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小学生多功能字典(百科版)(双色版) | ||
| 作者: | 开本: | ||
| YJ: | 29.8 | 页数: | |
| 现价: | 见1;CY=CY部 | 出版时间 | 2015-06 |
| 书号: | 9787500095644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版次: |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
我想谈谈用户体验中一个非常恼火的细节,那就是索引和检索系统的混乱。一本工具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快速检索”,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跳跃。比如,它似乎没有完全遵循标准的汉语拼音顺序进行排列,有时候同一个字根的词汇被分散到不同的区域,或者在同一个拼音下,词条的排列顺序也显得毫无章法,不是按笔画,也不是按常用程度。我不得不花费比正常时间多两三倍的时间去定位一个词。即便是查阅“百科”部分的内容,目录的层级结构也做得非常扁平化和模糊,让人根本无法通过目录快速锁定感兴趣的知识模块。这种设计上的缺陷,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独立查找资料的积极性,因为每一次尝试都变成了一场令人沮丧的寻宝游戏,最终他们还是会选择直接问我,而不是去和这本“工具书”搏斗。
评分关于这本工具书的耐用性和物理质量,我必须提出强烈的批评。首先,装订工艺粗糙得让人心疼。仅仅是孩子第一周正常翻阅使用,书脊就已经开始松动了,有些页码已经出现脱落的迹象,特别是那些需要频繁查询的动词和名词部分。其次,纸张质量实在太差了,不仅手感粗糙,而且在阳光下看,能明显感觉到透光严重,如果孩子在比较暗的环境下使用,眼睛很容易疲劳,这对于保护视力至关重要的学龄儿童来说,简直是安全隐患。我本指望这本字典能伴随孩子度过好几年小学阶段的学习,现在看来,它可能连一个学期都撑不过去,就需要被丢弃或重新修补。如此低劣的制作水平,完全不匹配它所宣传的“新华字典”的品牌效应和工具书的应有价值,简直是对消费者金钱的不尊重。
评分作为一本号称是“教辅书”的工具书,它在与现有小学教材的衔接性上做得非常不到位。我们学校的语文课本正在使用的那些新词汇、新成语,在这本书里要么找不到,要么释义过时、不准确。例如,最近课本里引入的几个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词汇,这本书里竟然都没有收录,这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疏漏。更别提它与新课标要求的素养教育方向的结合了,完全看不到对词语在语境中的实际应用、文化背景的渗透,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一本好的字典,应该能够引导孩子理解汉字的演变和文化的传承,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本孤立的、脱离了当前教育实际的“库存老书”,家长买了它,还得花额外的时间去补充教材上有的而它没有的内容,这无疑增加了教辅的负担,而不是减轻了负担。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灾难。打开第一页我就差点被那密密麻麻的文字给“吞噬”了。字号设置得非常小,而且行距紧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仿佛作者是用尽了洪荒之力想把所有的信息都塞进有限的篇幅里。对于我们家刚开始识字的孩子来说,这简直不是学习工具,而是挑战视力的“酷刑”。更要命的是,即便是号称的“双色版”,那颜色对比度也低得可怜,黑白灰混杂在一起,重点和次重点根本分不出来,查找一个词汇的体验就像在迷宫里摸索。封面设计倒是挺鲜艳,可一旦进入内页,那种陈旧的印刷质量和廉价的纸张手感,让人对它作为一本“百科”工具书的权威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我期待的是清晰、易读、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视觉体验,而不是这种像上个世纪老旧电话黄页一样的排版,这极大地影响了日常使用的便利性。
评分我本来是冲着“多功能”和“百科”的噱头来的,希望能找到一本能涵盖基础词汇、常见常识的综合性用书。然而,实际翻阅下来,内容深度远没有达到预期,更像是对基础知识的简单罗列,缺乏足够的拓展和解释。比如,在解释一些科学概念时,语言过于晦涩,用词仿佛是给中学生准备的,完全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多词条的释义非常简略,比如查到一个生字,给出的解释就像是照着另一个更难的词典抄下来的,孩子看完后一头雾水,我这个成年人也得重新查阅其他资料才能真正理解。这种“挂羊头卖狗肉”式的写作手法,让人感觉编辑在凑字数,而不是在真正为小读者构建知识体系。如果只是收录基础词汇,为什么不做得更精炼、更贴合教学大纲呢?这种不上不下的尴尬定位,使得它在任何一个功能上都显得力不从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