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选 曹道衡 人民文学出版社 9787020117185

乐府诗选 曹道衡 人民文学出版社 978702011718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乐府诗
  • 诗歌
  • 古典诗词
  • 曹道衡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诗选
  • 古代文学
  • 汉魏六朝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17185
商品编码:29976536822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乐府诗选
作 者:
出版社:
丛书名: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
出版日期:201801
版  次:
页  数:0
ISBN :9787020117185
定价:56 元 本店价:44.8 元
折扣:【80】 节省:11.2 元
分类:  →  
货号:1734443
图书简介 乐府诗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诗歌类型之一,传说汉代置乐府专门采诗,它本是歌辞,可以配乐演唱,所以除郊庙歌辞之外,乐府诗一般有朗朗上口、清新自然的特点。本书由著名学者曹道衡先生编选注释,经余冠英先生审定,共选编从汉代至南北朝时期乐府诗600余首,基本涵盖了乐府诗的主要代表篇目,主要以时间顺序编排,朝代内又分为郊庙民歌和文人乐府诗,可相对参照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郊庙民歌则按照《乐府诗集》的体例编排,更能了解乐府诗的主要类型结构。全书编排得当,注释尤见功力,释义简洁准确,引用典故明晰易懂,是一本极为优秀的传统文化读物,亦可为专业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曹道衡(1928-2005),江苏苏州人。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第一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副主编,第二版主编,中国文选学研究会会长。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曾任《文史》杂志学术顾问,《文学遗产》编委。", 目   录 (一)汉魏西晋郊庙乐曲及民歌
郊庙歌辞·汉郊祀歌
天地
青阳
日出入
天马
天门
景星
华晔晔
鼓吹曲辞·汉铙歌
朱鹭
战城南
巫山高
有所思
上陵
雉子班
上邪
相和歌辞
公无渡河
江南
东光
薤露
蒿里
鸡鸣
乌生
平陵东
陌上桑
长歌行(三首)
猛虎行
君子行
相逢行
〔附〕长安有狭斜行
塘上行
善哉行
陇西行
步出夏门行
西门行(本辞)
〔附〕西门行(晋乐所奏)
〔附〕生年不满百(古诗)
东门行(本辞)
〔附〕东门行(晋乐所奏)
折杨柳行
饮马长城窟行
上留田行
妇病行
孤儿行
雁门太守行
艳歌何尝行
艳歌行(二首)
白头吟(本辞)
〔附〕白头吟(晋乐所奏)
梁甫吟
怨诗行
满歌行(本辞)
〔附〕满歌行(晋乐所奏)
怨歌行
杂曲歌辞
蜨蝶行
驱车上东门行
伤歌行
悲歌
古咄歌
枯鱼过河泣
冉冉孤生竹
青青陵上柏
迢迢牵牛星
上山采蘼芜
古艳歌
……", 插图和节选
以下是一份关于《乐府诗选》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不涉及您提供的具体书目信息: --- 《汉魏六朝乐府诗选注评》 探寻古今交汇处的民间歌谣与宫廷咏叹 导言:乐府——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活水 乐府,本是中国古代朝廷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能在于采集、整理民间歌谣,并为宫廷燕飨、祭祀、朝会等活动创作乐歌。这种制度化的采集与创作,使得乐府诗具有了极为特殊的地位:它既是记录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的第一手文献,又是文人诗歌艺术革新的重要起点。从汉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质朴之音,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致摹拟与主体精神的融入,乐府诗的发展历程,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典诗歌由“言志”向“言情”转变、由质朴向典雅过渡的缩影。 本《汉魏六朝乐府诗选注评》,旨在为读者精选乐府诗中流传最广、艺术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篇章,力求构建一个既具历史脉络又富文学趣味的选本。我们聚焦于汉代慷慨悲壮的叙事长诗,魏晋时期细腻婉转的拟乐府,以及南北朝时期地方色彩浓郁的民歌遗风,带领读者深入体会这一文学体裁的生命力与多变性。 第一部分:汉乐府——时代的挽歌与现实的镜鉴(秦汉至东汉) 汉乐府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它以高度的写实精神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为后世树立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典范。 一、 战争与徭役的沉重负担: 这一部分收录了大量揭露戍边战争的残酷与徭役的繁重对普通百姓家庭的毁灭性影响的篇章。《孔雀东南飞》与《上邪》虽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乐府歌辞,但其叙事结构与强烈的民间情感,使其与乐府精神一脉相承。我们将重点解析《东门行》中的“存者且偷生,死者将焉避”的绝望,以及《饮马长城窟行》中对远征将士的深切同情。这些诗歌,是汉代社会动荡不安的直接反映,其语言朴素却力量磅礴。 二、 劳动与爱情的颂歌: 乐府诗中不乏对劳动人民生活场景的描绘,以及对纯真爱情的歌颂。如《陌上桑》中罗敷的形象,不仅是汉代女性美的集中体现,更是民间对自由个性的赞美。诗中那份自信、洒脱与不卑不亢的风采,历经千年依然光芒四射。我们还将细致品读那些描绘农事劳作的诗篇,体会古人“男耕女织”生活图景中的朴素美学。 三、 宫廷的奢靡与感伤: 随着帝国晚期的到来,乐府诗也开始触及宫廷的衰败与享乐。《艳歌行》等篇章,以华丽的辞藻反衬出宫廷生活的空虚与生命的短暂,预示着王朝的危机。 第二部分:文人拟乐府的兴盛与转型(魏晋南北朝) 随着汉代乐府制度的衰亡,文人们开始“因其旧题,易其辞句”,创作出大量仿照乐府旧题的“拟乐府”。这一时期的作品,艺术手法更加成熟,主题也逐渐转向个体生命的体悟与文人的自我表达。 一、 建安风骨的雄健与悲凉: 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将汉乐府的慷慨悲歌推向了新的高度。他们的拟乐府充满了对人生易逝的慨叹,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与壮志难酬的愤懑。如曹植的《赠白马王彪》,其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政治失意的抒发,将乐府的叙事传统融入了抒情诗的精致结构之中。 二、 西晋的清逸与山水意趣: 晋代乐府的风格开始转向清雅、闲适。在社会相对安定的大背景下,文人将目光投向自然与个人心境的描摹。部分作品开始融入玄学思想,探讨生命的本真与出世的哲学。 三、 南北的差异与交融: 南朝乐府承袭了齐梁时期注重音律和辞藻的特点,多有宫体诗的影子,但优秀的篇章仍能捕捉到民间歌谣的余韵。北朝的乐府则因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往往带有粗犷、豪迈的边塞色彩,展现出强烈的地域风貌。本选本将特别注意甄别这些带有浓郁地域特征的珍贵遗存。 编注与评析的价值 本选本的价值不仅在于文本的精选,更在于其严谨的注音、详尽的注释和深入的评析。 语境还原: 鉴于乐府诗的语言多为民间口语,夹杂大量地方词汇和古老的语法结构,我们对每一个难解词语和典故都进行了细致的考证,确保读者能准确理解其时代背景与词义。 诗体辨析: 我们清晰地标示出哪些是古代乐府旧题遗存,哪些是文人拟作,并分析了模仿与创新的关系。 艺术赏析: 评析部分着重阐释乐府诗的叙事技巧、赋比兴的运用、叠词的音乐美感,以及不同时期乐府精神面貌的演变,帮助读者构建起对这一文学史阶段的整体认知。 通过阅读这些来自田间地头、古战场和贵族庭院的歌谣与诗篇,读者将能更深切地体会到“诗言志,歌咏言”的古老传统是如何在汉魏六朝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中,孕育出中国古典诗歌最丰富、最动人的篇章之一。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表达,它散发出的那种低调而内敛的古典气质,让人在触摸它的瞬间就感受到了对文本的尊重。我特别留意了校勘和注释的严谨性,可以看出编辑团队是下了大功夫的,几乎没有发现印刷或引文上的疏漏,这在当代出版物中是难能可贵的品质保障。读完这本选集,我感觉自己对“诗歌”二字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它不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组合”,而是包含了社会形态、民间信仰、历史记忆的复杂载体。阅读体验是连贯且富有层次感的,从宏大的时代背景到微小的词汇辨析,作者都为我们铺设好了清晰的路径。这本书我已经推荐给了好几位同样热爱文学的朋友,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我近年来阅读过的最具价值的古典文学普及读物之一,值得反复品读,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共鸣。

评分

坦白讲,我本来对“选本”这类书籍总是抱持着一丝警惕的,生怕选得不够全面,或者解说过于一家之言。然而,这本《乐府诗选》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的排版设计非常现代,留白恰到好处,不会让人感到拥挤或压抑,即使是深夜伴着一盏小灯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最让我赞叹的是它在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之间达到的微妙平衡。对于一些争议较大的篇目,作者的处理显得尤为审慎和客观,既提供了主流的观点,又不失批判性地引入了新的研究视角,这对于一个追求深度阅读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我甚至开始留意到乐府诗在后世诗歌流派中的影响,比如唐诗中的许多边塞诗和田园诗的影子,都能在这部选集中找到源头。它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整个中国古典诗歌史的一扇后门,让人豁然开朗。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啊!我是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入手的,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精美的装帧吸引住了,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也清晰得不得了,每一页都散发着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美感。说实话,我对古代诗歌的了解一直停留在课本上那些耳熟能详的篇章,总觉得有些遥不可及,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巧妙,导读部分写得深入浅出,把乐府诗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娓娓道来,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很快抓住重点,进入那个遥远的时代。比如,初读那些描写民间疾苦、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时,那种直击人心的力量,简直能穿透千年时空,让我深切感受到古人的喜怒哀乐。尤其是那些歌谣体、叙事诗,它们的情感表达是如此的质朴和真挚,不像后世文人诗歌那样需要过多揣摩,读起来有一种直抵心灵的畅快感。这本书不仅是诗歌的汇编,更像是一部生动的古代生活风俗画卷,通过这些流传下来的声音,我仿佛看到了汉魏时期市井的喧嚣、边塞的苍凉和宫廷的哀怨,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

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抱有深厚情感的人,但常常苦于找不到能真正“接地气”的入门读物。这本书恰好弥补了我的这个需求。它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和,没有那些故作高深的术语和晦涩的论断,而是像一位博学的朋友在旁边轻轻为你讲解,让你如沐春风。我最喜欢的部分是那些关于乐府诗“变奏”的讨论,比如同一主题在不同时代如何被赋予新的生命力。这种动态的视角,使得乐府诗不再是历史的陈迹,而是活生生的、可以对话的对象。每次翻开,都会有新的感悟,有时候是清晨被其中一段的豪迈所振奋,有时候是傍晚被一首的婉转所抚慰。它成功地做到了“雅俗共赏”,既能满足文学研究者的需求,也能让像我这样只是想安静享受诗歌之美的普通读者,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评分

这本书的选篇可谓是别具匠心,它不像一些选本那样只挑那些“名家名作”来凑数,而是真正挖掘了乐府诗那种源于民间的、鲜活的生命力。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些诗歌的“生命力”是何等顽强。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注释和赏析上的用心,那些看似不经意的词语解释,往往能点亮整个诗句的意境。很多篇章的背景介绍非常到位,让人明白一首诗的诞生往往与特定的历史事件或风俗祭祀相关联,这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厚度。我记得有一篇关于战争的诗歌,读来令人心酸落泪,文字简练却蕴含了巨大的悲怆,对比现代文学的冗长叙事,这种凝练之美实在令人叹服。我常常读完一首,会合上书本,在脑海里慢慢咀嚼那种韵律和意象,感觉自己的审美情趣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不再是浮光掠影地“看诗”,而是真正沉浸其中去“听”古人歌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