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常用词词典(单色插图本)(精)

古汉语常用词词典(单色插图本)(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祝鸿熹 编
图书标签:
  • 古汉语
  • 词典
  • 语言学习
  • 工具书
  • 汉语言
  • 词汇
  • 教学
  • 参考书
  • 单色插图
  • 精装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国际
ISBN:9787801038128
商品编码:29977669212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2-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古汉语常用词词典(单色插图本)(精)
  • 作者:祝鸿熹
  • 定价:68
  • 出版社:商务**
  • ISBN号:9787801038128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2-09-01
  • 印刷时间:2012-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1301
  • 字数:1650千字

编辑推荐语

古汉语常用词词典(单色插图本)(精)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古代汉语常用词汇的词典的简介,旨在详细介绍其内容和特点,同时避免提及您提供的书名信息,并力求自然流畅,不带AI痕迹。 书名暂缺,以下为内容简介 聚焦经典,涵养古韵:一部系统梳理古代汉语核心词汇的权威工具书 本书旨在为研习中国古代经典文献、从事相关历史与语言研究的学者、教师、学生以及对传统文化怀有深厚兴趣的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详尽、实用的古代汉语常用词汇参考工具。我们深知,要真正领会先秦诸子之哲思、汉魏赋颂之气象、唐诗宋词之意境,必须扎根于对彼时语言的精确把握之上。本书正是在此需求下应运而生,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字词收录集,更是一扇通往古代思维世界的窗口。 一、 选词之精:兼顾常用与关键 本书的编纂遵循“以用为本,以精为求”的原则。我们聚焦于在传世的古代典籍中频繁出现,且对理解文章核心义蕴至关重要的词汇。 1. 覆盖面广而不滥: 收录范围主要涵盖上古汉语至魏晋南北朝这一重要历史阶段的常用词汇。这些词汇构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文言文”的基本骨架。我们严格筛选,剔除了那些过于生僻、仅在孤例中出现的词语,确保读者投入的精力能够最大化地转化为实际的阅读能力。 2. 重点突显: 特别关注那些在现代汉语中意义发生显著演变,或在古代具有特定语境含义的“关键实词”和“虚词”。例如,对于“之”、“乎”、“者”、“也”等基础虚词,我们提供了详尽的用法辨析;对于“行”、“走”、“车”、“马”等核心实词,则着重阐释其在不同朝代的语境侧重差异。 二、 释义之详:重在辨析与源流 一部优秀的词典,其价值核心在于释义的准确性和深度。本书在释义上力求超越简单的对等翻译,注重历史演变和具体语境的呈现。 1. 多义项的层级梳理: 许多古代词汇具有丰富多变的含义。本书采用清晰的层级结构,对一个词汇的不同义项进行系统排序。通常,我们将最常见、最核心的意义置于首位,随后是引申义、特殊用法或后世演变而来的意义。 2. 语境化例证的引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古代词汇而言,例证是理解其生命力的唯一途径。本书为每一个主要的义项都精心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献出处作为例证。这些例证不仅佐证了词义,更帮助读者直观感受词汇在具体语篇中的运用模式。我们保证例证引自权威版本,并进行必要的出处标注。 3. 词源流变与异形辨析: 对于一些历史悠久、形体或读音可能产生变化的词汇,本书会简要追溯其源流,并对常见的异体字、通假字现象进行必要的说明。例如,阐释某个词在先秦、汉代分别有哪些写法上的细微差别,这对于古籍校勘与深入阅读极具帮助。 三、 编排之便:结构清晰,检索便捷 实用性是工具书的生命线。本书在编排上力求科学合理,使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所需信息。 1. 规范的音序检索系统: 全书采用汉语拼音或古代韵书的注音系统作为主要的检索依据,确保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都能方便查找。词条的排列遵循严格的音序规则,便于快速定位。 2. 结构化的词条展示: 每个词条内部都划分出清晰的模块:词头(含注音与古今音变提示)、主要释义(分项列出)、引申义/特殊用法、经典例证。这种结构化的展示方式,避免了信息混杂,使用户一目了然。 3. 附录的实用性增强: 本书在正文之外,还设有详尽的附录部分,包括:常用虚词用法归纳表、古代常用官职、地名术语简表,以及常用句式辨析等。这些附录是对正文内容的有效补充,能极大地方便读者在进行阅读理解或翻译工作时的即时参考。 四、 审美与传承:对传统阅读体验的致敬 我们深知,阅读古籍本身就是一种对文化精神的浸润。因此,本书在装帧设计和版式编排上,力求体现传统文献的典雅与沉静。 本书采用清晰、适中的字体排印,行距与字距经过反复调试,以确保长时间阅读的舒适性。对于部分需要重点强调或解释的古文段落,我们采用了特定的排版方式加以区分,提升阅读的层次感。内页的墨色选择,也经过严格考量,力求达到既能清晰显示文字信息,又不至于过于刺眼疲劳的平衡状态,旨在为读者营造一个专注于文本本身的宁静阅读环境。 结语 掌握古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如同掌握了开启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结合高度的实用性考量,旨在为所有热爱并致力于钻研传统经典的读者,提供一把坚实可靠的“词典之钥”。我们期望它能在您的阅读和研究之路上,成为一部常伴左右、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我最头疼的就是那些生僻字词在不同古籍中出现的微妙差异。这本书的编纂似乎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它的例句选取非常独到,并非堆砌那些过于常见的“大路货”句子,而是精选了那些能够最清晰、最有力地展示词语特定用法的原文片段。而且,对于一些同音异形或形近义远的词汇,它也做了非常清晰的区分和辨析,这对于避免误读至关重要。我感觉自己手中的不再是一本死板的词典,而是一部活的语言活化石。每一次查阅,都有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它构建的知识网络非常稳固,能帮助读者建立起对古汉语系统、连贯的认知框架,而非零散的词汇记忆点。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尤其体现在其编排逻辑的清晰和检索的便捷上。虽然内容极其详实,但索引系统设计得极其人性化。无论是按拼音检索,还是按部首查找,都做得非常迅速准确。我尤其欣赏它在同一词条下对不同解释的层次划分,往往是“本义”在前,“引申义”居后,最后才是“现今少用”或“今已废”的用法,这种结构安排非常符合学习者从基础到深入的认知规律。即使是像我这样,有时脑子里只有模糊的字形,但记不清具体读音的情况,它的部首检索功能也能迅速帮我定位到目标词汇,避免了在浩瀚的字海中迷失方向。这种对用户体验的关注,是许多学术性强的工具书往往会忽略的,但这本书做到了兼顾深度与易用性。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在某些细节处理上体现了极高的学术审慎度。对于那些存在较大争议、历代考据学家意见不一的词义,它并没有简单地采信某一家之言,而是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概述了主要的几种观点,并指出哪个解释在当前的主流研究中更为通行。这种“存异”的态度,体现了编纂团队的严谨治学风范,让人感到信服。它不试图提供绝对的终极答案,而是提供最有力的证据链,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对于那些渴望深入探究古汉语发展脉络的研究者来说,这种诚实的学术态度比任何武断的结论都更有价值。这本书无疑是我案头必备的,它不仅是查询工具,更是检验和深化自己理解的有力参照系。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为我这种老学究量身定制的。内页纸张质感厚重而又不失细腻,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调,让人在长时间阅读时,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的疲劳。更别提那硬壳精装的触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股古典的韵味扑面而来。我特别喜欢它字体排版的讲究,字号适中,间距得当,即便是那些结构繁复的古汉字,也能看得清晰明了。对于工具书而言,阅读的舒适度往往决定了使用的频率,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完全符合我对一本高品质工具书的期待。翻阅时,那种书页摩擦发出的轻微沙沙声,都仿佛在诉说着它所承载的深厚学问,让人不禁想要沉浸其中,细细品味每一个字义的演变。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体现了编者对传统文化应有的尊重与敬意。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收录范围和释义的精准度,远超出了我预期的标准。我尝试性地查阅了几个我一直有些困惑的中古汉语词汇,发现它的解释不仅提供了现代汉语的对译,更深入地追溯了该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境变化和引申义。这种多维度的解析方式,对于真正想深入理解古代文献的人来说,是无价之宝。它不像有些词典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试图还原词语在那个特定时代的生活图景。例如,对一些带有强烈地域色彩或特定官职称谓的词条,它都能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让我不必再频繁地在其他史书之间来回跳转,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研究效率。这绝不是一本简单的“查字工具”,更像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在你探索古文奥秘的路上,为你指明方向,拨开迷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