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4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 四川辞书出版社

多功能4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 四川辞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 著
图书标签:
  • 词典
  • 汉语词典
  • 现代汉语
  • 工具书
  • 语言学习
  • 四川辞书出版社
  • 汉语大字典
  • 词汇
  • 参考书
  • 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河北省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四川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57902179
商品编码:29737771876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多功能4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

定价:68.00元

作者:汉语大字典编纂处

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57902179

字数:1250000

页码:89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学好语言的有力助手!

内容提要


《多功能4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适合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使用的中型语文词典。词典以收录现代汉语词语为主,兼收学生和其他读者在阅读中经常遇到的文言词语,尤其注意收入了改革开放30余年来出现的新词新语及以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所收条目,包括字、词、成语及其他熟语约40000条。

目录


作者介绍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为《汉语大字典》的编写工作需要成立,是川鄂两省编写领导小组和大字典编委会的执行机构,负责《汉语大字典》日常工作,由四川省新闻出版局直接领导。

文摘


序言



《中华字海》:一部气势恢宏的汉字文化史诗 引言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长河中,汉字无疑是最璀璨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印记的活化石。要真正领略汉字的深邃与博大,需要一部能够全面梳理其演变脉络、系统收录其存量字形的巨著。《中华字海》正是这样一部鸿篇巨制,它以磅礴的气势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为世人呈现了一部气势恢宏的汉字文化史诗。它不是一本常规意义上的“词典”,而是一部集字学、训诂学、文字学、文献学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的汉字宝库。 一、 编纂的宗旨与规模:超越字数的极限追求 《中华字海》的编纂,其核心宗旨在于“存古、兼收、求真、重用”。编纂者深知,历代典籍中散佚着大量已被后世遗忘或少用的汉字,这些“冷僻字”和“异体字”同样是汉字体系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书的规模远远超越了传统“四万词”或“五万字”的范畴,它力图穷尽历代文献中出现过的所有汉字,以求最大程度地恢复汉字的全貌。 本书的规模之巨,令人叹为观止。它汇集了上古甲骨文、金文,秦汉的篆隶,魏晋的楷书,直至近现代的各种书体和异写。其收录的字数已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远超任何单一部类的现代汉语词典所能企及的范围。这使得它不仅是一部供日常查阅的工具书,更是一座供文字学家、古籍修复师、书法研究者乃至历史学家深入探索的知识金矿。 二、 结构体系:以字为核的立体化解析 《中华字海》的结构设计,体现了编纂者对汉字认知规律的深刻理解。它没有采取简单的按笔画或笔顺排列的方式,而是构建了一套复杂的、以字形、字音、字义为核心的立体交叉检索体系。 1. 字形的穷尽与规范化处理: 本书对每一个收录的字形,都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和比对。如果一个字存在多个异体字,编纂者会尽可能地列出其主要的历史形态,并标注其源流和通行情况。例如,对于某些形近而音义迥异的字,会通过详尽的字形图示来区分,帮助读者直观地理解古代书写中的微妙差异。对于那些仅在特定历史时期或特定文献中出现的“死字”,本书也给予了同等的重视,确保其不至湮没于历史尘埃。 2. 音韵的溯源与标注: 在音韵标注上,《中华字海》采取了“兼顾历史,立足现代”的原则。它不仅提供了现代标准读音(以规范汉语音为主),更重要的是,它追溯了这些字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读音,如上古音(基于《诗经》、《楚辞》的复原)、中古音(以《广韵》、《集韵》为依据)。这种多维度的音韵标注,对于研究古代文献的吟诵、中古文学作品的韵律,以及汉语方言的演变,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3. 义项的层级化梳理: 相较于现代词典着重于常用词义的阐释,《中华字海》的重点在于“本义”和“引申义”的系统梳理。每一个字的基本意义是如何从其形体结构(如“六书”)中推导出来的,会被清晰地勾勒出来。随后,再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关系,层层递进地梳理该字在古代不同语境下的引申义、兼语句、以及在成语、典故中的特殊用法。这种义项的剖析,使得读者能够把握一个汉字在历史长河中意义的流动与演变,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其当今的用法。 三、 价值定位:超越工具书的学术丰碑 《中华字海》的价值,绝非仅限于“查字”这一单一功能,它实际上是一部集中国文字学研究成果之大成的学术典范。 1. 对古籍研究的支撑: 对于从事先秦竹简、秦汉碑刻、魏晋墓志、唐宋元明清各代史书、小说、诗词整理的学者而言,本书是不可或缺的“破译之钥”。许多在宋明以后已经不再使用的字形或词义,只有通过《中华字海》的系统收录和考证,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和校注。它极大地降低了古籍点校和整理的难度与错误率。 2. 对书法艺术的启示: 本书对异体字、古体字的详尽收录,为当代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书法家可以通过查阅本书,了解某一汉字的多种历史形态,选择最符合其艺术追求的字形进行创作,从而增加作品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内涵。 3. 对汉字文化传承的贡献: 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对母语根源的追溯显得尤为重要。《中华字海》以其百科全书式的广度,向世界展示了汉字系统的复杂性、严谨性和生命力。它让每一个学习者和使用者都能感受到,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深藏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与智慧结晶。 结语 《中华字海》是数代文字学工作者心血的结晶,它以其无与伦比的规模、精微的考证和科学的体系,树立了现代汉字学研究的一座巍峨丰碑。它不仅是一部工具书,更是一部记录汉字生命历程的恢弘史诗,是所有热爱并致力于研究汉字文化的学者与同好,案头必备的至珍之宝。拥有此书,如同拥有了一把开启中华文明深层秘密的万能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广博而不失精深”。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汉语工具书,不应该只局限于“标准普通话”的范畴,它必须能反映出汉语的真实面貌——一个充满地域色彩和文化传承的复杂有机体。翻开这本厚厚的典籍,我惊喜地发现其中收录了不少具有地域特色的表达,这些词汇往往是其他通用词典中难以寻觅的“遗珠”。当然,这些收录并非随意的堆砌,而是附带着清晰的地域标识和使用频率提示,这让读者在使用时心中有数,既能拓宽视野,又不会误将方言词汇用于正式场合。这种对汉语“全景式”的描摹,体现了编纂团队的巨大工作量和对语言生态的全面关照。它就像一座宝藏的地图,不仅仅标注了主干道(标准词汇),更标记了那些蜿蜒曲折、风景独特的支流小径(地域性表达),让人越翻越有兴味,越用越觉得内容丰富得有点“过分”了。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过好几本不同出版社的“大词典”,大多都有一个通病:厚重有余,实用不足。它们往往追求收词量的极致,结果就是排版拥挤得像沙丁鱼罐头,想找个词,得先花五分钟跟那密密麻麻的符号和交叉引用搏斗一番。但这一本,明显在用户体验上做了大量的功课。首先,那个开本和装帧设计,拿在手里有分量感,但绝不至于笨重到需要放在书架上供着不敢动。其次,字体和行距的处理非常讲究,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强烈的疲劳。最关键的是它的检索效率,我发现它对于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区分处理得极为精妙。很多时候,我们知道一个词的意思,但不知道和它“长得像”的那个词到底差在哪里,这本书在这方面给出的辨析,深入浅出,像一位老道的校对员,总能精准地指出那些容易混淆的边界。这种细致入微的编纂思路,无疑是建立在对中文复杂性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它不仅仅告诉你“是什么”,更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用”。

评分

我从事的是编辑校对方面的工作,对词典的规范性和权威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坦白讲,市面上很多词典在处理一些专业术语或者特定领域的表达时,常常显得力不从心,要么引经据典太过牵强,要么干脆避而不谈。然而,当我翻阅这本工具书时,感受到了四川辞书出版社那种深厚的底蕴。它在收录标准上显然是经过严格筛选的,用词的准确性几乎没有可以挑剔的地方。尤其让我欣赏的是它对那些在不同历史时期含义发生变化的词语的处理方式,它没有简单地“覆盖”旧义,而是清晰地标明了“旧时用法”或“特定语境”,这种对语言生命力的尊重,是非常难得的。它避免了那种僵硬的、一刀切的定义模式,而是将语言视为一个动态流动的系统进行呈现。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处理大量文字材料的专业人士来说,一本能提供可靠的“定海神针”式参考的词典,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评分

我是一个对语言美学有较高追求的人。对我而言,词典不仅仅是查阅工具,它还应该能激发我对语言的敬畏和热爱。这本词典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在解释一些形容词或动词时,提供的那些选择性词组和搭配建议,简直像是一堂生动的修辞课。比如,它不会只给你一个“高兴”的替代词,而是会细致地区分“欣喜”、“雀跃”、“怡然”在情感强度和语体风格上的微妙差异。这种层次分明的解释,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词汇的驾驭能力。以往我总觉得自己的表达有些平淡,现在,通过参考它提供的丰富搭配,我的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都变得更加精准和富有色彩。它引导我从“知道”一个词,上升到“会用”一个词,再到“善用”一个词,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是任何速成班都无法比拟的,真正的知识沉淀,需要这样扎实可靠的工具来引导。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中文学习者的“救星”啊!我是一个正在努力啃《红楼梦》的爱好者,以前碰到那些文言色彩浓厚的词语或者生僻字,简直就是寸步难行,查来查去要么信息太零碎,要么解释过于学术化,看得我头都大了。这本书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工具书,它的释义非常贴近现代人的理解习惯,而且例句的选择简直是神来之笔,每一个都像是从活生生的日常对话或者经典文学作品中截取出来的,让人一看就明白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一些常用词语的词源演变也有涉及,虽然不是长篇大论的考据,但那几笔精炼的勾勒,足以让我对这个词的“前世今生”有个清晰的概念,这对于真正想要深入理解汉语的读者来说,太有价值了。我甚至发现,有时候它对一些网络新词的收录和解释也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既没有过度追捧,也没有完全排斥,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让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耐心又博学的中文导师,时刻伴随在我的学习旅程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