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福建美食与小吃
定价:33.00元
售价:14.5元,便宜18.5元,折扣43
作者:张建华著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8071974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福建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南国地方特色浓郁,系全国八大菜系之一。闽菜以福州菜、闽南菜为主体,皆以烹制山珍海味见长,并因此而名闻遐迩。福州的名菜佛跳墙有代表性,人称闽菜中的“首席菜”。以烹制佛跳墙为主的福名菜多次受邀在全球大都市现场演示,曾在世界范围内造成轰动效应,引起经久不衰的“佛跳墙热”,中外媒体广为报道,声名卓著、誉满天下。
包括佛跳墙在内的闽菜,被我国有关部门列为珍馔之一,曾招待过西哈努克亲王、里根总统、布什总统、伊丽莎白女王等外国贵宾。
福州人善治糟菜,在用糟方面有独到之处,素有“糟菜宗师”之称。因此,福州糟菜系列堪称一绝,被业内公推为“富特色的地方菜”。其名菜烘糟鸡、烘糟羊、醉糟鸡、糟片鸭、三丝拌糟鸡、淡糟香螺片、糟汁氽海蚌皆为脍炙人口的宴席珍品。
目录
一、福州菜系
福州美食类
1.首席茉佛跳墙
2.非遗荔枝肉
3.达道路牛滑
4.郁达夫与鸡汤氽海蚌
5.鼎日有肉松
6.喜庆大茉太平燕
7.林则徐的芋泥
8.秦始皇也爱吃的鱼丸
9.姚市金肉丸
10.糟系列当家红似火
福州小吃类
1.依土伯捞化
2.王母娘娘做寿也吃线面
3.立夏路旁尝锅边
4.订亲送礼饼
二、闽南菜系
厦门美食类
1.生儿育女吃油饭
2.古镇一一灌口美食系列
……
三、龙岩(客家)菜系
四、其他菜系
五、*菜与养生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没有按照传统的地域划分,而是采取了一种更具叙事性的逻辑。开篇的几章仿佛是一次美食寻根之旅,作者以一种近乎人类学的视角,探讨了福建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形成的决定性影响,这种宏观的背景铺垫为后续具体菜品的介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作者在高潮部分突然切换到了微观层面,详细拆解了一些复杂菜式的制作流程,其逻辑清晰、步骤分明,即便涉及到复杂的传统发酵或长时间炖煮,也能被解释得条理清楚,这对于希望在家尝试制作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注意到,作者对于食材的新鲜度和季节性有着近乎偏执的坚持,这一点在很多快餐化的美食书中是被忽略的。书中穿插的几篇关于传统食材采集和处理的小插曲,更是让读者对“不时不食”的传统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原本对“美食指南”的期待。
评分坦白说,我通常对这类地方特产介绍类的书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内容会比较单薄或过于官方化。然而,这本关于福建美食的书籍彻底颠覆了我的印象。它的叙述方式极其口语化且充满热情,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位资深的老饕在跟你分享他私藏的“吃货地图”。作者的文笔灵动而不失深度,他总能用一些非常生动的比喻来形容食物的味道,比如形容某种海鲜的鲜甜是“海风带着阳光的味道”,这种描述简直是绝妙。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古早味”的那几章,它没有过多使用那些华丽辞藻堆砌,而是真实地记录了那些渐渐消失的街边摊贩和他们的独门秘籍。这种接地气的记录方式,让整本书充满了烟火气,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份真挚的热爱,而不是商业化的包装。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充满人情味的散文集,读完之后,我最大的冲动就是立刻订一张去福建的机票,去寻找那些文字中描绘的真实味道。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完全可以作为一本精美的画册来收藏。每一张照片的布光和构图都经过精心设计,食物的肌理、色彩的对比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效果,特别是那些关于茶点和甜品的特写镜头,那种精致感令人叹为观止。但这本书的魅力远不止于视觉享受,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对“慢生活”的推崇,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用近乎散文的笔调,描述了制作一道传统菜肴所需花费的时间和心力,这无形中传递了一种价值导向——真正的美味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放松和沉思,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对待食物的态度,不再是填饱肚子,而是去体会那份融入其中的时间、情感和地域风情,是一次非常治愈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味蕾的盛宴,装帧精美,封面设计透着浓浓的地域风情,让人一翻开就仿佛身临其境。内页的排版和用色都非常考究,大量的实景照片清晰度极高,色彩饱满,食物的质感跃然纸上,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呈现。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每道小吃时那种近乎苛刻的细节描述,从食材的选择、制作的火候,到最终的口感层次,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比如,在讲述佛跳墙的烹饪过程时,那种对火候的精妙拿捏,对各种山珍海味融合的深刻理解,让一个烹饪新手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匠人精神。阅读过程中,我数次停下来,只是为了仔细端详那些特写镜头,那些油光锃亮的外皮,那些晶莹剔透的汤汁,都让人忍不住吞咽口水。更难得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简单的食谱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道点心背后所承载的家族记忆和地方习俗,让这份美食体验瞬间丰富了起来,从单纯的味觉享受升华到了一种文化探寻,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老实讲,我购买这本书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我对闽菜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基础的几道菜。然而,这本书的广度和细节的丰富性完全让我感到震撼。它不仅仅涵盖了福州、厦门这样的大城市,更有大量篇幅专门用来介绍闽南、闽西等相对偏远地区的特色糕点和小吃,这些内容在其他地方出版物中是极少见的。作者显然是投入了大量时间进行田野调查,那些关于“非遗”小吃的记录,充满了对传承人的敬意和保护这份文化遗产的责任感。比如,书中对一些特定节日才出现的应景食品的描述,不仅展示了其制作方法,还详尽解释了其背后的寓意和仪式感,这种文化深度的挖掘,使得这本书的价值不再局限于厨房,而是上升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我特别赞赏作者对食材来源地标注的严谨性,这体现了专业性和对读者的尊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