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书名 | 辞海 | ||
| 作者 | 夏征农,陈至立 | ||
| 定价 | 600.00元 | ||
| ISBN号 | 9787532631056 | ||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 出版日期 | 208-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 | 开本: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数: | 页码: | |
| 插图 | |
| 目录 | |
| 内容提要 | |
| 《辞海》是当代中的极具的综合性辞书。“对不对,查《辞海》”,已成为广大读者的口头禅。《辞海》之所以独树一帜,成为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缘其以字带词,集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主要功能于一体,一书在手,常用的单字、语词和百科词语,包括名词、概念、术语、成语、人名、地名、学校、机构、企业、会议、事件、决议等等,均可查到;其释文简明扼要,准确可靠;且十年修订一次,与时俱进,贴近时代。 《辞海》第六版普及本由夏征农、陈至立担任主编。其篇幅较第五版略增,总字数约2200万字,比1999年第五版增加约10%;总条目近12.7万条,比第五版增8%;其中新增1万多条,词条改动幅度超过全书的三分之一;删去条目约7000条。除了新增条目,在原有条目中,也大量援引新的提法,作出新的解释,反映新的情况,执行新的规范,运用新的数据。在增补以前遗漏的词目、音项、义项和释文内容,改正解释、资料、文字、符号等差错,精简不要的词目和不合适的释文等方面亦着力甚多。 《辞海》第六版普及本特点:1、针对性强:与“彩图本”和“缩印本”相比,“普及本”用纸考究,在印制中将字号放大,查阅更轻松。2、原汁原味:文字内容与“彩图本”保持一致,图片采用线描图形式,约3000幅。 本书特点 记述我政治、经济改革的新发展 新版《辞海》全面地反映了中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果。先,在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针上增加了一系列重大条目,增收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其系列条目,从而使中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条目形成系列,同时,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条目形成系列。大大充实关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如新增管理学学科,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甚至是21世纪初,际上管理学*的理论动态和思想理念。还新增了有关“科教兴”方面的一些条目。 全方位体现科学技术的进步 追踪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适应社会需要,此次修订主要着眼于重大的科技成果和科技热点。在空间科学技术方面,新增了“‘神舟’系列宇宙飞船”这项中载人航天的重大成果。其内容涵盖从“神一”到“神七”的一系列发展历程。记录了迄今为止各次发射的时间和获得的成。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新名词的涌现反映了近十年来人们日常生活的日趋现代化和便捷化。新版《辞海》增加了“3G”“虚拟局域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USB”(通用串行总线)“BBS”(电子公告板系统)“SIM卡”“CCD”等条目。 见证法制建设的新发展、新成果 新版《辞海》反映了近十年来我法制建设的新发展、新成果,反映时代新特征。如新增了行政复议、行政监督、听政制度、采购、知情权、网络犯罪、弹性用工、竞业限制、私人财产、生命权、健康权、无效婚姻、雇主责任、精神损害赔偿、际环境法、际人权法、际商事仲裁,等等。还增补了一批与公民日常法律活动紧密相关的词目,具体反映在民法、知识产权法方面。如增补了民法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平等原则、等价有偿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和一般术语;增强了物权法、债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知识产权等一系列条目。 增列已故的人物 根据《辞海》只收已故人物的惯例,第六版增列已故的人物。2009年7月,被尊称为“学大师”、“学界泰斗”、“宝”的季羡林先生和被*称为“凤毛麟角”的任继愈先生同逝世,在感慨惋惜的同时,《辞海》人更是将其两位迅速纳入新版《辞海》的“人物”条目。新版《辞海》还对中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进行了收录,包括:数学陈省身,物理学黄昆,卫星测控技术奠基人陈芳允,中自动检测学奠基人杨嘉墀,计算机专、汉字照排系统创始人王选,电机工程学、文学艺术顾毓琇等。此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均有去世的人物收录,如华锋、巴金、叶利钦、、苏哈托等。 增收现代汉语的词汇 第六版突破《辞海》只收古代汉语的陈规惯例,增收5000条常用的现代汉语。如果按义项计,则增收了20000个义项。如(赖)(lài),1999年版仅收5个义项,2009年版增收了5个现代义项,即:诬赖、责怪、不好(坏)、无赖、当离开而不肯离开赖着不走。这与新增词目如机制、基本、激化、极限、*、集体、季节、纪念、底、长、尖锐、剪彩、僵局、僵化、交代、解决等一样,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词汇,使用频率极高。所以说,增收现代汉语条目,无疑能使《辞海》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增收与百姓日常生活有关条目 新版《辞海》收录与百姓日常生活有关的医学知识,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即“非典”)、人禽流感病毒感染(即“禽流感”)等;在出行方面,新增了磁浮列车、动车、动车组、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动力分散型动车组、氢燃料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还有卢浦大桥、东海大桥、江阴长江大桥、润扬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鸟巢、水立方、大剧院也亮相《辞海》第六版。汉字字形、注音、异形词规范、数字用法、量和单位、科技名词等也均按统一规定处理。如将质量(重量)单位“公斤”改用“千克”、将长度单位“公里”改用“千米”、将面积单位“平方公里”改用“平方千米”。因此,新版《辞海》将是我一部*的规范辞典。 彩色图照五彩缤纷 新建的和更换旗的,新版《辞海》增加其旗和地图等。如新建的有塞尔维亚共和、黑山共和等。1999年版之后,中人民在胸肩章方面作了变化。新版《辞海》也做了及时的撤换,补充了新的胸肩章图。新版《辞海》还更换了大部分省市省会的城市图,尤其是替换了近百张植物、生物图片,使图文更贴切。因内容更新,如纽约条,9.11事件将纽约双子星大厦毁掉,已不存在。新版《辞海》作了及时的撤换补上了新图。 |
| 编辑推荐 | |
| 作者介绍 | |
| 序言 | |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抱有深厚感情的读者,我最珍视的莫过于《辞海》在文化典籍、地方志以及非物质遗产方面的收录深度与广度。很多工具书在处理这些“软性”文化内容时,往往流于表面,充斥着陈旧甚至带有偏见的论述。但翻阅这套书时,我能明显感受到编纂团队在处理这些敏感而复杂的文化遗产时所采取的审慎和尊重。例如,在描述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或少数民族的习俗时,它努力呈现多元的观点,引用了多方位的史料来佐证,使得读者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能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文化包容心。它不仅仅是记录“是什么”,更是在探讨“为什么会是这样”,这种对文化深层肌理的挖掘,是它区别于其他参考书的关键所在,也让我对我们民族历史的理解更添了几分敬畏和细腻。
评分坦白说,面对这样一部鸿篇巨制,任何评价都显得苍白无力,因为它更像是一个知识的“宇宙”而非一本书。但如果非要聚焦于使用体验上,我想说,它具有一种奇特的“时间吸附力”。你本打算只查一个半小时的资料,结果可能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三个小时,完全忘记了窗外天色的变化。这种沉浸感,并非源于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源于知识本身的魅力被完美地组织和呈现出来。每次学习完一个部分,我都会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容量”得到了实在的扩充,那种充实感是即时可见的。它仿佛提供了一个参照系,让我能够更清晰地定位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水平,同时也清晰地指明了未来学习的方向。它不是一本能让你快速得到答案的书,而是一本能让你学会如何提出更好问题的书,这才是它最大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绝对值得称赞。在这个人人都习惯了碎片化、快餐式阅读的时代,《辞海》依然坚守着经典印刷品的魅力与实用性。字体选择的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又在视觉上给予了读者一种庄重感。更妙的是,它在不同词条之间的关联处理上,展现了极高的编纂智慧。那些密集的交叉引用和索引系统,不是随便标上去的装饰品,而是真正起到了引导读者深入探索的作用。你从一个看似不相关的词条切入,顺着它的指引,最终会发现好几个你原本毫无头绪的知识领域之间,其实存在着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条。我试过故意从一个冷僻的生物学术语开始,一步步跳跃,最终竟然导向了一个古代的地理名词的词条,这种知识路径的构建,极大地激发了我探求知识体系的乐趣,让我体会到了一种“知识的网状结构”的宏伟蓝图。
评分这本《辞海》读起来,就像是走进了一座知识的迷宫,每一个拐角都藏着新的惊喜。我尤其欣赏它那种宏大叙事与微观考据并重的处理方式。比如,当我查阅某个古代哲学流派时,它不仅给出了清晰的定义和主要思想家的介绍,还能深入到其流派内部不同学派之间的细微差别,甚至追溯到最初的文本源头,引用那些看似晦涩却至关重要的原始语段。这种细致入微的考证,让人感觉作者们对每一个词条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绝非简单的信息堆砌。我记得有一次,只是为了弄明白一个特定的化学术语的早期翻译演变,我花了近一个小时沉浸其中,它竟然详细列出了不同历史时期翻译家们如何从德语或法语转译成中文的过程,以及每种译法背后的文化语境差异。这种深度,使得它超越了一本普通的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活生生的、不断自我完善的文化史诗。每次合上书本,都会有一种“原来世界是如此复杂而又迷人的”的感慨。
评分说实话,第一次翻开这套书时,我多少有些畏惧,那厚重的开本和密密麻麻的文字,总让人联想到枯燥的学术研究。然而,一旦真正沉浸进去,那种“枯燥”感便奇妙地消散了。它最让我惊艳的是那种兼具人文情怀与科学严谨性的叙事风格。它不像某些百科全书那样,只是冷冰冰地罗列事实;相反,在解释历史事件或文学概念时,作者们似乎总能找到一种巧妙的平衡点,既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例证,将那些陈旧的知识点重新点燃。举个例子,当我查找某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时,它不仅列出了其生卒年月和主要作品,还会插入一段关于当时社会风气如何影响其创作风格的分析,那种笔触,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空气流动。阅读它,更像是在与一位博学多识、且极富激情的导师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而非简单的信息检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