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超级育儿畅销书《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之后,海外精英妈咪大J又一力作;
较之《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本书适合年龄更大一些的2~6岁学龄前儿童;
70万粉丝翘首以待的早教科普知识,融合美国认知老师和幼儿园老师先进早教理念;
涵盖幼儿园选择、潜能开发、性格培养、情商教育、社交能力、习惯培养、亲子游戏、性教育启蒙、亲子沟通、爱与规则、父母成长等11个领域,全方位打造未来优质的世界公民!
本书是人气育儿公众号“大J小D”继《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之后的第二本书。第1本书《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的内容主要针对0~2岁幼儿,第二本书《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则适用于2~6岁的学龄前儿童,内容包括幼儿园的选择、早期教育、潜能开发、性格培养、情商培养、社交能力、性教育启蒙、习惯培养、亲子游戏、亲子沟通、父母的自我成长等。作者在讲述这些问题时,融合了美国认知老师和幼儿园老师的先进理念,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工作经验,将一些管理学的模型使用到育儿当中,方法科学有效、切实可行,得到了广大妈妈的认可和推崇。
大J,英文名Jessica,曾是知名外企的高级经理,经公司外派来到美国。女儿小D(英文名Dorothy)因为在妈妈子宫内受到感染,于第28周早产。为此,大J开始了全职妈妈的生活。
小D因为早产,在纽约有一个专业的医生团队来帮助她,包括儿科医生、大运动康复师、精细动作康复师、喂养和语言康复师、认知老师和营养师。在跟医生和康复师长期的接触中,大J学到了很多科学的育儿知识,她把这些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写成文章,并促成了微信公众号“大J小D”的诞生以及第1本书《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的面世。
随着小D不断长大,大J的育儿重心开始转移到性格塑造和早期教育方面,她不但跟着纽约的认知老师和幼儿园老师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甚至开始回归校园,学习儿童早期教育,于是就有了第二本书《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的诞生。
Part 1幼儿园选择篇
——明确目标,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01学龄前,比识字、算术更重要的是这3件事 / 002
02女儿幼儿园面试失败,我却收获了很多 / 007
03幼儿园园长分享如何给孙子挑选幼儿园 / 012
04写字、背诗歌VS画画、游戏、唱歌,两种幼儿园你选哪种 / 017
Part 2潜能开发篇
——做教练型父母,激发孩子的无限潜能
01如何做才能让学龄前儿童更聪明 / 022
02亲子阅读,保持孩子的兴趣是关键 / 026
03教孩子学识字,别破坏了学习的好“胃口” / 031
04学习美国人,从小培养孩子像科学家那样思考 / 035
05肯动脑筋也是一种能力,需要从小进行启蒙 / 040
06用脚手架式教学法激发孩子的潜力 / 044
07孩子是否有潜力,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成长型思维 / 049
08不要用成人的司空见惯,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 / 054
09美国的“三千万字计划”:语言发展决定穷富差距 / 059
105岁能讲故事的孩子,今后学习成绩不会差 / 063
Part 3性格培养篇
——培养自信、独立的孩子
01如何培养自信的孩子 / 070
02如何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 075
03先把母亲的位置坐稳,孩子才更有安全感 / 080
04心理上亲密,生理上独立 / 084
05化解孩子的分离焦虑症,从细节入手 / 088
Part 4情商教育篇
——智商无法改变,情商可以提升
01棉花糖实验的真相——孩子自控力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094
02如何有效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 098
03美国人最希望孩子拥有的品质,比天赋和智商更重要 / 102
04抓住契机,教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 107
05情绪绘本,给予孩子治愈的力量 / 112
Part 5社交能力篇
——培养更能适应社会的孩子
01婴幼儿早期的社交能力,你真的懂吗 / 116
02孩子被打,要教会他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 120
03让孩子学会分享,请先允许他自私 / 123
04如何帮助害羞怕生的孩子 / 127
05内向妈妈如何“教出”外向孩子 / 131
06我的孩子不是内向没出息,只是有些慢热 / 136
Part 6习惯培养篇
——好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01找对方法,让孩子爱上刷牙 / 142
02如厕训练,孩子真的准备好了吗 / 147
03入睡不是打仗,如何有效培养孩子早睡的习惯 / 152
04几张小图片,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 156
05孩子容易粗心大意,是因为你的引导有问题 / 160
06孩子过早看视频的危害,你真的知道吗 / 164
07美国儿科学会放宽看视频的年龄,不是大赦令 / 168
Part 7亲子游戏篇
——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好品质
01给玩具来场“断舍离”,轻松培养孩子的好品质 / 174
02让孩子拥有有序的人生,从学习收拾玩具开始 / 179
03陪孩子玩耍,也要事先做好规划 / 184
04如何陪孩子玩好角色扮演游戏 / 189
Part 8性教育启蒙篇
——帮助孩子建立最初的隐私和界限感
01进行性教育启蒙,关键在于建立隐私和界限感 / 194
02妈妈,为什么你有乳房,我没有 / 199
03教孩子敢于捍卫“身体主权”,远离霸凌事件 / 204
Part 9亲子沟通篇
——用对方法,孩子更合作
01别再冤枉孩子不听话,明明是你自己说不清 / 210
02孩子需要夸,但不能“乱夸” / 215
03懂得这些,就不怕女儿被人夸漂亮 / 218
04不要让你说的话对孩子传递着“我不爱你” / 222
05“对不起”和“我爱你”一样重要,你对孩子说过吗 / 226
06“共情”的关键,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 230
07当孩子感觉更好时,才会表现更好 / 235
08面对孩子的物质欲望,到底应不应该满足 / 239
Part 10爱与规则篇
——给孩子有规则的爱和有界限的自由
01规则和爱并不矛盾,孩子需要一定的界限 / 246
02Time-out(暂停)方法已经out了 / 250
03打骂孩子是父母无能的表现 / 255
04巧借游戏,让“熊孩子”乖乖听话 / 260
05换个姿势,站在孩子的高度看问题 / 264
06管教孩子,不是摆出家长的架子 / 268
07如果孩子很“听话”,也许是你的教育失败 / 272
08让孩子学会守规则,父母的言传身教胜过一切 / 277
09孩子黏妈妈,是在“惩罚”妈妈的离开 / 281
10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 / 285
Part 11父母成长篇
——提升自己,成就孩子
01为什么别人的育儿方法对我的孩子不管用 / 292
02你每天都看孩子,但是否真正“看到”孩子 / 296
03学会情绪管理,是父母的一堂必修课 / 301
045句话,让家人的育儿水平赶超你 / 305
05为人父母,你输得起吗 / 309
06你和社会脱节不是因为当了妈,别再让孩子背黑锅了 / 313
07当妈妈这几年,你可曾有过羞耻感 / 317
后记孩子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 323
孩子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2016年4月,我参加了纽约的女子半程马拉松比赛,最后用2小时7分跑完了21公里。我何曾想过,当年那个跑800米都要昏倒的女生,半马的成绩竟然可以超过70%的参赛女子。其实我的跑龄并不长,但每个能够坚持长跑一年以上的人,或多或少都会从跑步中学会一些事。也许当时你并没有这种感觉,但当你回望时就会发现,影响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发生了。
跑步让我诚实面对自己,学会接纳和放下
小D早产后的第一周,医生就问我们是否要放弃对她的治疗。从决定不放弃她的那一刻开始,我就一直很坚强,但我知道,我只是“选择”坚强,这并不意味着自己的软弱、害怕和难过就不存在了。我只是害怕一旦面对,我就会被击败,溃不成军。
有一天,我实在觉得太压抑了,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想出去跑一圈。那天,我感觉自己跑了很久,思绪非常杂乱,心倒是慢慢平静了下来。那次跑完,我整个人身上都湿透了,却有一种久违的轻松感。这种感觉是我的救命稻草,我很想抓住它。后来,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去跑步。每次跑步时,我并没有特别去想什么,只是处于一种游离又专注的状态之间,其间很多过往的片断会浮现又消失。有好多次,我跑着跑着就哭了,但每次跑完,我就觉得自己好像又释怀了一点儿,又勇敢了一点儿。
跑步就像给了我一个重新对记忆硬盘划区的机会。因为在跑步时,没有他人和网络的干扰,我只能面对自己。于是,我回忆、痛苦、面对、接纳,然后放下。终于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真的可以开心地笑出来了,原来需要拥抱悲伤之后,才能真正变得坚强。
一直到现在,跑步都是我进行心灵按摩的方式。无论任何时候,只要我感到难过、烦躁、郁闷或生气时,我都会去跑步。在一前一后的摆动节奏里,在汗水的挥洒中,我的负面情绪被释放出来,之后我感觉自己又充满了力量。
当你不想跑的时候,就该穿上跑鞋出门
刚开始练习跑步时,我感到非常痛苦。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进行3公里跑步时,我连跑带走花了50分钟。刚开始跑没多久,我就感到自己呼吸困难,双腿像灌了铅一样。
跑步是肉体的折磨,即使到现在,跑完我还是会感到疲倦和身体酸痛。跑步更是心理的折磨,坚持跑步的人都知道,每天最痛苦的事是准备出门跑步的前15分钟。那时老公也许正躺在沙发吃着西瓜上网,你刚刚还和朋友在微信上聊得热火朝天,你脑子里有个小人在不断地跟你说:“辛苦一天了,算了吧,吃点儿冰激凌,休息一下吧。”但我需要出门跑步。每一天我都在和自己的惰性做抗争。
细细想来,这不就是我们每天的日常写照吗?我们想变得更好,想学一门新的课程,想接受工作上的挑战,想法千千万,但最终都敌不过当下那一刻的舒服,从而放弃行动。
懒惰和享乐是人类的天性,而跑步恰恰是一个“反人性”的过程,是自我坚持的过程。跑的过程中很累时,是选择放弃还是继续坚持?今天感到肌肉酸痛,是放弃还是坚持?这个过程本身就教会我,也许生活中会有很多我们不愿意去做的事,但如果你觉得这是对的事情,就要去找到更多的理由来说服自己:我需要做,现在就要做!
就像村上春树所说的:“当你不想跑的时候,就该穿上跑鞋出门。”这是跑者的思维,其实也是做人应该有的思维。
跑步是为了超越过去的自己,人生也一样
刚开始跑步时,我特别喜欢超过别人。我常常仗着自己还有体力,就加速超过周围的人,但没过多久,我就不得不停下来走路,于是又被别人反超。而最要命的是,我这种时快时慢的跑法,很快就让我体力不支,常常跑几公里以后我就跑不动了。后来,经人指点后我才知道,跑长跑,必须非常严格地控制自己的速度、呼吸节奏和步伐。我一个前同事参加过铁人三项,我曾看过他每次跑马拉松时做的配速计划表,每公里都有非常明确的配速和心跳要求。
于是,我也开始学习控制,控制自己的配速,调整自己的呼吸。不得不说,这种控制过程是非常枯燥和艰难的,这意味着体力好的时候我需要忍住超过别人的冲动,跑不动的时候我要呼吸得更深,要更用力地摆动双臂、迈开大腿,来维持这样的节奏。而最关键的是,我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自己,关注我的呼吸、我的步伐、我今天的感受以及我的目标。
总有人说,人生是场马拉松,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我们在人生的跑道上会遇到很多人,我们总会忍不住想去比一比,想超过他们,也会忍不住想急于求成,想加速一下,看是否能够尽快到达终点。但往往随意的加速会让我们受伤,因为暂时的比较会让我们方寸大乱,因为一些无关的“别人”让我们轻易离开了自己的跑道。
对跑步的自律,也是对人生的自律,而这种自律就是专注的体现。不管外界如何,只关注当下,关注我的每一次手臂摆动是否有力,我每一次迈步时脚步是否迈得更开,我的呼吸节奏是否合理。练习长跑的人都知道,每天最大的目标就是比昨天跑得更远一点儿。跑步是为了超越过去的自己,其实人生也一样。
跑步带给我的,不仅是“马甲线”、吃不胖的体质、更加充沛的精力,还磨炼了我的意志,增强了我的信心,也重塑了我的人生观。而我也始终相信,这些东西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的女儿小D。
从0到21公里,跑步让我明白:任何痛苦都会过去,超越之后,你会成就更好的自己;每天坚持不断的训练让我知道:世上没有捷径,精力花在哪里,时间看得到;每一次距离的超越,也让我坚信:对我来说,一切皆有可能,我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我和大家一样,是个普普通通的妈妈,现在做全职妈妈已经3年了。但也许我和大家又不一样,我有一个28周早产的女儿小D,她出生时没有自主呼吸,左右脑都是最高级别的出血,我们曾被医生询问是否要放弃对她的治疗。
当年医生说,小D有90%的可能会在轮椅上度过一生,如今她不仅站起来,而且可以独立行走了;当年语言评估师说,她有一半以上的机会吞咽不好,而且会出现严重的语言发展延迟,如今她是个“小吃货”,还是个双语宝宝,能够自如地和我“讨价还价”;当年心理评估师说,她的认知行为会比同龄孩子低很多,如今她不但赶上了同龄人,而且在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还略高于平均水平。
这就是我的女儿,她是个小战士,一次又一次地让纽约的医生赞叹:你的女儿创造了奇迹!而我知道,奇迹的背后是我们1000多天的坚持,是我们每天孜孜不倦的“寓教于乐”,把康复融入游戏中,把认知发展融入生活中。当所有的一切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每天的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
在和女儿一路“打怪升级”的路上,我学到了太多的育儿知识,于是我创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大J小D”,通过这个平台和大家分享我带女儿的实践经验。经过2年的时间,这个公众号从一开始几百个早产父母的关注,到现在几十万人的关注,其中既包括早产儿的父母,还包含更多健康宝宝的父母和备孕、怀孕中的朋友。
在大家的鼓励和支持下,我的第一本新书《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于2016年1月上市,上市不到一个月销量就突破3万册,至今已经加印5次。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新手妈妈从孩子出生到2岁左右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日常护理、喂养与睡眠、辅食添加、常见疾病防治、早教启蒙、运动发展、规则与管教、早产宝宝护理、父母修行等,受到了国内外妈妈的高度评价,甚至成为国内很多儿科医生的育儿参考书。
随着小D不断长大,我的育儿重心开始转移到性格塑造和早期教育方面,我不但跟着纽约的认知老师和幼儿园老师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甚至开始回归校园,学习儿童早期教育。于是,就诞生了第二本书——《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
这3年来,我一直在践行“先育己再育儿”的理念。我始终相信,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早教在家庭。我想把自己的心得和感悟通过这本书分享给大家,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成为“成长型”的父母,希望所有的家庭都能成为“成长型”的家庭。这是父母能够带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大 J
2017年5月于纽约
我是一名正在备孕的准妈妈,虽然孩子还没出生,但我已经开始提前学习育儿知识了,因为我深知,知识就是力量,提前准备总比手忙脚乱要好。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有温度的育儿”和“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我想了解,在孩子出生前,我需要做哪些准备?比如,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如何科学地进行胎教,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启蒙基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婴幼儿早期发展的科学依据,以及一些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迎接新生命的心理准备。同时,“有温度的育儿”也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未来的育儿过程中,始终保持一颗温柔的心,不被外界的压力和焦虑所干扰,而是用爱和耐心去陪伴孩子成长。这本书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自我调节情绪,如何在育儿过程中寻找快乐的技巧?我希望它能成为我踏上育儿旅程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用最温暖、最科学的方式,去迎接我的宝贝。
评分“大J小D”这个名字非常特别,带有一种亲切感和故事感。我猜测这可能是一个拥有丰富育儿经验的家庭,他们的经验和故事能够引起很多家长的共鸣。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理论知识,更能分享真实的育儿经历,包含其中的喜悦、挑战、甚至是一些失败的教训。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在育儿的路上,需要的不仅仅是“应该怎么做”,更是“别人是怎么做的”,以及“别人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我希望通过阅读“大J小D”的故事,能够感受到一种“我也是这样”的理解和支持,不再感到孤单。书中是否会分享他们是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育儿的乐趣?他们是如何处理孩子哭闹、发脾气的情况?他们是如何引导孩子学习,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我非常期待看到一些接地气的、充满人情味的育儿细节,这些细节往往比空泛的理论更能打动人,更能触及我们作为父母的内心。如果这本书能让我感觉像是在和一个经验丰富、又富有爱心的朋友聊天,那将是莫大的幸运。
评分我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但我依然觉得自己在育儿这条路上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特别是随着孩子进入一个新的成长阶段,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这本书的标题中包含了“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虽然我的孩子已经过了早教的年龄,但我相信,早教的理念和方法,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依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中的知识,对于处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小毛病、或者如何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依然非常有帮助。我更看重的是这本书的“育儿百科”部分,它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学习、如何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如何处理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建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单纯的婴幼儿时期,为更广泛年龄段的孩子提供实用的指导,成为我们家庭教育的“常备药”。
评分这本书的组合拳——“美国幼儿园老师”、“美国儿科医生”、“大J小D”、“育儿百科”——让我看到了它的用心和全面。这似乎是一种将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深度融合的尝试。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美国幼儿园老师的早教理念与美国儿科医生的健康指导相结合的?例如,在孩子的营养摄入方面,是只强调科学喂养,还是也会考虑到如何通过有趣的食物和游戏,培养孩子对健康饮食的兴趣?在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上,是只讲解如何引导孩子与同伴交往,还是也会涉及到如何识别和处理孩子在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比如过敏或者轻微的传染病?我尤其看重这种跨领域的整合,因为育儿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度、系统性的工程,孩子的健康、学习、情感、社交,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打破学科界限,提供一种更 holistic 的育儿视角,帮助我们全方位地关注和培养孩子,让他们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小大人。
评分我看到这个书名,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位在美国幼儿园工作的老师,循循善诱地教导孩子们探索世界;一位经验丰富的美国儿科医生,耐心解答着家长的疑虑;而“大J小D”这个充满爱意的名字,则代表着一个温馨的家庭,在分享着他们的育儿故事。这本书就像一个育儿的“万花筒”,汇聚了不同方面的智慧和经验。我特别想知道,书里会不会有很多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游戏和活动建议?比如,如何在家中设置一个简易的“科学角”,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如何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如何引导孩子认识不同的颜色、形状、数字,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我也会关注这本书在健康方面的指导,比如,孩子在户外玩耍后,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清洁,以预防疾病?在孩子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时,有哪些居家护理的妙招?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一套完整的育儿方案,让我在孩子的学习和健康两方面,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应对。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这部分,直接戳中了我的痛点。作为新手妈妈,对孩子的健康问题总是格外敏感,也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状况而感到焦虑和无措。如果能从权威的儿科医生那里获得专业的育儿知识,那无疑是最可靠的保障。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婴幼儿常见的疾病、生长发育的规律、疫苗接种的建议,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有没有关于辅食添加的科学指南?关于睡眠问题的解决方案?关于如何辨别孩子是不是生病了,需要看医生还是可以在家观察?这些都是我每天都在思考和学习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医学知识堆砌,更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以生动的案例,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和应用。而且,我想知道它是否会强调预防为主的育儿理念,比如如何通过科学的喂养和生活习惯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拥有这样一本权威的育儿指南,能让我更加从容地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健康挑战,做一个更自信、更专业的妈妈。
评分我是一个特别注重细节的家长,在给孩子选择任何学习资料时,都会仔细斟酌。这本书的标题中,“正版包邮”这几个字,让我感到很安心,说明这是一个正规、有品质的出版物。而“有温度的育儿公众号‘大J小D’”的出现,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背后一定有一个充满爱心和智慧的团队。我非常好奇,“大J小D”这个公众号具体是做什么的?它传递了什么样的育儿理念?这本书是否是基于公众号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扩展?我希望它能延续公众号的风格,在提供科学育儿知识的同时,也传递一种积极、乐观、充满正能量的育儿态度。我希望这本书的内容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而不是空洞的理论。它是否会分享一些真实的家庭育儿案例,让我们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将科学的育儿理念融入到日常的点滴之中?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启发,让我更懂得如何用爱去滋养孩子,用智慧去引导孩子,成为一个更有温度的妈妈。
评分我对“育儿百科”这个词的联想是,它应该是一本内容全面、知识渊博的工具书。但同时,我又担心过于百科全书式的书籍可能会显得枯燥乏味,或者内容过于庞杂,难以消化。我希望这本书能在“百科”的广度上,兼具“实用”的深度。它是否能够涵盖从孕期到孩子青春期前各个阶段的育儿要点?比如,从宝宝刚出生时的护理,到蹒跚学步时的安全教育,再到学龄前儿童的习惯养成。我特别关注书中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发展特点的介绍,以及针对这些特点,应该如何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教育。书中是否有关于语言发展、情绪管理、社交技能、逻辑思维、想象力培养等方面的系统性介绍?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可行的活动和方法,帮助我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同时,我也期待它能够解答我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比如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怎么办?孩子和小伙伴发生冲突怎么办?一本真正有用的育儿百科,应该能成为我们家庭育儿的“宝藏”,随时随地都能翻阅,并从中找到灵感和答案。
评分作为一名经常在各种育儿论坛和公众号之间穿梭的妈妈,我深知信息过载的痛苦,也明白分辨信息真伪的难度。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正版包邮”和“育儿百科”,让我看到了它作为一本系统性、权威性育儿读物的潜力。“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和“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则为这本书的专业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清晰、易懂、可操作的育儿体系。它是否能像一本“使用说明书”一样,帮助我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例如,在孩子的情感发展方面,是如何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在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育儿道路上的“导航仪”,在迷茫的时候给我方向,在困惑的时候给我答案。而且,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纸上谈兵”的书,更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思考,如何将这些科学的育儿理念,与我家孩子的个性和特点相结合,找到最适合我们的育儿方式。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育儿知识充满渴求的妈妈,但同时也是个选择困难症患者。市面上育儿书琳琅满目,标题五花八门,看得我眼花缭乱,常常不知道该从何下手。直到我偶然看到了【正版包邮】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 有温度的育儿公众号“大J小D” 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 育儿百科 这个名字,它似乎囊括了我最关心也最需要的几个方面。首先,“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这几个字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早教启蒙,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而美国在早教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一直处于世界前沿,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论,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我非常好奇,书里会分享哪些具体的早教游戏、亲子互动技巧,以及如何在家中就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探索和乐趣的学习环境。是不是会涉及到语言启蒙、认知发展、社交能力培养,甚至是艺术感知力?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系统而易于操作的指导,让我能够科学有效地引导孩子进行早期学习,而不是盲目跟风或者随意摸索。特别是“有温度的育儿”这个词,更是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育儿的道路上,除了科学方法,更不能缺少的是爱与理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传递一种温暖、支持、不焦虑的育儿态度,帮助我在面对孩子成长中的挑战时,保持耐心和积极,与孩子建立起更加深厚的情感连接。它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理解孩子情绪、以及处理亲子冲突的智慧?这些都是我在育儿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难题,急需一本能够提供心灵慰藉和实用建议的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