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话无线通信
定价:45.00元
作者:丁奇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1152174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99kg
编辑推荐
推荐购买套装:大话通信--通信基础知识读本 大话无线通信 大话移动通信(套装共3册)(超值附赠cdma2000网络优化典型案例分析)原帖“无线通信原理通俗解读”点击量超百万次,被通信业内人员称为“神帖”语言幽默生动,生活化类比实例,漫画插图,通信也可以很好看!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介绍无线通信的通俗书,首先介绍了有线通信向无线通信的演进、通信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无线通信的空中接口技术,然后以GSM系统为范例详细介绍了一个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空中接口物理层、Um接口的第三层协议、七号信令和通信的信令流程。 本书来源于通信人家园(bbs.c114.)非常热门的技术帖“无线通信原理通俗解读”。全书采用了独特的行文风格,大量采用“水煮”的方式来帮助读者快速而轻松地对无线通信技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本书在写法上没有采取先摆结论后进行解说的方式,而是先提出问题,再逐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读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向读者揭示无线通信的奥秘。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方式尤其有效。 本书可供无线通信技术的初学者和自学者阅读参考,也可作为无线通信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丁奇,现就职于某通信设备商,之前曾供职于运营商,对技术理解透彻,文字功底深厚,文风生动幽默,涉猎甚广,除技术外,对历史、管理、金融等学科有深厚兴趣,所著书中亦有其思想体现,著有畅销图书《大话无线通信》、《大话移动通信》,后续还会有新品推出。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对很多中文技术书籍的翻译质量和本土化适应性一直抱有保留态度。有些书感觉就是生硬地把英文原版直译过来,很多表达方式非常拗口,读起来就像是在啃一块没有调味的石头。这本书在语言运用上,展现出了一种非常难得的流畅和精准。它似乎很好地平衡了专业术语的准确性和日常表达的易读性之间的矛盾。我发现它在处理一些跨文化的技术交流概念时,没有采取简单的对等翻译,而是深入理解了其背后的工程含义,然后用最符合我们中文技术语境的表达方式重新组织。 这种“信、达、雅”在技术写作中是很难得的。读起来几乎没有卡壳的地方,思维的流动性非常好,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如果作者能保持这种水准,后续的系列作品也绝对值得期待。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篇用严谨的逻辑写成的优美散文,只不过它的主角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波和信号处理算法。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对“为什么”的强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是什么”和“怎么做”的层面。很多参考书会告诉你一个公式,告诉你用这个参数去优化某个指标,但很少会深入探究,为什么这个公式在特定条件下会表现得更好,或者说,它背后的物理限制和工程权衡到底是什么。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细致入微。它会花篇幅去讨论不同技术路径之间的取舍,比如在追求带宽和牺牲噪声容忍度之间如何做决策。 这种深入探究根源的写作风格,让我不仅学会了应用现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一种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当我在面对一个全新的、书上没讲过的场景时,我不再是手足无措,而是能够回溯到这些基本的设计哲学上去推导解决方案。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技术书籍所应具备的素质——它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点,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挺有意思的,封面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拿在手里挺舒服的,不像有些技术书拿起来滑溜溜的,总感觉不太踏实。而且那个标题的字体选择,既保持了专业感,又不会显得过于死板,这点我很欣赏。内页的排版也看得出来是用心了的,页边距处理得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内容拥挤,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太累。我通常习惯在晚上阅读,书本的整体光线反射度控制得不错,不会有那种刺眼的亮光蹦出来。 另外,随书附带的那个小小的索引卡片设计得非常实用,虽然简单,但对于查找特定章节的帮助太大了,省去了我频繁翻目录的麻烦。我偶尔会把书夹在电脑旁边,发现它放在那里也挺协调的,挺符合我这种理工科书架的“审美”。总的来说,从物理层面来说,这本书的制作水平绝对是行业内的上乘之作,这让阅读体验一开始就有了很好的基础,让人更有动力去深入学习里面的内容。 这可不是一本可以随便对待的书,光是它的外观就能感受到作者和出版社对知识呈现的尊重。
评分我记得我刚接触这个领域的时候,看到市面上那些动辄上千页、密密麻麻全是公式和缩写词的“大部头”,头皮都会发麻。那感觉就像是直接被扔进了一个陌生的语言环境里,连呼吸都带着压力。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它不像是在堆砌知识点,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耐心地,一步一步地,把你领进这个复杂的世界。它的叙事逻辑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原理开始铺垫,然后才慢慢地引入那些听起来高深莫测的概念。我尤其欣赏它在解释一些抽象理论时,会不自觉地联系到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虽然可能不是最前沿的商业案例,但那种“原来如此”的感觉非常重要,它帮你把那些孤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网络。 这本书记载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我这样一个需要打好基础的人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它没有为了炫技而堆砌冷僻的理论,而是专注于把核心概念讲透彻,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评分在使用这本书进行自我提升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很微妙但很重要的现象:这本书非常擅长构建不同层次的知识视图。比如,当我第一次阅读某个章节时,我可能只是粗略地理解了它的宏观概念,比如“这个技术提高了频谱效率”。但随着我不断地深入学习,回过头再看同一个章节时,我能清晰地看到它底层是如何通过调制、编码或者多址接入机制来实现这一目标的,甚至能联想到更深层次的香农定理或者信息论基础。 这种知识的多维可达性是衡量一本技术书籍是否优秀的试金石。它不像某些入门读物,一旦你越过初级门槛就立刻失去价值;反之,这本书的每一层阅读都会带来新的领悟和更深的理解。它像一个精心打磨的多面体,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观察,都能找到新的光芒和细节,这极大地延长了它的生命周期和使用价值。对于希望在这个领域长期深耕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可以陪伴你度过职业生涯初期到中期的好伙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