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集箋注 [宋]李清照 上海古籍出版社 9787532584741

李清照集箋注 [宋]李清照 上海古籍出版社 978753258474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李清照
  • 宋代文学
  • 古籍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笺注
  • 女性文学
  • 文学史
  • 中国古典文学
  • 诗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4741
商品编码:29978065484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李清照集箋注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
版  次:
页  数:0
ISBN :9787532584741
定价:98 元 本店价:78.4 元
折扣:【80】 节省:19.6 元
分类:  →  
货号:1717263
图书简介 徐培均先生重辑李清照诗、词、文,其中词作用罕见的明《汲古阁未刊词》本作底本,校以罕见的清汪玢、劳权手校本和清沈瑾钞本等,同时对作品尽可能作了考证编年,辨析原委。", 作者简介 目   录 插图和节选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宋代词人及其流派探微 导言: 在中国浩瀚的古典文学星空中,宋代无疑是一颗璀璨的巨星。它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宋词,作为这一时期的标志性文学体裁,以其婉约与豪放并济的风格,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文人情怀与审美旨趣。本册图书旨在深入剖析宋代词坛的群星璀璨,特别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不朽声名的词人及其所开创的文学流派,为读者构建一个立体、详尽的宋代词学图景。 第一部分:宋代文学的时代背景与词体的兴起 宋代是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的时代,其文化繁荣与文人地位的提升为词体的成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本部分将首先梳理北宋与南宋在社会结构、思想观念上的主要变化,探讨这些宏大背景如何渗透并影响到文人的情感表达与艺术创作。词作为一种“艳科”的音乐文学形式,如何逐渐摆脱酒宴歌唱的附属地位,转变为独立的、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体裁,是本部分探讨的重点。我们将考察词体从晚唐五代到北宋初期的演变轨迹,分析晏殊、欧阳修等早期大家如何奠定“以诗为词”的审美基调,拓宽词的表现领域。 第二部分:北宋前期:婉约词派的奠基与发展 北宋前期,词坛的主流风格倾向于细腻、含蓄、抒情,这便是后世所称的婉约词派的早期形态。柳永是这一时期的关键人物。他以其大量创作的长调慢词,贴近市井生活,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以及离愁别绪,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题材内容。本章将细致解读柳永词中对都市生活场景的描摹以及对女性情感的共鸣,分析其对后世城市文学的影响。 紧接着,我们将探讨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士大夫词风。他们将词的创作提升到了抒发个人情志和哲理思考的高度,风格趋于典雅冲和,语言精炼,注重音律和谐,为宋词确立了高雅的审美标准。本部分会选取代表性作品进行细致的词律分析和意境阐释,探讨他们如何将儒家的中和之美融入到感性的抒情表达之中。 第三部分:北宋中期:苏轼的豪放革新与对词体的拓展 苏轼(苏东坡)的出现,标志着宋词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他以其博大的胸襟、深厚的学养和革新的精神,提倡“以诗为词”,主张词应能“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本部分将集中研究苏轼如何将哲学思考、历史咏怀、自然景观的描摹引入到词的创作中,彻底打破了婉约词在题材和风格上的藩篱。我们将分析“大江东去”式的雄浑气象如何在新词体中得以确立,以及他如何影响了辛弃疾等后辈词人。 第四部分:并峙的两峰:婉约与豪放的巅峰对决 在苏轼开创豪放词风的同时,以秦观、周邦彦为代表的词人则将婉约词推向了艺术的极致。 周邦彦是“集大成者”,他精通音律,被誉为“词中圣手”。本章将重点分析周邦彦对词的格律、句法、用典的精微处理,其词作之精巧细密,将音乐性和文学性结合得天衣无缝,对宋代以后词的规范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观则以其“一洗妩媚, 变而为之清俊”的风格独树一帜。他的词作情思深婉,意境清远,常常在写景中寄寓人生慨叹。本部分会比较周邦彦与秦观在处理相同情感主题时的手法差异,以展现婉约词内部的丰富性。 第五部分:南渡与词风的再塑:爱国情怀与沉郁顿挫 靖康之变后,南宋的建立使词坛的基调发生了深刻变化。家国之痛、故土难归的悲怆感,成为这一时期词作的主旋律。 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和后继者。本部分将深入探讨辛弃疾在词中融合“忠君爱国”思想、纵横捭阖的军事谋略以及对恢复中原的渴望。我们将分析他如何运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创造出“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般激昂悲壮的艺术感染力,并探讨他与苏轼豪放词风的继承与差异。 与辛弃疾并驾齐驱的,是姜夔。姜夔是词坛上极少数兼具极高音乐造诣和文化修养的词人。他开创了“词外之意”的境界,其词风清雅脱俗,格调高远,注重白描和意境的营造,对后世的格调派影响巨大。我们将研习姜夔对宋代清雅之美的极致追求。 第六部分:南宋后期的词坛余韵 南宋后期,词坛的创作趋于多元化,既有对前辈风格的继承,也有新的探索。文天祥的词作承载着强烈的民族气节和历史使命感,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是乱世中词人精神的集中体现。此外,词坛在市井歌谣的影响下,也出现了更贴近口语、更富生活气息的作品。 结语: 通过对宋代主要词人和流派的系统梳理与深入剖析,本书旨在全面展现宋词在艺术形式、题材内容和审美追求上所达到的高度。宋词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瑰宝,更是研究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社会变迁和审美趣味变迁的珍贵文本。本书致力于提供一个清晰、富有洞察力的视角,带领读者穿越千年时光,体会宋词永恒的艺术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出版信息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惊喜中带着一丝审慎的期待。毕竟,李清照的作品流传至今,已经有太多不同的版本和解读,如何在这浩如烟海的学术成果中脱颖而出,提供更具价值的“笺注”,是衡量一本宋代诗文集质量的关键。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名头本身就是一种质量保证,他们一向以严谨的考据和精良的装帧著称。我猜想,这本《笺注》定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出了新的辨析和梳理,也许对一些争议性的词句给出了新的考证意见,或者在时代背景、典故出处上做了更细致的补白。对于一个渴望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学术深度是极其宝贵的。我非常好奇,那些看似寻常的字眼背后,隐藏着词人怎样不为人知的愁绪与欢愉,而详尽的笺注,正是解开这些密码的钥匙。

评分

对于我这样的古典文学爱好者而言,一本好的古籍版本,其重要性不亚于内容本身。好的排版和装帧,能极大地提升阅读的沉浸感和愉悦度。我期待这本《李清照集笺注》在视觉上就能给人带来一种穿越时空的美学享受。想象一下,泛黄的纸张质感,清晰易辨的宋体印刷,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温润的台灯,慢慢展开书页,仿佛能闻到墨香和旧纸张特有的年代气息。这不仅仅是学习和研究的工具,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那种将宋代文化的精髓小心翼翼地以现代工艺保存下来的感觉,让人对出版方心生敬意。每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一种平静和对美的坚守,这在充斥着快餐文化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

这套精心编纂的词集,无疑是为那些想真正“走进”李清照的人准备的。它所提供的知识密度,远非一般普及读物可比。我希望通过研读这些详实的笺注,能够系统地梳理出李清照一生中不同阶段的创作主题变化,以及她对传统词学理论的具体贡献。比如,她对“别是一家”的坚持,对用语的锤炼,对音律的把控,这些都需要专业的注解来层层剥开迷雾。读完这本书,我期望自己对“婉约”二字的理解能更加立体和深刻,不再停留在肤浅的“闺怨”层面,而是能洞察到她那份超越时代的独立女性视角和深厚学养。这不仅是一次文学阅读,更像是一场与宋代文化高地的深度考古之旅,每一次挖掘,都可能带来新的发现和感悟。

评分

捧读这本宋词精粹,我感受到的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场与古人的深度对话。李清照的词,总是能以最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最细腻的情感波澜。从早期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 রোধ L 羞”的天真烂漫,到后期国破家亡后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怆无依,这中间的情感跨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将这份跨越时空的对话搭建得坚实而清晰。笺注的作用绝不仅仅是解释生僻字,更重要的是,它像是导游一样,为我们指引出词人创作时的心境轨迹和所处的具体环境。少了这些旁白和注解,我们读到的可能只是优美的文字堆砌;有了它们,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些文字是如何从一位伟大女性的心头血泪中凝结而成的,从而让阅读体验上升到了精神共鸣的层面。

评分

这本宋代的诗集,光是书名就带着一种典雅的书卷气,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细品。光是能把李清照这位“千古第一才女”的全部作品汇集一册,并且还有详尽的笺注,就足以让喜爱宋词、研究古代文学的人欣喜若狂。拿到手里,首先感受到的就是那种厚重感,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流行读物,而是沉甸甸的历史分量。装帧设计想必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古朴中透着精致,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对书中的内容充满敬意。我尤其期待那些传世名篇在笺注的对照下,能呈现出不同以往的韵味和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阅读过程中,我希望能跟着注释的指引,一步步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理解她字里行间那些婉约与豪放交织的复杂情愫。这样的整理和考订,无疑是对中国古典文学宝库的一大贡献,让后人能够更清晰、更准确地感受宋代婉约词的巅峰魅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