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家庭中的正面管教——日常教养难题的SFBT训练法
定价:29.80元
售价:19.4元,便宜10.4元,折扣65
作者:(台)陈意文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127109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神奇的21天焦点解决法
一小步一小步地练习,带来大大的成长变化!
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接受的教养技能训练
l 如何听,孩才会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l 如何教孩子找到他们的问题并自己解决
l 如何使用双赢的方法来解决亲子冲突
通过21天思维和行为训练,改变父母和孩子看问题的视角,帮助父母学习正面的思考方式,掌握切实可行的沟通方法,运用务实的问题解决策略,引导孩子走出成长的困扰,给予孩子正向解决问题的力量,重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孩子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享受学习与成长的快乐!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是一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从事青少年问题咨询工作20余年,接触了大量青少年成长问题案例。她发现生活中大多数人在面对问题时,先考虑的往往是:这事情是因为什么发生的这事件是谁造成的这事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家长在面对亲子问题时,也不例外。这样的思维方式有时候会让我们被问题本身困住,感觉像是在问题上打转,因为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的事情!于是在咨询中,她尝试用焦点解决法(SFBT),引导父母和孩子改变看问题的视角,重建亲子沟通模式,帮助很多孩子走出了成长困扰,也帮助了很多家庭重建了亲子关系。
21天是人的习惯养成期。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只要通过21天,必能对习惯产生影响,同时也能产生新的行为模式。本书介绍的SFBT训练法可以帮助父母通过21天的思维和行为训练,跳脱以往的思考方式,学习更多正向的思考模式和亲子教导、相处方式,让父母在面对问题时,试着不只对问题本身进行探索而是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给予自己与孩子们正向解决问题的力量,共同创造乐观、阳光、温和的学习成长环境!color:black;mso-themecolor:text1'>孩子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享受学习与成长的快乐!
目录
学习之前,你需要了解
测试你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焦点,不一样的结局
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
了解孩子的情绪
父母的成长旅途
建立新的亲子关系模式
运用天,改变你与孩子
第天不预设立场——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
第天放弃无效的方法——如果没有用,做点儿别的
第天学会与问题共存——事情不会只有一个面向
第天换个角度思考——没有一件事只有负面意义
第天将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
第天教养没有标准答案——孩子这么做有一个重要原因
第天重新建构——看见孩子的另一面
第天创造成功经验——让孩子重获信心
第天赞美法——正向眼光对孩子的帮助
第天相信孩子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天目的、行为与代价——让孩子自发地修正偏差行为
第天找到不同的合作方式——没有不合作的孩子,只有不懂得方法的父母
第天奇迹问句——当暂时找不到目标的摆脱困境法
第天目标架构——帮助孩子找到方向
第天例外问句——耐心引导孩子找到“成功的例外”
第天无论是天使还是魔鬼都在细节中
第天因应问句——帮助孩子从谷底上升
第天一般化技巧——帮助孩子放下过于焦虑的情绪
第天关系问句——善用重要人对孩子的影响力
第天量尺问句——帮助孩子在评估中觉察自己
第天挑战任务——让孩子的成长更深化
作者介绍
陈意文:台湾心理咨询咨询师、台北各区中小学心理辅导督导讲师。师从台湾焦点解决名师许维素教授、洪莉竹教授等,现就职于台湾张老师基金会(台湾心理辅导机构),从事亲子问题、青少年成长问题的咨询辅导工作20余年,擅长应用焦点技术、游戏疗法帮助青少年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意文喜欢孩子,喜欢咨询,更喜欢将所学应用于己身。在实物工作的实践中发现,若能将焦点疗法中更多理念、技巧应用于家庭,不但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有效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更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名独立、自信、充满内心力量的人。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应对技巧的提升,更深层次地,是对“家庭氛围”的重塑。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日常的言谈举止,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多么巨大且微妙。它鼓励我们首先要成为一个“有边界感、情绪稳定的成年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书中对于如何进行“家庭会议”的详细指导,让我看到了打破传统“家长说了算”模式的可能性。那种让所有家庭成员都有发言权、共同制定规则的模式,听起来很耗时,但实践起来却能带来惊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我尝试着和孩子一起讨论了周末的活动安排,发现他们给出的建议比我预想的要成熟得多,而且因为是他们自己参与决定的,执行起来的阻力几乎为零。这本书就像是一剂强心剂,让我们这个小家庭的关系结构,变得更加民主、开放和有弹性。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健康、更和谐的家庭互动蓝图,并且,清晰地告诉了我们如何一步步去实现它。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它那种对“问题”定义上的重新校准。以往,我们总把孩子的“坏行为”看作是需要被惩罚的“错误”,必须立刻纠正。但这本书仿佛在说,等等,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这个行为背后藏着孩子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尚未习得的技能。这种“看见背后的需求”的训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几十年形成的思维定式。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不要打骂孩子”,而是给了一套完整的思维框架去理解“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做”,以及“我能提供什么支持让他做得更好”。这种深度分析,让我在面对那些“老问题”时,不再感到无力和愤怒,而是多了一份探究的兴趣和耐心。特别是书中关于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部分,那些关于尊重和界限的讨论,细致入微,让我体会到,育儿到后期,更像是一场高阶的、需要持续学习的人际关系管理。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某种“育儿心智升级”,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多了一份从容不迫的底气。
评分哇,这本《家庭中的正面管教》读起来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感觉作者把那些让人头疼的育儿难题,那些在餐桌上、睡前故事时常常出现的僵局,都用一种非常务实又充满智慧的方式解构了。我尤其欣赏它没有陷入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直接切入了日常生活的核心矛盾。比如,当孩子故意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或者对你的要求充耳不闻时,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常常会本能地选择吼叫或者妥协,结果呢,问题解决了吗?非但没有,反而可能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张。这本书里提到的那些技巧,像是在不伤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设立界限,那种操作性极强的步骤,简直是手把手教你如何在火药味十足的场景中,成功地转换成一场有建设性的对话。它强调的不是谁赢了谁输了,而是如何共同面对问题,这个视角太重要了。读完后,我感觉自己手里握着了一套“工具箱”,而不是一堆理论,这对于我们这些在育儿一线摸爬滚打的家长来说,简直是久旱逢甘霖。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是迷雾中突然被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让人充满了信心去迎接明天早晨可能出现的任何“小叛逆”。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那些宣扬“正面管教”的书籍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觉得它们听起来很美,但实际操作起来可能过于理想化,脱离了我们家这个“小战场”的实际情况。然而,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它并没有回避现实的残酷性,而是将那些看似无解的教养困境,拆解成了可控的、可以逐步练习的环节。比如关于孩子的情绪风暴,以往我总觉得是需要立刻“安抚”或者“压制”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情绪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如何应对情绪。它提供的那种“共情-命名-引导”的模式,尤其是在孩子哭闹不止、完全听不进去道理的时候,简直是神来之笔。我尝试着在最近一次的冲突中运用了那种深呼吸、慢半拍的策略,效果立竿见影,孩子似乎因为感觉到自己的“混乱”被看见和接纳,反而更快地平复了下来。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远比单纯的外部强制管教要有效得多,它在重塑的是亲子间的互动模式,而非仅仅是解决眼前的那个小麻烦。阅读过程非常流畅,专业术语的解释也恰到好处,生怕看不懂的家长们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拿起它来。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实操效果的人,理论我听多了,关键是能不能在晚上十点半,孩子坚决不肯上床睡觉的时候,立刻派上用场。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的结构就像是一份精心设计的“急救手册”。它没有长篇大论地讲述“爱与自由”的哲学,而是直接将常见的育儿难题分类,比如“抗拒做家务”、“撒谎”、“社交退缩”等等,然后在每一个主题下,都提供了具体的对话脚本和步骤指南。我最喜欢的是它对于“后果”和“惩罚”之间区别的阐述,那种循序渐进、让孩子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的引导方式,既维护了父母的权威,又保护了孩子的学习机会。这种平衡感把握得极其到位,既不溺爱,也不苛刻。书中的案例选取得都很贴近生活,让你在阅读时能立刻在脑海中对应到自己家里发生的场景,从而更直接地将文字转化为行动。这绝对不是一本摆在书架上充门面的书,而是一本真正需要被翻得卷边、被笔记标注的“实战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