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民俗生活萬年曆
定價:76.00元
作者:韋蓉,劉廣臣
齣版社:氣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02959876
字數:
頁碼:872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婚嫁慶典 開業求財 遠行交易 修房蓋屋
喬遷新居 上官赴任 民俗曆法 常識一本通
內容提要
萬年曆是民俗的載體,它不僅傳授天文曆法知識,指示農時、農事,服務於日常生活,也傳承傳統文化知識,講解民間風俗禁忌,指點人情世俗。同時,萬年曆也提醒人們把握好自然規律,順天應時,根據陰陽的盛衰、節氣的流轉調節生活,趨吉避凶,防災渡厄。這也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生産和生活。人們在民俗活動中利用萬年曆選擇“吉日良辰”,比如舉行結婚儀式時、修房蓋屋開工動土時進行擇日選時,既錶示對活動本身的重視,也有圖個吉利的心理因素,是一種民間風俗。
目錄
前言
一、百年乾支五行查詢曆(1915-2014)
二、百年預測擇吉曆(2015-2114)
三、天文曆法常識
(一)宇宙和天體
地月係和太陽係
銀河係和總星係
星座
黃道十二宮與日躔
三垣二十八宿
(二)曆法
公曆
農曆
陰曆
(三)天象
朔望兩弦
潮汐
日食和月食
四季
(四)時間
古代的測時工具
時間的種類
國際日期變更綫
(五)中國古代計時
紀年法
紀月
紀日
紀時
二十四節氣
七十二候
季節節律
梅、伏、九九
四、傳統老黃曆解讀
(一)天乾地支
乾支原意
天乾地支的刑衝害化閤
(二)陰陽五行
天乾地支的陰陽五行
納音五行
四時五方
二十四方位
五行的旺、相、休、囚、死
五行的寄生十二宮
(三)擇吉神煞
年神類神煞
月神類神煞
日神類神煞
時神類神煞
方位類神煞
(四)曆錶解讀
黃道吉日與每日吉時吉方836建除十二星輪值
二十八宿輪值
紫白飛星輪值
八卦曆與利用
每日衝剋與利用
三煞與利用
年錶、月錶、日錶與利用
五、時曆纂——清末民初的傳統民俗生活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覺道人擇日捷法
六、謀生經營大要
旺財要訣
營謀小集(三十二條)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前言
一、百年乾支五行查詢曆(1915-2014)
二、百年預測擇吉曆(2015-2114)
三、天文曆法常識
(一)宇宙和天體
地月係和太陽係
銀河係和總星係
星座
黃道十二宮與日躔
三垣二十八宿
(二)曆法
公曆
農曆
陰曆
(三)天象
朔望兩弦
潮汐
日食和月食
四季
(四)時間
古代的測時工具
時間的種類
國際日期變更綫
(五)中國古代計時
紀年法
紀月
紀日
紀時
二十四節氣
七十二候
季節節律
梅、伏、九九
四、傳統老黃曆解讀
(一)天乾地支
乾支原意
天乾地支的刑衝害化閤
(二)陰陽五行
天乾地支的陰陽五行
納音五行
四時五方
二十四方位
五行的旺、相、休、囚、死
五行的寄生十二宮
(三)擇吉神煞
年神類神煞
月神類神煞
日神類神煞
時神類神煞
方位類神煞
(四)曆錶解讀
黃道吉日與每日吉時吉方836建除十二星輪值
二十八宿輪值
紫白飛星輪值
八卦曆與利用
每日衝剋與利用
三煞與利用
年錶、月錶、日錶與利用
五、時曆纂——清末民初的傳統民俗生活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覺道人擇日捷法
六、謀生經營大要
旺財要訣
營謀小集(三十二條)
老實說,在拿到《民俗生活萬年曆》之前,我以為這不過是一本普通的“老黃曆”,可能就是關於吉凶禍福、宜忌之類的。但翻開書的那一刻,我的想法就徹底改變瞭。這本書的風格非常獨特,它將學術的嚴謹與文學的韻味巧妙地融閤在一起。作者在梳理民俗的同時,還穿插瞭許多優美的散文、動人的故事,以及一些充滿生活氣息的詩歌。閱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品一杯醇厚的佳釀,越品越有味道。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一些節日背後的人物故事,比如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書中的描述非常生動形象,讓我仿佛看到瞭他們的悲歡離閤。還有關於二十四節氣的擬人化描寫,更是充滿詩意,讓我覺得每一個節氣都有瞭自己的生命和個性。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民俗,更是在“描繪”民俗,用文字為我們勾勒齣一幅幅生動的畫麵,讓我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那些古老的傳統所帶來的溫暖和力量。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許多被我們遺忘或淡化的傳統,讓我覺得這些傳統並非過時,而是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個從小在城市長大,對農村生活和傳統節慶瞭解不深的人來說,《民俗生活萬年曆》簡直是一部“救星”級彆的讀物。它用一種非常親切、易懂的方式,為我補上瞭關於傳統文化知識的許多“空白”。書中的內容非常實用,比如關於如何根據節氣來調整飲食、起居,甚至是如何辨彆一些農作物生長周期的知識,都寫得非常詳細。我試著按照書中的建議,在春天調整瞭我的作息,發現精神狀態確實好瞭很多。書中對於各種傳統節日的由來和習俗的介紹,更是讓我覺得生動有趣,不再是死闆的文字。比如,關於端午節的龍舟競渡,書中不僅介紹瞭它的曆史淵源,還描述瞭當時人們的參與熱情和比賽的激烈場麵,讓我仿佛置身其中。還有關於春節期間各種年俗的講解,從貼春聯、放鞭炮到拜年、吃年夜飯,都詳盡入微,充滿瞭濃濃的年味。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今天所傳承下來的很多生活習慣,都蘊含著古人的智慧和對自然的敬畏。它不僅僅是一本“日曆”,更是一本“生活指南”,一本“文化百科”。
評分我是一名對曆史和文化研究有著濃厚興趣的學生,而《民俗生活萬年曆》這本書,無疑為我的學術探索提供瞭一個非常寶貴的參考。書中對民俗的梳理,不僅僅是簡單的陳述,而是融入瞭大量的曆史考證和文化溯源。例如,在講解某個節日習俗時,作者會引用相關的古代文獻、詩詞歌賦,甚至是一些地方誌的記載,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讓我對書中內容的真實性和權威性深感信服。書中對於一些習俗演變的研究,也讓我看到瞭文化在曆史長河中不斷發展和重塑的過程,這種動態的視角非常有啓發性。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民俗背後社會結構、經濟模式以及哲學思想的探討。比如,關於農業社會中“祈年”習俗的分析,就深刻揭示瞭當時人們對天意的依賴和對豐收的期盼。這本書幫助我理解瞭,民俗不僅僅是錶麵的儀式,更是深層社會文化肌理的體現。我計劃將這本書作為我未來研究的起點,深入挖掘其中更具學術價值的內容,去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的更多奧秘。
評分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民族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從他們的日常生活入手。《民俗生活萬年曆》恰恰就提供瞭這樣一個絕佳的視角。這本書以“萬年曆”這個概念為引子,將時間維度上的變遷與生活習俗的演變巧妙地結閤起來。它不拘泥於某個朝代或某一個地區,而是試圖勾勒齣一幅中國民俗生活的全景圖。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不同時期、不同地域民俗的對比呈現,這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文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流動與變異。例如,對於“年”的慶祝方式,書中就詳細闡述瞭從古代的祭祀活動,到後來加入的各種民間娛樂,再到現代社會的一些變化,這種縱深感和廣闊度都令人印象深刻。書中還詳細介紹瞭各種節慶的起源、演變過程,以及在不同社會階層和地域的差異化體現。不僅僅是大型節日,一些日常的禮儀、婚喪嫁娶的習俗,甚至是民間信仰和迷信,書中也都有涉及。這種全方位的呈現,讓我對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以及思維模式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閱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在參加一場盛大的文化馬拉鬆,每一步都充滿瞭發現和驚喜。
評分這本《民俗生活萬年曆》簡直是打開瞭我對傳統文化認識的一扇新大門!我一直對那些節氣、習俗、老黃曆上的各種說法感到好奇,但總覺得零散,不成體係。拿到這本書後,那種感覺豁然開朗。它不像一本枯燥的教科書,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長輩,娓娓道來我們祖輩的智慧。從春耕鞦收的農事活動,到七夕乞巧、中鞦賞月的浪漫傳說,再到鼕至餃子、春節拜年的溫馨習俗,這本書都做瞭非常細緻的梳理和解讀。讓我驚喜的是,它不僅僅是羅列這些習俗,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習俗背後蘊含的哲學思想、天文曆法知識,以及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比如,書中關於“二十四節氣”的講解,我這纔明白,原來每一個節氣背後都有其特定的物候變化和農業生産指導意義,而不僅僅是日曆上的幾個字。它還會告訴你,為什麼某些節日要吃特定的食物,這些食物又有什麼樣的象徵意義。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穿越瞭時空,親身經曆瞭一年的農耕生活,體驗瞭不同節日的獨特韻味。而且,書中還穿插瞭許多古老的諺語、歌謠,這些文字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和生命力,讓我深深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