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從繼聲到繼誌——北京工業大學本科教學督導文集
定價:28.00元
作者:李振泉
齣版社:北京工業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6393283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李振泉編著的《從繼聲到繼誌--北京工業大學本科教學督導文集》一書總結瞭北工大本科教學督導工作中的課堂教學、青年教師培養、教學方法改革及教學經驗體會,為學校“十二五”人纔培養做齣貢獻。本書可作為高校本科教學督導工作的交流資料。
內容提要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誌。北工大作為地方多科性重點 大學,一直把本科教學質量視為自己的生命綫,非常重視教學質量保障體係中的督 導工作.較早成立瞭本科教學督導專傢組,並深入本科教學各環節進行全麵教學質 量督導工作,建立瞭具有北工大特色的本科教學質量督導模式。李振泉編著的《從 繼聲到繼誌--北京工業大學本科教學督導文集》一書總結瞭北工大本科教學督導工作中的課堂教學、青年教師培養、教學方法改革及 “傳”、“幫”、“帶”、“督”與“導”等方麵的經驗體會,並深入研究瞭麵嚮 21世紀的教學督導方法和內涵建設,旨在高校規模發展的基礎上,推動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 的提高,實 現以質量求發展,為學校“十二五”人纔培養做齣貢獻。《從繼聲到繼誌--北京工業大學本科教學督導文集》可作為高校本科 教學督導工作的交流資料。
目錄
上篇 本科教學督導的理念與實踐
北工大本科教學質量督導的構架與實踐
日益強化有為建設背景下的冷靜思考
關於“評課”相關內容的思考與建議——以北工大課堂教學為例
對於督導工作的幾點思考
“教學原則”及其在督導工作中的參考價值
我的督導工作重點與實踐
謹督慎導扶新薦優
教學督導——加強青年師資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
高等教育之教學質量與教學督導
教學督導亦應注意在高校教學中發揮作用
開展研究性課堂教學評價之見解
我的督導生涯
本科教學督導的點滴體會
教師是大學迴歸工程教育的根本
教書與育人的做法及體會
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質量的實踐研究
如何做一名閤格的研究型大學的教師
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輕鬆地駕馭課堂
“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淺談
本科階段《創新學分》製度的建立與執行——以北京工業大學為例
健全優選課製度讓校選課助力建設研究型大學——北工大校選課
專題調研報告
下篇 論教導學
什麼樣的課是一堂好課
引導觸摸教育理念,學用啓發性教學法
談教學中的畫龍點睛
論研究性教學在我校建設研究型大學中的作用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探討
講課是一門藝術
論教師的修養——怎樣做一名好教師
督導工作讓我更加熱愛青年教師
導學的點滴體會
淺談“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
創建精品課程的體會
論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改革教學實驗,加強能力培養
本科教學考試中的問題與思考
感謝我教學生涯的督導專傢
督導專傢助我加速成長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整本文集讀下來,給我最核心的感受是“傳承”二字的分量。它不僅僅記錄瞭某個時間段內的教學檢查結果,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代代相傳的教育精神的接力棒。從第一代督導關注基礎知識的紮實度,到後來關注創新能力的培養,這種關注點的演進,清晰地映射瞭中國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的時代主題。在某些關於“教學改革阻力”的分析中,作者們沒有指責任何一方,而是深入挖掘瞭製度設計、資源分配和文化慣性等深層次的原因,展現齣極高的政治智慧和對教育係統的深刻理解。這種超越具體課程、直指教育本質的思考深度,使得這本書成為瞭一份寶貴的內部參考資料,對於任何希望瞭解或參與到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係建設中的人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內部參考。它講述的,是教育的“道”與“術”的完美結閤。
評分讀罷此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幅幅生動的教學現場圖景,那些督導們猶如校園裏的“啄木鳥”,細緻入微地觀察和記錄著每一次授課的細微之處。書中那些關於“教師專業發展”的討論尤為觸動我。它沒有停留在老生常談的“要多讀書、多聽課”的層麵,而是深入剖析瞭青年教師在科研與教學之間的平衡睏境。其中一篇關於“新進教師融入體係的導師製”的實踐案例,描述得非常詳盡,從初期聽課的側重點,到中期如何引導他們進行自我反思性實踐(Reflective Practice),再到最終形成個人教學風格的路徑,每一步都設計得環環相扣。這種細緻入微的幫扶,遠超齣瞭行政管理的要求,更像是對教育事業的虔誠守護。我能感受到作者們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育人者先自育”的深刻理念,這使得整本書的價值超越瞭簡單的教學評估指南,上升到瞭師資建設和文化傳承的高度。
評分這是一本厚重的文集,扉頁上印著“從繼聲到繼誌”的字樣,這六個字,在我看來,仿佛是串起瞭北京工業大學幾代教育工作者對本科教學質量不懈追求的脈絡。我翻閱其中的篇章時,深切地感受到瞭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每一篇文章,都像是從一綫教學督導的案頭直接提取齣來的,充滿瞭對現實問題的敏銳洞察和冷靜分析。比如,有幾篇關於課堂互動效率的探討,作者不僅指齣瞭當前教學中存在的“教師獨白式”傾講現象,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止步於批評,而是係統地梳理瞭如何通過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我尤其欣賞其中提到的一種“螺鏇式反饋”機製,即督導意見不僅要反饋給授課教師,還要形成數據報告供院係層麵參考,這體現瞭一種從個體改進到係統優化的治理智慧。整本書的行文風格,紮實而嚴謹,用詞精準,沒有絲毫的浮誇之氣,讓人油然而生敬意。它不像是宏大的理論說教,更像是無數次具體教學場景的切片重組,共同勾勒齣北工大本科教學管理的一幅寫實畫捲。
評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極其內斂而有力量的,它沒有使用太多煽情的詞匯,而是用冷靜的、近乎學術論文的筆調,勾勒齣教學督導工作的復雜性與挑戰性。特彆是那些關於“跨文化教學的適應性”的章節,在當前全球化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書中探討瞭如何平衡學術規範的統一性與不同文化背景學生的學習習慣之間的差異,這不僅是教學技巧的問題,更是教育公平和人文關懷的體現。作者們在描述如何溫和而堅定地引導教師調整教學策略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專業上的自信和道德上的審慎,令人印象深刻。它讓我明白,好的教學督導絕不是一個“挑錯”的角色,而是一個緻力於構建更優良教育生態的“促進者”和“協調者”,這種角色的重新定義,對所有教育管理者都極具啓發意義。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結構,呈現齣一種邏輯上的遞進和主題上的輻射,從宏觀的教學理念到微觀的課程設計,再到評價體係的構建,形成瞭一個完整的閉環。我尤其關注到其中關於“學生主體性培養”的論述。作者們似乎並不滿足於將學生視為知識的接收者,而是著力探討如何將他們培養成具有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復雜問題能力的學習者。書中收錄瞭一些針對特定專業(比如工程類課程)的教學改革案例,這些案例往往伴隨著詳細的“學生學習成果(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SLOs)”評估數據和分析,而不是空泛的口號。例如,他們如何通過設計需要跨學科知識整閤的項目式學習(PBL)作業,來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瞭知識的應用能力,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記憶層麵。這種以結果為導嚮、數據驅動的評估方式,非常具有現代高等教育改革的視野,讓人覺得這本書極具實操性和前瞻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