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第11版)(120年纪念版)

新华字典(第11版)(120年纪念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字典
  • 工具书
  • 语文
  • 汉语
  • 参考书
  • 新华字典
  • 第11版
  • 120年纪念版
  • 学习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商务印书馆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52815
商品编码:29747253838

具体描述

2017年是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为进一步满足不同方面读者的需求,商务印书馆配合馆庆活动,特推出了《新华字典》第11版的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纪念版。
·字典封面装帧设计新颖独特。封面采用红色皮U带拉链设计、中国传统纹样烫金,并在书口处特意缝制了笔箍。
·字典内文文本与《新华字典》第11版大字本一致。纸张选用35克字典纸,字体采用蓝色及黑色双色印刷技术,字典正文的字头、音节、梯标,目录、凡例、索引、附录等的标题、小标题等等关键内容采用蓝色印刷,重点信息突出、醒目,便于读者翻检阅读。字典扉页前,还特加“商务印书馆创立一百二十年纪念”精致插页两幅。
本字典印制精美新颖,用料讲究,是馈赠亲朋好友的高雅礼品,也具有收藏价值。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首次出版于1953年,原由新华辞书社编写。作为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它曾经陪伴几代人学习语文、提高文化水平。《新华字典》第11版,体现了在辞书编纂民族化、科学化、现代化上的与时俱进。第11版修订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主持,主要有如下特点:
(1)释义准确,例证精当,内容丰富,简明实用。
(2)根据国家语文规范和标准修订,收单字13000多个。
(3)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语言的变化,收录了一些新的义项、词汇、例证等,删去了一些难懂、过时的例证;根据中小学教学的需求,适当增加了一些例证。 (4)以字统词,收带注解的词语3300多个,更便于读者使用。
(5)新增正体字800多个,以姓氏、人名、地名用字和科技术语用字为主。
(6)根据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意见,对某些繁体字、异体字做了相应处理,增收繁体字1500多个,异体字500多个。


浩瀚书海中的璀璨星辰:一部跨越时代的文化瑰宝 书名:《中华字源探微:从甲骨到楷书的演变史》 作者:林语风 著 出版社:文化传承出版社 ISBN:978-7-5389-2135-7 开本:16开 页数:880页 --- 内容概要:一部深植于历史脉络的文字学巨著 《中华字源探微:从甲骨到楷书的演变史》并非一本面向日常查阅的工具书,而是一部系统、深入、具有高度学术价值的汉字发展史专著。本书旨在以严谨的考证和宏大的叙事视角,全面梳理汉字自其萌芽之初,历经数千年风雨洗礼,最终定型为我们今天所见的楷书的完整演变轨迹。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探访古代先民刻写符号的初衷与智慧,解析不同历史阶段书写载体与社会需求对字体形态产生的深刻影响。 本书的叙述结构清晰,内容涵盖了汉字演变历史上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从远古的陶文、刻符,到成熟的商代甲骨文,再到西周的金文,直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六国异文”,秦朝的小篆统一,隶书的隶变,以及最终形成汉字规范形态——楷书的漫长过程。 第一编:文字的黎明——史前符号与甲骨文的诞生(约200字) 本篇追溯汉字的源头,审视仰韶、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发现的陶器刻符的性质与意义,探讨这些前文字符号如何为成熟的表意系统奠定基础。重点深入剖析了殷墟甲骨文的结构、造字法(六书理论的早期体现)及其在商代祭祀、占卜活动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对大量出土甲骨的细致比对,还原了商代社会对文字的初步规范与使用场景。 第二编:青铜的铭刻与礼乐的规范——金文的时代(约250字) 随着周代“礼乐文明”的兴起,文字载体由龟甲兽骨转向贵重的青铜器。本编详细分析了西周、春秋时期金文(钟鼎文)的特点,探讨了铭文内容由早期简短的记事,发展为冗长、工整的册命、颂德文辞的过程。这一时期的文字,不仅是记录,更是政治权力和宗法制度的物化体现。我们还将考察金文在字形上向规范化、对称化发展的趋势,并对比分析了毛公鼎、散氏盘等代表性器物的文字风格差异,揭示不同诸侯国在文化交流与区域隔阂下形成的文字面貌。 第三编:战乱中的多元与统一——战国异文与秦系文字的革新(约300字)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文字形态呈现出空前的“百花齐放”乃至“形体混乱”的局面。本编细致梳理了齐、楚、燕、赵、魏等各国所使用的异体字、俗体字与地方性书写习惯。随后,笔锋一转,聚焦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书同文”伟大工程。重点论述了李斯等人主导的小篆的规范化过程,剖析了小篆的结构特征(笔画匀称、线条圆转)是如何克服地域差异、实现国家层面的文字整合,为中华文明的持久统一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四编:隶变的革命——从实用主义到效率的飞跃(约350字) 汉字发展史上最关键的转折点——“隶变”——是本书着墨最多的部分。本编详细阐述了隶书(隶书)是如何在秦汉官方文书、郡县行政的巨大压力下,由小篆的圆转笔画简化为方折的隶书体。我们不仅分析了隶书的“蚕头燕尾”结构和横向取势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从认知心理学和书写效率的角度,解释了这一根本性的形体变革对汉字表意功能和书写速度的解放作用。对汉代简牍、碑刻中隶书的风格流变(如“八分书”到成熟隶书)进行了翔实描述。 第五编:规范的定型与艺术的升华——楷书的确立与传承(约300字) 收尾部分聚焦于汉代末期至魏晋南北朝的过渡时期。本编阐述了楷书(真书)是如何在隶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除隶书的波磔,确立了“横平竖直、点撇捺清晰”的规范笔法,并最终取代隶书成为官方和学习的标准字体。本书特别考察了钟繇、王羲之等书法大家在楷书初步定型阶段的贡献,解析了楷书的结构美学与清晰性,如何使其成为后世学习汉字、印刷出版的最终蓝本。最后,本书以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家对楷书的集大成和风格完善作结,强调了楷书作为中华文明基本书写符号的永恒价值。 --- 读者对象与学术价值 本书适合古典文献研究者、中国古代史爱好者、语言文字学专业师生,以及所有对汉字文化怀有深厚兴趣的普通读者。它以扎实的考古学发现为基础,辅以精妙的文献考证,避免了空泛的理论推测,是一部兼具学术深度与可读性的典范之作。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字形变化,而是将汉字的演变置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之下,展现了汉字作为一种活态文化系统,如何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历经千年而不衰的生命力。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将能深刻理解每一个汉字笔画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回响与文明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米白色的封面上,烫金的字体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透露出一种沉稳而又不失精致的历史厚重感。那种触感,细腻而扎实,让人忍不住想多摩挲几下,仿佛能从指尖感受到那份对知识的敬畏。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不是那种廉价的雪白,而是略带暖意的米黄色,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排版布局更是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良苦,字体的选择既要保证清晰易读,又要兼顾美观大方,横竖笔画的粗细过渡自然流畅,即便是初次接触字典的读者,也能迅速找到阅读的舒适区。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他们对细节的处理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比如扉页上那低调的纪念徽章图案,以及章节分隔处的素雅纹饰,都恰到好处地烘托出“百年传承”的深厚底蕴。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品味的象征,让人感觉每一次翻阅都是对文化经典的致敬。

评分

最让我感动的,是它所承载的文化精神。拿到这本纪念版,就像是握住了一段流淌着的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的缩影。每一次翻开,都能感受到前辈学者们呕心沥血、筚路蓝缕的治学精神。它不仅仅是一本查字工具,它更像是一种文化基因的载体,默默地见证着民族语言的变迁与发展。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拥有它,不仅是拥有了一个强大的学习助手,更像是与历史上的无数文人墨客建立了一种无声的连接。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快速和便捷的今天,慢下来,尊重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是多么重要。这种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感,是任何数字产品都无法替代的,它让学习语言这件事,多了一层庄重的意义和一份对传统的敬意。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来习惯了电子词典查询的我,这次特意入手这本实体书,纯粹是想找回那种“踏实”的感觉。那种当你遇到一个生僻字,需要亲手翻动厚厚的书页,指尖划过一个个熟悉的偏旁部首,最终“咔哒”一声停在目标词汇上的过程,是任何冰冷的电子屏幕都无法替代的仪式感。这种交互式的学习体验,极大地增强了记忆的深度和广度。我发现,仅仅是翻阅的过程,那些不经意间扫过的邻近词汇,也常常会引发我新的好奇心和联想,从而扩展了我的知识边界,这是碎片化的信息流所不具备的“沉浸式学习”的优势。而且,它带来的那种知识的实体感和确定性,让人感到非常安心。在这个信息爆炸、真假难辨的时代,一本经过权威机构精心编纂的工具书,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无可替代的。我甚至会时不时地对着镜子练习如何正确地提问和查阅,把它当作一种对专注力的训练。

评分

我对这本字典的权威性和内容的更新速度非常关注。毕竟,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和新概念的涌现,任何一部权威性的工具书都必须与时俱进。这次的纪念版在保持了经典核心内容扎实稳固的基础上,明显增补了不少近些年社会上高频出现的新词汇和新用法,这体现了编纂团队的高度责任感和对语言活力的敏感捕捉。我特别留意了几个我专业领域内近期才兴起的术语,惊喜地发现它们已经被收录,并且释义精准到位,绝非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结合了当代语境的深度解读。这种在传承中求创新的精神,是这本书能屹立百年而不倒的关键所在。翻阅历史和现实交织的条目时,你能清晰地感受到语言这条河流的演变脉络,这对于任何一个对汉语有深度学习需求的人来说,都是一份无价的财富。它不仅仅告诉你“是什么”,更在潜移默化中告诉你“为什么会是这样”。

评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审视,这本书的检索效率着实令人称赞。尽管页数颇丰,但通过清晰的部首索引、笔画索引以及多种辅助检索工具的配合使用,定位一个词语所需的时间比想象中要短得多。尤其是一些复杂的、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字典在排版上采用了对比鲜明的格式区分,加上精妙的例证和辨析,极大地减少了查阅的挫败感。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每一个主要的释义后,都有贴切且具有代表性的例句,这些例句的选择非常讲究,它们大多取自经典文献或当代优秀作品,语感极佳。这使得查字典的过程,不再仅仅是寻找一个冰冷的定义,而是一次小型的高质量阅读体验。对于正在进行写作训练的学生或文字工作者来说,这些丰富的例证简直就是信手拈来的写作素材库,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语言驾驭能力和书面表达的准确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