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
:80.00元
作者:魏励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326498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初版曾荣获第14届(2010年度)华东地区古籍图书奖二等奖。此次修订重版,能更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一、系统收录汉字古字形,展示形体演变源流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收录了4438个汉字的古字形。所选字形可靠性较高,甲骨文、金文、简帛文、石刻等选自可信度高的拓本;籀文、古文、小篆基本依据北宋校本《说文》汲古阁藏版;隶书以秦代、汉代为主,个别缺失者酌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字形。同时,每个汉字按时代顺序罗列古字形,形象直观地展示汉字的形体演变源流,便于读者了解汉字形体演变的来龙去脉。
二、解读汉字造字方法,探索汉字本来意义
汉字是表意的文字,往往通过字形可以推知汉字的意义。《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对汉字的构造方法、简化方法进行分析解读,从源头探究汉字zui早表示的意义,揭示汉字的构造规律和意义,使读者能够“见字知义”。
三、辨析汉字不同用法,展示古今义项脉络
在简单解释汉字本义的同时,本书还对汉字的不同用法进行辨析,分析了简化字与繁体字、正体字与异体字、大陆规范字形与旧字形、台湾字形的差异等,梳理出汉字意义的演变脉络,帮助读者了解本义与引申义、假借义之间的关系。
四、普及汉字文化知识,推进汉字学术研究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较为系统地展示了汉字的形体,对汉字构造及形体的解读,揭示出汉字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汉字文化知识的普及和传播。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本书的出版吸收了新的学术成果,是对汉字形体及意义演变的一次系统梳理,也为汉字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有利于汉字研究工作的推进。
五、帮助学生正确快速掌握汉字,提高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形象生动地揭示汉字的形体与构造规律,适合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各界读者,能让读者在学习汉字时不但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了汉字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是学生学习汉字或教师进行汉字教学的有益参考。此外,本书可以为美术设计者和广告设计者提供素材,丰富设计内涵。
内容提要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是一部讲解汉字来源与构字方法的古代汉语工具书。初版以来,作者在此基础上吸收古文字学研究的新成果等大幅度修订重编,优选更换了大部分古文字字形,补充了许多新内容,编成《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出版。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收字头4438个,以通行规范字为字头,加注拼音、笔画、部首等信息,附列对应的繁体字、异体字、传统旧字形、我国台湾地区“正体字字形”等。为字源分析的需要,本书按时代次序形象直观地列出甲骨文、金文、诅楚文、简帛文、古陶文、古玺文、石刻、籀文、古文、小篆、隶书等多种字形。释义精当而又有侧重,除了从汉字的本义、引申义角度对汉字进行解释外,还对其来源及造字方法、简化方法、正体字与异体字的关系、新旧字形及海峡两岸的字形差异等做了分析,帮助读者详细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
为了增加读者的汉字、汉语文化知识,给阅读本书提供方便,《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正文后还附有《新旧字形对照表》 《汉字生僻部件读音表》《语言文字名词术语简释》《古文字出处年代表》。
目录
前言 1
凡例 3
字头笔画索引 7
字头音节索引 28
正文 1-589附录
新旧字形对照表 590
汉字生僻部件读音表 591
语言文字名词术语简释 592
古文字出处年代表 598
补白插图
小屯南地甲骨 93
春平相邦葛得鼎 117
大盂鼎铭文 171
新泰田齐陶文 234
鄂君启舟节 293
齐国货币 307
北大秦简 400
秦封泥 440
作者介绍
魏励,商务印书馆编审。中国文字学会理事。著作主要有:
1.《常用汉字源流字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2.《甲金篆隶字典》(第1作者)商务印书馆2013年
3.《中华大字典》(主编)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年
4.《海峡两岸汉字对照表》 商务印书馆2015年
5.《汉字规范字典》(主编) 商务印书馆2016年
文摘
序言
我曾尝试对比阅读过其他几本类似的字源词典,但常常发现它们在解释某些特定字形演变时,观点略显单薄或存在争议。然而,这本《常用汉字源流字典》在收录和分析上展现出了令人信服的广度和深度。它似乎参考了不同学派的主流观点,并在必要时进行了审慎的说明和权衡,而不是武断地下结论。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这本书的权威性大大增强。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一些常用却容易被误解的字义源头的考证,它揭示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用法背后隐藏的深层文化逻辑,让人读后豁然开朗,对语言的精确性有了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检索系统是我个人非常欣赏的一点。在查找特定汉字时,我尝试了多种路径,包括按部首、按笔画,甚至尝试了不那么常见的偏旁部首组合,结果都非常精准和高效。很多同类工具书在处理罕见或异体字时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但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全面和细致,提供了非常详尽的参考信息。更难得的是,它不仅仅告诉你这个字“是什么”,更详细地展示了它“从哪里来”以及“到哪里去”的演变轨迹,这种系统性的梳理,对于需要进行严谨学术考证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省去了大量交叉比对的时间。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对文字的演变过程一直抱有浓厚的好奇心。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罗列,而是像在娓娓道来每一个汉字的生命旅程。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穿越时空,亲眼见证那些古老的符号是如何一点点被赋予新的意义,又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与社会变迁相互作用、彼此塑造的。作者在处理那些复杂的音变和形变时,总能用非常直观的例子来辅助说明,哪怕是对古文字学一窍不通的读者,也能大致理解其中的脉络。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对汉字学研究的兴趣,让我对我们日常使用的文字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之心。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是案头的学术参考,更像是我们与古人对话的一座桥梁。我发现,当我遇到一些不太熟悉的古籍或书法作品时,这本书成了我最可靠的向导。它提供的例证非常丰富,不仅有古代文献的引用,还能看到不同朝代书法大家在书写该字时字形的细微变化,这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它将枯燥的字源知识转化成了一种可视化的、可感知的历史体验,真正做到了将学术深度与大众普及完美结合,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对汉字文化有热忱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挺有意思的,拿在手里分量十足,纸质感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摸起来滑腻腻的感觉,而是很有质感的哑光纸张,翻起来的时候有一种厚实感,让人觉得这的确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工具书。封面设计得也挺典雅,配色沉稳,虽然文字内容才是重点,但好的外观确实能让人在使用时心情愉悦,毕竟是经常要翻阅的东西,一个舒服的视觉体验还是很重要的。我特别留意了一下排版,字号大小适中,行距也处理得当,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特别疲劳。而且,这种工具书最怕的就是信息拥挤,但这本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看起来井井有条,即便是初次使用者也能很快找到自己想要查询的那个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