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尘,
自媒体人。
有书、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亲宝宝、hugo等多家平台签约作者。
多篇热文被人民日报、有书、十点读书等大号转载,累计阅读过亿。
作为一位普通妈妈,她用女性的柔软力量,经营起一个家庭的幸福。
作为一位优秀的写作者,她用暖心文字,写理智观点,抒天下女子心声。
代表作《谢谢你,愿意做我的孩子》曾引爆各大平台转发热潮,引起千万读者共鸣。
公众号:冯尘(ID:feng-chen66)
目 录前言 愿你和孩子把日子过成诗/ 01
Chapter1 谢谢你,愿意做我的孩子
爸爸妈妈,请持证上岗 / 002
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 / 010
父母最高级的爱,是和孩子肩并肩 / 016
孩子,就是用来“惯”的 / 024
充满仪式感的养育,才是真正的富养 / 032
谢谢你,愿意做我的孩子 / 038
Chapter2 孩子,你可以慢慢长大
请给孩子留些自由空间 / 044
接纳孩子的情绪,到底有多重要 / 051
孩子别怕,妈妈会保护你 / 058
别让我们的想象力限制了孩子的未来 / 065
最好的爱,是“我能看见你的感受” / 072
别让你的付出感,绑架孩子的人生 / 080
好的教育,是用心浇灌,静候花开 / 087
Chapter3 请成为你曾渴望的父母
你不必成为完美妈妈 / 096
世界上最极致的美味,是妈妈的味道 / 103
爸爸,是孩子最好的玩伴 / 109
爸妈,你们爱的是我,还是手机 / 118
你说的每句话,都会嵌入孩子的灵魂 / 125
父母真的不能当着孩子面吵架吗?未必 / 132
如何温柔而坚定地和孩子立规矩 / 140
Chapter4 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命令式育儿,真的能培养出理想的孩子吗 / 150
别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暴跳如雷 / 157
请勿再以爱之名,剥夺孩子的勇气 / 163
每个没担当的孩子背后,都站着过度保护的父母 / 169
父母打人时,孩子在干吗 / 174
该如何保护你,我的孩子 / 181
Chapter5 以温柔和爱,静候花开
你是在为孩子消费,还是在自我安慰 / 190
从孩子会说话开始,就要教会他好好说话 / 200
中国小孩该不该过外国节日 / 207
这才是陪孩子写作业的正确打开方式 / 212
过多的兴趣班,正在扼杀孩子的专注力 / 218
为什么学了那么多育儿知识,还是带不好自己的孩子 / 225
番外 苹果同学的几个小段子/ 235
我一直觉得,养育孩子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旅程,而这本书,就像是这场旅程中最贴心的向导,为我这个“菜鸟”妈妈提供了太多宝贵的经验。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我努力付出了那么多,却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劲?孩子有时候非常黏人,让我无法抽身做任何事,有时候又表现出强烈的反叛,让我感到无所适从。书里有一段关于“依恋关系”的论述,让我醍醐灌顶。我终于明白,孩子黏人并非“坏事”,而是他们安全感的体现,而他们的反叛,也可能是在探索独立。书中教我如何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如何在尊重孩子个性的同时,设定合理的界限。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更是引导我们去“理解为什么”。我开始尝试书中提出的“共情”技巧,学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理解他们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地用成人的逻辑去评判他们。慢慢地,我发现和孩子的沟通变得顺畅多了,那些曾经让我抓狂的时刻,也逐渐转化为理解和包容。书中关于“挫折教育”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不再害怕孩子经历失败,而是鼓励他们从失败中学习,培养他们的韧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从一个被动应对者,变成了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我不再是被动地“养”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活”出精彩。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焦虑的妈妈,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孩子跟不上同龄人。这本书就像是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它用非常科学、理性的方式, debunked了很多我曾经的误解和焦虑。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的论述,它让我明白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我们不应该过早地去催促和比较。我开始学着去放慢脚步,去欣赏孩子每一个阶段的独特魅力。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不再总是因为孩子不听话而生气,而是学着用清晰、明确的规则来引导他们。我发现,当孩子懂得规则,他们会变得更加自律和有责任感。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控制型”妈妈,变成了一个“引导型”妈妈。我不再总是试图去控制孩子的一切,而是学着去引导他们,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成长。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育儿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哲学”。我以前总是觉得,有了孩子之后,自己的生活就变得一团糟,再也没有了自由和快乐。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如何将养育孩子与个人成长巧妙地结合起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妈妈的自我实现”的探讨,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成为了妈妈,我也依然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我不再因为照顾孩子而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学着去平衡工作和家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的建议,也让我深受启发。我不再总是强调孩子的付出,而是鼓励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珍惜身边的人。我发现,当孩子学会感恩时,他们的内心也会变得更加平和和快乐。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育儿并非是“牺牲”,而是一种“成全”。它让我明白了,如何才能在养育孩子的同时,让自己也活出精彩。
评分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共鸣感”。它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心中那些难以启齿的困惑和挣扎,同时也为我提供了解决之道。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合格”的妈妈,因为我有时候会因为孩子的哭闹而感到烦躁,会因为自己的疲惫而忽略孩子。书里有一段关于“妈妈也是人”的论述,让我感到释然。它让我明白,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我开始学着去接纳自己的情绪,去原谅自己的过失。我发现,当我不再苛责自己时,我反而能更温柔地对待我的孩子。书中关于“如何与家人一起分担育儿的责任”的建议,也让我深受启发。我不再总是孤军奋战,而是学着去与丈夫沟通,去寻求他的支持。我发现,当家人能够齐心协力时,育儿的道路也会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育儿并非是一个人的“战争”,而是一个“团队”的“战役”。
评分当我读完这本书,我脑海里只有一个词——“温暖”。它不像很多育儿书籍那样,上来就讲大道理,而是像一位知心的朋友,用娓娓道来的方式,与我分享着养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妈妈,在与孩子沟通时,总是显得有些笨拙和不知所措。书里有一段关于“爱的语言”的论述,让我豁然开朗。它让我明白了,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而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去发现并回应他们独特的爱的语言。我开始尝试着去用肢体接触、肯定的话语、实际的行动等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爱,并观察孩子的反应。我发现,当我对孩子说“我爱你”的时候,孩子眼中的光芒是那么的耀眼。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的指导,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不再因为孩子发脾气而感到沮丧,而是学着用平和的心态去引导他们。我发现,当我对孩子表示理解和支持时,他们的情绪也会很快平复。这本书让我感觉,我不再是一个孤军奋战的妈妈,而是拥有了一位精神上的“导师”。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懒癌”妈妈,对于很多育儿的理论和方法,总是提不起兴趣。但这本书不一样,它用一种非常轻松、有趣的方式,将复杂的育儿理念变得生动易懂。我最喜欢的是书中那些充满智慧的“小贴士”,它们就像是散落在路边的宝石,随时都能为我提供灵感。我一直觉得,养育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充满了各种挑战和牺牲。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育儿过程中的“乐趣”和“美好”。它鼓励我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去欣赏他们每一次小小的进步。我开始学着去和孩子一起玩耍,去扮演他们喜欢的角色,去参与他们的世界。我发现,原来育儿也可以是如此有趣和充满惊喜。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的建议,也让我茅塞顿开。我不再强迫孩子去学习,而是尝试着将学习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和游戏中。我发现,当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的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育儿并非是一场“战役”,而是一场充满爱和乐趣的“游戏”。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一个“糊涂”妈妈,对孩子的事情总是手忙脚乱,也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孩子到了叛逆期,更是让我头疼不已,感觉自己说什么都是错的,怎么劝都不听。书里有一段关于“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的章节,让我大为震动。它让我明白,孩子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需求。我开始尝试着去“读懂”孩子的眼神,去倾听他们那些未说出口的话。书中提供的“积极回应”技巧,让我找到了与孩子沟通的“法宝”。我不再总是用批评和指责来回应孩子,而是学着用鼓励和支持来引导他们。慢慢地,我发现孩子也开始愿意和我分享他们的烦恼和喜悦,我们之间的隔阂也逐渐消失。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不再总是事事代劳,而是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去犯错,去学习。我逐渐放手,发现孩子比我想象的要更优秀,更独立。这本书就像是我的“育儿宝典”,让我从一个手足无措的妈妈,变成了一个自信、有方法的妈妈。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温暖的百科全书,涵盖了从孕育生命到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为我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我是一个比较追求“完美”的妈妈,总是希望把一切都做到最好,结果却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孩子一旦生病,我就焦头烂额,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孩子,却忽略了自己的需求。书里有一段关于“自我关怀”的论述,让我深受触动。它提醒我,妈妈也是一个人,也需要休息和喘息的空间。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我开始尝试着在照顾孩子之余,为自己留出一些独处的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阅读、听音乐,或者只是简单地发发呆。这些微小的改变,让我感觉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恢复。书中关于“亲子沟通”的技巧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是教我如何“说教”,而是教我如何“倾听”,如何用尊重和理解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替他们包办。我感觉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供养”关系,而是充满了爱和理解的伙伴关系。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养育孩子并非一味地付出,而是一个相互滋养、共同成长的过程。
评分这本书真的像一场及时雨,在我最手足无措的时候,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我是一个新手妈妈,每天都沉浸在孩子此起彼伏的哭声和无休止的喂奶、换尿布中,感觉自己快要被掏空了。孩子一哭,我就心慌,不知道是饿了、累了还是不舒服,焦虑感像潮水一样将我淹没。产后抑郁的阴影也时不时地笼罩着我,觉得自己不够好,配不上当一个妈妈。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它没有空洞的大道理,而是用真实、接地气的故事,一点点地剖析妈妈们可能遇到的困境,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部分,它教会我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如何与负面情绪和平共处,而不是被它们吞噬。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卸下了沉重的包袱,重新找回了力量。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琐事,在作者的笔下,竟然也充满了诗意。我开始尝试着去欣赏孩子每一次的进步,去感受和孩子在一起的点滴时光,即使是哄睡的过程,我也努力去发现其中的温柔。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养育孩子,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的自己,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将平凡的日子过成一首动人的诗。我把它推荐给了我所有身边的妈妈朋友,希望她们也能从中获得力量和启迪。
评分坦白说,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想着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太多了,可能也不会有什么新意。但读完之后,我只能说,我被彻底“打脸”了,而且是心甘情愿地被“打脸”。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它没有回避育儿过程中的那些“狼狈”和“痛苦”,而是用一种非常温和、接地气的方式,将它们呈现在我们面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妈妈的自我成长”的关注,它让我意识到,育儿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更是妈妈的蜕变。书中那些关于“接纳不完美”的理念,让我这个总是追求完美的妈妈,终于可以放下一些不必要的执念。我开始学着去拥抱自己的缺点,去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去享受那个当下。我不再因为孩子的一点点小错而过度自责,而是把每一次挑战都看作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书中关于“如何建立高质量的亲子关系”的建议,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陪伴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我开始学着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放下手机,全身心地投入,去听他们讲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去陪他们玩他们喜欢的游戏。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却让我们的亲子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和融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