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养育男孩(母版) |
| ||
宣 传 语 | 写给天下母的男孩养育指南!《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爱默生·艾格里奇博士新作!教你培养独立、有担当、有领导力的男孩 |
| ||
关键词 | 家庭教育 子关系 心理指导 男孩 母 好性格 尊重性教育 友谊 领导力 遇见孩子 0-12岁 养育女孩 正面管教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性格 |
| ||
作 者 | (美)爱默生?艾格里奇 著 刘海静 译 |
| ||
出版日期 | 2017年4月 第1次印刷 |
| ||
定 价 | 42元 |
| ||
规 格 | 16开(165*224) |
| ||
页 数 | 188(120千字) 印 张:11.75 |
| ||
图书类别 | 男性-儿童教育-家庭教育 图书分类号:G782 |
| ||
书 号 | 978-7-5108-5140-7 |
| ||
用 纸 | 内文80g轻型纸 | 封面用纸 | 200克高阶映画 |
|
印 刷 | 平装 单色 | 书脊厚度 | 14mm |
|
策 划 | 北京阳光博客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
|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 ||
编 辑 推 荐 | ||||
★《纽约时报》专文报道,160万册畅销书作者艾默森·艾格尔里奇斯博士 新作! ★ 爱默生?艾格里奇博士在家庭关系领域有超过30年的咨询经验,先后在美国各地举办超过1000场主题为“爱与尊重”的讲座,帮助无数人疗愈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写给天下母的男孩养育指南!告诉你如何培养独立、担当、有领导力的男孩! ★ 帮助妈妈们理解男孩与生俱来的“六大愿望”; ★ 告诉妈妈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尊重话语术”,引导儿子健康成长。 | ||||
内容简介 |
请妈妈们停下来想一想:“为什么男孩们会听足球教练的话?为什么男孩们会加入海军陆战队并服从教官的命令?”答案是:这些男性对男孩们来说是一种对自己的证明。他们传达给男孩的信息是:“我相信你。我相信你会成为令我钦佩的人。” 拥有30余年家庭关系咨询经验的艾格里奇博士相信,男孩们会通过尊重之网打量世界,他们会用对方的尊重来衡量彼此的关系。所以他建议年轻的妈妈们:如果你只能给儿子一样东西,那就给他尊重! 在本书当中,艾格里奇博士跟读者分享了他的尊重话语术,告诉妈妈们该如何在跟孩子的日常交往中运用正面语言滋养孩子的心灵,帮助孩子成为一位独立、有担当、有领导力的男子汉。 |
作者简介 |
爱默生?艾格里奇 哲学博士,两性关系及家庭关系领域的国际知名演说家。在家庭关系领域有超过30年的咨询经验,先后在美国各地举办超过1000场主题为“爱与尊重”的讲座,帮助无数人疗愈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作为知名的演说家,艾格里奇博士的听众极为广泛,包括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的老板、美国职业高尔夫球员协会(PGA)队球员、迈阿密热火队队员、国会议员、海豹突击队队员等。 他所著的《爱与尊重》(Love&Respect;)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
内容节选 |
目录
前言
一份证词 /01
第1 章
为什么要选择这本书? /07
第2 章
理解男孩心目中的尊重/17
第3 章
G.U.I.D.E.S. :尊重话语术应用指南 /34
第4 章
发现男孩心中的男子汉/40
第5 章
征服:尊重他工作和获取成就的愿望 /52
第6 章
等级:尊重他供养、保护甚至牺牲的愿望 /68
第7 章
:尊重他变得更强,拥有领导力和决断力的愿望 /83
第8 章
智慧:尊重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供建议的愿望 /101
第9 章
情谊:尊重他获得肩并肩的友谊的愿望 /119
第10 章
性:尊重他懂性知性的愿望 /140
第11 章
原谅 /152
附录
为时间紧迫的妈妈们准备的“快速开始计划” /161
过去二十年里,在我游历,探索融洽的家庭关系要素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一个道理。
一个男孩需要母的尊重。
不只是她的爱,还有她的尊重,这也正是这本书要传达的核心信息。我相信这个信息将为你的母子关系带来梦寐以求的改变,这种改变并非源自我的文字。事实上,我尽力不让自己成为一种干扰。因为这一简单的信息本身就蕴含着改变生命的力量,它能触及一个男孩心灵的至深处。
谈到母子间的尊重,多数人会说母需要儿子的尊重。我完全同意这一点,男孩需要懂得尊重他人。事实上,就孩子需要尊重父母这个话题,我专门写过一本书,名字叫《家庭中的爱与尊重》。当你从“父母双方是一个育儿整体”的观念更进一步,单独审视母子关系的独特和美丽时,就会更加明显地发现,单纯地要求儿子尊重父母只说出了一半问题。在《家庭中的爱与尊重》这本书的“育儿中的粉与蓝”一章里,我简略地探讨了母子关系的意义。在该章中,我简明扼要地告诉母们,她们“蓝色”属性的儿子需要妈妈的尊重,正如其“粉色”属性的女儿需要爸爸的关爱一样。的确,男孩女孩都需要关爱与尊重。但我也指出,在面临压力和冲突时,男性和女性对这些需要的感受是不同的,这一点已得到科学研究的证实。男性更为看重尊重。
令人惊奇的是,妈妈们立刻就能领会这个道理。之后,以这一启示为主题,她们开始给我寄来数以百计的资料。她们满怀欣喜地将“尊重法则”运用到与儿子的谈话中,不论他们是4 岁,还是40 岁。从妈妈们的来信判断,她们的收获令人喜出望外。在本书中,你将读到很多这些妈妈们的来信。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很温暖、很实在的感觉,那种带着一点点复古的米白色调,配上简洁有力的标题字体,让人觉得这绝对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真诚的经验分享。我最欣赏的是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内页的纸张质感,读起来非常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有视觉疲劳。更别提它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心理发展的脉络梳理得有多清晰了,读起来就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你身边,耐心地为你拆解那些让人抓狂的育儿难题。它不像有些育儿书那样堆砌理论,而是真正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去,你会发现很多自己曾经百思不得其解的“为什么我家孩子就是这样”的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合乎情理的解释。尤其是关于如何处理孩子在特定年龄段的“叛逆期”或“固执期”,书里的建议不是简单地要求家长“忍耐”,而是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基于理解和尊重的沟通策略。这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张清晰的路线图,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方法。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重塑了我们看待孩子成长过程的视角,让我们学会用更宏大、更具建设性的眼光去看待每一次挑战。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被理解”的感觉。很多时候,父母在育儿的路上会因为外界的评判和自己的焦虑而变得敏感和防御,总担心自己做错了什么。这本书的叙事基调非常稳定和支持性,它承认育儿的艰辛和复杂性,不会让你产生“别人家的孩子都那么听话,就我孩子不行”的挫败感。它更像是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智力港湾”,让你能够冷静地剖析问题,而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特别是关于父子关系的建立,书中的建议非常有操作性,强调了高质量的陪伴重于数量,以及男性榜样在引导男孩价值观形成中的不可替代性。我感受最深的是,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养育男孩,最终是为了养育一个能够独立面对世界的、内心丰盈的成年人。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让我的孩子立刻变得“乖巧”,而是如何播下长期、健康成长的种子,并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它们发芽。这本深刻而实用的指南,无疑是我育儿书架上最具分量的作品之一。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人性化,它不像那种一口气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带着做标记的参考指南。我喜欢它在讨论复杂心理学概念时,总是会立刻落回到具体的“场景模拟”上。比如,当谈到如何引导男孩处理挫折感时,书中不仅解释了皮质醇水平对情绪的影响,还立刻给出了一个模拟的对话脚本,让我在阅读时就能在脑海中预演一遍。这极大地提高了知识的可迁移性。此外,书中对男性气质(Masculinity)的探讨也十分深刻和及时,它没有去定义一个僵硬的“男子汉模板”,而是鼓励父母去接纳和支持男孩情感世界的丰富性,让他们知道表达脆弱、寻求帮助同样是力量的体现。这种对现代养育困境的深刻洞察,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育儿技巧,上升到了哲学层面,即我们到底希望将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怎样的人,以及我们自己需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来匹配这个目标。
评分老实说,现在市面上的育儿书籍多如牛毛,大多读到一半就会觉得内容重复,或者过于理想化,让人觉得“理论很美,实践很骨感”。但这一本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的文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仿佛作者是坐在我对面,端着一杯咖啡,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分享她的“血泪史”和成功经验。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培养孩子内在驱动力的那一部分。它没有鼓吹无休止的奖励机制,而是深入探讨了“掌控感”对一个男孩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书中详细分析了当男孩感觉自己对生活有掌控权时,他们会表现出怎样的自信和责任感,以及父母应该如何在日常小事中逐步放权,让他们去尝试、去犯错,并从中学习。我立刻联想到了我儿子最近对搭积木表现出的那种执着和专注,原来那不仅仅是玩耍,更是他在构建自我效能感。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后退一步,为孩子腾出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搞定”那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那种“我可以”的力量,远比父母口头的表扬更持久。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被吸引住的是作者那份近乎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储备,但奇妙的是,这些知识点被编织成了一个非常流畅、易懂的故事线。我必须说,它对“界限设定”的阐述,简直是醍醐灌顶。过去我总是在“放手”和“管教”之间摇摆不定,生怕自己一松手孩子就野了,一收紧就扼杀了他们的天性。这本书却非常巧妙地平衡了这两者,它强调的不是机械式的规则,而是基于相互尊重的契约精神。书中提到的一些具体案例,比如孩子因为某个要求未被满足而大发脾气时,作者建议的应对方式,我回家试了几次,效果立竿见影。那种不再是简单的“吼回去”或“妥协”,而是通过深呼吸、倾听、然后给予明确且温柔的拒绝,孩子的情绪虽然爆发了,但对规则的认知却更清晰了。这让我意识到,养育并非一场权力斗争,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引导孩子走向自律的漫长对话。这种对话的艺术,是任何速成指南都无法给予的,需要长期的浸润和实践,而这本书正是最好的“训练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