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 游戏指导
定价:36.00元
作者:邱学青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5651033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邱学青主编的《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游戏指导》主要涉及游戏的基本理念、游戏指导策略以及游戏与课程教学的渗透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基本理念篇”、“环境创设篇”、“观察指导篇”、“讨论建构篇”、“环节渗透篇”、“各类游戏篇”等相对独立的6个部分,共101条建议。每条建议独立成章,但彼此之间又相互关联、交叉及部分重叠,目的在于给一线的教师提供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兼具实用性与操作性的指导,为贯彻落实“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基本理念提供一种努力的方向。
内容提要
邱学青主编的《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游戏指导》主要涉及游戏的基本理念、游戏指导策略以及游戏与课程教学的渗透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基本理念篇”、“环境创设篇”、“观察指导篇”、“讨论建构篇”、“环节渗透篇”、“各类游戏篇”等相对独立的6个部分,共101条建议。每条建议独立成章,但彼此之间又相互关联、交叉及部分重叠,目的在于给一线的教师提供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兼具实用性与操作性的指导,为贯彻落实“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基本理念提供一种努力的方向。
目录
总序 实践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
基本理念篇
1.游戏是幼儿的需要和权利
2.游戏是幼儿心灵的“润滑剂”
3.游戏是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4.正确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5.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实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6.把游戏作为幼儿经验的“过滤网”
7.注重幼儿游戏态度的培养
8.利用游戏帮助幼儿逐渐“去自我中心”
9.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并内化规则
10.寓教于乐,让幼儿快乐玩、有效学
11.根据幼儿认知发展阶段确定游戏主题
12.根据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确定游戏主题
13.尝试在反思中提升指导游戏的技能”
14.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观点采择”能力
15.根据幼儿角色扮演的性质指导游戏
16.满足幼儿喜欢扮演某类角色的需要
17.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
18.为幼儿提供均等的游戏机会
19.关注游戏中的个别幼儿
20.在游戏中解决矛盾冲突的常见方法
环境创设篇
21.创设环境支持幼儿游戏
22.为幼儿提供有年龄层次的游戏材料
23.将地方特色及传统文化元素渗透于游戏环境
24.让标志替环境说话
25.将形成规则意识的材料融进环境中
26.利用环境丰富游戏情节,实现教育意图
27.借助空间规划模式,考察设计游戏空间
28.依据玩具质量标准选择游戏材料
29.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常规意识
30.渗透在环境中的隐性指导
31.合理规划游戏区的几种方法
32.有效分隔游戏区域的几种方法
33.游戏空间要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互动
34.怎样投放“百宝箱”
35.有效利用百宝箱,促进游戏情节发展
36.发挥废旧纸箱、纸盒“一物多用”的独值
37.组合不同结构的材料,提升游戏水平
38.观察幼儿需要,投放辅助材料
39.提供能诱发幼儿互动的游戏材料
40.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更是环境的主人
41.发挥家长作用,共同收集游戏材料
42.创设互补性的游戏环境
观察指导篇
43.怎样制订观察计划
44.如何进行游戏观察
45.运用“线索提示法”观察幼儿游戏
46.运用“扫描法”了解全体幼儿游戏状况
47.运用“定点法”旁观小组或区域活动的情况
48.运用“追踪法”关注个别幼儿游戏状况
49.运用“综合图示法”观察幼儿游戏
50.对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51.以观察为前提的材料提供
52.为发展幼儿游戏情节搭建“支架”
53.对被忽视幼儿游戏的干预与指导
54.以材料为媒介的观察指导
55.以语言为媒介的观察指导
56.以角色为媒介的观察指导
57.在观察的基础上制订游戏指导计划
58.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利用
59.运用游戏发展检核表考量幼儿游戏行为
60.在观察中直观记录游戏的方法
讨论建构篇
61.利用“绘画描述法”满足幼儿表达的需要
62.利用“情景描述法”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
63.利用“角色反串法”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
64.利用“谈话法”帮助幼儿建构经验
65.网络式游戏评价在角色游戏中的运用
66.在讨论中主动建构并分享经验
67.对一次大班“医院”游戏指导的过程剖析
68.尝试让幼儿自己建立游戏规则
环节渗透篇
69.将游戏与课程相互渗透
70.在游戏中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71.通过主题探索活动的内容来丰富游戏的情节
72.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保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73.在游戏化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活动能力
74.优化过渡环节——变消极等待为积极等待
75.游戏化生活活动的组织
76.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的设计案例分析
77.由游戏生成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78.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形式之一:亲子教学游戏
79.游戏与教学整合形式之二:平行班区角联合游戏
80.一日生活环节自主化,保证游戏时间更自由
81.交叉式游戏化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82.主题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83.在幼儿园开展亲子互动游戏
84.情境式游戏化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各类游戏篇
85.同一游戏主题在不同年龄阶段开展的指导
86.同一游戏主题不同情节发展阶段的指导
87.自主性游戏的概念和指导要点
88.不同年龄班角色游戏的指导
89.利用“自由人”满足幼儿角色游戏的需要
90.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应慎用“免费”策略
91.角色游戏中应避免幼儿过分依赖角色标志
92.油泥区活动指导要点
93.故事表演游戏的指导
94.结构游戏的指导
95.小班幼儿积木建构的特点及教师指导
96.体育游戏的指导
97.规则游戏的指导
98.棋类游戏的独值及指导
99.民间幼儿游戏的指导
100.如何组织自由游戏
101.怎样设计和组织亲子教学游戏活动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类书籍可能会充斥着太多我们已经听腻了的“老生常谈”,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在看似基础的“游戏指导”这个主题上,挖掘出了惊人的深度和广度。作者的观察力实在是太敏锐了,能够捕捉到孩子们在看似随意的玩耍中,内心正在发生的复杂认知和情感变化。更令人赞叹的是,它不是将游戏工具化、功利化,而是真正回归了游戏的本质——让孩子在自由探索中获得快乐和成长。书中提到的很多关于材料准备、空间布局、以及教师介入时机的把握,都透露着一种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儿童心理学的精准把握。我发现自己在使用书中的方法后,孩子们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专注度都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满足感,是任何填鸭式教学都无法比拟的。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重新点燃了我对幼教事业最初的那份热情和敬畏之心。
评分天哪,我最近发现了一本超级棒的书,简直是幼教界的“宝典”!这本书的书名虽然听起来有点学术范儿,但内容却是充满了活力和实用的操作性。我特别喜欢它那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一点都不枯燥,反而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它好像能洞察到每一个一线老师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那些“小麻烦”和“大困惑”,然后用一种非常人性化、充满同理心的方式给出解决方案。我感觉作者对孩子的成长规律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书里提到的很多建议,都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真正能落地到孩子们日常游戏和学习中的具体方法。比如,关于如何引导一个内向的孩子主动参与集体活动,或者如何巧妙地将枯燥的知识点融入到角色扮演游戏中,书里都有非常生动具体的案例。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育儿工具箱”一下子充实了好多,心里也踏实多了,对未来面对课堂上的各种突发状况充满了信心。这本书对于任何一位热爱教育、希望不断精进自己的幼儿园老师来说,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必备读物,强烈推荐给所有同行!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知识迭代和自我完善的人,对于市面上涌现的各种教育书籍都会保持警惕性的阅读。而这本《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系列中的“游戏指导”分册,绝对是我近年来收藏夹里的“镇馆之宝”。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活泼,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就像是资深前辈在午后茶歇时,手把手地教你经验之谈。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那些“灰色地带”问题时的智慧,比如,当孩子之间的冲突爆发时,应该如何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和解,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惩罚或评判。书里提供的处理框架非常成熟和富有弹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在教学方法上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我的心态也变得更加平和、更加有耐心了。它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可复制的优秀实践范本,让我确信,高质量的早期教育是可以系统化、科学化地实现的。这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也让经验丰富的老师焕发新生的宝贵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感也让人眼前一亮,完全没有传统教育类书籍那种沉闷的感觉。它更像是一本精心制作的、充满启发性的工作手册。我尤其欣赏它在内容组织上的匠心独运,那种结构清晰、层层递进的编排,让人在阅读时能够非常流畅地抓住重点。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做幼教工作者,需要的不是那种宏大的教育哲学,而是当下就能拿来用的“锦囊妙计”。这本书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再现,让你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去思考和应对。我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停下来,拿起笔在旁边做笔记,因为很多观点简直是醍醐灌顶,瞬间点亮了我的思路。它不仅仅是指导“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这种深层次的启发,才是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最需要的。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常读常新的好书,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的“实用性与人文关怀”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很多技术层面的指导非常具体,比如如何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环保主题的游戏设计,或者如何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孩子设置差异化的挑战任务,都提供了详尽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然而,它绝非一本冰冷的指南手册。在每一个具体的操作建议背后,都能感受到作者对“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这一理念的深切关怀。它教会我如何去“读懂”那些沉默的孩子,如何去“鼓励”那些尝试失败的孩子。这种基于尊重和理解的指导,比任何严格的规章制度都要有效得多。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机械地执行课程任务的“教书匠”,而是一个更富有智慧和同情心的“游戏组织者”。这本书让我对“以游戏为基础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坚定的信念,它无疑是幼教领域的一股清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