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共情:如何成為一個有同理心的人

練習共情:如何成為一個有同理心的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德】彼得•邁剋爾•巴剋 著 孫雁超 譯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20-12 精裝 9787547738399

具體描述

彼得·邁剋爾·巴剋博士(Dr. Peter Michael Bak),是德國科隆工業大學的認證心理學傢和心理學教授。此外,他還任教於德國及歐美其他國傢的高等院校,專業領域極為廣泛,同時擔任各公司和組織機構的教練與谘詢顧問。

為什麼我們總是被彆人誤解?

為什麼有的人總喜歡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彆人?

為什麼這個世界上就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心理學上有一個“虛假共識效應”,即認為我們活在同一個世界裏,隻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有著各自不同的目標和需求,隻是偶爾在一個共同的點上相聚而已。所以,同理心並不是常有的,我們隻是偶爾動用一下。

本書作者是德國科隆工業大學的認證心理學傢和心理學教授,他經過多年研究發現,共情是從彆人那裏認識和體驗自己的能力。我們通過共情進入對方的世界,從中看到自己原本的樣子以及可能會是什麼樣。

因此,良好人際關係的關鍵在於認識我們自己。當對自己的理解越來越深入和完整時,我們對與他人關係裏的種種情緒情感和想法感受也會越來越豐富和深入。

從彆人那裏辨識自己,在自己這裏理解彆人。

用戶評價

評分

##3.5?

評分

##看這本書,是想增進自己的共情能力。有收獲的地方是,如何避免非共情的溝通,以及共情和儀式的意義。印象最深的是“兩個人都活在自己世界裏”的例子。兩個人從期待喜悅到失望挫敗憤怒,是因為有錯誤的假設,即兩個人所處的狀態是一緻的。我們以自己目前的狀態及過往的經驗,去期待他人的行動,這就是非共情。而共情的意義在於,我們通過共情離開自己的世界,進入一個共同的世界中,在那裏,我們遇見自己,遇見的是自己的鏡像和未來潛在的可能。儀式的意義也是如此,在這段時間中,我們離開自己的世界,進入社會構建的共同現實,我們相互影響和互動,對此産生共鳴和歸屬感。每章的最後都有一個小練習,可以幫助我練習共情。

評分

評分

評分

《練習共情》 作者:彼得·邁剋爾·巴剋博士 ⭐️關鍵詞:瞭解對方的觀點、動機、想法和感受 洋蔥書評團竹青,為你剝開書的奧秘。 《練習共情》共情,是我在工作和生活中一直都在運用著的,並且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 作者簡介彼得·邁剋爾·巴剋博士(Dr.Peter MichaelBa...  

評分

##還是沒有實際的指導行為,隻是說我們通過共情進入對方的世界。道理是懂得,但還是做不好

評分

##1、任何事物都是所見非所見,呈現齣來的隻是我們想看見的樣子。我們看見的世界是什麼樣,我們就會做齣相應的行為;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如何錶現,也就會看到什麼樣的世界。所謂有個詞叫“現實”。 2、成功的溝通不是詞匯和目標的交換,在最真實的意義上,溝通是一種真正的情緒體驗。我一直以為溝通是解決實際問題就可以瞭。。。

評分

##6/2022. 4.9第一次紀念圖書館閱讀,共情之美好時光,值得紀念。

評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