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書名: | 新編日本社會文化 |
| 作者/主編: | 許建明 |
| 齣版社: | 東南大學齣版社 |
| ISBN號: | 9787564164812 |
| 齣版年份: | 2016年6月1日 |
| 版次: | 第1版 |
| 總頁數: | 398頁 |
| 開本: | 16 |
| 圖書定價: | 40元 |
| 實際重量: | 449g |
| 新舊程度: | 正版全新 |
許建明,博士,碩士生導師,日本社會文化,畢業於日本國立九州大學。2005—2007年於日本國立九州大學做訪問學者。曾任湖南省日語委員會常務委員、秘書長;湖南農業大學日語學科負責人、日語係主任,現於湖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擔任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的日語教學工作,教授委員會委員。主持和參加瞭省級、校級等研究課題15項,主編齣版瞭“十一五”規劃教材,先後在國內外期刊發錶30多篇學術論文(國外10餘篇)。研究方嚮:日語教育,日本社會文化。
第1章曰本社會·文化
1.日本社會·文化の特徴
1.1競爭的な集団主義
1.2現世主義
1.3現在を貴ふ態度
1.4外麵的な形式主義と極端な主観主義
2.日本文化の開放性と主體性
2.1東洋的な源
2.2日本文化の開放性
2.3日本文化の主體性
3.日本文化の混雑性
第2章地理·環境·人口·資源
1.日本の地理
1.1位置
1.2國土の自然特徴
1.3自然災害
2.日本人と自然資源
2.1人口の動嚮
2.2天然資源
2.3資源の開発と利用
《新編日本社會文化》按照教育部高等院校日語教學大綱的指導原則編寫,力求麵嚮日語的大學生及日語愛好者。突齣趣味性和知識性。全書共由10章組成。第1章是日本社會、文化的序說;第2章是對日本的地理、環境、人口、資源的介紹;第3章是日本社會的概說;第4章是每一曆史時期的社會文化介紹分析;第5章是日本的經濟及企業經營;第6章是日本人的意識和生活文化,其中還敘述瞭日本的“係”文化;第7章是日本人的傳統、藝能、“道”文化;第8章是日本的風俗習慣;第9章是當本的社會保障;都10章是現代日本的文化産業。後作者收集、整理、編寫瞭從過去到有關日本社會知識的,對讀者有極高參考價值的11篇附錄。《新編日本社會文化》通俗易懂,是曰語學生及日語愛好者不可多得的日本文化參考。
作為一名對東方哲學和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獨立研究者,我一直緻力於探尋不同文明的精神內核。在眾多的研究對象中,日本文化以其獨特性和復雜性,始終吸引著我。在翻閱瞭大量相關書籍之後,我偶然發現瞭這本《日本社會文化》。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震撼,在於其宏大的敘事格局和深刻的思想洞察。作者許建明教授以一種近乎史詩般的筆觸,勾勒齣瞭日本社會文化從遠古神話時代直至現代的完整畫捲。他並沒有局限於單一的文化元素,而是將政治、經濟、宗教、藝術、哲學等多個維度有機地結閤起來,展現瞭日本文化在不同曆史時期所經曆的內在張力和外來影響。特彆是書中對日本民族性格形成過程中,外來文化(如中國文化)的吸收、融閤與再創造的分析,讓我看到瞭日本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和獨特的創新能力。作者在論證過程中,邏輯嚴密,論據充分,充分展現瞭其深厚的學術功底。我尤其欣賞他對於日本傳統價值觀與現代社會發展之間張力的探討,例如,如何在快速的現代化進程中,保留和傳承那些珍貴的傳統文化精髓,同時又積極擁抱全球化的浪潮。這本書不僅提供瞭一個觀察日本社會的獨特視角,更引發瞭我對於文化傳承與創新這一普遍性問題的深刻思考。
評分我是一名在日企工作的職場人士,工作中經常需要與日本同事打交道,因此對於日本的職場文化和人際交往模式有著切身的體會。正是基於這種現實需求,我購買瞭這本《日本社會文化》,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理論上的支撐和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的錶現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並非一本簡單的“日本文化速成手冊”,而是提供瞭一種係統性的視角,幫助我理解日本社會為何會形成當下這種獨特的行為模式和價值觀念。書中對於“恥感文化”的深入探討,讓我茅塞頓開,明白瞭許多日本人看似難以理解的行為邏輯,比如他們對集體榮譽的極度重視,以及對個人失誤的極度敏感。作者通過對儒傢思想、神道教以及佛教等多種文化元素的交叉影響分析,揭示瞭這些價值觀是如何在日本社會土壤中生根發芽,並最終形塑瞭整個社會的行為規範。此外,書中關於“察言觀色”和“讀空氣”等非語言溝通方式的解讀,也為我提供瞭寶貴的實踐指導。我開始更加留意日本同事的細微錶情和語氣變化,從而能夠更準確地把握他們的真實意圖,有效避免瞭許多不必要的誤會,工作效率和人際關係都得到瞭顯著提升。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學術研究,更在於其對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
評分說實話,我當初購買這本《日本社會文化》純粹是齣於一種“挑戰”的心態。我一直認為日本社會是世界上最難以理解的社會之一,其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似乎與西方社會和我們東方社會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希望通過一本權威的著作,能夠幫助我揭開這層神秘的麵紗。這本書在很大程度上滿足瞭我的好奇心,並給我帶來瞭巨大的驚喜。作者許建明教授在書中展現瞭一種極其係統和全麵的分析方法。他沒有把日本社會文化看作是孤立的現象,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曆史和地緣政治背景下進行考察。書中對日本與中國、韓國等周邊國傢以及西方世界在曆史上的互動關係進行瞭深入的分析,揭示瞭日本文化在吸收外來文明時所展現齣的獨特選擇性和創造性。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日本社會如何在高壓環境下保持社會穩定和集體凝聚力的探討,這其中涉及到瞭對武士道精神、集體主義價值觀以及政治體製等多個方麵的分析。作者的論證過程嚴謹而深入,並非簡單的錶麵描述,而是試圖挖掘更深層次的社會機製和心理動因。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日本社會不再是霧裏看花,而是對它的運作方式有瞭一個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對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有瞭更深的思考。
評分我是一名對日本動漫、日劇等大眾文化産品有著狂熱喜愛的愛好者。一直以來,我總覺得要真正理解這些作品,光是看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對日本的社會背景和文化根源有所瞭解。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入手瞭這本《日本社會文化》。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作者並沒有使用過於艱澀難懂的學術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將日本社會和文化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解釋清楚。比如,書中關於“侘寂”(Wabi-sabi)美學的講解,讓我對動漫和日劇中經常齣現的含蓄、內斂、追求自然之美的元素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作者將這種美學理念與日本茶道、插花等傳統藝術形式相結閤,並進一步追溯其哲學根源,讓我感覺自己終於打通瞭理解這些文化産品的“任督二脈”。此外,書中對日本社會中“物哀”(Mono no aware)情感的分析,也讓我對許多日本文藝作品中那種淡淡的憂傷和對瞬間美好的珍惜有瞭更深的共鳴。這本書讓我覺得,那些我平時喜愛的日本文化産品,背後原來有著如此深厚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它讓我不再隻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能夠以一種更具批判性和欣賞性的眼光去品味它們。
評分這本《日本社會文化》絕對是我最近翻閱過的最令人驚喜的學術著作之一。雖然我並非直接為瞭考研而購入,但純粹齣於對日本社會文化現象的濃厚興趣,我被它的標題深深吸引。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都相當不錯,傳遞齣一種嚴謹紮實的學術氣息。翻開書頁,我立刻被作者許建明教授那深入淺齣的敘述風格所摺服。他並非僅僅羅列史實和理論,而是將復雜的概念娓娓道來,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讀者穿越日本曆史的長河,探尋其社會文化的根源與演變。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不同曆史時期日本社會結構的變遷進行瞭細緻的描繪,從早期氏族社會到封建時期的武士階層,再到近代化進程中的國傢構建,每一個階段都仿佛在我腦海中活靈活現。作者在分析中,大量引用瞭原始文獻和學界前沿的研究成果,但又避免瞭枯燥的學術術語堆砌,而是巧妙地將其融入生動的例證中,使得即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例如,關於江戶時代的町人文化,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其定義為市民文化,而是深入剖析瞭其形成的曆史背景,包括經濟發展、城市化以及市民階層的興起,並通過對浮世繪、歌舞伎等藝術形式的解讀,展現瞭那個時代獨特的市民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社會活力有瞭全新的認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