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國著名哲學傢,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錶之一。
孫周興,現任同濟大學哲學係教授,人文學院院長,《同濟大學學報》主編等。主編《海德格爾選集》被評為1997年中國十大好書。
《什麼叫思想?》是馬丁•海德格爾1951-1952年間所做的兩個講座。第一個講座展開為對作為西方形而上學之“完成”的尼采之基本立場的爭辯。第二個講座包含著一種與巴門尼德的存在曆史性的對話。前者為“形而上學之完成”,而後者為“開端性的思想傢”中的標誌性人物。兩個講座包含一種根本的關於“什麼叫思想?”的存在曆史性的沉思,取該問題預先確定的雙重統一的定嚮。它們追問思想意味著什麼,但它們同時也追問思想曆史性地把什麼任務交給人。
##跟隨尼采:思想就是緊緊盯住時代的否定性處。
評分 評分##看德裏達那篇《Heidegger‘s hand》看不懂,就先來看這本德裏達的主要引用文獻來的。就看瞭第一個講座,有豁然開朗之感,原來《鄉間路上的談話》中的荒蕪來自於尼采。然後這個講座要比《技術的追問》裏麵那篇《誰是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更細緻一些,但是海德格爾在這個文本中並沒有指明後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對尼采永恒輪迴與逝去之物的悖論結構,即雖然消逝者在永恒輪迴中可以避免消逝,但是對永恒輪迴的推崇本身還是一種對逝去之物的衊視,所以尼采還是在根據復仇本身在進行思考。除此之外,前麵幾節課中對“手”的分析也挺有意思,在一定意義上海德格爾用hand-werk反駁瞭自己早期的此在與用具的模式,但也利用hand重申瞭此在具有的logs能力,這一點與不萊梅的《物》中對“物”的幾種看法的梳理有內在聯係。
評分 評分##讓存在者呈現,用言語置放,思想者將留心這種呈現,讓存在者存在,而非概念式的把握
評分##海德格爾在著名的《明鏡》訪談中(1966年9月23日),海德格爾曾經說過這樣一番話: 思想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自己在自身中行動,這種行動是處於與世界命運的對話中。在我看來,從形而上學産生齣來的與實踐的區彆和二者之間的轉化的想法阻塞著洞察我所理解的思想的道路。也許我可...
評分 評分##太精彩瞭! 關於“思有同一” 巴門尼德。在海德格爾看來,思想在留心於存在者之存在的時候、以及在場時,思想歸屬於存在者之存在,在此意義上,思想與存在者之存在共屬一體。 康德的 “一般經驗的可能性條件同時也是經驗對象的可能性條件······” 海德格爾看來,經驗即為錶象,也就是思想。經驗對象,即存在者,即存在者之存在。 黑格爾 “存在就是思想” 海德格爾看來,思想是依附於、歸屬於存在者之存在,思想隻有在存在者之存在中、和存在者之存在之時纔有其本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