
万年历是民俗的载体,它不仅传授天文历法知识,指示农时、农事,服务于日常生活,也传承传统文化知识,讲解民间风俗禁忌,指点人情世俗。同时,万年历也提醒人们把握好自然规律,顺天应时,根据阴阳的盛衰、节气的流转调节生活,趋吉避凶,防灾渡厄。这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在民俗活动中利用万年历选择“吉日良辰”,比如举行结婚仪式时、修房盖屋开工动土时进行择日选时,既表示对活动本身的重视,也有图个吉利的心理因素,是一种民间风俗。
目录
前言
一、百年干支五行查询历(1915-2014)
二、百年预测择吉历(2015-2114)
三、天文历法常识
(一)宇宙和天体
地月系和太阳系
银河系和总星系
星座
黄道十二宫与日躔
三垣二十八宿
(二)历法
公历
农历
阴历
(三)天象
朔望两弦
潮汐
日食和月食
四季
(四)时间
古代的测时工具
时间的种类
国际日期变更线
(五)中国古代计时
纪年法
纪月
纪日
纪时
二十四节气
七十二候
季节节律
梅、伏、九九
四、传统老黄历解读
(一)天干地支
干支原意
天干地支的刑冲害化合
(二)阴阳五行
天干地支的阴阳五行
纳音五行
四时五方
二十四方位
五行的旺、相、休、囚、死
五行的寄生十二宫
(三)择吉神煞
年神类神煞
月神类神煞
日神类神煞
时神类神煞
方位类神煞
(四)历表解读
黄道吉日与每日吉时吉方836建除十二星轮值
二十八宿轮值
紫白飞星轮值
八卦历与利用
每日冲克与利用
三煞与利用
年表、月表、日表与利用
五、时历纂——清末民初的传统民俗生活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觉道人择日捷法
六、谋生经营大要
旺财要诀
营谋小集(三十二条)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前言
一、百年干支五行查询历(1915-2014)
二、百年预测择吉历(2015-2114)
三、天文历法常识
(一)宇宙和天体
地月系和太阳系
银河系和总星系
星座
黄道十二宫与日躔
三垣二十八宿
(二)历法
公历
农历
阴历
(三)天象
朔望两弦
潮汐
日食和月食
四季
(四)时间
古代的测时工具
时间的种类
国际日期变更线
(五)中国古代计时
纪年法
纪月
纪日
纪时
二十四节气
七十二候
季节节律
梅、伏、九九
四、传统老黄历解读
(一)天干地支
干支原意
天干地支的刑冲害化合
(二)阴阳五行
天干地支的阴阳五行
纳音五行
四时五方
二十四方位
五行的旺、相、休、囚、死
五行的寄生十二宫
(三)择吉神煞
年神类神煞
月神类神煞
日神类神煞
时神类神煞
方位类神煞
(四)历表解读
黄道吉日与每日吉时吉方836建除十二星轮值
二十八宿轮值
紫白飞星轮值
八卦历与利用
每日冲克与利用
三煞与利用
年表、月表、日表与利用
五、时历纂——清末民初的传统民俗生活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觉道人择日捷法
六、谋生经营大要
旺财要诀
营谋小集(三十二条)
这本《民俗生活万年历》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一扇新大门!我一直对那些节气、习俗、老黄历上的各种说法感到好奇,但总觉得零散,不成体系。拿到这本书后,那种感觉豁然开朗。它不像一本枯燥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辈,娓娓道来我们祖辈的智慧。从春耕秋收的农事活动,到七夕乞巧、中秋赏月的浪漫传说,再到冬至饺子、春节拜年的温馨习俗,这本书都做了非常细致的梳理和解读。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罗列这些习俗,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习俗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天文历法知识,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比如,书中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讲解,我这才明白,原来每一个节气背后都有其特定的物候变化和农业生产指导意义,而不仅仅是日历上的几个字。它还会告诉你,为什么某些节日要吃特定的食物,这些食物又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经历了一年的农耕生活,体验了不同节日的独特韵味。而且,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古老的谚语、歌谣,这些文字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生命力,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评分老实说,在拿到《民俗生活万年历》之前,我以为这不过是一本普通的“老黄历”,可能就是关于吉凶祸福、宜忌之类的。但翻开书的那一刻,我的想法就彻底改变了。这本书的风格非常独特,它将学术的严谨与文学的韵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梳理民俗的同时,还穿插了许多优美的散文、动人的故事,以及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诗歌。阅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品一杯醇厚的佳酿,越品越有味道。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一些节日背后的人物故事,比如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书中的描述非常生动形象,让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的悲欢离合。还有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拟人化描写,更是充满诗意,让我觉得每一个节气都有了自己的生命和个性。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民俗,更是在“描绘”民俗,用文字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些古老的传统所带来的温暖和力量。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被我们遗忘或淡化的传统,让我觉得这些传统并非过时,而是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评分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入手。《民俗生活万年历》恰恰就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视角。这本书以“万年历”这个概念为引子,将时间维度上的变迁与生活习俗的演变巧妙地结合起来。它不拘泥于某个朝代或某一个地区,而是试图勾勒出一幅中国民俗生活的全景图。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民俗的对比呈现,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流动与变异。例如,对于“年”的庆祝方式,书中就详细阐述了从古代的祭祀活动,到后来加入的各种民间娱乐,再到现代社会的一些变化,这种纵深感和广阔度都令人印象深刻。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节庆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在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域的差异化体现。不仅仅是大型节日,一些日常的礼仪、婚丧嫁娶的习俗,甚至是民间信仰和迷信,书中也都有涉及。这种全方位的呈现,让我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参加一场盛大的文化马拉松,每一步都充满了发现和惊喜。
评分我是一名对历史和文化研究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而《民俗生活万年历》这本书,无疑为我的学术探索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参考。书中对民俗的梳理,不仅仅是简单的陈述,而是融入了大量的历史考证和文化溯源。例如,在讲解某个节日习俗时,作者会引用相关的古代文献、诗词歌赋,甚至是一些地方志的记载,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对书中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深感信服。书中对于一些习俗演变的研究,也让我看到了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和重塑的过程,这种动态的视角非常有启发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民俗背后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以及哲学思想的探讨。比如,关于农业社会中“祈年”习俗的分析,就深刻揭示了当时人们对天意的依赖和对丰收的期盼。这本书帮助我理解了,民俗不仅仅是表面的仪式,更是深层社会文化肌理的体现。我计划将这本书作为我未来研究的起点,深入挖掘其中更具学术价值的内容,去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更多奥秘。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小在城市长大,对农村生活和传统节庆了解不深的人来说,《民俗生活万年历》简直是一部“救星”级别的读物。它用一种非常亲切、易懂的方式,为我补上了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许多“空白”。书中的内容非常实用,比如关于如何根据节气来调整饮食、起居,甚至是如何辨别一些农作物生长周期的知识,都写得非常详细。我试着按照书中的建议,在春天调整了我的作息,发现精神状态确实好了很多。书中对于各种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的介绍,更是让我觉得生动有趣,不再是死板的文字。比如,关于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书中不仅介绍了它的历史渊源,还描述了当时人们的参与热情和比赛的激烈场面,让我仿佛置身其中。还有关于春节期间各种年俗的讲解,从贴春联、放鞭炮到拜年、吃年夜饭,都详尽入微,充满了浓浓的年味。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传承下来的很多生活习惯,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它不仅仅是一本“日历”,更是一本“生活指南”,一本“文化百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