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玉米灌溉與排水
定價:200.00元
售價:152.0元,便宜48.0元,摺扣76
作者:肖俊夫,宋毅夫
齣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1163419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玉米灌溉與排水》是在廣泛收集外有關文獻的基礎上,結閤編者多年的試驗研究成果和經驗,並博采和旁引外玉米灌溉排水領域新研究成就,撰寫而成的一部係統論述玉米灌溉排水區劃、灌溉排水理論與技術和中國灌溉排水現狀的科技專著。
全書共14章,包括中國糧食生産與玉米、中國玉米灌溉區劃、中國玉米排水區劃、玉米生長發育的水分生理特徵、異常水環境對玉米生態與産量的影響、玉米需水量與需水規律、玉米灌溉製度、玉米地麵灌溉技術、玉米節水灌溉技術、玉米灌溉排水工程、墒情預測與灌溉預報、玉米旱澇災害對策與水環境治理、玉米灌溉分區的節水工程措施分析、玉米排水分區工程措施分析等內容。
《中國玉米灌溉與排水》內容係統完整、資料較為豐富,采用理論聯係實際的寫法,突齣反映玉米灌溉排水學科的新成就。可供從事農田水利、灌溉排水、作物栽培、節水農業、水環境等專業的科技人員閱讀,也可作為有關專業研究生的教材和大學本科生的教學參考書。
目錄
章 中國糧食生産與玉米
節 玉米在中國糧食生産中的地位
一、中國糧食生産需求與供給現狀
二、玉米栽培技術與生産潛力
第二節 中國玉米種植分布與灌溉特點
一、玉米種植類型
二、玉米種植分布
三、玉米重點産區分布
第三節 季風氣候對中國玉米生産影響
一、黃淮海夏玉米帶旱澇發生與季風氣候
二、東北春玉米帶受季風影響與旱澇發生
三、南部與西南地區玉米旱澇災害與夏季風關係
四、西北乾旱地區玉米生産與乾旱威脅
第四節 農田基本建設對玉米生産的影響
一、中國農田水利建設發展概述
二、農田水利建設發展與玉米生産
第五節 玉米生産現代化
一、玉米種植體製變革
二、玉米種植農業現代化
三、玉米灌溉生産現代化
參考文獻
第二章 中國玉米灌溉區劃
節 玉米乾旱成因與分布
一、玉米乾旱類型
二、乾旱成因
三、乾旱對玉米生産危害及對國民經濟的影響
四、乾旱分布
五、乾旱與灌溉
第二節 玉米灌溉區劃原則與分區因素
一、玉米灌溉區劃原則與分區等級
二、玉米灌溉區劃分區因素與指標
第三節 玉米灌溉區劃方法
一、共區優選人機聯閤
二、共區率計算
第四節 玉米灌溉分區
一、一級區分區
二、二級區分區
三、三級區分區
第五節 玉米三級灌溉分區概述
一、Ⅰ華東北部春玉米灌溉與補償灌溉混閤區
二、Ⅱ華西北春玉米灌溉農業區
三、Ⅲ華北中東部夏玉米補償灌溉區
四、Ⅳ華西南春夏鞦玉米補償灌溉區
參考文獻
第三章 中國玉米排水區劃
節 玉米種植區域洪澇災害成因與危害
一、季風氣候降水特徵
二、洪澇災害類型
三、洪澇區域與曆史災害發生頻率
四、洪澇災害對玉米生長危害及損失
五、中國近年洪澇漬害現狀與特點
第二節 玉米排水區劃原則與方法
一、玉米排水區劃的界定
二、區劃原則及指標
三、玉米排水區劃方法
第三節 玉米排水分區
一、界定分區單元與分區因素
二、一級分區計算
三、二級分區計算
四、三級分區計算
第四節 玉米排水分區概述
一、一級區概述
二、二級區概述
三、三級區概述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玉米生長發育的水分生理特性
節 玉米體內水分循環機理
一、植物體內水分儲存與消耗
……
第五章 異常水環境對玉米生態與産量的影響
第六章 玉米需水量與需水規律
第七章 玉米灌溉製度
第八章 玉米地麵灌溉技術
第九章 玉米節水灌溉技術
第十章 玉米灌溉排水工程
第十一章 墒情預測與灌溉預報
第十二章 玉米旱澇災害應急對策與水環境治理
第十三章 玉米灌溉分區的節水工程措施分析
第十四章 玉米排水分區的工程措施分析
附件一泥石流防治預防措施概要
附件二 山洪災害防治區開展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簡介
作者介紹
肖俊夫,1961年生,遼寜莊河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研究員,國傢現代農業玉米産業技術體係一水分生理與節水栽培崗位專傢,水利部灌溉試驗總站常務副站長,主要從事節水灌溉理論與
新技術研究。
宋毅夫,1938年生,遼寜新民縣人,1962年畢業於瀋陽農學院水利係,工作於中國農科院遼寜分院、遼寜省水利水電研究院,教高,從事農田灌溉、農田排水、水資源利用、有壓節水灌溉、灌溉自、動化、水環境調節、水庫壩體監測、負壓給水、城市集雨、防洪子堤快速組裝橡膠壩闆壩等項目研究,至今仍在燃餘燭。
文摘
序言
最近我關注到一些關於智慧農業的新聞,其中就提到瞭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來優化農作物種植,特彆是對於像玉米這樣的大宗作物,精細化的管理能夠帶來顯著的效益提升。我一直在思考,在玉米的整個生長過程中,水分管理無疑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我記得我曾經看過一些報道,說有些地方通過科學的灌溉和排水,玉米的單産提高瞭不止一倍,而且還節約瞭大量的水資源。這讓我對如何科學地管理玉米的水分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玉米在不同生長階段的生理需求,比如從播種到齣苗、幼苗期、拔節期、抽雄吐絲期、灌漿期,每個時期對水分的敏感度和需求量都有所不同。我非常想瞭解,如何根據這些生理需求,結閤當地的天氣預報和土壤墒情,製定齣最閤理的灌溉計劃。同時,對於排水,我也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如何有效排除田間積水,預防病害發生,以及在雨季如何做好防澇措施的具體技術講解。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不同灌溉模式(如噴灌、滴灌、微噴灌等)的成本效益分析,以及在不同土壤類型下的應用指南,對我來說會非常有幫助。
評分我一直對農業技術的發展很感興趣,尤其是在糧食安全日益重要的當下,如何提高農作物的産量和品質,減少資源消耗,是我們需要共同麵對的課題。玉米作為我國的“黃金作物”,其種植技術的研究和推廣至關重要。我記得小時候,傢裏的玉米地,遇到乾旱的時候,隻能靠人一擔一擔地挑水去澆,非常辛苦,而且效果也很有限。現在科技發展瞭,有瞭各種先進的灌溉設備和技術,但如何將這些技術真正應用到實際生産中,並且達到最佳效果,還需要大量的理論指導和實踐總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全麵地梳理中國玉米灌溉與排水方麵的技術發展曆程,從傳統的經驗模式,到現代的科學管理,形成一個清晰的脈絡。我更期待的是,書中能夠針對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氣候、土壤、水源等)和農業生産模式,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可操作性強的灌溉與排水方案。比如,在一些水資源匱乏的地區,如何采用節水灌溉技術?在一些容易發生內澇的地區,如何做好排水工作,避免玉米根係受損?如果能結閤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國傢的相關政策導嚮,那就更具有指導意義瞭。
評分最近在農資市場上逛的時候,聽到不少老鄉都在議論一種新的玉米種植模式,說是通過精細化的水分管理,大大提高瞭玉米的抗旱性和産量。我當時就覺得很神奇,因為在我們這片土地上,年降雨量其實並不算特彆充沛,而且經常會有夏旱的情況發生。玉米作為一種需水量相對較大的作物,如果水分供應不足,那産量真的會受到很大影響。我一直想找些相關的資料,看看這種“精細化水分管理”到底是怎麼操作的。我記得我小時候,我傢裏的玉米地,一年到頭基本就靠老天爺賞飯吃,下雨就灌溉,不下雨就乾著。那時候種齣來的玉米,有時候産量很高,有時候又特彆差,很不穩定。後來學瞭點農業知識,纔慢慢意識到,水分的管理其實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淺齣地講解玉米在不同生長周期內的水分生理需求,以及不同灌溉方式(例如滴灌、噴灌、漫灌等)的優缺點和適用性。我特彆關注的是,書中是否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比如土壤水分傳感器、氣象數據等,來精確控製灌溉時間和水量的方法。如果能有相關的案例研究,分析不同灌溉策略對玉米産量、品質、水肥利用效率以及經濟效益的影響,那就更完美瞭,這樣我能從中學習到一些寶貴的經驗。
評分這本書我早就聽說過,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入手。畢竟,玉米作為咱們國傢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它的種植和管理細節,尤其是灌溉和排水,絕對是決定産量和品質的關鍵。我記得我上一次在農村老傢的時候,就看到鄰居傢的玉米地,那長勢喜人的,跟我們自傢種的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彆。當時我就好奇,他們是怎麼做的?是不是在水的問題上有什麼獨到的秘訣?聽說是學習瞭一些新的技術,但具體是哪些,我也沒細問。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心裏就“咯噔”一下,感覺這不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答案嗎?我希望這本書能詳細地介紹不同地區、不同土壤類型、不同生長階段的玉米對水分的需求,以及如何科學地進行灌溉,比如什麼時候灌、灌多少、用什麼方式灌。同時,對於排水,我也同樣重視,畢竟“旱死不澇死”,過多的水分對玉米根係的生長也是一種嚴重的威脅,甚至可能導緻病害的發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操性強的技術指導,比如如何設計和修建排水係統,如何應對大雨和洪澇等極端天氣。如果能結閤一些實際案例的分析,那就更好瞭,這樣我能更直觀地理解書中的理論。
評分我一直對咱們國傢農業科技的進步感到驕傲,尤其是像玉米這樣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作物,相關的研究成果一定非常豐富。我記得我小時候,經常聽長輩說,種地全憑經驗,什麼時候下雨、什麼時候該澆水,都是看天吃飯,而且有時候旱瞭澇瞭,損失都很大。現在不一樣瞭,有瞭科學的指導,種齣來的糧食産量和質量都穩定瞭很多。我特彆關注的是,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如何做到既能保證作物有充足的水分,又不至於造成水分浪費,同時還要有效應對可能齣現的洪澇災害。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玉米灌溉的創新技術,比如如何利用先進的傳感器技術來實時監測土壤濕度,並根據監測數據自動調節灌溉水量。我也想瞭解,對於不同類型的土壤,比如粘土、沙土、壤土等,在灌溉和排水方麵,應該采取哪些不同的策略。此外,書中是否能包含一些關於如何利用雨水收集和循環利用的技術,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我特彆希望看到一些結閤實際種植經驗的案例分析,展示科學的灌溉與排水技術是如何幫助農民增産增收,並且提高抗風險能力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