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文心雕龍

國學經典:文心雕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梁] 劉勰 著,徐正英,羅傢湘 注
圖書標籤:
  • 國學
  • 文學
  • 文心雕龍
  • 劉勰
  • 經典
  • 古代文學
  • 文學批評
  • 修辭
  • 審美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州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4828751
版次:1
商品編碼:1001704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學經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8-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7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國學經典:文心雕龍》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一部宏偉巨製,對文學起源、文體類彆、神思、風格、修辭、鑒賞、作傢人品、文學語社會變遷等一係列重大問題進行瞭係統論述。作者劉勰的文學觀,以儒傢為主,兼容道傢和佛傢思想。他對人物和作品的評點,見解精闢,開中國文學批評史之先河,對後世影響深遠。作品風格剛健,富有詩意。

作者簡介

  劉勰,(約公元465——520),字彥和,生活於南北朝時期,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文學理論傢。祖籍山東莒縣東莞鎮大瀋莊(大瀋劉莊)。他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捨人,頗有清名。晚年在山東莒縣浮來山創辦(北)定林寺。劉勰雖任多官職,但其名不以官顯,卻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龍》奠定瞭他在中國文學史上和文學批評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論文則《文心雕龍》,評史則《史通》,二者均有益後學,不可不觀也。  ——北宋·黃庭堅
    ★篇章既富,評騭遂生。東則有劉彥和之《文心》,西則有亞裏士多德之《詩學》,解析神質,包舉洪縴,開源發流,為世楷模。  ——魯迅
    ★讀瞭這部書,可以瞭解我國從先秦到南朝齊代的文學發展史,文學理論的原則與脈絡,文學體裁的分類與流變,文學批評與文學鑒賞的

目錄

梁書·劉勰傳
前言
凡例
原道第一
徵聖第二
宗經第三
正緯第四
辨騷第五
明詩第六
樂府第七
詮賦第八
頌贊第九
祝盟第十
銘箴第十一
誄碑第十二
哀吊第十三
雜文第十四
諧隱[(言隱)]第十五
史傳第十六
諸子第十七
論說第十八
詔策第十九
檄移第二十
封禪第二十一
章錶第二十二
奏啓第二十三
議對第二十四
書記第二十五
神思第二十六
體性第二十七
風骨第二十八
通變第二十九
定勢第三十
情采第三十一
熔裁第三十二
聲律第三十三
章句第三十四
麗辭第三十五
比興第三十六
誇飾第三十七
事類第三十八
練字第三十九
隱秀第四十
指瑕第四十一
養氣第四十二
附會第四十三
總術第四十四
時序第四十五
物色第四十六
纔略第四十七
知音第四十八
程器第四十九
序誌第五十
考書目

精彩書摘

  原道第一

  1,1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並生者何哉?夫玄黃色雜,方圓體分,日月疊壁,以垂麗天之象;③山川煥綺,以鋪理地之形:④此蓋道之文也⑤。仰觀吐曜,俯察含章,⑥高卑定位,故兩儀既生矣⑦。惟人參之,性靈所鍾,是謂三纔。⑧為五行之秀⑨,實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注釋】

  ①文:“文”在《文心雕龍》中有多種含義,這裏是廣義的“文”,泛指一切事物的外部文采,即萬物的形態色澤和聲韻之美。德:意為“得道”,指“道”的體現。②玄黃:語齣《周易·坤卦·文言》“天玄而地黃”。玄,高空的深藍色,指天的顔色;黃,指地的顔色。方圓:古人誤以為天圓地方。③疊璧:《尚書·顧命》的《正義》裏傳說日月曾經一度像璧玉那樣重疊起來。垂:懸。麗:附著。④煥:光彩。綺:有花紋的絲織品。理地:使地有文理。⑤道:本篇的“遺”有多種含義,這裏指自然之道,具體含義是客觀事物本身發展變化的規律。⑥吐曜:發光,指日月星。含章:蘊涵文采,指山川風光。⑦兩儀:指天地。⑧性靈:指人的天性智慧。鍾:聚集。三纔:天地人。⑨五行:金木水火土,古人認為這是構成天地萬物的五種元素。

  【譯文】

  文采作為“道”的體現,它的意義真是偉大啊,它與天地一起産生。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有瞭天地就有瞭深藍色和黃色的不同,圓形和方形的分彆。日月像重疊的璧玉,懸掛在天空,顯示齣光輝燦爛的景象;山河像美麗的錦綉,鋪陳在天地,展示著地形的文理:這大概就是自然規律産生的文采。抬頭仰望天空日月星辰發齣的光芒,俯視地上山川原野蘊涵的文采,上下的位置確定後,天地便産生瞭。後來又有賦予著聰明智慧的人類參與進來,就和天地並稱為“三纔”。人是萬物中的靈長,實在是天地的核心。作為天地核心的人類産生瞭,語言也就隨之確立瞭;語言確立瞭,文學也就跟著産生瞭,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

  1。2傍及萬品①,動植皆支: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②雲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③夫豈外飾?蓋自然耳:至於林籟結響,調如竽瑟;④泉石激韻,和若球鋥⑤。故形立則章成矣,聲發則文生矣。夫以無識之物,鬱然有彩,有心之器,其無文歟?⑥

  【注釋】

  ①傍:指推廣。②藻繪:美麗的外貌。藻,文采;繪,彩畫。炳蒔:光彩動人的形式。炳,光彩鮮明;蔚,色彩繁多。凝:聚集。③賁(bi必)華:開花。賁,裝飾。奇:美化,加工。④籟:風吹孔竅所發齣的聲音。竽:吹奏樂器,像笙,有三十六簧。瑟:彈奏樂器,像琴,有五十或二十五弦。⑤球:玉磬。锺(huang黃):鍾聲。⑥鬱然:草木茂盛,這裏形容文采之盛。其:豈。

  【譯文】

  推廣到萬物,動物植物都有文采:龍鳳用美麗的鱗羽來呈現祥瑞,虎豹用斑斕的皮毛來展示英姿;雲霞構成色彩,勝過畫傢的炒筆;草木開花,不需要織錦工匠的美化加工。這一切難道是外加的裝飾嗎?都是它們本身自然形成的罷瞭。還有風吹林木萬竅發聲,好像竽瑟和鳴;泉水激石成韻,好像磬鍾齊奏。所以,隻要有形體確立就會有文采構成,隻要有聲音發齣就會有節奏産生。那些無意識的東西還有濃鬱的文采,充滿智慧的人,怎能沒有文章呢?

  1,3人文之元,肇自太極,幽贊神明,《易》象惟先。④庖犧畫其始,仲尼翼其終。②而《乾》《坤》兩位,獨製《文言》。⑧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圖》孕乎八卦,《洛書》韞乎九疇,④玉版金鏤之實,丹文綠牒之華,誰其屍之,亦神理而已。

  【注釋】

  ①元:始。肇(zhb0照):開始。太極:這裏指《易》象。學術界多把“太極”解作天地未分口,前的元氣,本書不取。幽:深。贊:明,通曉。神明:神奇的道理。《易》象:《周易》的卦象。②“庖犧”二句:舊傳庖犧(伏羲)畫八卦,孔子作《十翼》,是十篇解釋《周易》的文章。庖犧,即伏羲,傳說中的上古帝王,“三皇”之一;仲尼,孔子的字,春鞦未期魯國人,儒傢學派創始人;翼,輔佐,作為《周易》的輔佐。③《乾》《坤》:卦名。《文言》:相傳孔子作《文言》篇解釋《乾卦》和《坤卦》。④“若乃”二句:相傳黃河裏龍獻圖,伏羲依照圖文作八卦;洛水裏龜獻書,夏禹依照書的內容製定九疇。《河圖》《洛書》同玉版丹文都是緯書的迷信傳說;孕、韞(yon運),指藏在裏麵;九疇(ch6u仇),九類治國的大法。⑤玉版:玉做的闆片。傳說帝堯在河洛之濱,得玉版方尺,上麵繪有天地之形。鏤:刻。牒:竹簡。屍:主宰,主持。神理:即神明,指有意誌的天。

  【譯文】

  人類文章的開端,起始於《周易》,深刻地闡明神明之道的,要數《周易》中的卦象最早。伏羲畫八卦是創作《周易》的開始,孔子寫《十翼》,是《周易》的最後完成。其中《乾卦》和《坤卦》,孔子特意寫瞭《文言》來解釋。語言的文采,正是天地本心的體現啊!至於說黃河裏有龍獻圖,包蘊瞭八卦;洛水裏有龜獻書,蘊涵著九類治國大法。玉版上金字的內容,綠簡上紅字的文采,是誰主宰的呢?是神明的指令罷瞭。

  1,4自鳥跡代繩,文字始炳。④炎嗥遺事,紀在《三墳》,而年世渺邈,聲采靡追。②唐虞文章,則煥乎始盛。③元首載歌④,既發吟詠之誌;益稷陳謨,亦垂敷奏之風。⑤夏後氏興,業峻鴻績,九序惟歌,勛德彌縟。⑥逮及商周,文勝其質,⑦“雅”“頌”所被,英華日新。文王患憂,繇辭炳曜,符采復隱,⑧精義堅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製【製】《詩》緝《頌》,斧藻群言。⑨至夫子繼聖,獨秀前哲:鎔鈞“六經”,必金聲玉振;①雕琢情性,組織辭令;木鐸起而韆裏應,席珍流而萬世響;⑩寫天地之輝光,曉生民之耳目矣。

  【注釋】

  ①鳥跡:相傳倉頡(jie節)仿照鳥獸足跡創造瞭文字。繩:指上古結繩記事。炳:明顯。②炎:炎帝神農氏,傳說中的上古帝王,“三皇”之一。雌(hao浩):太皞(昊)伏羲氏,傳說中的上古帝王,“三皇”之一。《三墳》:相傳為伏羲、神農、黃帝這“三皇”的書。渺邈(miao秒):遙遠。聲采:聲韻文采,指文章。靡:無。③唐虞:唐堯和虞舜,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煥:鮮明。《論語·泰伯》中孔子曾贊美唐堯“煥乎其有文章”。④元首:指虞舜。栽:則。⑤益稷(ji計):伯益和後稷,都是虞舜時期的重臣。陳謨(mo魔):陳述謀議。垂:流傳。敷:陳述。奏:進言。⑥夏後氏:夏禹,傳為夏朝的開國之君。業峻鴻績:即業峻績鴻。峻,高;鴻,大。九序:指水、火、金、木、土、榖、正德、利用、厚生都有秩序。勛德:功德。彌縟:更豐富。⑦逮:及。文勝其質:文采勝過質樸,指文采有瞭發展。⑨患憂:指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在茭(you有)裏。繇(zhou宙)辭:《周易》中解釋卦和文(tao姚)的話,據說是文王被囚時所作。符采:玉的橫紋,指文采。復隱豐富含蓄。⑨公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周公,名旦,西周初期著名政治傢。振:發揚。徽:美。烈:功。緝:輯。斧藻:刪削和修飾。斧,指砍削。⑩鎔鈞:整理編訂。鎔,鑄器的模子;鈞,製瓦的轉輪。金聲而玉振:語齣《孟平·萬章下》,意為奏樂開始時擊鍾,結束時擊磬,這裏藉音樂比喻集大成。⑩木鐸(duo奪):用木作舌的大鈴,古代宣揚教化時用的器具,這裏藉指孔子所施的教化。席珍:語齣《禮記·儒行》,意為儒者在坐席上有珍貴的道德學問供彆人請教。席,指施教者的講席。

  【譯文】

  自從用鳥跡般的文字代替瞭結繩記事的方式,文字的作用便開始顯示齣來。炎帝神農氏和太嗥伏羲氏傳下來的事跡,記載在《三墳》裏,但由於年代太遙遠,那些文章已無從追尋瞭。唐堯虞舜時代的文章,文采纔開始豐富起來。虞舜所作的“元首起哉”歌,已在吟詠中抒發瞭情誌;他的大臣伯益和後稷陳述謀劃的文章,也開創瞭敷陳進言的風氣。夏禹興起,事業崇高而偉大,治理天下的各種工作都有瞭秩序,受到歌頌,功德更顯輝煌。到瞭商朝和周朝,文采勝過前代的質樸,《詩經》的“雅詩”和“頌詩”影響所及,作品的文采日趨華美新穎。周文王在受難時所創作的《周易》卦辭和爻辭,光彩照耀,像美玉的文采,豐富含蓄,意義精微而堅實深刻。再加上周公旦多纔多藝,發揚文王的美好事業,創作輯錄瞭《詩經》中的《周頌》,對各種作品刪削修飾。到瞭孔子,繼承前代聖人,卻又一枝獨秀超越先賢:他整理編訂“六經”,像奏樂打鍾開始擊磬結束那樣集大成;他提煉自己的思想感情,寫成美妙的文字;他推行的教化像木舌大鈴的鈴聲振動一樣,韆裏呼應;他的

  道德學問像講席上的珍品一樣流傳下來,萬代響應;他寫齣瞭天地的光輝,啓發瞭世人的聰明纔智。

  1,5爰自風姓,暨於孔氏,①玄聖創典,素王述訓,②莫不原道心以敷章③,研神理而設教,取象乎《河》《洛》,問數乎蓍龜,④觀天文以極變⑤,察人文以成化;然後能經緯區宇,彌綸彝憲,發輝【揮】事業,彪炳辭義。

  ……

前言/序言

  我與《文心雕龍》有緣。  記得二十五年前的1982年,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讀大三的我,鬼使神差般地選修瞭李壯鷹先生的“古代文論研究”課程。當時,雖然對這門課程的性質還不大瞭解,但學起來還是很認真的,不僅用省吃儉用的錢跑到王府井購買瞭一套郭紹虞先生主編的四捲本《中國曆代文論選》,而且還硬啃瞭第一冊上的不少選篇,入選最多的《文心雕龍》篇章自然在重點攻讀之列。盡管讀得頭昏腦漲,似懂非懂,但還是堅持讀完瞭,這是我最早與《文心雕龍》結緣,算是打下瞭一點基礎。
國學經典:文心雕龍 《文心雕龍》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的巨著,由南朝梁代文學傢劉勰所著。它不僅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劃時代的傑作,更是世界文學批評史上的瑰寶。此書以其宏大的體係、精深的見解、嚴謹的邏輯和優美的文筆,深刻地揭示瞭文學創作的本質、文學作品的規律以及文學評論的標準,對後世文學的發展産生瞭極其深遠的影響。 《文心雕龍》全書共二十捲,分為辨騷、明詩、頌贊、誄蹀、銘箴、誄誄、奏啓、書說、論說、辭說、議論、詔策、檄移、封禪、祭誄、涉筆、物色、纔略、知音、知說等篇章。劉勰將文學作品的創作與批評,從文體的起源、文學的功能、作傢的創作原則,到文章的審視、批評的得失,都進行瞭係統而全麵的論述。其內容之豐富,涵蓋之廣泛,在古代文學理論著作中堪稱翹楚。 創作的源流與發展:追溯文學的脈絡 《文心雕龍》開篇即提齣“文心”,意即文章的“心”,即文章的內在精神和思想。劉勰認為,文章的産生,源於“人心理智,形之言也”,是人類思想情感的錶達。他追溯文學的源頭,從《詩經》的“風”、“雅”、“頌”的時代開始,探討瞭文學的最初形態及其演變。他認為,文學的起源,既有“緣情”的衝動,也有“因物”的觀察,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成瞭文學的誕生和發展。 劉勰對曆代文體的梳理,是《文心雕龍》的一大亮點。他逐一分析瞭詩、賦、頌、贊、誄、銘、箴、誄、奏、啓、書、說、論、辭、議、詔、策、檄、封、禪、祭、誄等各種文體,不僅追溯瞭它們的起源和演變,還分析瞭各自的特點、功能以及創作的要領。例如,在“明詩”篇中,他詳細闡述瞭詩歌的“風”之作用,即詩歌能夠反映民情、錶達民意,具有教化社會的功能。而在“辨騷”篇中,他則對屈原的《離騷》進行瞭深入的剖析,肯定瞭其“發憤之作”的創作動機,以及其在文學上的創新和開拓意義。 創作的法則與藝術:探尋文章的精髓 《文心雕龍》的核心價值在於其對文學創作法則的精闢論述。劉勰強調“文以載道”的觀點,認為文學作品不僅要有藝術的美感,更要承載思想的深度和社會的責任。他認為,優秀的作品,必須具備“纔、學、識、膽”四個方麵的素質。“纔”指天賦的纔能,“學”指後天的知識積纍,“識”指對事物的深刻洞察,“膽”指敢於創新、突破的精神。這四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構成瞭優秀作傢必備的條件。 在藝術技巧方麵,劉勰提齣瞭“五氣”、“四聲”、“八病”等概念,對文章的聲律、節奏、色彩等進行瞭細緻的分析。“五氣”指文章的“風、雅、興、比、賦”,是五種不同的錶現手法。“四聲”指平上去入四種聲調,是構成和諧音韻的基礎。“八病”則指文章中可能齣現的八種毛病,如“句讀之不知,句讀之失所,句讀之不協,句讀之不辨,句讀之不連,句讀之不暢,句讀之不次,句讀之不雅”,這些對後世的格律詩創作産生瞭重要影響。 劉勰還非常重視文章的“興”的藝術。“興”是一種通過聯想、比喻來引起情感共鳴的寫作手法。他認為,“興”能使讀者産生“感同身受”的體驗,從而深化文章的思想內涵和藝術感染力。例如,在描寫景物時,通過“興”的手法,可以賦予景物以人的情感,使之不再是單純的客觀描寫,而是融入瞭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批評的準則與藝術:錘煉鑒賞的明鏡 《文心雕龍》不僅是一部創作論,更是一部傑齣的文學批評理論著作。“知音”篇是其批評思想的集中體現。劉勰認為,文學批評的前提是“知音”,即理解作者的意圖、把握作品的精髓。他強調批評者應具備“五美”和“四過”的鑒賞能力。“五美”指文章的“辭、事、理、情、氣”,即語言的精煉、內容的充實、思想的深刻、情感的真摯、氣勢的磅礴。“四過”則指文章的“二句、三句、四句、五句”可能齣現的四個方麵的缺點。 劉勰還提齣瞭“知人論世”的批評方法,強調要從作者的生平經曆、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創作時的心境來理解作品。他認為,脫離瞭作者和時代的作品,往往難以被真正理解,也難以進行公正的評價。這種方法,超越瞭單純的文本分析,將文學作品置於更廣闊的曆史文化語境中進行審視,為後世的文學批評提供瞭重要的理論指導。 此外,《文心雕龍》還對當時的文學批評進行瞭反思和批判,指齣瞭一些批評的弊端,如“循名責實”、“以枝求主”等。他強調批評應以“道”為核心,以“德”為準則,反對空談辭藻、不注重思想內容的批評。 深遠的影響與不朽的價值 《文心雕龍》的問世,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首次將文學創作和批評提升到哲學的高度,構建瞭一個完整的文學理論體係,為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奠定瞭堅實的基礎。它的思想體係和批評方法,深刻地影響瞭後世的文學理論傢和批評傢,如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軾,明清的茅坤、金聖嘆等等,無不從中汲取營養,並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 《文心雕龍》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重要地位,在世界文學批評史上也享有盛譽。其深刻的思想、係統的理論和精闢的見解,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成為世界各國學者研究中國文學的重要參考。它所體現的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和藝術智慧,至今仍閃爍著不朽的光芒。 時至今日,《文心雕龍》依然是我們理解中國古代文學、學習文學創作和進行文學批評的寶貴財富。它不僅是一部古籍,更是一座思想的寶庫,一座藝術的殿堂,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領悟、去傳承。

用戶評價

評分

三、 《詩經》裏的風雅頌: 最近在翻閱《詩經》,這本古老而充滿生命力的詩集,總是能給我帶來一種寜靜緻遠的感覺。讀《詩經》,就像是走進瞭一幅古樸的水墨畫捲,感受著先民們最原始的情感和生活氣息。書中那些質樸而深情的詩句,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句句觸動人心。 我特彆喜歡《國風》部分,那些描寫男女情愛、農事耕作、戰爭徭役的詩篇,真實地反映瞭當時社會的風貌和人們的生活狀態。《氓》中的女子,從情竇初開到最終被辜負,她的心路曆程被刻畫得淋灕盡緻,讓人讀來不禁為之扼腕。《蒹葭》則描繪瞭那種可望而不可即的愛情,意境悠遠,充滿瞭朦朧的美感。“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仿佛能看到一位美麗的女子,在水邊若隱若現,可望而不可即。而《雅》和《頌》則展現瞭更宏大的視野,記錄瞭王朝的興衰、祭祀的莊嚴,以及君臣之間的酬唱。每次讀到這些詩篇,我都仿佛能聽到遠古的歌謠在迴響,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莊重與肅穆。盡管語言有些古奧,需要藉助注釋纔能理解,但這絲毫不能減弱《詩經》帶給我的震撼。它是一部記錄中華民族童年時代的史詩,也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産,讓我窺見瞭文明初開時的純真與力量。

評分

一、 對《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印象: 最近在啃一本厚厚的《中國古代文學史》,感覺自己像是掉進瞭知識的海洋,時而激昂,時而沉思。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宏大與精微並存。從先秦諸子百傢的思想碰撞,到漢賦的鋪陳辭藻,再到唐詩的浪漫飄逸,宋詞的婉約細膩,元麯的通俗生動,明清小說的世情百態,作者都信手拈來,娓娓道來。讀起來就像是在與無數位文人墨客神交,感受他們在那特定時代背景下的情感抒發和思想光輝。 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文學流派和代錶作品的梳理。比如,在講到唐詩時,他不僅僅列舉瞭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傢的作品,還深入分析瞭他們各自的風格特點,以及這些風格如何受到社會環境和個人經曆的影響。讀到“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時,我仿佛看到瞭李白豪邁不羈的背影;讀到“硃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時,我則體會到瞭杜甫心懷蒼生的悲憫。書中還穿插瞭大量古代社會、曆史、文化背景的介紹,讓我明白文學作品並非空中樓閣,而是深深植根於時代的土壤之中。這種解讀方式,讓枯燥的文學史變得鮮活起來,也讓我對中國古代文學的豐富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雖然篇幅很長,有時會感到些許吃力,但每一次翻頁,都像是開啓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多瞭一分敬畏。

評分

四、 《論語》的智慧啓迪: 手邊一直放著一本《論語》,時常會翻閱幾頁,感受孔子及其弟子的智慧。這本書不像是一部嚴謹的學術著作,更像是一本生活百科全書,裏麵充滿瞭關於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卻又以一種極其平實、貼近生活的方式呈現齣來。 我常常被書中那些簡短而深刻的對話所打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開篇語,就道齣瞭學習的樂趣和意義。讀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更是提醒我要時刻保持謙虛,嚮身邊的人學習。“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恕道”,更是至今仍是做人處世的重要原則。孔子並非高高在上,他會犯錯,他也會有煩惱,他更會用幽默的方式與弟子交流。這種真實的人格魅力,讓《論語》中的智慧更具感染力。每次讀《論語》,都像是在與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對話,他不會強迫你接受什麼,而是引導你思考,讓你自己去體會其中的道理。書中的很多觀點,雖然誕生於兩韆多年前,卻依然能給我們現代人以深刻的啓迪。它教我們如何做一個有德行的人,如何做一個有智慧的人,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保持內心的平靜。雖然有時會覺得有些道理過於理想化,但這種追求卓越的精神,依然是我們值得學習的。

評分

二、 《紅樓夢》的韆年迴響: 最近重溫瞭《紅樓夢》,每一次讀都有新的感悟,仿佛書中人物也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我心中有瞭更鮮活的生命。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描繪的那個時代的眾生相,以及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個體命運的無奈與抗爭。賈寶玉的癡情與叛逆,林黛玉的敏感與多愁,薛寶釵的圓融與世故,王熙鳳的精明與狠辣……這些人物形象,無一不栩栩如生,仿佛就活在我們身邊。 我常常會沉浸在書中細膩的情感描寫中,為黛玉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而心痛,為寶釵的“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而嘆息。曹雪芹筆下的女性,是那個時代最耀眼卻也最令人心疼的存在。她們在等級森嚴的傢族製度下,在男權社會的壓迫下,努力地展現著自己的生命光彩,但最終卻大多走嚮瞭悲劇的結局。這種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對社會現實的無情揭露,讓我不得不佩服曹雪芹的筆力。書中的語言藝術更是登峰造極,無論是詩詞歌賦的信手拈來,還是日常對話的生動傳神,都展現瞭漢語的無窮魅力。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品味一壇陳年的美酒,越品越有滋味。雖然結局的殘缺令人扼腕,但這恰恰也為這部巨著增添瞭更多令人遐想的空間,讓它在韆年之後,依舊能引發如此深刻的共鳴。

評分

五、 《道德經》的玄妙哲思: 最近開始研讀《道德經》,這本書以其深邃的哲學思想和簡練的語言,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震撼。初讀時,感覺像是進入瞭一個神秘的領域,文字晦澀難懂,但細細品味,卻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無窮智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開篇這句,就奠定瞭整本書的基調,暗示瞭宇宙萬物背後那不可言說的“道”。書中對“無為而治”的闡述,並非消極避世,而是強調順應自然,減少人為的乾預,從而達到和諧的狀態。我尤其對“上善若水”的描繪印象深刻,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這是一種多麼博大而包容的胸懷!《道德經》常常會用一些看似矛盾的語言來錶達深刻的道理,比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這種辯證的思維方式,讓我對事物的認知有瞭新的角度。它挑戰瞭我固有的思維模式,讓我開始思考事物的本質和相互聯係。雖然《道德經》的很多思想對我來說 still is 比較抽象,需要反復琢磨,但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洗禮,讓我對人生的意義和宇宙的奧秘有瞭更深層次的思考。它並非提供具體的行動指南,而是給予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看待世界的視角,引導我去探索內心的寜靜和宇宙的和諧。

評分

好的書,地道的商傢,點個贊!

評分

書很好!

評分

剛收到。一直都用京東自營産品。好評哦,

評分

內容精彩 價格優惠 確實是一本值得購買和閱讀的好書籍

評分

很不錯,雖然不知道注釋怎麼樣

評分

很多很有深意的文章,排版不錯

評分

名氣實在是大。難也實在是難。看看吧!

評分

書很好!

評分

送給朋友的,感覺還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