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家长如何与小学老师巧配合 |
| 作者 | 饶雪莉 |
| 定价 | 36.00元 |
| 出版社 | 接力出版社 |
| ISBN | 9787544848190 |
| 出版日期 | 2017-06-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辅导孩子功课总是无法平静对待;面对众多兴趣班,不知该如何为孩子选择;每当孩子考一百分就立即给予奖励;有时却并不懂怎样与孩子交流…… 教育无小事,细节见本心。在本书中,小学教师饶雪莉从家长如何与小学老师巧配合的角度入手,针对小学生家长*关心*困惑和小学老师*揪心也*难解决的问题,为他们一一做贴心解答,教会孩子家长和老师家校互动的智慧与技巧,帮助孩子找到快乐成长与应试教育的平衡点,让孩子快乐度过人生中*重要的六年。 家长如何与小学老师打交道? 家长如何与小学老师巧配合?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 助您解决“家校沟通”与“家校配合”的各种问题。 |
| 作者简介 | |
| 饶雪莉,一名拥有15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小学语文教师,曾获“全国小学观摩课金奖”,四川省少先队辅导员。现专注于家庭教育研究和儿童阅读推广,被媒体誉为“家长和孩子的知己”。已经出版作品四十余部,部分作品输出海外。代表作《别让孩子伤在小学》系列畅销500,000册,曾获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家教书”,全行业年度畅销书。 |
| 目录 | |
| 自序 一、关注细节,教育全在细节中 书包里的教辅资料,一本就够 孩子上课不发言,找到原因施妙计 孩子上课爱讲话,教育不必太正经 平时成绩比期末成绩更重要 孩子做作业,家长放风筝 好作文不是教出来的,是读出来的 二、换位思考,懂孩子方能正确引导 走进孩子的心,从共同的爱好开始 孩子本无“病”,何苦强求医 辅导孩子功课,家长自带“灭火器” 当班干部是孩子自己的事,不是家长的面子 爱美的孩子没有错 小学生的友谊,不需要“门当户对” 三、兴趣培养,激发孩子潜能 上不上兴趣班,兴趣来决定 别让假期成为孩子的牢狱 奥数也是一种兴趣,学得痛苦不如不学 比不比赛,孩子都可以很 提升孩子的专注力,从孩子兴趣点入手new 别让“优越感”把孩子推向边缘new 四、家校配合,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会不是老师的独唱会 不以分数论奖励new 关于补习,一个巴掌拍不响 当心!家里有个“两面派” 巧让孩子远离垃圾食品 别让小升初成为难以言说的伤 附录 热点:不为攀比生二胎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经典畅销:系列图书累计突破500,000册,蝉联畅销书榜经久不衰,图书口碑好 ★作者:作者本身是一名小学教师,也是一名小学生的家长,还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正如饶雪莉自己所言:“老师,家长,作家,三重身份的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出口,圆了一个有价值的梦。这比我开100次家长座谈会更有意义。” ★内容实用:针对如何选学校、是否提前入学、教师节是否给老师*、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如何保持、保持的距离等等方面,作者都给予非常详尽、坦诚的描述。语言朴实,真诚坦率,场景鲜活,许多问题契合当下社会热议话题。 ★读者受众:书虽然是针对小学,家有上幼儿园孩子的家长也可以学习借鉴。适合3—12岁孩子家长及小学教师阅读。 为何孩子上课不发言? 为何孩子在学校没朋友? 孩子专注力不够怎么办? 如何给孩子选择兴趣班? 小学生家长*困惑的24个问题 小学教师饶雪莉为你贴心解答 帮孩子找到快乐成长与应试教育的平衡点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它对于孩子进入小学这个关键阶段的观察和指导,简直是切中了当下许多家长的痛点。我记得我刚开始面对孩子的小学生活时,那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完全不知道该如何配合老师,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给孩子“帮倒忙”了。这本书从非常实际的角度出发,讲了许多具体的场景和沟通技巧。它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真正深入到日常的家校互动中去,比如家长会该如何准备,老师布置的作业背后可能隐藏着怎样的教学意图,以及当孩子在学校遇到小挫折时,我们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支持角色。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拿到了一本“秘籍”,很多曾经让我头疼的问题,现在都有了清晰的思路去应对。特别是关于如何理解老师的工作压力和教学目标这一点,这本书给出了非常同理心的视角,让我从“要求者”的心态转变为“合作者”的心态,这对于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至关重要。它教会我,教育孩子不是一场单打独斗,而是需要我们和老师形成一个高效的同盟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亲切,读起来毫无压力,就像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过来人聊天一样,让人感到温暖和被理解。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文字魅力非常独特,它不像那种严肃的教育学专著,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生活气息。阅读过程中,我几次因为书中描绘的某个场景而会心一笑,因为那正是我家发生过的“翻版”事件。比如关于孩子因为小事在学校受委屈不敢告诉家长,回家后表现异常的那一段描述,简直是神还原。书里提供的“侦查”和“倾听”技巧,避免了我初期那种“审问式”的沟通,转而采用了更温和、更侧重情感连接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开口。这不仅解决了当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修复了亲子之间的信任裂缝。此外,它对于如何解读老师通过作业本或联系册传递的“非语言信息”也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很多时候老师的只言片语,在家长看来可能只是简单的批注,但在这本书的解读下,却成了了解孩子学习状态的宝贵线索。总而言之,这本书像一位睿智的导师,它没有给我标准答案,而是给了我一套分析问题的框架和一套强大的共情工具,让我能够更成熟、更智慧地迎接孩子的小学旅程。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它没有把重点仅仅放在“如何让孩子学习更好”上,而是更侧重于“如何构建一个支持孩子成长的环境”。我特别欣赏它对小学阶段孩子心理发展的细致描摹,那些关于自尊心、规则意识建立的讨论,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以前总觉得,孩子上学了,学习成绩就是头等大事,但这本书提醒我,小学阶段是塑造成人品格的黄金时期。它详细阐述了当孩子在集体生活中遇到人际冲突、情绪波动时,家长应该采取的“不干预但引导”的策略,这对我来说是全新的视角。过去我可能过于倾向于直接介入解决问题,结果反而削弱了孩子的独立解决能力。通过阅读,我明白了如何更智慧地后退一步,让孩子在安全范围内试错。书里关于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部分也极其实用,它不是教你如何“讨好”老师,而是教你如何清晰、有逻辑地表达你的关切和建议,让老师感受到你的尊重和专业性。这种专业层面的合作,远比单纯的服从或对抗要有效得多,它真正实现了“双赢”。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家长角色转变”的深刻反思。从幼儿园那个“全职保姆式”的陪伴,到小学阶段需要转变为“伙伴式”和“引导者”的角色,这个过渡期的阵痛是真实存在的。我发现自己过去总是不自觉地将幼儿园的育儿模式套用到小学,结果自然是摩擦不断。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告诉我们如何逐步“放手”又不至于“失控”。它用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当家长过度包办,老师会如何解读,孩子又会产生何种依赖性。这种剖析非常犀利且不留情面,但正是这种坦诚,让我不得不正视自己身上的“控制欲”和“焦虑感”。它巧妙地引导我们认识到,老师是专业人士,他们有自己的教学节奏和管理体系,家长需要做的,是在尊重这个体系的基础上,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和信息传递的桥梁。这种对合作边界的清晰界定,让我在处理与老师的关系时,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不再患得患失,因为我知道我们是在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关于教育孩子的书汗牛充栋,很多都大同小异,读起来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但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真正做到了“接地气”和“高阶思维”的完美结合。它没有停留在表面,比如“多鼓励孩子”这种老生常谈的口号,而是深入剖析了鼓励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比如,书中对“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关注”之间的平衡拿捏得非常到位,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表扬的方式直接影响了孩子未来的努力方向。此外,这本书对于“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家长的侧重点差异分析得极其到位,这使得不同阶段的家长都能找到针对自己的有效策略。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学习习惯养成”的章节,它将抽象的“习惯”拆解成了可执行的微小步骤,比如如何帮助孩子规划书包的整理时间,如何固定家庭作业的黄金时段,这些细节的指导对于我这种时间管理新手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的教育“工具箱”被极大地丰富了,而且这些工具都是经过实战检验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