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古汉语字词典-第3版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2-01 |
| 作者:李运富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98.00 | 页数: | 印次: 7 |
| ISBN号:9787500675617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3 |
本典共收录和解释约9000个单字和约20000个复音词语,解释详明,取舍得当,检索方便,是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古代典籍的必备工具书。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非常“功利”——我正在准备一个大型的古代诗词鉴赏比赛,对那些意境深远但又难解的字眼要求极高。我原本依赖的是一些偏向诗词注释的词汇集,但那些大多只解释了“诗眼”部分,对字词的本源挖掘不够深入。这本《古汉语字词典》的第三版,其特点在于它对“词源学”的重视。它不仅仅告诉我这个字现在的意思,还会追溯它的甲骨文、金文形态,甚至解释其字形结构如何演变出最终的含义。例如,当我查阅一个描述自然景象的动词时,它会从古人观察自然的视角去解释其“本义”,这对于提升我对古代诗歌意境的把握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通过理解字词背后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我不再是机械地套用解释,而是真正“进入”了古人的语境。这种深层次的理解,使得我在阐释诗句时,能够挖掘出更丰富、更有层次的内涵,这对于需要展现独特见解的比赛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古汉语字词典-第3版》简直是古典文学爱好者的福音,尤其是对我这种从小就对文言文有种莫名的亲近感,却又常常在晦涩的字词面前望而却步的“半吊子”爱好者来说。我记得上次尝试阅读《史记》时,光是查阅那些生僻的字词和典故就耗费了大量时间,甚至严重影响了阅读的连贯性和兴致。而有了这本新版的字词典,那种“查了上一个,冒出三个新问题”的窘境终于得到了极大的缓解。首先,它的收录范围非常全面,不仅涵盖了常见的先秦两汉到唐宋的经典用例,对于一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独特表达也有所涉猎,这对于研究中古汉语的读者来说尤其重要。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释义清晰度,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用现代汉语的语言进行精准的解释,同时还提供了多个例句,这些例句的选择非常精妙,往往能一下子点亮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含义。比如,对于一些多义字,它会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或者符号来区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用法侧重,这种设计上的细微差别,体现了编纂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读者体验的尊重。这本书的装帧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质感厚实,即便是频繁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了我书桌上不可或缺的“武功秘籍”。
评分我必须得承认,我是一个对工具书的排版和检索效率有着近乎偏执要求的“技术宅”。过去使用的几本老版字词典,虽然内容扎实,但每次查找一个词语,都像是在迷宫里寻找出口——笔画查找的顺序复杂,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往往分散在不同的词条下,找起来费时费力。然而,这第三版的《古汉语字词典》在用户体验(UX)方面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升级。它引入了一种我非常欣赏的“关联索引”体系。举个例子,当你查到一个动词时,它的词条下面会直接链接到一些与之相关的固定搭配(成语或常用短语),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词汇应用面,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的意思理解上。更值得称赞的是,对于形近字和音近字的区分处理得非常到位。过去我总是把“毋”和“勿”弄混,现在只要翻到其中一个,另一个的词条下方就会明确指出两者的语义差异和使用语境,这种主动式的对比,比生硬地记住规则有效得多。此外,这次的字体选择和字号调整,考虑到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墨色浓淡适中,减轻了视觉疲劳。对于我这种需要长时间对着文本校对的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字典,更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具。
评分对于我这个刚踏入文史研究领域的研究生来说,学术著作的严谨性是衡量一本工具书价值的唯一标准。我使用的这本《古汉语字词典-第3版》,其增补和修订的深度,让我感受到了强烈的时代进步感。它不再是简单地修补前版的疏漏,而是体现了近十年古汉语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对一些“新出土文献”中词汇的收录情况,例如一些简帛文献中出现的特殊用法,新版都进行了审慎的考订和释义。这对于撰写毕业论文的我们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它没有盲目地追逐新发现,而是对那些争议较大的词义变迁,采取了“存异”的严谨态度,列举了不同的学说观点,并注明了支持的文献出处,这体现了高度的学术良心。我对比了它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官职”用词的解释,发现新版对于职能的描述更加细致和分层,不再是笼统的一句话带过,而是详细区分了同名异实的现象,这无疑提高了研究的精确度。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它不仅是一本学习用书,更是一本可以信赖的、具有前沿参考价值的学术工具。
评分我是一个退休教师,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和老朋友们一起研读《资治通鉴》和一些地方志。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对老式的竖排版和繁体字有些许情结,但视力大不如前,对厚重工具书的翻找也有些吃力。这本《古汉语字词典-第3版》真是为我们这些“老学究”量身打造的贴心之作。首先,它的检索系统虽然是现代化的,但却保留了足够的传统习惯,比如在部首检字表上,它依然清晰地标明了古代部首的归属,让我们这些习惯了旧体系的人能快速上手。其次,它对词语的“历史分期”非常友好。在阅读不同朝代的文献时,我们经常需要判断一个词汇是当时的新词还是沿用了古老的用法。这本字典在每个词条下,都明确标注了其主要使用的历史时期,用色区分明显,比如宋代才广泛使用的词汇,它会特别标示出来,避免了我们用现代标准去审视古代文本的错误。这种历史的维度感,极大地帮助我们保持了阅读的准确性,让我们在享受古籍乐趣的同时,也避免了因信息滞后而产生的误解。它真正做到了,既能满足学术的严谨性,又兼顾了普及性和阅读的便捷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