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看懂孩子的世界(觀察、瞭解孩子的第三隻眼睛) 大晨媽媽 9787501986392

一本書看懂孩子的世界(觀察、瞭解孩子的第三隻眼睛) 大晨媽媽 978750198639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大晨媽媽 著
圖書標籤:
  • 育兒
  • 親子關係
  • 兒童心理學
  • 觀察力
  • 情緒管理
  • 行為分析
  • 傢庭教育
  • 溝通技巧
  • 大晨媽媽
  • 成長指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天樂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輕工業齣版社
ISBN:9787501986392
商品編碼:2950646833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2-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一本書看懂孩子的世界(觀察、瞭解孩子的第三隻眼睛)

定價:30.00元

作者:大晨媽媽

齣版社:中國輕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0198639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281kg

編輯推薦


孩子的畫是否隻是天馬行空的亂塗亂畫?
孩子的哭是否隻是無理取鬧的情緒發泄?
時時親密相伴,日日朝夕相處,作為孩子傢長的你是否理解孩子喜怒哀樂的錶情“語言”?是否知道寶貝一舉一動背後的潛在內心?
《一本書看懂孩子世界》可以讓您通過孩子微小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來瞭解您麵前這個小精靈以及他的真實世界!

內容提要


孩子每天都要錶現齣很多種情緒,但有些傢長看不懂寶寶的真實意圖,隻會一味的站在大人的角度跟他們較量,有時還會抱怨、糾結於孩子的不聽話,使得自己和傢裏人都很苦惱。如果您也是這樣,那麼現在就可以和這些睏惑說拜拜瞭。
這是一本能讓您輕輕鬆鬆就看懂的書。從孩子有心或無心的一句話,到孩子的信手塗鴉,從一點一滴的淚水到入園後的眾生相,書裏呈上一部大人與孩子,孩子與孩子間有效溝通的精彩畫麵,可以說是觀察、瞭解孩子的第三隻眼睛。

目錄


章 孩子的“話”:話裏蘊藏大寶藏
節.孩子的話真得當迴事。
第2節.嬰語四六級,你過瞭嗎?
第3節.孩子的話,讓我們深思……
第4節.感恩孩子善意的語言。
第5節.用“童語”和孩子過招。
第6節.“改詞專傢”是這樣煉成的。
第7節.孩子的話是一麵鏡子。
第2章 孩子的“畫”:隻有媽媽看得懂。
節.用“童眼”看“童畫”。
第2節.照葫蘆畫瓢早已過時。
第3節.曾經,孩子會隻專注畫一種東西。
第4節.看懂“畫外音”,等於走進孩子的內心。
第5節.天生的創造傢就在我們身邊。
第6節.可以“改編”孩子的畫嗎?
第7節.如何守護孩子的繪畫纔能?
第3章 孩子的“愛”:不可替代的小日子。
節.畫手錶,童年裏的幸福時光。
第2節.“整蠱專傢”的命令與徵服。
第3節.當“貼標簽”遇上“起外號”。
第4節.給孩子錶現愛的機會。
第5節.地圖魚也有瞭前世今生。
第6節.所有的時光都是限量版。
第4章 孩子的“哭”:不是流淚那麼簡單。
節.寶寶什麼樣的哭鬧不正常?
第2節.再小的孩子也不願被錯怪……
第3節.安撫寶寶“霸王哭”,我有我高招。
第4節.不同的哭聲,不同的含義。
第5節.耐心傾聽“大哭寶”的哭聲吧。
第6節.善良寶寶哭的時候全世界都變瞭。
第5章 孩子的“樂”:驚喜不斷的大世界。
節.原來爸爸也會算術?
第2節.“穿蚊帳”的媽媽和穿“長筒襪”的寶寶。
第3節.想當年,“我小時候”……
第4節.簡單的遊戲,無限的滿足。
第5節.快樂有奇效,還會傳染呢。
第6章 孩子的“拽”:那些雷人的小動作。
節.愛媽方式有時也很囧。
第2節.勇於挑戰爸爸脾氣的極限。
第3節.總是聞著彆人傢的食物香。
第4節.“臭美專傢”是這樣煉成的!
第5節.愛上不是玩具的“玩具”。
第6節.口香糖風波。
第7章 孩子的“智”:入園那點事兒。
節.入園眾生相下,該如何度過個“生病期”?
第2節.入園前,翻翻孩子的口袋。
第3節.入園後,有瞭很大的夢想!
第4節.從“被投訴”到“被誇奬”……
第5節.成瞭有學曆的人。
第6節.“耍寶”的真實目的。
第7節.父母的教育要和諧一緻。

作者介紹


大晨媽媽
本名趙輝,80後,原創文字、手繪插畫作者,專欄作者。
新浪親子百萬粉絲育兒名博,通過新浪微博、微博名人認證。經驗智囊團成員。
多篇原創文章和手繪圖畫刊登於各大女性、母嬰暢銷雜誌。《媽媽寶寶》雜誌“人小鬼大”手繪專欄作者。
2011年6月齣版《做個幸福的80後職場媽媽》,並於同年在颱灣齣版中文繁體版。
2011年10月受邀參加“3屆齊魯動漫展”並參與漫迷互動、售書、“現場畫泉城”等活動。
在女兒兩歲時與女兒一起參加2010~2011首屆“中華寶寶慈善傢愛心傳遞”活動,女兒大晨獲得“中華寶寶慈善傢”榮譽稱號。

文摘





序言



《童心萬花筒:洞察孩子成長的智慧之書》 作者: 晨曦 齣版社: 啓濛之光齣版社 ISBN: 978-7-5019-8639-2 內容簡介: 我們每個人都曾是孩子,然而,當我們成為父母,卻常常發現自己像站在迷霧繚繞的山巔,看不清腳下蜿蜒的小徑。孩子的世界,如同一個色彩斑斕卻又充滿未知的水晶球,觸手可及,卻又難以真正把握。我們努力去愛,去教育,去引導,但常常在看似微小的行為背後,錯失瞭理解他們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渴望與睏惑。 《童心萬花筒》並非一本羅列行為準則的育兒手冊,更不是一個提供標準答案的“問題集”。它是一次深入孩子心靈的旅程,一次用“第三隻眼”去觀察、去傾聽、去感受的真誠探索。作者晨曦,一位在兒童教育領域深耕多年的觀察者與實踐者,用她細膩的筆觸和深刻的洞察,為每一位渴望真正走進孩子世界的傢長,點亮瞭一盞盞智慧的燈。 本書的核心理念,在於強調“觀察”的藝術與力量。我們常說“聽其言,觀其行”,但在育兒過程中,真正的“觀其行”絕不僅僅是錶麵動作的記錄。它意味著我們要學會穿透孩子的行為,去理解行為背後的動機、情緒和未被錶達的需求。例如,一個孩子不停地揉搓衣服,我們可能會簡單地認為他“磨蹭”,但晨曦老師會引導我們去思考:他是否感到不安?是否在尋求一種安全感?他是否在通過這種微小的重復性動作來緩解內心的焦慮?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都可能是孩子內心世界的晴雨錶,而我們,正是要成為那個能讀懂這些信號的“天氣預報員”。 《童心萬花筒》將帶我們進入一係列精心設計的“觀察場景”。這些場景並非憑空虛構,而是來源於作者多年來在傢庭、學校、社區中與孩子們真實互動的點滴。從孩子在遊戲中展現齣的閤作與衝突,到他們在繪畫時流露齣的想象與情感,再到他們在麵對挫摺時錶現齣的堅韌或退縮,《童心萬花筒》都以極具啓發性的方式,解讀這些“兒童語言”。 例如,在關於“遊戲中的智慧”一章,作者不會簡單地評價某個孩子的遊戲方式“好”或“壞”。相反,她會引導讀者去觀察:一個孩子在搭建積木時,是如何與同伴協商規則的?他又是如何應對搭建失敗的?在這個過程中,他可能正在學習解決問題、團隊協作、情緒管理,甚至是如何認識自我和他人的邊界。同樣,當孩子沉迷於某種“重復性”的玩具或活動時,我們往往容易感到擔憂,但晨曦老師會告訴我們,這或許是孩子在探索秩序感、掌握可控感,甚至是應對外界不確定性的一種方式。 本書的另一大特色,在於其對“情緒”的深入挖掘。孩子的情緒,常常來得猛烈而直接,但他們自身往往缺乏有效的錶達和調節能力。傢長的一句“你哭什麼,有什麼好哭的”,一句“彆鬧瞭”,一句“快點,彆耽誤時間”,都可能成為壓抑孩子真實情感的“巨石”。《童心萬花筒》則強調,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是建立親子信任的基石。它會教我們如何識彆孩子情緒的信號,如何用同理心去迴應,以及如何在接納情緒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學習情緒的管理。比如,當孩子因為玩具被搶而大哭時,與其指責他“小氣”,不如先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說:“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因為你喜歡的玩具被彆人拿走瞭。”這種共情,能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進而更容易平靜下來。 《童心萬花筒》還特彆關注孩子的“語言發展”。它並非局限於教授識字、認讀,而是深入探討孩子語言背後的思維方式。從牙牙學語到滔滔不絕,孩子語言的每一次飛躍,都伴隨著認知和情感的同步成長。作者會引導我們觀察孩子那些“奇奇怪怪”的提問,那些看似“跑火車”的講述,並從中解讀孩子是如何構建對世界的認知,是如何發展邏輯思維的。書中會提供大量與孩子進行高質量對話的技巧,例如如何提齣開放性問題,如何鼓勵孩子講故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捕捉語言學習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本書倡導一種“陪伴式”的成長理念。它強調,教育不是單嚮的灌輸,而是雙嚮的互動與成長。當孩子在探索未知時,我們是他們最堅實的後盾;當孩子遭遇睏難時,我們是他們最溫暖的港灣。晨曦老師筆下的“陪伴”,不是簡單地在孩子身邊“呆著”,而是全身心地投入,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喜怒哀樂,用智慧去引導他們的每一步成長。她會分享如何與孩子一起閱讀,如何一起探索大自然,如何在日常的點滴中發現教育的契機。 《童心萬花筒》也觸及瞭孩子們成長中可能麵臨的一些挑戰,比如“規則的建立”、“獨立性的培養”、“社交能力的養成”等。但作者的態度始終是溫和而富有力量的。她不鼓勵一味地“管教”,而是強調“引導”與“賦能”。例如,在談到規則時,她不會列齣一堆“不能做”的禁令,而是會引導傢長與孩子一起探討規則的意義,讓孩子理解規則的價值,從而發自內心地遵守。在培養獨立性方麵,她會建議傢長給孩子更多的嘗試機會,哪怕是摔倒、齣錯,都是寶貴的學習經曆。 本書的語言風格樸實而富有詩意,沒有枯燥的理論,沒有生澀的術語,隻有一位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與理解,以及對教育的真誠思考。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促膝長談,你從中獲得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心靈的慰藉和前進的動力。 《童心萬花筒》是你傢中書架上不可或缺的一本“工具書”,更是你內心深處渴望與孩子建立更深層次連接的一份“情感指南”。它將幫助你卸下育兒的焦慮與迷茫,重新發現孩子世界的純真與美好,找到與孩子同頻共振的頻率,共同繪製一幅屬於你們獨特而精彩的成長畫捲。它讓你明白,最好的教育,是源於內心深處的觀察與理解,是源於對孩子那份不加修飾的愛與尊重。翻開它,就如同打開瞭你與孩子心靈溝通的“第三隻眼”,讓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都閃耀著智慧與愛的光芒。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最終感受,是一種深層次的“被賦權”感。它並非提供瞭一套萬能的公式,而是提供瞭一套觀察世界、理解人性的底層邏輯。它沒有把孩子塑造成需要被“改造”的對象,而是將他們視為正在成長中的、擁有自身發展規律的獨立個體。這種視角上的轉變,從根本上消解瞭我作為傢長常常感到的那種焦慮和不確定性。當我真正相信孩子有能力學習和適應時,我的掌控欲自然就會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信任和耐心。這種信任不僅是對孩子,也是對自己的過程的信任。這種“看懂”帶來的平靜和篤定,比任何具體技巧都更加寶貴。它讓我意識到,育兒的終極目標,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而我們要做好的,就是成為那個能清晰看見他正在成為誰的引路人。這本書無疑是這個旅程中,一本不可或缺的、兼具智慧與溫度的指南。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簡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偵探遊戲”。作者沒有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引導我們成為一個敏銳的觀察者,去捕捉那些孩子不經意間流露齣的信號。我以前總以為孩子的“世界”就是他們眼前玩的東西,或者他們隨口說齣的話,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那隻是冰山一角。它教我如何去看待孩子玩耍的模式——為什麼他總喜歡重復搭一座高高的積木然後看著它倒塌?為什麼他突然對收集小石子産生瞭莫名的熱情?這些行為背後,竟然隱藏著他對秩序、控製、甚至是對挫敗感的預演和處理。這種深入到細節的挖掘,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有效陪伴”的定義。陪伴不再是坐在旁邊玩手機,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世界裏,成為他探索過程中的一個支持者而非評判者。特彆是關於“觀察”的章節,它強調瞭非語言信息的捕捉,讓我意識到自己可能錯過瞭太多孩子發齣的“求助信號”,那種感覺,就像是突然被賦予瞭X光能力,能透視到他們錶麵之下的真實需求。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處理得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種綫性敘事,而更像是一個工具箱,每個章節都是一個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工具。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衝突”和“界限設定”部分時的平衡感。很多育兒觀點的極端化傾嚮是:要麼過度溺愛,事事順從;要麼過度嚴苛,強調絕對服從。而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溫和而堅定的中間路綫。它教你如何設定一個清晰的“邊界”,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被允許的,但同時,它又要求我們在設定這個界限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孩子的情感體驗。比如,當孩子因為不能玩某個玩具而大哭時,它指導我們如何先安撫情緒,而不是急於解決問題。這種“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的邏輯,徹底改變瞭我過去那種一看到負麵情緒就想立刻“糾正”的衝動。讀完後,我感覺自己處理傢庭矛盾的“抗壓能力”和“靈活度”都得到瞭質的飛躍,不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救火隊員瞭。

評分

作為一個在職場和傢庭中多重身份切換的傢長,時間管理和精力分配永遠是個難題。很多深度閱讀的書籍往往需要大塊、安靜的時間纔能消化,但這本讓我驚喜地發現,我可以利用碎片時間進行高效吸收。它的每一小節都像是一個獨立的知識點或案例分析,非常適閤在通勤路上或者孩子午睡的間隙閱讀。更重要的是,它帶來的認知升級,讓我迴傢後能更高效地與孩子互動。以前,我可能花一個小時試圖講道理,效果甚微;現在,我花十分鍾,用它教的方法去引導和提問,孩子反而能更快地進入狀態。這種效率的提升,讓我感到育兒這件事不再是無止境的消耗,而是一種有迴報的“投資”。它教會我如何“聰明地”育兒,而不是“拼命地”育兒。這種實用主義的落地性,是衡量一本育兒書價值的關鍵標準,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無疑是超齣瞭我的預期。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露著一股溫暖而堅定的力量,那種一眼望過去就能感受到作者對兒童心理的深刻洞察和真誠關懷。我特彆喜歡它那種不故作高深,而是用最樸實的語言去剖析孩子內心復雜世界的做法。很多育兒書讀起來感覺像是在聽一位高高在上的專傢說教,充滿瞭各種理論和術語,讓人望而卻步,甚至在實踐中感到無所適從。但這本卻完全不同,它更像是鄰傢那個經驗豐富、洞察力極強的媽媽在跟你分享她的“獨門秘籍”。記得我第一次翻開它的時候,正是我和孩子處於一個溝通的瓶頸期,感覺自己所有的努力都像打在瞭棉花上。這本書裏對孩子情緒爆發的場景描繪,簡直是神還原!它沒有簡單地指責孩子“不聽話”,而是深入挖掘瞭行為背後的需求和動機。那種“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感,讓人立刻放下瞭自我中心的審判,轉而開始嘗試去理解那個小小的、正在努力成長的個體。這種理解,纔是真正有效溝通的起點,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僵硬的規則,而是一把通往孩子心靈的鑰匙,非常實用且充滿人情味。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