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乐府笺 [宋]苏轼 上海古籍出版社 9787532585557

东坡乐府笺 [宋]苏轼 上海古籍出版社 978753258555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苏轼
  • 东坡乐府
  • 宋代文学
  • 古籍
  • 诗词
  • 文学
  • 宋诗
  • 古诗词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中国古典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5557
商品编码:29978079662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东坡乐府笺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
版  次:
页  数:0
ISBN :9787532585557
定价:55 元 本店价:44 元
折扣:【80】 节省:11 元
分类:  →  
货号:1717274
图书简介 本书由清代著名学者朱孝臧编年,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笺释,是当今研读苏词不可或缺的文本。书首汇集《东坡先生墓志铭》、东坡词评等苏轼研究相关材料。苏词本身之优美精彩固不必说,朱、龙二位考证翔实,注解精到。此书据商务印书馆1958年线装排印本标点整理,书末附篇名索引,便于读者检索。", 作者简介 目   录 插图和节选
《宋词流派研究:苏辛词风的流变与影响》 本书深入探讨了宋代词坛两大巨擘——苏轼与辛弃疾在词风上的演变及其对后世词坛产生的深远影响。全书以严谨的学术视角,结合丰富的文献考证,勾勒出宋词由婉约向豪放转变的历史脉络,并细致剖析了苏轼“以诗为词”的开创性贡献,以及辛弃疾集大成的集大成地位。 第一章:宋词的时代背景与早期流派。本章首先回顾了宋代文人政治生活与社会思潮的变迁,这是理解宋词风格转折的关键前提。从晚唐五代“花间派”的精致柔靡,到北宋初期柳永、晏殊等“婉约派”的成熟,作者梳理了早期词风的特点,强调了词作为“艳科”的初始定位。重点分析了以婉约为核心的审美趣味,以及这种风格在特定历史时期所承载的文化意义。通过对早期词人的代表作进行细致解读,确立了苏轼之前词坛的整体风貌,为后续豪放词派的兴起奠定对比基础。 第二章:苏轼的词风革新与“以诗为词”的实践。本章聚焦于苏轼在词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作者认为,苏轼并非简单地将诗歌的题材和意境引入词中,而是进行了一场深刻的文体观念革命。他主张扩大词的表现范围,使其能够容纳哲理思辨、历史咏叹、民间风俗乃至日常琐事。本章通过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名篇的深度剖析,阐释了“以诗为词”的具体表现形式:用语的雄阔、句式的参差、意境的开阔。特别指出苏轼如何成功地将个体生命体验与宏大历史叙事熔于一炉,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词的文学品格与思想深度。同时,也探讨了苏轼词风在当时受到的争议,以及这种争议本身所折射出的词坛内部的观念冲突。 第三章:辛弃疾的集大成与豪放境界的拓展。如果说苏轼是开创者,那么辛弃疾便是将豪放词风推向极致的集大成者。本章详细考察了辛弃疾如何继承苏轼的衣钵,并在此基础上融入其强烈的爱国情怀、军事谋略以及饱经沧桑的人生感悟。研究表明,辛弃疾在题材上更具广度和深度,其词作中充斥着对山河破碎的愤慨、对恢复中原的渴望,以及对个人抱负无法施展的悲愤。本章细致比对了苏、辛二家在具体艺术手法上的异同。例如,辛弃疾在铺叙、用典、句法变化上更为大胆和密集,语言风格更加沉郁顿挫,尤其擅长运用典故和比喻来表达复杂的政治情绪。通过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作的解读,论证了辛弃疾如何将“豪放”这一美学范畴,拓展至悲壮、沉郁乃至冷峻的多个层面。 第四章:苏辛词风对后世的影响与流派分化。本章考察了苏轼和辛弃疾对南宋乃至元、明、清词坛的持续影响。分析了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的“中兴派”在婉约领域对苏轼思想的间接吸收(如关注自然与哲理的融合),以及后世词人如何直接效仿豪放一脉。重点讨论了元代词坛的衰落与转折,以及明清时期对苏辛词的评述与推崇,如对苏轼“天然去雕饰”的赞赏和对辛弃疾“沉郁顿挫”的继承。通过比较不同时期词人的选择性继承,揭示了豪放词风如何在不同历史语境下被重新诠释和运用,最终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美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章:艺术手法比较研究:语言、意境与结构。本章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系统地对比了苏轼和辛弃疾在词作中的具体艺术技巧。在语言运用上,探讨了苏轼的平易自然与辛弃疾的古奥奇崛;在意境营造上,分析了苏轼的旷远高妙与辛弃疾的沉雄悲慨;在结构处理上,考察了二人如何打破传统词体的束缚,以适应其宏大主题的表达需求。本章力求通过具体的文本细读,量化和辨析“豪放”美学在两位巨匠手中的不同实现路径。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清晰、深入的理解宋词发展轨迹的框架,尤其侧重于苏轼和辛弃疾如何以其卓越的艺术实践,重塑了词体的文学地位,使其从“艳科”一跃成为能够承载深刻人生体验和家国情怀的主流文学体裁。全书不仅是文学史梳理,更是对中国士人精神世界在特定历史时期如何通过艺术形式得到表达的深刻洞察。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搬了新家,特意为我的书房添置了一些经典名著,这本书无疑是其中最亮眼的一本。它的装帧设计,那种既符合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审美的平衡感,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苏轼的“全貌”有了更立体的认识。以往我可能更多地关注他的政治生涯或某几首著名的词,但通过这本书的系统梳理,我能更深层次地理解他如何在逆境中保持那份超然物外的旷达。每一次被生活的琐事困扰时,我都会随机翻开一页,读上几句,那份来自千年之外的智慧和豁达,总能如同清泉般洗涤我的心灵,让人重新找回面对生活的勇气与从容。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我深知一本好的古籍整理本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准确和权威。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招牌摆在那里,自然让人信赖。这本书的笺注部分,我特意翻阅了几处争议较大的词作,发现其引用的参考资料和考证过程都非常严谨扎实,没有丝毫马虎。这种对学术严谨性的坚持,使得读者在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也能建立起坚实的知识基础。现在的出版物太多浮躁,追求快速消费,但这本书却沉下心来做学问,让人肃然起敬。它不是一本让你三分钟热度就束之高阁的“网红书”,而是一本值得放在案头,时常翻阅、细细品味的传世之作。

评分

苏轼的词,那真是没得说,一读就让人心头一震,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雅的宋朝,与文豪对饮,共赏江月。我拿起这本书,首先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吸引了,装帧古朴典雅,一看就知道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出品,质量绝对有保证。每一次翻开书页,都能感受到那种历史的沉淀感,那些流传千古的名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重新审视和解读,总能带来不一样的感悟。这不仅仅是一部诗词集,更像是一扇通往苏轼精神世界的窗户,让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一处可以安放灵魂的角落。阅读的过程,就像和一位博学的朋友进行深入的交谈,他会娓娓道来词背后的故事,让你对那些看似平常的字句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共鸣。

评分

我一直痴迷于词的音韵之美,苏轼的词,刚柔并济,既有豪迈奔放的“大江东去”,也有婉约细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本书在呈现这些作品时,显然是经过精心打磨的,排版清晰,用墨讲究,光是看着就觉得是一种享受。我特别欣赏那种将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的编排方式,能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苏轼心路历程的起伏。这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部关于生命体验的百科全书。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那些曾经看不开的事情,在苏轼的笔下,似乎都有了新的解释和出路。这本书的价值,绝非仅仅停留在文学鉴赏层面。

评分

最近在读一些关于宋代文化史的书籍,深感那个时代的文人风骨令人敬佩。苏轼作为其中的翘楚,其作品的魅力是经久不衰的。这本书的编排非常有心思,它不仅仅罗列了诗词,更在细节处下了功夫,比如对一些生僻字的注释和典故的考证,都做得非常到位。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研究者来说,这种细致入微的梳理,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原本可能显得高不可攀的“大文豪”形象变得更加鲜活和亲切。每一次读到他那些豁达开朗的句子,总会觉得自己的胸襟也随之开阔了许多,那些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了。这本书简直是我的“精神补给站”,每当感到迷茫时,翻开它,总能找到一份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