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台湾,美的风景是人
定价:38.00元
售价:25.8元,便宜12.2元,折扣67
作者:《新周刊》杂志社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508637600
字数:
页码:32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1、曾经的台北在大陆城市调查排行榜中,成为我们感亲切向往了解的地方,这是一本与台湾全面接触的轻松读物,这里有美景美食美汤及美好的传统文化,有可爱的人,是了解当下台湾的一个全景式窗口。
2、独特全新的视角。全书以台湾视角和大陆视角两条线交错,想象彼岸走进真实对岸的互看,互看,互知,互相体认,民间社会涌动人情的暖流。让我们跳出对台湾的想象,101个台湾人对台湾爱恨的标本,让台湾更为立体丰满。
3、台湾艺人,台湾小吃,台湾景点这些时下流行时尚的元素和看点在书中有很好的呈现,图片让台湾的呈现更为直观。
4、这里介绍了必须知道的101个台湾人,这里有对蒋友柏、陈文茜、何飞鹏、王伟忠等台湾名人眼里的台湾,也有梁文道、窦文涛、冯仑、雷颐的台湾视角,有很强的可读性。
海报:
内容提要
《台湾,美的风景是人》是新周刊《台湾,美的风景是人》专题合集。这里有你必须知道的101个台湾人、你必须体验的101件台湾事、爱恨台湾的101个理由、有人情味的10个台湾创意,两岸的10大桥梁,以及台湾名人谈台湾,大陆名人谈台湾几大部分。亲密接触和体验台湾的美景、美食、美汤、美容以及美好的传统文化。将想象的彼岸与真实的彼岸全面呈现。独特全新的视角。全书以台湾视角和大陆视角两条线交错,想象彼岸走进真实对岸的互看,互看,互知,互相体认,民间社会涌动人情的暖流。让我们跳出对台湾的想象,101个台湾人对台湾爱恨的标本,让台湾更为立体丰满。
相关视频: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星云大师:台湾有座佛光山
关于两岸问题,星云直言这不是政治问题,也不是经济问题——其实就一个字:爱。
台湾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
这座山叫佛光山,这个老和尚就是星云大法师,这个故事就是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是台湾岛的“定海神针”。媒体八卦非常,政坛人事纷纭,但台湾人的心是定的。这个定,就缘自星云等诸大师的人间宗教。唯宗教人物能跨越党派纷争,弥合族群沟壑。
且听星云的“三好四给五和”:“三好”是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四给”是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五和”是自心和乐、人我和敬、家庭和顺、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台湾八成人信教,佛教占其半,道教次之,基督随后。全岛庙堂多达万余座。的佛教“四大”是:佛光山(星云创建)、法鼓山(圣严创建)、中台禅寺(惟觉创建)和慈济会(证严创建)。台湾随处可见教人向善的提示。什么是主流价值观?
这便是了。
佛光山上专设有对普通人开放的佛化婚礼。人间宗教深入到生活细节之中。
“对感情不执不舍,对五欲不贪不拒。对世间不厌不求,对生死不惧不离。”这是佛光山路牌。还有“三好四给五和”。多的一则路牌是“向前有路”。佛光山本是一座荒山,原本临近一个厂,由星云逐渐经营成佛家圣地。佛光山成佛大道及大雄宝殿由形如莲花瓣的小山组成。佛陀纪念馆由法师亲自设计。
建筑上星云无师自通,这一点可与圣严设计法鼓山媲美。星云1967 年创建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以文化弘扬佛法。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二百余所道场,并创办九所美术馆、二十六所图书馆、出版社、十二所书局、五十余所中华学校、十六所佛教丛林学院。1970 年起,相继成立育幼院、佛光精舍、慈悲基金会,设立云水医院、佛光诊所,协助高雄县开办老人公寓,并与福慧基金会于大陆设立佛光中、小学和佛光医院数十所,育幼养老,扶弱济贫……这是法师的人生成绩单。
星云一生弘扬人间佛教,倡导“地球人”思想,对尊重与包容、平等与和平等理念多有发扬。他曾在巴黎国际会议中心等地召开世界会员大会,与会代表每次都在五千人以上。人间佛教方成动荡世界的一方佛光净土。
星云一见我们就操着一口浓重的江苏乡音说,他乐于与媒体打交道了。星云本身也是个“媒体人”,创办了如是我闻文化公司、人间福报、人间卫视等传播机构。
台湾文化人说得多的两个词,一个是愿景,凡是秉持心愿定能有个好结果;二个就是同理心,感同身受的能力、理解对方的能力。我以为,这都缘于人间宗教,使台岛有了正向能量。
关于两岸问题,星云直言这不是政治问题,也不是经济问题——其实就一个字:爱。
自由、民主就是终价值吗?人心安乐、欢喜才是终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有没有普世价值?“仁”就是我心中有你。这些定见你可能不认同。但,台湾确实找到了当今普世价值与传统文化的对接方式。
星云说自己是“心系大陆”,“多情总有多情的苦”,但一肚苦水总能为愿力化解。大师提出的“三好四给五和”很像我们的主旋律。两岸三地说台湾人应该是喜乐的、开放的。接待我们的妙开法师总能为大家营造一种喜乐氛围,我注意到她的手机上也有卡通小饰物。星云弟子示法时也会讲林书豪,讲一个团队需要灵魂人物。
那一天,佛光山的小导游比划个兰花指说了一件事:有信徒进台湾忘记办签证,于是比划一下这个(兰花指),稍加解释,人家就放他过关了。信仰有时也是某种签证。不是吗?
蒋友柏:我要让他们把两蒋穿在身上
“请不要把台湾当‘宝岛’,你得学会把它当成一个未知的地方去体验,对于大陆人来说,台湾就像一个追了很久的女人,有一天突然追到了,结果发现‘又贵又难吃’。”
橙果在台北市中山区伊通公园旁的一个地下室办公。透明玻璃会议室里,剃着光头的蒋友柏一个人站着,一边开着会一边抽着沙龙牌薄荷,一谈不爽之事,言必称“他”。
蒋友柏认为,台湾部分是被宠坏的小孩,他们经历过经济起飞,也经历过日本、美国、中国大陆的关注,他们处于一种受宠状,生长在这种环境下,绝大部分人缺乏志向,追求享受。
在蒋友柏看来,台湾青年经历了三波浪潮,波是留学,为的是学好英文,好给在台湾的外商企业打工;第二波是去大陆开代工厂赚钱;第三波是进公家机关,寻求保障。
“台湾人美不美?”
“人美不美,精神层面很稳定的人才会美。”蒋友柏认为,两岸40 岁以上的人,尤其是企业家,精神层面越来越稳,但20-30 岁的人同处于一片混乱,而20 岁以下的人反倒人生目标明确,很清楚自己以后要干吗。
作为蒋家第四代,蒋友柏19 岁失去父亲蒋孝勇,父亲留给他的遗训是:不碰政治。他在美国纽约大学读的是资讯管理专业,尔后进军商界,在马来西亚做房地产生意,赚进首金160 万美元的佣金。他经历过放纵与疯狂,也经历过西门町摆地摊卖二手衣服月入2 万元新台币的打工煎熬。2003 年,他与亲弟蒋友常创立了橙果设计公司,2005 年,他手中一位设计师Michael Young 因设计理念冲突而出走,半数公司员工离职,橙果几近倒闭。好在终绝处逢生,2008 年,橙果跑到上海开了一间名叫“常橙”的品牌策划公司,争抢大陆蛋糕,先后推出上海双妹、浙江奇迪、联想酷酷熊等设计。
一个身上带着家族荣光和偶像气质的CEO 焕发出一种诱人的光彩。近,蒋友柏遇到一位有趣的大陆客户,是个做钢材生意的老板,他说他要做另一个茅台,我说为什么呢?他说,因为他有钱。蒋友柏的客源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他在大陆时常遇到的困惑是,一个卖丰田车的人总想用法拉利来包装自己。“他们总是在拿钱和关系做事,根本不了解设计是要用来解决问题的。我靠!”
“我有能力买,开得起跑车,他,但我有必要一天到晚全身上下几十万元穿着古驰、香奈儿、LV 混搭得不伦不类吗?!”
蒋友柏混大陆的一个难处是,找不到可用之人,一是大陆青年忠诚度不够,干几天就想着抢客户。“在上海,有人应聘,开口就要一万七千元的月薪,这样的在台湾可以请到有七八年经验的熟手,我为什么要用你?!”蒋友柏说,台湾橙果的四十来号人是一群性格可能很差但很珍惜机会的人,一旦上海有项目,他反而宁愿从台湾带团队杀过去。
他从台北去上海,喜欢当天来回,他不喜欢那种一天到晚开会、受访、喝酒的疲惫生活。如今,他是一个居家型男,两个孩子的父亲,通常上午8 点上班,下午2 点下班,接孩子放学,回家在狗叫、鸟鸣、小孩子玩乐哭闹中给客户回信,做家事,写报告,打电话……然后在时间的缝隙里写作自己的新书《9 层》,“让你看看我的,请你试试我的天堂……也许,人生就是如此的无奈又简单!”作为蒋家第四代,他认为“蒋品牌”既是资产亦是包袱,他时常自称为“蒋一代”,试图令自己独立。
人们时常拿他和大陆的另一位作对比,他哈哈大笑:“我无话可说。”思忖一阵,再补一句,“我只能说,我比他瘦弱。”
他说,请不要把台湾当“宝岛”,你得学会把它当成一个未知的地方去体验,对于大陆人来说,台湾就像一个追了很久的女人,有一天突然追到了,结果发现“又贵又难吃”。
蒋友柏写书、自编自导自演拍电影,亦准备推出自己品牌的服饰,甚至准备自己盖房子,他乐于坐在此前为捷安特、雷诺、摩托罗拉等品牌的设计作品前,向所有拜访他的人展示自己的新成果。
他说他不喜欢人叫他总裁,而喜欢下属叫他老板,他说橙果的年纯收入有3000万元人民币,他对此感到满意。
他打开投影仪展示,那是一款名为“看东西”的眼镜镜框品牌。“在设计中,我特别喜欢以国际视野玩中国元素”,为此,他拉上中国各种名人为“看东西”做代言:李白一会儿躺在镜架上喝着酒,一会儿牵着驴吟诗;孔子和李小龙对峙,喻意“文武双全”;红楼梦里蝴蝶飞,剪纸亭台楼阁轩榭;一位西装男和一位旗袍女大玩旧上海,皮影、老爷车齐上阵,女子在唱着歌,一会儿,又打碟唱起了Rap ;唱京剧的男子与玩Cosplay 的女子大玩“楚河汉界”,穿白衣的蒋友柏突然出现在画面里下着棋……
这个身上文着豹、龙、羊、玫瑰、猴子的生意人,一直强调自己开门只为做生意赚钱,也一直试图去“蒋”化。但他在为桃园县、板桥林家设计“两蒋文化纪念商品”时,玩起“蒋”家文化依然得心应手,“蒋生活运动”有四样商品:T 恤、笔记本、明信片以及毛笔造型的钢笔。蒋友柏用年轻人熟悉的普普风,将两蒋的历史照片、名言语录转为鲜艳、前卫的图案。在强调“两蒋”的爱情故事时,则将“两蒋”与另一半浓情蜜意的结婚照、甜蜜照等历史图片印在T 恤和笔记本上。他说他试图要把“蒋”人化:“我是用一个非常自然的方式,来呈现我的一部分,而这个部分,刚好是台湾历史的一部分。蒋这个东西, 大家把它当成一个神话,一个神,其实不是,他们是人。翻阅历史,翻阅他们所做的事,反思他们所做的事,你
发现他们也只不过是人。他们做了一些好事,他们做了一些坏事,他们做了一些对的事,他们做了一些不对的事。我要把他们人化。我要让每一个人觉得,两蒋也可以是时尚的,让他们想把两蒋穿在身上。
……
序言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就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扑面而来。书名《台湾,美的风景是人》,瞬间将我拉入了一个既熟悉又充满未知的世界。台湾,这个地理名词对我来说并不陌生,然而,以“人”作为美的风景,这个视角却别具一格。我一直认为,风景固然重要,但真正让一个地方拥有灵魂、散发魅力的,往往是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是他们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是他们热情好客的淳朴,是他们世代传承的文化,才共同织就了这幅动人的风景画卷。我满怀期待地想在这本书中,寻找那些隐藏在山川河流、城市乡村背后,鲜活而温暖的人的故事。我想看到那些在街角默默经营的老板,那些在田间挥洒汗水的农夫,那些在茶园里采摘茶叶的姑娘,以及那些在夜市里讨价还价的游客,他们的人生百态,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与这片土地之间独特的情感联结,都将是我渴望探索的宝藏。我希望作者能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台湾人民身上那种坚韧、乐观、善良的特质,展现他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评分读罢此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并非一本简单的旅游指南,也不是一篇宏大的社会学分析,而更像是一次深入台湾灵魂的旅程。书中所呈现的“人”,并非是泛泛的群体,而是被作者赋予了鲜活生命力的个体。我看到了那些在传统技艺中坚守的匠人,他们双手粗糙,却能雕琢出令人惊叹的艺术品;我看到了那些在现代都市中奋斗的年轻人,他们充满活力,却也带着对故乡深深的眷恋;我看到了那些在乡村生活中乐天知命的老者,他们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者的笔下,没有刻意的拔高,也没有回避现实的艰辛,而是将这些普通人的生活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无论是他们面对挑战时的坚韧,还是在平凡日子里的乐观,都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美,往往就蕴藏在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之中,它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生命力,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以往阅读关于台湾的书籍,大多聚焦于其自然风光或是政治经济,但《台湾,美的风景是人》却将目光投向了最容易被忽略的角落——那里的人。我惊讶于作者能够捕捉到如此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或是在传承着古老的文化,或是勇于创新,或是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从书中,我仿佛能听到海边渔民的歌谣,闻到山林间茶的清香,感受到夜市里热闹的喧嚣,这一切都因为书中那些鲜活的面孔而变得更加立体和真实。我尤其喜欢作者对那些普通人的细腻描摹,他们不是被宏大叙事的背景板,而是故事本身的主角。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守与传承,他们的困境与希望,都构成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面。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地方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赋予的独特气质。
评分《台湾,美的风景是人》是一本让我沉醉的书。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煽情,但却以一种朴实无华的方式,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书中所描绘的台湾人民,不再是模糊的群体形象,而是一个个鲜活、有血有肉的个体。我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他们眼中的光芒,听到他们内心的声音。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那些在生活中遭遇困难却依然乐观向上的人,那些在传承文化中坚守自我的人,他们都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的闪光点。这本书让我深刻地理解了,一个地方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自然风光,更在于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他们是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风景,也是这本书最核心的表达。读完此书,我对台湾多了一份新的认知,也对“人”在构建风景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这本书像一扇窗,让我窥见了台湾丰富而多元的人文风貌。它打破了我对“风景”的刻板印象,原来,最美的风景,真的可以是由人组成的。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许多不同背景、不同职业的人,他们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里耕耘,用自己的方式为这片土地增添色彩。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她能够捕捉到人物身上最真挚的情感,以及他们与环境之间微妙的互动。我仿佛置身于书中的场景,与那些人物一同感受他们的生活。无论是那些在乡间辛勤劳作的农民,还是在都市里奔波的上班族,亦或是那些传承着传统手艺的匠人,他们身上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光芒。这种光芒,是坚韧、是乐观、是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家乡深深的眷恋。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也让我对台湾这片土地充满了更深的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