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寻味老北京
定价:39.00元
作者:杨良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2001271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书中所集竹枝词作者不乏王士祯、高士奇、孔尚任、郝懿行、张之洞、沈家本、夏孙桐等大名家,涉及的饮食内容也涉及不同的节日时令,是今日发掘北京饮食文化的重要资料。
内容提要
本书从元、明、清三代以及部分民国时期留存的《竹枝词》中辑选了吟咏北京地区饮食的作品三百三十余首。这些诗作是北京作为首都后逐渐发展形成的特色饮食文化的忠实记录,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本书所收诗作基本涉及一年中全部的传统节日,是研究北京年节饮食习俗的重要依据。另外,晚晴至民国的不少诗作还反映了近代以来受西洋文化影响下北京地区饮食文化的变迁。
目录
作者介绍
杨良志,北京出版集团编审,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老北京”研究的大家,在《北京文史》等刊物上发表过大量挖掘北京历史文化的精彩文章,并且主编或策划出版《一岁货声》《口福老北京》等相关经典图书。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觉得,很多关于北京的书,要么太过宏大叙事,要么就流于表面,充其量算是一份旅游攻略。但《寻味老北京》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像是一位娓娓道来的老朋友,用一种非常个人化、非常细腻的方式,带你重新认识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我特别喜欢作者的观察角度,她不会去追逐那些所谓的“网红店”,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那些藏匿在犄角旮旯里,但却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老字号。她写的那些点心,不是冰冷的文字描述,而是充满了故事。比如,她写到一家做炸酱面的老馆子,老板已经八十多岁了,还在坚持亲手拌面。她没有写炸酱面的味道有多么惊艳,而是描绘了老人专注的神情,他拌酱时手上沾染的陈年酱香,以及食客们吃到嘴里那种“就是这个味儿”的满足感。这种“味道”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对一种传承的尊重,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坚持。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陷入沉思,想着自己小时候,或者长辈们口中的那些故事。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家乡、对传统的眷恋,那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宝藏。它不是一本让你看完就丢在一边的书,而是一本会让你反复品味、时不时翻出来回味的宝藏。
评分读完《寻味老北京》这本书,我真的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非常充实的文化洗礼。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用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讲述,而是用一种非常平等、非常亲切的口吻,跟我分享那些关于老北京的秘密。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在她笔下却变得熠熠生辉。比如,她写到一家老字号的糕点铺,不是简单地说“这个点心很好吃”,而是细致地描绘了糕点师傅揉面时的手法,烘烤时飘出的香气,以及顾客们排队时脸上那种期待的表情。她甚至写到了老顾客和老板之间的那种默契,那种不言而喻的熟悉感,仿佛他们之间已经不仅仅是买卖关系,更是多年的老友。这种描写,一下子就拉近了读者和书中的世界。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坐在旁边的客人,看着这一切发生。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食物,更是关于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情感的传承。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老北京”味道,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体验,更是内心深处的一种共鸣。它让我想起很多我曾经忽略的、但却异常珍贵的东西,那种感觉就像是重新拾起了丢失已久的记忆。
评分天呐,我最近真的被一本叫做《寻味老北京》的书彻底俘获了!刚拿到手的时候,我还只是对书名有点好奇,想着大概是介绍一些老北京的餐馆和小吃吧。结果翻开第一页,我就知道自己猜错了,而且是错得离谱!这本书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种流水账式的菜谱或者景点介绍。作者的文笔太妙了,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浓浓的、让人心生向往的老北京味道。她不是直接告诉你“这家店很好吃”,而是通过描绘一个场景,一个瞬间,让你仿佛置身其中,亲身感受那份烟火气。比如,她写到早晨胡同里的豆汁摊,不是简单地描述豆汁的口感,而是写了人们排队时的那种默契,摊主手脚麻利地往碗里倒汁、放咸菜丝、撒胡椒粉,路边老人手里拿着刚买的焦圈,边吃边跟熟人打招呼。那种生活气息,那种人情味,瞬间就把我拉回了那个年代。我甚至能闻到空气里那股淡淡的发酵味和油香,听到四合院里传来的孩童嬉闹声。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挖掘的不仅仅是食物本身,更是隐藏在食物背后的故事、情感和文化。每一道点心、每一碗面,都像是一个信使,带着一段尘封的记忆,一段关于这座城市、关于生活的故事。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老北京的理解,又深刻了几分。它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名字,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温度、有灵魂的存在。
评分最近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非《寻味老北京》莫属了。它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张精心绘制的、充满人情味的地图,指引我深入探索这座古老城市的脉络。我特别喜欢作者的叙事方式,她不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用一种朴实而又充满力量的文字,将我带入那些久远的故事中。比如,她写到某个胡同里的一个饺子馆,老板娘每天都要亲自去菜市场挑选最新鲜的食材,然后一点一点地包饺子。她没有去夸大饺子的味道有多么极致,而是写了老板娘在包饺子时哼唱的小曲,写了食客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天的热闹景象。那种温馨的画面,那种淳朴的情感,一下子就打动了我。这本书让我感觉,我不是在阅读,而是在体验,在感受。它让我看到了老北京人那种“慢”的生活态度,那种在平淡中寻找诗意的能力。它让我明白,一座城市的灵魂,往往藏匿在那些最平凡的角落里,藏匿在那些代代相传的味道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北京的理解,又提升了一个维度。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情感的寄托。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以为《寻味老北京》就是一本关于美食的书,但它带给我的惊喜远远不止于此。我感觉自己像是在穿越,在和一位对老北京有着深厚感情的人一起,漫步在那些古老的胡同深处。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她能把最平凡的场景描绘得生动有趣,让我仿佛亲临其境。比如,她写到在某个胡同里遇到一家卖糖葫芦的老奶奶,不是简单地描述糖葫芦的样子,而是写了她脸上深深的皱纹,她递过来糖葫芦时手上粗糙的触感,还有她眼中闪烁的、对生活的热爱。那种细节,那种温度,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在街边买糖葫芦的情景,那种甜甜的味道,那种纯真的快乐。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吃”,更是关于“生活”。它展现了老北京人一种独特的生存哲学,一种在平淡日子里寻找乐趣、创造美好的能力。我读到那些关于小酒馆、关于街头卖艺人的段落时,甚至会觉得心头涌上一股莫名的感动。它让我明白,一个城市的魅力,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有多少鲜活的故事,有多少坚守的传统,有多少温暖的人情。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老北京”这个词的含义,它不再是一个历史概念,而是一种活生生的、充满生命力的存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