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德语学习>30周年精选:翻译卷》是30周年精选丛书之一。为了回顾她所走过的历程,给刊物的成长留下一些记忆,也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我们选编了四卷“30周年精选丛书”:《德语学习30周年精选——翻译卷》(Vermittelte Welt交流的世界)、《德语学习30周年精选——文学卷》(DargesteUte Welt想象的世界)、《德语学习30周年精选——文化卷》(Konstrufierte Welt建构的世界)、《德语学习30周年精选——初学卷》(Begegnete Welt初会的世界)。我们希望用这套丛书记录下这段有曲折也有辉煌的30年。遗憾的是,她的精彩无法完全体现在这区区四本书里面,由于受主题所限,很多优质的文章不得不被割爱。
内页插图
目录
翻译理论
语义刍议
翻译中的潜在意义和现实意义
翻译中的语法意义
翻译中的篇章意义
翻译中的篇章功能风格
翻译中的搭配意义
翻译中的感情意义
翻译中处理概念意义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翻译要注意语义上的逻辑关系
翻译中的联想意义
翻译中要注意区别语言的精确概念与模糊概念
根据语境确定语义是翻译的基本功
翻译时应注意语用意义
译林摭叶
“等值翻译”小议
漫谈词义引申
杂谈词的增减问题
关于词义褒贬
略谈词类转换
Kontext对翻译的意义
杂谈“关联词语”的翻译
汉译德
汉语常用词译例
“想”——汉语常用词译例之
“看”——汉语常用词译例之二
“住”——汉语常用词译例之三
“写”——汉语常用词译例之四
“喝”——一汉语常用词译例之五
“穿”——汉语常用词译例之六
“听”——汉语常用词译例之七
“到”——汉语常用词译例之八
“搞”——汉语常用词译例之九
“说”——汉语常用词译例之十
“发生”——汉语常用词译例之十
“名堂”——汉语常用词译例之十二
“恨不得”、“巴不得”——汉语常用词译例之十三
“考虑”——汉语常用词译例之十四
“在乎”——汉语常用词译例之十五
“意思”——汉语常用词译例之十六
“处理”一一汉语常用词译例之十七
“使”——汉语常用词译例之十八
“挡住”一一汉语常用词译例之十九
“体会”一一汉语常用词译例之二十
“吃”——汉语常用词译例之二十
“忍”——汉语常用词译例之二十二
“需要”——汉语常用词译例之二十三
“大”——汉语常用词译例之二十四
“在之下”——汉语常用词译例之二十五
“两”——汉语常用词译例之二十六
“开”——汉语常用词译例之二十七
“关于”——汉语常用词译例之二十八
漫笔
警惕陷阱——汉译德时精确掌握词义的重要性
谈谈汉译德的选词问题
谈谈汉语谓词宾语句的翻译问题
汉译德象声词译法举隅
汉语成语、谚语等翻译时的几个问题
德译汉
德译汉中的增词手段(1)
德译汉中的增词手段(2)
德译汉中的增词手段(3)
德译汉中的增词手段(4)
德译汉中的反面着笔法
翻译要善于遣词造句
翻译中的一个难点——译好小品词的语用意义(1)
翻译中的一个难点——译好小品词的语用意义(2)
德语代词的译法
谈谈德语被动句的译法
谈德语被动句汉译
谈不定代词man的不同译法
长句如何短译?
德译汉中有关汉语成语的运用
德语谚语汉译探讨
地名译名小议
人名译名小议
“第三帝国”译名质疑
小议人名Karl的译法
科技资料中的umzu,stattzu和ohnezu
科技文献中情态动词的译法
翻译实践
汉译德对照及解析
发牢骚和看形势
我爱社会主义祖国
知识的饥饿
作证
数字的教训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
好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办
要有民族自尊心
海淀曾是水乡
量体裁衣
假如
高超的艺术
“等下一个教师节再说
新婚夫妻要求入狱
引进不能迷信
祖国强大才能挺直腰杆
一顿晚餐的波澜
漫笔
产品使用说明翻译一例
浅谈协议、法规等方面的翻译特点
关于合同、协定方面的翻译特点
精彩书摘
翻译理论
语义刍议
翻译中的潜在意义和现实意义
于隅
人们在社会交际过程中运用丰富多彩的词汇和句子表达思想和感情。为了达到沟通交际意图的El的,一个译员在翻译中必然要分析原文的词义(Wortbedeumng)和句义(Satzbedeutung)。确切理解原文中的各项意义是一篇在语义上与原文相当的译文的第一个前提。那么,译员应该怎样分析和理解原文的语义呢?本文想就这个大问题中的一个小问题谈一点看法。
比如说,你现在问我:“德语Erzeuger,Feuer和Esel对应的汉语是什么意思?”我只能回答:“我不知道。在你告诉我你想说些什么之前,我无法告诉你这几个词在汉语中是什么意思,甚至无法说出它们在德语中是什么意思。”我这样回答,你(如果你是一个德国人)可能会骂我:“Esel!”这时候,我就可以马上告诉你了:“Esel在这里的意思是‘白痴’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词(或词组、句子)的语义只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具有交际目的时才能确定下来。词典中只能查到概括的释义,翻译时不能简单地照搬。例如Esel这一个词,在现有的德汉词典中还没有释义为“白痴”的,而在上面所举例的那个交际场合中却完全可译为“白痴”。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翻译中,一个词的词义可分为潜在意义(dle potentielle Bedeutung)和现实意义(die akmeUe或akmalisierteBedeumng)。译员在分析和理解词义时,固然不可偏离该词的潜在意义,更重要的却是要弄清这个词在具体的交际过程中的现实意义。
前言/序言
《德语学习》创刊于1979年,是全国唯一一本德语语言辅导杂志。创刊伊始,正值百废待兴的年代,推着平板车奔波于编辑部与印厂之间的开拓者们,为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立了求实、严谨的办刊风格。
30年来,《德语学习》与一代又一代的德语学习者共同成长,凝聚了德语学科大量的作者与读者,并在他们的关心和支持下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德语学习、教学与研究的平台。
如今,这朵“小花”(首任主编祝彦先生创刊词中语),在关心她成长的作者、读者、编辑以及各方同仁的精心培育下,结下了辛勤劳动的果实。
为了回顾她所走过的历程,给刊物的成长留下一些记忆,也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我们选编了四卷“30周年精选丛书”:
《德语学习30周年精选——文学卷》(DargesteUte Welt想象的世界)、《德语学习30周年精选——文化卷》(Konstrufierte Welt建构的世界)、《德语学习30周年精选——翻译卷》(Vermittelte Welt交流的世界)、《德语学习30周年精选——初学卷》(Begegnete Welt初会的世界)。
我们希望用这套丛书记录下这段有曲折也有辉煌的30年。遗憾的是,她的精彩无法完全体现在这区区四本书里面,由于受主题所限,很多优质的文章不得不被割爱。
谨以此丛书向关怀《德语学习》成长的前辈、为杂志的发展付出心血的作者和编者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向已故的第二任主编张建琪先生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向一直予以我们最大支持的读者与各方同仁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德语学习》30周年精选:翻译卷 本书是“德语学习”系列丛书三十周年纪念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注于德语翻译实践的深度探索与经验总结。它并非一本传统的词典或语法书,而是汇集了三十年来在德语笔译和口译领域积累的精华案例、理论思考与实操技巧的集大成之作。本书旨在为广大德语学习者、翻译从业者以及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一份详实、深入且富有启发性的参考资料。 内容结构与特色 全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系统性地覆盖了从基础翻译理念到高级文本处理的各个层面: 第一部分:翻译理论与文化语境的深度融合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德语翻译的核心理念,超越了简单的词对词替换,强调了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详细分析了翻译过程中常见的“不可译性”挑战,例如德语特有的复合词结构(如 Schadenfreude 或 Weltschmerz)如何在不同语境下进行恰当的转换。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翻译策略: 探讨如何通过译文准确传达原文所蕴含的社会习俗、历史背景和思维模式。重点分析了对德语哲学、文学和法律文本的翻译难点,解释了为何直译往往导致语意失真。 风格与语域的匹配: 详尽比较了学术德语、商务德语和日常口语在翻译风格上的差异。例如,在处理德国官方文件时,如何保持其严谨性和精确性;在处理文学作品时,如何再现作者的语气和节奏。 翻译伦理与责任: 讨论了译者在面对政治敏感内容、商业机密或学术引用时的职业道德规范,强调了忠实性与可读性之间的平衡艺术。 第二部分:经典文本的精细化剖析与翻译实践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通过大量精选的真实翻译案例,展示了不同类型文本的处理技巧。这些案例均源于“德语学习”三十年来的教学或实际项目,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文学翻译工作坊: 精选了歌德、卡夫卡、托马斯·曼等德语文学巨匠的片段。重点分析了拟人化手法、句法结构的复杂变化(如从句的嵌套与倒装)在译为中文时所面临的挑战,并提供了至少三种不同的翻译方案供读者对比学习,阐述每种方案的优缺点。 科技与经济文本的精准转换: 针对德国工业标准(DIN)、技术规格书和金融报告等专业文本,剖析了德语术语的标准化翻译方法。特别是对“动词化名词”和“被动语态”的有效处理,确保译文既专业又流畅。 法律与行政文件的严谨性: 聚焦于合同、判决书中的关键法律术语(如 Haftung、Gewährleistung)的精确对应,强调了法律文本翻译中“一词一义”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因歧义而造成的法律风险。 第三部分:现代翻译工具与技术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本部分探讨了如何将现代翻译辅助工具与人工翻译能力相结合,以提升效率和质量。 术语管理系统的构建: 介绍了如何为特定项目或长期合作建立德汉术语库,包括术语的收集、验证和动态更新流程。 机器翻译(MT)的后编辑(Post-Editing)实践: 分析了当前主流神经机器翻译引擎在处理德语长难句时的常见错误模式,并指导译者如何高效地进行“人机协作”编辑,重点区分了“可接受的”机器输出与“需要重译的”低质量输出。 质量保证(QA)流程的建立: 详细介绍了在德语翻译项目中实施质量检查的步骤,包括一致性检查、数字核对以及最终的风格润饰流程。 第四部分:口译技巧与现场应变 虽然本书侧重笔译,但翻译卷亦包含了对口译实践的宝贵经验总结,尤其是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中对德语信息流的处理。 信息压缩与逻辑重构: 讲解了在德语听力中,如何快速捕捉关键信息、构建中文逻辑框架,并在口译过程中有效运用“预测”技巧。 专业领域的口译准备: 提供了在商务谈判、技术研讨会和外交场合中,译员应提前准备的背景知识和核心术语清单。 临场心态与压力管理: 资深译员分享了在高强度口译任务中,如何保持专注力、处理突发状况(如发言人语速过快或技术故障)的实用经验。 本书的独特价值 《德语学习》30周年精选:翻译卷”的价值在于它的实践导向和深度广度。它不是对翻译理论的空泛阐述,而是将理论根植于三十年来积累的、经过时间检验的案例之中。对于渴望从“德语学习者”迈向“德语专业翻译者”的读者而言,本书提供了一座连接知识与技能的坚实桥梁,是提升翻译竞争力不可或缺的案头参考书。它忠实地记录了德语翻译领域在过去三十年间所经历的演变,是这一领域发展历程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