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中国传统节日 徐潜,张克,崔博华 9787547214862

文史--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中国传统节日 徐潜,张克,崔博华 978754721486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潜,张克,崔博华 著
图书标签:
  • 风土人情
  • 传统节日
  • 中国文化
  • 民俗
  • 历史
  • 文化
  • 徐潜
  • 张克
  • 崔博华
  • 节日习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智博天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47214862
商品编码:2937263189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文史--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中国传统节日
作者 徐潜,张克,崔博华
定价 26.00元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ISBN 9787547214862
出版日期 2014-02-01
字数
页码 204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节日》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作者简介
徐潜,1957年1月生于北京,1976年高中毕业,在新疆兵团农一师五团六连屯垦戍边。197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研究生班。从事出版20年,现为吉林文史出版社社长。

   目录
一、春节

   编辑推荐

   文摘
  春节的由来,民间有许多传说。

   序言
一、春节

千载传承,情满人间:中国传统节日的风雅与烟火 中国,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孕育了璀璨的五千年文明,而在这文明的长河中,传统节日无疑是闪耀着独特光芒的瑰宝。它们不仅仅是日历上的标记,更是民族情感的凝聚点,是历史记忆的载体,是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与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多姿多彩的节日世界,探索那些渗透在寻常百姓家中的风土人情,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无穷魅力。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那些关于生机与希望的节日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最具象征意义的节日,是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温情时刻。当寒冬渐退,大地回春,爆竹声声辞旧岁,锣鼓喧天迎新年的喜庆景象便拉开了帷幕。从北方的饺子飘香,到南方的年糕软糯;从窗户上精美的剪纸,到街头巷尾的舞龙舞狮;从祭拜祖先的虔诚,到互赠压岁钱的童趣,春节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盼。它是一场关于告别过去、迎接未来的盛大仪式,是唤醒沉睡了一冬的生机,让希望重新萌发的时刻。 元宵节,紧随春节之后,将节日的喜庆氛围推向又一个高潮。当皓月当空,花灯初上,人们扶老携幼,走出家门,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汤圆),尽情享受着节日带来的欢乐。花灯造型各异,栩栩如生,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灯谜寓意深刻,巧妙幽默,考验着人们的智慧;而那团团圆圆的元宵,不仅饱含着甜蜜的滋味,更寄托着团圆美满的祝愿。元宵节是春节的余韵,是人们在辞旧迎新之际,对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美好祈愿。 清明节,在肃穆与温情中,悄然提醒着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先人的追思。这是一个既有扫墓祭祖的庄严,又有踏青赏花的闲适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带着鲜花、贡品,前往祖先的墓地,清理杂草,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尊敬。同时,春风和煦,万物复苏,也是举家出游,感受自然之美的绝佳时机。放风筝、植树、踏青,这些充满生机的活动,与对逝者的缅怀形成了奇妙的和谐,展现了中国人“慎终追远”与“与时偕行”的独特文化精神。 夏日炎炎,情深意长——那些关于劳作与纪念的节日 端午节,与屈原的故事紧密相连,是中华民族纪念爱国诗人、驱邪避疫的节日。当龙舟竞渡的鼓点响起,江河之上,健儿们奋力划桨,你追我赶,将节日的激情推向顶点。而那粽叶飘香,裹挟着糯米和各种馅料的粽子,则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美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这些习俗都饱含着人们对健康平安的祈愿,以及对民族气节的感念。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承。 金秋送爽,硕果累累——那些关于丰收与感恩的节日 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另一个重要团圆佳节。当月圆人团圆,一轮明月高悬,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品尝月饼,赏月叙话,共享天伦之乐。月饼象征着圆满和团聚,口味多样,从传统的莲蓉蛋黄,到新潮的冰皮流心,无不体现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秋节,是收获的季节,是感恩的时刻,更是对家庭情感最深切的表达。仰望明月,思念远方的亲人,传递着这份跨越时空的爱与牵挂。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有登高望远、赏菊品酒、佩戴茱萸的习俗。登高,寓意着步步高升,也象征着远眺,将心中的思念寄托于高远的天际。菊花,在秋日里傲然绽放,被赋予了长寿、吉祥的寓意。品尝重阳糕,饮菊花酒,这些活动都与长寿、健康的美好祝愿息息相关。同时,重阳节也蕴含着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鼓励人们关爱长辈,传承孝道。 岁末年初,感恩与期盼——那些告别与迎接的轮回 在中国传统节日的体系中,还有许多充满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的节日,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画卷。例如,腊八节,拉开了过年的序幕,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温暖了人们的肠胃,也开启了迎接新年的喜悦。除夕夜,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年夜饭,围炉夜话,守岁迎新,寄托着人们对家庭团聚的渴望和对新一年顺利的期盼。 风土人情,薪火相传——节日中的生活智慧与文化基因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文化基因,它们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着人们的情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亲情与团圆: 几乎所有重要的传统节日都强调家庭团聚。春节的“回家过年”,中秋节的“月圆人团圆”,端午节的“粽叶香,系你我”,都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家庭和睦的追求。这些节日构成了中国人情感世界的坚实基石。 敬祖与感恩: 清明节的祭扫,中元节的缅怀,都体现了中国人“慎终追远”的精神。对祖先的尊重,对逝者的缅怀,是对生命轮回的理解,也是对家族传承的认同。同时,在丰收的节日里,也有着对天地、对自然的感恩之情。 祈福与驱邪: 许多节日都蕴含着祈求好运、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望。端午节的驱邪避疫,春节的祈求年年有余,都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性时,积极寻求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的文化特点。 审美与情趣: 从春节的对联、窗花、年画,到元宵节的灯笼,再到中秋节的月饼图案,传统节日充满了艺术的美感。而灯谜、诗词、歌谣,更是增添了节日的文化韵味和生活情趣。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人含蓄而又丰富的审美情趣。 智慧与传承: 每一个节日背后,都蕴含着古人观察自然、顺应天时的智慧,以及适应生活、创造乐趣的经验。这些习俗,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不仅保存了历史,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例如,关于饮食的节令性,关于劳作的农时观念,都与传统节日息息相关。 结语: 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宝库,它们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民族精神、凝聚社会情感的强大纽带。本书的解读,旨在带领读者超越简单的节日日期,去深入理解每一个节日背后的故事、习俗、寓意,以及它们如何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情感世界紧密相连。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重温传统节日,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文化根脉的寻回,是对民族精神的重塑。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这些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归属感,感受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让这份千载传承的情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绽放光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文史--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中国传统节日》简直是一场盛宴!我一直对中国的民俗文化情有独钟,但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浅显。《中国传统节日》这本书却完美地找到了平衡点。作者们以一种非常亲切、生动的方式,将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的节日娓娓道来。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感受到了从春节的阖家团圆,到清明节的追思先人,再到中秋节的寄托相思,以及端午节的纪念屈原,每一个节日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和故事。书中对各地风土人情的描绘更是细腻入微,比如提到某个地方的元宵节花灯制作工艺,或是某个村庄在七夕节特有的乞巧活动,这些细节都让我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节日背后文化意涵的探讨,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以及这些习俗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深厚的感情,这绝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评分

这本书简直让我惊艳!虽然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不算浅薄,但《文史--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中国传统节日》带来的阅读体验完全是耳目一新的。作者们笔下的节日,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概念,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比如,在描写春节时,他们不仅仅停留在贴春联、放鞭炮这些表面功夫,而是深入挖掘了“年”这个概念背后的文化密码。我看到了关于“年兽”的古老传说,感受到了北方过年的饺子与南方汤圆在习俗上的微妙差异,甚至连不同地区祭灶的细节都描绘得栩栩如生。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即将失传的民间习俗的记录,比如某些地区特有的元宵节灯谜竞猜方式,或者端午节期间一些鲜为人知的龙舟竞渡的仪式感。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亲身经历着那些曾经的欢声笑语和淳朴情感。这本书就像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生动的中国传统节日图景,不再是单一的符号,而是融入了无数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和信仰的集合体。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去探索那些隐藏在节日背后的更深层的人文意义。

评分

老实说,拿到《文史--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中国传统节日》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因为我对这类题材的书籍阅读体验比较复杂,有时会觉得枯燥,有时又觉得不够深入。《中国传统节日》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并没有把节日孤立起来,而是巧妙地将节日与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紧密结合。阅读过程中,我看到了春节时,不同地区家庭准备年夜饭的独特菜肴,感受到的是浓浓的家的味道;又比如,在描写清明节时,书中不仅讲述了扫墓祭祖的普遍习俗,还穿插了南方一些地区在清明时节特有的插柳、踏青活动,那种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跃然纸上。作者们运用了大量鲜活的例子和生动的故事,让每一个节日都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人情味。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小众节日的介绍,例如一些地方性的祭祀活动,或者是一些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时令节庆,这些内容往往是其他书籍中鲜有提及的。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传统节日的知识渴求,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

评分

我承认,我一直对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一种朦胧的好感,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纱,不够清晰。《文史--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中国传统节日》这本书,就像一位热情洋溢的向导,带我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们没有采用枯燥的叙述方式,而是将一个个节日包装成了引人入胜的故事。例如,在介绍春节时,我不仅知道了“年”的传说,还了解到不同地区的年俗差异,比如南方人过年的“年夜饭”和北方人的“团圆饭”在细节上的区别,以及那些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压岁钱”的讲究。书中对元宵节的描写也让我耳目一新,不仅仅是提灯笼、猜灯谜,更是挖掘了其中蕴含的祈福纳祥的意义,以及一些地方特有的灯会形式。最让我觉得珍贵的是,作者们似乎怀揣着一种抢救性的热情,记录了许多即将消失的民间风俗。我读到了关于重阳节,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祭祖方式,以及那些关于登高望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老传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节日背后鲜活的生命力,以及它们是如何与普通人的生活紧密相连,融为一体的。

评分

《文史--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中国传统节日》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惊喜。我一直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到一些表面的习俗,而忽略了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作者们用细腻的笔触,为我描绘了一幅幅生动多彩的节日画卷。我不仅了解到春节的各种庆祝方式,更能体会到家人团聚、辞旧迎新的情感;当我阅读到关于中秋节的描写时,书中关于赏月、品饼的习俗,以及对“团圆”这一主题的深刻阐释,都让我心生感慨,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静谧美好的夜晚。书中最让我动容的是,作者们并没有止步于对宏大节日的介绍,而是深入到一些更为细微的民间习俗。比如,在描述端午节时,书中不仅提到了赛龙舟、吃粽子,还讲述了一些地方关于佩戴香囊、挂艾草的传统,以及这些习俗背后驱邪避毒的美好愿望。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的呈现方式,让我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认识。读这本书,就像在与一位饱学之士对话,既能获得知识,又能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