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四 这是一本让我重新认识“历史”的书。它不是那种在教科书上能够找到的、冰冷而抽象的历史叙述,而是将历史的温度和质感,从中国西南一个普通山村的审判史中,一点点地挖掘出来。1951年至1976年,这二十多年的时光,在书中不再是几个政治运动的名称叠加,而是被无数个体命运的起伏所填充。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道德”二字的探讨,它在不同政治语境下的变迁,以及村民们在道德与政治之间摇摆、挣扎的真实写照,都让我深受触动。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的宏大叙事,最终是体现在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轨迹之中的。那些被审判的村民,他们的行为,他们的辩护,他们最终的结局,都折射出那个时代政治对个体道德的强大塑造力。我为书中所描绘的复杂人性和情感而动容,也为那个时代的特殊性而深思。
评分评价五 《村庄审判史中的道德与政治:1951~1976年中国西南一个山村的故事》提供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历史研究视角。它将焦点对准了一个具体村庄在1951年至1976年间的审判实践,通过对这些审判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政治意识形态如何渗透并重塑了当地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结构。我被书中对审判过程的细致描述所吸引,这种描述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对时代背景下权力运作和价值判断的深刻解读。书中对于“政治”和“道德”之间关系的探讨,不是简单地将二者对立,而是展现了它们之间复杂的互动和相互影响。我常常在想,在那个年代,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如何被“政治”的标尺所衡量,而“道德”的界限又在哪里?这本书让我看到,即使在一个小小的山村里,历史的车轮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这些印记,往往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审判案例,才得以显现。
评分评价一 读完《村庄审判史中的道德与政治:1951~1976年中国西南一个山村的故事》,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段被历史洪流裹挟的岁月。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在中国西南一个寻常山村里,1951年至1976年间,道德与政治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相互渗透、相互塑造。作者并没有选择宏大的叙事,而是将目光聚焦于村庄这一微观层面,通过对具体审判案例的细致呈现,揭示了那个年代政治意识形态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行为规范乃至家庭伦理。我尤为震撼于书中对于“阶级成分”这一概念的讨论,它如何在无形中划分人群,制造隔阂,又如何驱动着审判的走向。书中描绘的人物,无论是革委会的领导者,还是被审判的村民,都鲜活而立体,他们的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情感和生存压力。我反复思考,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让曾经的邻里乡亲,在意识形态的旗帜下,变得如此疏离甚至对立?这种反思,至今仍在我脑海中回荡。
评分评价三 《村庄审判史中的道德与政治:1951~1976年中国西南一个山村的故事》是一部需要反复咀嚼的作品。它让我看到了在中国西南一个不起眼的山村里,1951年至1976年这段漫长而充满变革的岁月是如何被“审判”的。这里的“审判”不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裁决,更是政治力量对村民个体道德观、社会伦理乃至人际关系进行的一次次重塑。我惊叹于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从具体的审判程序、证词,到村民之间流传的只言片语,都构成了那个时代独特的图景。书中对“农村干部”这一角色的刻画尤其深刻,他们既是政治运动的执行者,也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他们的每一次决策,都可能关乎着村民的命运。我常常在想,在那个集体主义至上的年代,个体的道德选择空间究竟有多大?“政治正确”是否意味着对良知的压抑?这些问题,在书中那些看似简单的审判背后,得到了极其丰富的展现,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评分评价二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吸引人,它不像传统的史学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而是更像一部引人入胜的纪实文学。作者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1951年至1976年间,中国西南某个山村的审判事件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审判过程描述为“正义”或“非正义”,而是将它们置于更广阔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之下,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其中的复杂性。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政治话语如何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及它如何改变了人们对“善恶”的定义。书中对一些具体案件的描写,比如土地改革时期的某些审判,或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批斗,都让我感到触目惊心。然而,作者的笔调始终保持着一种冷静和客观,没有过多的煽情,却更能引发读者内心的震撼和思考。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并非在简单的批判,而是在努力理解那个时代的逻辑,以及在这种逻辑下,普通人的命运是如何被塑造和改变的。
评分不是很厚,但值得一看
评分忠诚是人内在的德性,其外化的一个表现形式就是要讲真话。不过,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讲真话有时却也可能被看成是不忠诚的表现。。王保卓遭到的第一次正式处分就是由于他讲真话引起的。
评分第一,紧扣各地“大学生村官”考试大纲。各地“大学生村官”考试大纲不仅规定了当年的考试性质、测评目标,另外还给出了题型的种类及说明。为了帮助应试者从根本上准确把握最新考试动态,避免盲目备考,我们在深度探究各地考试题型的命题思路、命题角度及命题规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
评分值得借鉴,尤其是49年以后社会史
评分包装到位!书籍全新!运送速度!
评分趁618囤书,慢慢看
评分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没有了,幸好在京东找到了这本书,书的质量是没问题的,不过因为比较久了,就显得稍微有点旧,不过不影响书的阅读,整体很满意。就是发货有些慢,而且京东在计算送达时间的网上跟踪情况还要继续改善,没有亚马逊做的准时,而且还有一点就是,能否换包装啊?这个塑料包装又不环保,还容易把书弄坏,这次书买的多,虽然有纸箱子,但寄来时都是破破烂烂的,这样太影响书寄到的质量了,建议好好改善!现在和亚马逊等网站相比质量和价格都是差不多的,那么就要看谁的服务态度好,谁能按时送到,网上送货时间与实际操作时间保持一致,谁能在送货的时候保证书的质量,书脊不被损坏,没有什么折页的情况,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京东这点真的需要改善。我身边的一些人都信赖亚马逊,原因就是买的书用箱子包装着,不容易损坏或者发生变形,而且还环保,这点意见我之前早就提过了,希望能真真正正地好好地改善!
评分小书一本,看起来还行吧。
评分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背景、地区差异而歧视,不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而行事,教学民主的核心就是发展、提高多数人。可是总有人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结果往往是抓“两头”变成抓“一头”,“带中间”变成“丢中间”。教学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信息时代的特征,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师,未必一定是“好”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上,有兴趣占有知识高地的学生可以为同学“师”,甚至为教师“师”。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