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岑參是與高適齊名的盛唐詩人。
2.本書底本是明正德十五年濟南刊七捲本《岑嘉州詩》,所以書名稱“岑參詩箋注”,書末附錄岑參存世不多的數篇文章,同樣作瞭校勘和注釋,實為“岑參全集箋注”。
3.校注者曾實地考察岑參走過的五百多個地方,對詩中本事、年代、地理、背景、題旨等,作瞭充分的揭示與闡發,注釋典製名物,則以文獻與考古發掘相參證,附錄豐富,並撰有《岑參年譜》,乃後齣轉精之作。
4.新版對舊版《岑嘉州詩箋注》作瞭較多的修訂,重新排版,字大行疏,提升瞭閱讀體驗。
岑參詩多寫邊塞立功的慷慨豪情,其筆下的軍旅生活、邊塞風物、異域風情,無不神奇瑰麗,從而突破瞭傳統徵戍詩的寒苦蕭瑟,拓寬瞭邊塞詩的描寫題材和內容範圍。縱橫疏宕、舒捲自如,音節宏亮,意調高遠,“語奇體俊,意亦奇造”。
廖立先生在《岑參評傳》《岑參事跡著作考》兩部專著的基礎之上,撰著《岑參詩箋注》,以晚齣之作,資諸傢之長,對詩中所涉典章製度、古人服飾器物、草木走獸等,以文獻所載與考古發掘相參證,作瞭嚴謹考訂;對本事、年代、地理、背景、題旨等,作瞭揭示與闡發。尤其對岑詩涉及的五百餘處地名,追尋岑參足跡,作瞭實地考察,不為空言。
本書以明正德十五年濟南刊七捲本《岑嘉州詩》為底本,參校宋本、影宋本、明代諸本,以及《文苑英華》《唐詩紀》等,書末附錄岑參存世不多的數篇文章,且同樣作瞭校勘和注釋,閤之可謂“岑參全集箋注”。又考訂竄入詩和誤署詩,匯集曆代評論附於每詩之後,總評則附在書後。並撰有《岑參年譜》殿末。
本書原名《岑嘉州詩箋注》,2004年初版,後齣轉精。此次齣版改為今名,作瞭較多的修訂,重新排版,字大行疏,提升瞭閱讀體驗。
岑參(約715—770),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與高適齊名。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韆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逢入京使》)等均齣其手筆。岑參天寶三載(744)登進士第,天寶八載棄官從戎,首次齣塞,赴龜茲,兩年後返迴長安,與高適、杜甫等結交唱和。天寶十三載再次齣塞。永泰元年(765)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世稱“岑嘉州”。
廖立,1924年生,河南南陽人,1948年畢業於國立河南大學文史係。鄭州大學中文係原副主任,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員,著有《岑參評傳》《岑參事跡著作考》《岑參詩箋注》等。
例 略
岑嘉州詩序(杜確)
岑嘉州詩捲之一 五言古詩
岑嘉州詩捲之二 七言古詩
岑嘉州詩捲之三 五言律詩
岑嘉州詩捲之四 五言長律
岑嘉州詩捲之五 七言律詩
岑嘉州詩捲之六 五言絕句
岑嘉州詩捲之七 七言絕句
附錄一 賦、文、序
感舊賦並序
招北客文
送封大夫齣師西徵序
附錄二 竄入詩及誤署詩十七目二十三首
附錄三 評論資料
附錄四 岑參年譜
逢入京使〔一〕
故園東望路漫漫〔二〕,雙袖龍鍾淚不乾①〔三〕。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校勘記】
①〔雙袖句〕敦煌殘捲伯氏二五五五作愁淚朝朝袖不乾。
【箋注】
〔一〕酌詩意,當為天寶八九載間作於安西。
〔二〕路漫漫:《楚辭?離騷》:“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注:“修,長也。《釋文》曼作漫。五臣雲,漫漫,遠貌。補曰,曼、漫,並莫半切。”
〔三〕龍鍾:此字義釋甚多。一、謂竹名,字亦從竹,或作籦籠。馬融《長笛賦》:“惟籦籠之奇生兮,於終南之陰崖。”李善注引戴凱之《竹譜》曰:“籦籠,竹名。”《南越誌》雲,羅浮山有龍鍾竹。二、謂石名。《洞冥記》雲:“陽關之外花牛津時時得異石,高三丈,立於望仙宮,因名龍鍾石。”三、或從足,作躘踵,亦作躘蹱。《集韻》引《埤蒼》:“躘蹱,行不進貌。”《玉篇》雲:“小兒行貌。”四、謂老病。明周祈《名義考》六:“龍鍾切癃字,潦倒切老字,欲言癃,欲言老,即以龍鍾潦倒言之。後有釋者皆不得其意而臆說也。”五、窮睏失意。蕭穎士《為南陽尉六舅上鄧州趙王箋》:“纍年以來,凶險薦至,兩兄一弟,殂謝連及,孀孤空室,苫蓋在庭,……龍鍾荼苦,畢備於此。”李華《臥疾舟中相裏範二侍禦先行贈彆序》:“華也潦倒龍鍾,百疾叢體,衣無完帛,器無兼蔬,以妻子為僮僕,以笠履為車服。”六、沾濕貌。《荀子?議兵》“隴種東籠而退”唐楊倞注:“東籠與涷瀧同,沾濕貌。”東籠亦作籠東。《北史?李穆傳》宇文泰芒山之敗,敵兵追及,李穆以馬鞭擊泰背罵曰:“籠東軍士,爾曹主何在?爾獨在此!”泰因免於難。蓋以馬中矢墜地沾濕,故曰籠東,亦龍鍾也。《方言》:“瀧涿謂之沾漬。”此為龍鍾音轉。《論衡?自紀》:“筆瀧漉而雨集,言溶而泉齣。”瀧漉為瀧涿之音轉,亦龍鍾也。楚人則以淚濕為龍鍾。王褒《與周弘讓書》:“援筆攬紙,龍鍾橫集。”此言下淚也。卞和《退怨歌》“空山歔欷涕龍鍾”,言鼻涕交流也。唐李匡乂《資暇集》則謂龍行雨時上下所踐,因而淋灕沾濺雲雲,此說實不可取。七、《蘇氏演義》曰:“龍鍾者,不昌熾、不翹舉貌,如鬖、拉搭、解縱之類。”此義甚奇,少見用者。岑詩此字,要以淚濕為義。
【評論】
明李攀龍《唐詩訓解》:“思傢方迫,適逢此人,無紙筆以作書,而傳語以通音息,敘事真切,自是客中絕唱。”
清吳瑞榮《唐詩箋要》:“俚情直語,都極老橫。坵瓊山謂,眼前景,口頭語,便是詩傢絕妙辭。觀此篇及賀季真《迴鄉偶書》、賈浪仙《渡桑乾河》三詩,良然。”
赴北庭度隴思傢〔一〕
西嚮輪颱萬裏餘,也知鄉信日應疏。隴山鸚鵡能言語〔二〕,為報傢人數寄書。
【箋注】
〔一〕赴北庭:岑參赴北庭時間,聞一多《岑嘉州係年考證》以為在天寶十三載三月,李嘉言《岑詩係年》以為應在鞦後,《岑參集校注》附《年譜》則以為“約於夏末自長安首途,至初鞦抵涼州”。三說均有不妥。《資治通鑒》捲二一七天寶十三載三月,“甲子,以韆裏為金吾大將軍,以封常清權北庭都護、伊西節度使”。《舊唐書?玄宗紀》載常清為北庭都護在乙醜日。甲子為二十八日,乙醜為二十九日,已屆月末,常清遽膺新命,必不能於三月內動身也。然唐製,邊將受命逗留不行,將受貶謫。天寶四載四月乙巳,裴敦復受命為嶺南經略使,經二十七日未行,五月壬申,坐逗留不之官,貶淄川太守。亦載《通鑒》。《唐會要》捲七十九:“會昌三年四月敕,諸道節度使、觀察使,授後發期,宜令不得過十日。”此限期亦準式開元天寶也。常清三月受命,五月首途,將與裴敦復同例,安可拖延至夏末鞦初?吐魯番齣土紙棺中有封常清及娘子過西州時之馬料賬(詳見《年譜》),時間為十三載四月。可知四月已過西州。故常清受命後,雖須少作部署,也必於四月上旬動身,約五月應在北庭矣。《登北庭北樓呈幕中諸公》詩:“二庭近西海,六月鞦風來。”此即至北庭後登樓觀眺之作也。岑參受命為北庭判官,自應與主帥同日啓程。
〔二〕隴山鸚鵡:禰衡《鸚鵡賦》有“命虞人於壟坻”句,則漢世隴山多鸚鵡。《元和誌》捲三十九秦州清水縣:“小隴山,一名隴坻,……上多鸚鵡。”清畢沅《關中勝跡圖誌》捲十六隴山條引《雍勝略》:“山高而長,多鸚鵡,亦名鸚鵡山。”則唐宋與漢不異也。現山無巨樹,新栽木幼小,途經其地竟無所見也。
一直以來,我對唐詩就有著特彆的情感,尤其是那些邊塞詩,讀來總是豪邁激昂,又帶著一絲說不齣的蒼涼。偶然間翻到一本《岑參詩箋注》,被書名吸引,雖然書的內容我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但單看這套書的裝幀和齣版信息,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學術分量。它屬於“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這本身就說明瞭其地位和價值。我猜想,這套書的箋注一定非常詳實,對於理解岑參詩歌的背景、典故、用詞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我個人很喜歡閱讀古籍,總覺得那些古老的文字背後蘊藏著無盡的智慧和情感,而一本好的箋注本,就像一把金鑰匙,能幫助我們打開這些寶庫的大門。想象著翻開這厚厚的兩冊書,裏麵密密麻麻的注解,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經過考證,這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對於我這樣一個對古典文學充滿好奇心的普通讀者來說,能擁有一套這樣的工具書,無疑是一種幸運。我期待著能通過這套書,更深入地瞭解岑參這位偉大的邊塞詩人,感受他筆下的壯麗河山和人生際遇。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古典文化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緻力於尋找那些能夠幫助我深入理解經典的讀物。岑參的詩,以其雄渾的風格和對邊塞生活的生動描繪,在我心中留下瞭深刻的印象。而《岑參詩箋注》這樣一本以“箋注”為核心的書籍,無疑是我非常渴望的。我理解,“箋注”並非簡單的字詞解釋,它更是一種對詩歌內涵的深度挖掘和文化背景的梳理。我希望這套書能夠帶領我穿越時空的阻隔,去感受詩人筆下那壯闊的邊塞風光,去體會他內心深處的傢國情懷。想象著,在閱讀每一首詩時,都能有詳實的注釋,能夠解釋那些晦澀的詞語,能夠引申齣相關的曆史典故,甚至能夠分析詩歌的創作意圖和藝術技巧,這對我來說,將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我期待這套書能夠成為我探索岑參詩歌世界的得力助手,讓我收獲更多的知識和感悟。
評分我一直認為,中國古典文學就像一座寶藏,而要想挖掘其中的珍寶,就需要有閤適的工具。岑參的詩,在我看來,是唐詩中獨具特色的一顆璀璨明珠,尤其以其邊塞詩著稱,讀來令人心潮澎湃。我對於《岑參詩箋注》抱有極大的期待,因為“箋注”二字本身就意味著對原著的深度解讀和係統梳理。我深信,一本優秀的箋注本,不僅能幫助我理解詩歌的字麵意思,更能引領我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瞭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社會風貌以及詩人的人生經曆。我期待這套書的箋注能夠詳盡而準確,能夠解釋詩歌中可能齣現的曆史典故、地理方位、風俗習慣等,甚至能夠分析詩歌的藝術手法和思想內涵。我希望能通過這套書,更透徹地理解岑參的詩歌藝術,感受他詩歌中那種獨特的雄渾與浪漫,並從中獲得更深層次的文化滋養。
評分對於我而言,書籍的價值往往體現在它能否給我帶來新的視角和思考。我平時閱讀的範圍比較廣,但對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唐詩,總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感。岑參的名字,在我心中是與“壯麗”、“豪邁”這些詞緊密相連的。我一直對邊塞詩有著濃厚的興趣,覺得它們展現瞭一種不同於宮廷詩歌的獨特魅力,充滿瞭陽剛之氣和對遠方的嚮往。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仔細翻閱《岑參詩箋注》,但“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這個標簽,已經讓我對其品質有瞭初步的信心。我尤其看重那些能夠提供深刻解讀的書籍。如果這套書的箋注能夠觸及到詩歌創作的深層原因,揭示齣詩人當時的心境、社會背景以及詩歌的藝術價值,那將是對我一次非常有益的智力探索。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我從未想過的解讀角度,讓我對岑參這位詩人以及他所處的時代有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
評分我對古代詩歌的興趣,主要集中在那些能夠喚起我內心強烈情感的作品。岑參的詩,尤其是那些描繪塞外風光和邊塞生活的,總能讓我産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雖然我還沒有真正閱讀過《岑參詩箋注》的具體內容,但單憑“箋注”二字,我就能預感到這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的作品。我一直認為,詩歌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其文字本身,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曆史文化信息和詩人所處時代的精神麵貌。而“箋注”恰恰是連接這兩者的橋梁。我希望這套書的箋注能夠詳盡地解釋詩歌中的生僻字詞、曆史典故、地理方位,甚至當時的社會風俗,這樣纔能讓我更準確、更深刻地理解詩人想要錶達的情感和意境。我常常在閱讀古詩時,因為不瞭解背景而感到力不從心,一本好的箋注本,就像一位博學的老師,能在我迷茫時指點迷津。這套書的名字讓我充滿期待,希望它能滿足我對詩歌理解的深度需求,帶領我走進岑參的詩歌世界。
評分中國古典文學叢書係列,還是上古這套質量更高一點。趁著活動,果斷下手!
評分中國古典文學叢書係列,還是上古這套質量更高一點。趁著活動,果斷下手!
評分還挺好的書裏的一個人的作品的感覺。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活動挺給力的,書的質量也好
評分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不錯,不知不覺已經收瞭一堆瞭。
評分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荊州江陵(現湖北江陵),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後徙居江陵。[1][2]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2]。大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評分1.岑參是與高適齊名的盛唐詩人。
評分在京東購物幾年來,服務一直都貼心,特彆是派件的小弟值得點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