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典藏書係:智囊
定價:32.80元
作者: 馮夢龍
齣版社:吉林齣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齣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54634171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81kg
編輯推薦
全書既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麵的大謀略,也有士卒、漂婦、僕奴、僧道、農夫、畫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奇機智。這些故事匯成瞭中華民族古代智慧的海洋。
n書中涉及的典籍幾乎涵蓋瞭明代以前的正史和大量的筆記、野史,使這部關於智慧和計謀的類書還具有重要的資料價值、校勘價值。書中的一韆多則故事,多數信而有徵,查而有據,真實生動,對我們今天學習曆史,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是十分有益的。應當特彆提及的是書輯《閨智》一部,記敘瞭許多有纔智、有勇謀、有遠見卓識的婦女,這在“女子無纔便是德”的封建時代,使此書具有鮮明的反封建的性質。
n內容提要
《智囊》初編成於明天啓六年(1625),這年馮夢龍已屆天命之年,還正在各地以做館塾先生過活,兼為書商編書以解無米之炊。此時也是奸黨魏忠賢在朝中掌權,提督特務機關東廠,大興,正紅得發紫之際,是中國封建社會比較黑暗的時期之一。馮夢龍編纂這部政治色彩極濃,並且許多篇章直斥閹黨掌權之弊的類書,不能不令人對馮氏大智大勇的膽識錶示敬佩。
目錄
作者介紹
馮夢龍(1574~1646年),名夢龍,字猶龍,彆署龍子猶,明末長洲人,一生緻力於通俗文學的創作編輯,作品頗豐,其中以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為。《蘇州府誌人物誌》中曾稱馮夢龍先生為“纔情跌宕,詩文麗藻,尤明經學”。
文摘
序言
這本《資治通鑒》真是讓人愛不釋手,它不僅僅是一部史書,更像是一部關於權謀、智慧與人性的百科全書。初讀時,我被它宏大的敘事和錯綜復雜的曆史事件所吸引,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波詭雲譎的時代。司馬光的筆觸細膩而深刻,他對曆史人物的刻畫入木三分,無論是雄纔大略的君主,還是陰險狡詐的權臣,在他的筆下都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歡他對於曆史事件的評述,那種冷靜客觀中透著對世事人情的洞察力,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反思。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能從中汲取到新的感悟,關於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人際關係中保持清醒,如何在逆境中尋找齣路,這些古人的智慧至今仍有巨大的指導意義。它不是那種讀一遍就束之高閣的書,而是需要反復品味,每一次都能帶來新的啓迪。
評分《孫子兵法》這本書給我的震撼是來自其極緻的實用性和戰略高度。初看時,覺得它似乎隻適用於軍事領域,但深入研讀後纔發現,其核心思想完全可以應用於商業競爭、項目管理乃至個人職業規劃。孫武的分析邏輯嚴密得令人敬畏,他對“知己知彼”、“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闡述,簡直是關於信息優勢和心理戰的教科書。我特彆欣賞書中那種對全局的把握能力,它教導我們不能隻盯著眼前的戰術得失,而要從戰略層麵去布局和決策。這本書的語言簡潔有力,沒有絲毫的冗餘,每一個字都像經過精密計算的棋子,為構建整體的勝利藍圖服務。閱讀它,就像是接受瞭一次高強度的思維訓練,讓我的決策過程變得更加審慎和高效。
評分自從讀瞭《道德經》,我的心境仿佛被洗滌瞭一遍,變得更加平和與豁達。老子的文字簡短精煉,卻蘊含著無窮的哲理,讀起來像是在品一壺陳年的老茶,需要慢慢咂摸纔能體會到其中的甘醇。他所闡述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思想,與現代社會的高壓節奏形成瞭鮮明的對比,讓人開始重新審視什麼是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我不再執著於眼前的得失,而是嘗試用一種更宏觀的視角去看待生活中的起起落落。這本書就像一位沉默而智慧的長者,在你迷茫時,用最樸素的語言指引你迴歸本心。它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它改變瞭我處理問題的方式,讓我學會瞭在變化中尋找不變的真理。
評分我最近沉迷於一部名為《紅樓夢》的巨著,曹雪芹的文字功力簡直達到瞭齣神入化的地步。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對封建社會末世貴族生活細緻入微的描摹,每一個場景、每一個人物的對話都充滿瞭生活的氣息和深刻的象徵意義。黛玉的敏感多思、寶釵的圓融周到、寶玉的癡情叛逆,這些形象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中。更令人驚嘆的是作者對人情冷暖的洞察,書中對“情”的探討達到瞭極高的哲學高度。你會在那些詩詞歌賦中感受到極緻的美感,也會在那些傢族的興衰榮辱中體會到世事的無常。每次讀到關鍵情節,我都會忍不住停下來,去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那種被故事完全牽引的感覺,是其他書籍難以給予的。
評分我對古代的詩詞歌賦一直懷有深厚的感情,而《唐詩三百首》無疑是集大成者。這本書幾乎陪伴瞭我度過瞭無數個安靜的夜晚,那些朗朗上口的詩句,無論是邊塞的雄渾,還是閨閣的婉約,都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我喜歡那種反復吟誦的感覺,仿佛能通過文字的韻律,與韆年前的詩人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李白的豪邁、杜甫的沉鬱、王維的禪意,每一種情緒都能在書中找到最完美的錶達。它不僅僅是文學作品,更是一種審美教育,教會瞭我如何去發現日常生活中的美,如何在尋常巷陌中捕捉到詩意。每次翻開,總能發現一些被忽略的細節,那些意象的運用和典故的巧妙,都讓人拍案叫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