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是记录中国先秦历史的一部重要文化典籍。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西周穆王(公元前976—前922年在位)西征犬戎,下至东周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智伯灭亡,前后约五百年的时间跨度。全书共二十一卷,以“国”为单位,分别记录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不同时段的历史、人物、事迹、言论等,以其早出,故学界称之为“***部国别体史书”。以记列国君臣对话为长,突出人物语言,阐明事理。根据不同**的史实,表现出的思想也随所记之人、所记之言不同而各异。其缜密、生动、精炼、真切的笔法,对后世进行文学创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张永祥译注的《国语译注》为《国语》的节译本,在材料的选择取舍上颇费一番踌躇。总体而言,本书取舍的指导原则是史料的历史连贯性、思想性、文学性和教育性,兼顾各国史料之间的整体平衡。
前言
卷一 周语上
卷二 周语中
卷三 周语下
卷四 鲁语上
卷五 鲁语下
卷六 齐语
卷七 晋语一
卷八 晋语二
卷九 晋语三
卷十 晋语四
卷十一 晋语五
卷十二 晋语六
卷十三 晋语七
卷十四 晋语八
卷十五 晋语九
卷十六 郑语
卷十七 楚语上
卷十八 楚语下
卷十九 吴语
卷二十 越语上
卷二十一 越语下
说实话,我拿到这套书的时候,主要还是冲着它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权威性去的,但实际阅读下来,它的可读性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很多经典著作,初读起来总觉得门槛高,晦涩难懂,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不是简单地堆砌原文,而是在关键的段落旁边,用非常现代且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了精准的阐释,就像是有一位博学的老师,在你耳边低声细语地讲解着古人的深意。我发现自己以前很多想不通的典故和哲学思想,通过这些注释,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接触深奥经典的难度,让我能够真正地沉浸到那个时代的思想脉络中去,而不是被生僻的词汇卡住。
评分我特别欣赏它在内容组织上的逻辑性。它不是按照时间顺序简单罗列,而是建立了一种非常清晰的主题脉络,让读者能够系统地理解某一特定主题在古典文化发展中的演变轨迹。这种结构设计对于梳理复杂庞大的文化体系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很多时候,我们读到的只是碎片化的知识点,不成体系,容易遗忘。但这本书通过巧妙的章节划分和内容递进,让那些原本看似松散的文化元素,最终汇聚成一条清晰、有力的思想长河。这种系统性的呈现,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让我不再感到无从下手,而是能带着明确的目标去探索,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发现和整合。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真的体现了一种对传统审美的坚持。那种宋体字,带着宋代雕版印刷特有的那种疏朗和骨感,阅读起来既有韵味又不失清晰度。现在的很多书籍为了追求所谓的“现代感”,字体往往设计得过于圆润或者过于粗大,反而削弱了古籍特有的那种韵味,读起来总觉得少了点“味道”。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成功地在保持古代文本原貌的同时,通过合理的行距和字距处理,确保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我通常都是在深夜,泡上一壶清茶,伴着台灯微黄的光线来阅读,那种感觉,仿佛真的穿越回了古代的文人书房,与古人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体验感极佳。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注释部分做得极为细致入微,这对于我们做资料查阅时简直是太方便了。它不仅仅是提供字面意思的解释,更深入到了文化背景和历史语境的层面。比如某个特定的词汇,它会追溯其最早的出处和历代语义的变化,并且还会附带相关的考据说明,这对于想要进行深入研究的人来说,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我发现自己过去在查阅一些冷僻资料时,需要翻阅好几本工具书才能弄明白的问题,在这本书里几乎都能找到现成的、经过专业筛选和提炼的答案。这套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般的阅读材料,更像是一个高度浓缩的、随时待命的古代文化“数据库”。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又不失典雅的气质,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纸张的质感摸起来非常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白纸,而是带着微微的暖色调,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尤其是封面,那种古朴的字体排版,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一拿在手就忍不住想翻开探究一番。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书脊的烫金工艺,虽然低调,但在光线下却能折射出低调的奢华,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每次把它放在书架上,都觉得自己品味都提升了不少,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流行读物,更像是一个可以长久陪伴、时常翻阅的知己。内页的印刷清晰度也是没得挑,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古文原文,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对于我们这些喜欢钻研文本的读者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足见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