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外研社新英汉词典 | ||
| 作者: | 台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 开本: | |
| YJ: | 69 | 页数: | |
| 现价: | 见1;CY=CY部 | 出版时间 | 2011-05-01 |
| 书号: | 9787513508148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版次: |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
收词丰富:收录单词、短语140,000余条,收词量为便携式袖珍英汉词典之冠;
特色标注:特别标注日常实用高频词汇及四、六级考试和托福考试核心词汇,助你在查阅的同时备考或自测词汇量,一举多得;
背景详解:对大多数百科词条提供背景知识解说,助你更深刻地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
提示词源:标出大量词汇的来源、外来语原意,揭开词语身世之谜。
这本新出的《外研社新英汉词典》,拿到手里沉甸甸的,一股油墨的清香扑鼻而来,那种感觉就好像回到了读书时代。我这人比较挑剔,市面上的词典翻过不少,但总觉得各有各的侧重。有的是释义过于学术化,初学者看了直犯迷糊;有的呢,又过于口语化,关键时刻查不到正式用词。但是这本,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扎实和平衡。它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关键是例句的选取,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我尤其欣赏它对一些常用短语和固定搭配的处理方式,不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深入到语境中去解释,让你明白在什么场合下使用哪种表达最为得体。比如,我前几天查一个动词的引申义,很多词典都用一堆晦涩的解释带过,但这本词典不仅给出了清晰的定义,还配了三个来自不同领域(一个是新闻报道、一个是学术论文、一个是日常对话)的真实语境例句,这种细致程度,在同类产品中是相当少见的。感觉编纂团队是真正下过功夫研究过现代英语学习者需求的。
评分老实说,我对纸质书有一种特别的情结,尤其是在面对枯燥的查词工作时,电子屏幕的蓝光总是让人心浮气躁。这本词典的纸张质量和装帧设计,完全体现了外研社一贯的高水准。纸张摸上去有韧性,不容易洇墨,而且封面那种略带磨砂的质感,握在手里非常舒服,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累。关于内容本身,我非常欣赏它在语法点上的细致讲解。很多时候,词汇的意思记住了,但不知道怎么正确地嵌到句子结构里。这本词典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增补,比如动词的固定搭配、介词的选择,甚至是一些容易混淆的比较级和虚拟语气的使用场景,都用醒目的符号和简洁的注释标了出来。这已经超越了普通词典的范畴,更像是一本结合了词汇学习和基础语法巩固的综合性工具书。对于正在准备进阶考试或者希望提升写作地道性的学习者来说,这些额外的知识点简直是“意外的惊喜大礼包”。
评分自从换了工作环境,天天要跟外文资料打交道,一个可靠的工具书简直是我的救命稻草。我最看重的是词汇的覆盖面和时效性。这本词典在收录新词和网络流行语方面做得相当到位,没有那种“老古董”词典的滞后感。我试着查了一些近几年才在科技界和商业领域兴起的专业术语,竟然都有收录,而且解释得相当精准,没有那种生硬的直译感。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于多义词的处理逻辑非常清晰,不像有些词典,把所有的意思堆在一起,让人眼花缭乱。它采用了清晰的层级结构,用小标题明确区分了“核心义”、“引申义”和“特定语境义”,查阅效率大大提高。我记得有一次紧急赶报告,一个关键的形容词我拿捏不准,就是靠它给出的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对比,才最终选用了最恰当的那个词,避免了因为用词不当而导致的沟通障碍。这份精准和全面,对我这种要求极高的用户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用“滴水不漏”来形容可能都不为过。我特别关注了它在处理那些“模棱两可”的词汇时的态度。很多词,比如某些副词或情态动词,它们本身含义就非常主观和微妙,翻译成中文很容易“失真”。我发现这本词典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固定翻译,而是提供了一个“理解区间”,用一系列近义词和反义词的对比来帮你构建一个更立体的概念。例如,它对“subtle”这个词的解释,就用了好几层递进的描述,让你明白它不是简单的“细微”,而是包含了“不易察觉”、“精妙”等多重含义。此外,它的附录部分也做得非常丰富,涵盖了常用的英美国家地理常识、缩略语大全,甚至是国际单位换算。这些看似“题外话”的内容,恰恰是我们在阅读原版材料时经常会遇到的“拦路虎”,能快速查阅,极大地节省了我们跳出主词条去搜索其他资料的时间,真正做到了“一册在手,万事不愁”的境界。
评分说句实在话,我购买这本书并非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希望它能成为我日常工作交流中一个可靠的“后盾”。过去我总担心,在和海外同事进行邮件往来时,自己遣词造句不够地道,显得非常“书面化”或“非母语者化”。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的例句和解释,都非常贴近现代商务和学术交流的实际语境。我发现它特别注重“语用学”的层面,即词语在实际使用中的效果。比如,对于一些带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会明确标注出“褒义”、“贬义”或“中性”的倾向,这在需要把握说话分寸的场合至关重要。我用它核对了几封重要的对外合作信函,发现几次我原本犹豫不决的措辞,经过比对后都找到了更精确、更得体的表达方式。这种由内而外的自信提升,远比单纯记住几个单词更有价值。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帮助使用者从“知道”英语,迈向“会用”英语的实用阶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